【摘 要】
:
拉美地区养老保障私有化改革在取得一定成效的同时,也面临严峻的挑战。文章从拉美地区养老保障制度的覆盖面、管理成本与投资收益率、宏观经济效果、预防贫困与社会公平等几个方面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并认为这些问题的产生与制度选择模式本身不无关系。在总结拉美国家改革教训的基础上,文章指出中国养老保障制度改革要注意的问题。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拉美地区养老保障私有化改革在取得一定成效的同时,也面临严峻的挑战。文章从拉美地区养老保障制度的覆盖面、管理成本与投资收益率、宏观经济效果、预防贫困与社会公平等几个方面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并认为这些问题的产生与制度选择模式本身不无关系。在总结拉美国家改革教训的基础上,文章指出中国养老保障制度改革要注意的问题。
其他文献
从解决就业的主要路径来看,发展农业、国有和集体企业、大企业、社区就业、吸引外商投资等,有的会继续从中挤出劳动力来,有的即使能增加就业,但也从根本上改观不了失业率将会很高的局面。一个国家,99%以上的企业是中小企业,每千入企业数量在40~60个,65%~80%的劳动力在中小企业就业,这是一个世界性的规律。惟有大力发展几千万个中小企业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中国的就业难题,而发展以千万计的中小企业的关键是有没有以千万计的创业者。就此,作者提出紧急制定和实施“21世纪创业者和中小企业发展计划”,并就这一重要计划进行了概
文章在对1990年和2000年两次人口普查进行漏报评估的基础上,重新估计了1990~2000年间的妇女生育模式,进而对这一时期总和生育率进行重估。估计结果表明,中国妇女总和生育率水平自1994年以来一直保持在1.72~1.76之间。
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全面贯彻,加上社会经济发展和社会竞争压力的增大,当代独生子女的生育意愿发生了哪些变化,已经成为人口学者关注的问题.文章通过对北京市18个区县1 206个独生子女的抽样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得出当代独生子女的生育观念已经发生了改变,这将对其生育意愿产生较大影响.
文章运用人口理论解析了出生人口高峰与“三大”人口高峰中的“高峰”的概念区别,论证了21世纪中国“三大”人口高峰的相继到来是实施计划生育后生育水平降至低生育水平并持续稳定的结果。同时指出,劳动年龄人口“黄金时代”、“人口生物老化”、老龄化中的“两堵墙”论等均是学术上的悖论。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就业研究所成立于2004年3月,是在原中国人民大学劳动经济与劳动关纱研究所基础上组建起来的专门研究中国及全球的就业、失业与劳动力市场的学术研究机械。现任所长曾湘泉,副所长杨伟国。
2006年3月18日上午,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北京人口发展研究中心在中共北京市委党校揭牌成立。建立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是北京市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贯彻中央和北京市委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意见的创新举措。
本论文试图对乾隆十三年的米价大论战进行再检讨,指出朝廷将米价上涨归咎于常平仓储备的扩大并不一定与事实相符.1748年8月乾隆帝决定每省常平仓定额"应悉准康熙、雍正年间旧额",亦非各省督抚一致同意的反映.而且,这一不加选择的命令之粗率也使读者怀疑朝廷可能另有用意.如果仔细阅读1749年1月建议将全国仓储总额定为3379万石的报告,不难发现其作者并不拒绝寻找机会节省资金.这些财政上的考虑很可能跟第一次金川战争不无关系.
由复旦大学人口研究所王桂新教授所著的《迁移与发展: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证》一书最近由科学出版社出版。全书共分四篇。第一篇对新中国成立以来人口迁移的发展历史进行了阶段划分和特征概括。第二篇对中国省际人口迁移的流量和流向、迁移者的特征、迁移的原因及其后果做了全面深入的考察。第三篇对中国省际人口迁移与区域经济发展间的互动关系进行了多层面、多角度的分析。第四篇着重探讨了上海市的人口迁移与城市发展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