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四关穴 TDP 面肌痉挛
【中图分类号】R27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0556—01
面肌痉挛是以阵发性、不规则的一侧面部肌肉不自主抽搐为特点的疾病,属中医学的“面风”、“筋惕肉动”等范畴,临床较为常见。本病病程长短不一,严重时常影响工作和学习。近年来笔者采用针刺四关穴结合TDP治疗本病,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选取本院门诊面肌痉挛患者15例。其中男性7例,女性8例;年龄最大72岁,最小19岁;病程2个月至七年。
2 治疗方法
患者仰卧位。常规消毒后,选用30号1-1.5毫针针刺双侧合谷、太冲穴,患侧风池、攒竹、太阳、颧髎、地仓、颊车穴,平补平泻,同时予以TDP照射面部,每次治疗30分钟,隔日一次,10次为1疗程。
3 治疗效果
治疗后面部不自主抽搐消失为痊愈。治疗后面部不自主抽搐次数减少、间隔时间延长为好转,治疗后面部症状无缓解为无效。15例患者中痊愈6例,好转7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86.7%。
4 典型病例
徐某,女,34歲,汽车销售员。因为工作压力大突发面部肌肉不自主抽搐,劳累、紧张后症状加重,神经系统检查除面肌抽搐外无其他阳性体征,脑电图、肌电图、头颅MRI均未见明显异常,经中西药治疗2月后未见好转。症见眼周及口周肌肉不自主跳动,伴面色萎黄,舌淡苔白,脉沉弦。用上述方法治疗1疗程后症状消失,随访半年未见复发。
5 体会
面肌痉挛是一种一侧面部肌肉不自主抽搐的病症,目前病因尚不明确,,可因紧张、疲倦等因素加重,中医认为该病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气血阴精亏虚,不能濡养筋脉,或痰浊瘀血阻滞筋脉,气血运行不畅,筋脉收引而致面部肌肉抽搐。四关穴由双侧合谷、太冲穴组成,合谷属多气多血手阳明大肠经,太冲属少气多血之厥阴经。二穴相配可祛风解表、平肝熄风、抗痉止搐、活血化瘀。同时配风池祛风解表,攒竹、太阳、颧髎、地仓、颊车穴疏筋活络,局部照射TDP可温经通络,加强面部血液循环。诸穴共用,能使面部气血阴阳平衡,从而缓解面肌痉挛的症状。
【中图分类号】R27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0556—01
面肌痉挛是以阵发性、不规则的一侧面部肌肉不自主抽搐为特点的疾病,属中医学的“面风”、“筋惕肉动”等范畴,临床较为常见。本病病程长短不一,严重时常影响工作和学习。近年来笔者采用针刺四关穴结合TDP治疗本病,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选取本院门诊面肌痉挛患者15例。其中男性7例,女性8例;年龄最大72岁,最小19岁;病程2个月至七年。
2 治疗方法
患者仰卧位。常规消毒后,选用30号1-1.5毫针针刺双侧合谷、太冲穴,患侧风池、攒竹、太阳、颧髎、地仓、颊车穴,平补平泻,同时予以TDP照射面部,每次治疗30分钟,隔日一次,10次为1疗程。
3 治疗效果
治疗后面部不自主抽搐消失为痊愈。治疗后面部不自主抽搐次数减少、间隔时间延长为好转,治疗后面部症状无缓解为无效。15例患者中痊愈6例,好转7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86.7%。
4 典型病例
徐某,女,34歲,汽车销售员。因为工作压力大突发面部肌肉不自主抽搐,劳累、紧张后症状加重,神经系统检查除面肌抽搐外无其他阳性体征,脑电图、肌电图、头颅MRI均未见明显异常,经中西药治疗2月后未见好转。症见眼周及口周肌肉不自主跳动,伴面色萎黄,舌淡苔白,脉沉弦。用上述方法治疗1疗程后症状消失,随访半年未见复发。
5 体会
面肌痉挛是一种一侧面部肌肉不自主抽搐的病症,目前病因尚不明确,,可因紧张、疲倦等因素加重,中医认为该病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气血阴精亏虚,不能濡养筋脉,或痰浊瘀血阻滞筋脉,气血运行不畅,筋脉收引而致面部肌肉抽搐。四关穴由双侧合谷、太冲穴组成,合谷属多气多血手阳明大肠经,太冲属少气多血之厥阴经。二穴相配可祛风解表、平肝熄风、抗痉止搐、活血化瘀。同时配风池祛风解表,攒竹、太阳、颧髎、地仓、颊车穴疏筋活络,局部照射TDP可温经通络,加强面部血液循环。诸穴共用,能使面部气血阴阳平衡,从而缓解面肌痉挛的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