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我国教育对外开放不断扩大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国外课程被冠名为“国际课程”,引入国内的普通高中加以研究与实践,受到了政府、社会及教育领域的广泛关注。鉴于此,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在2011中国国际教育年会基础教育研讨会期间举办了主题为“高中国际课程:为中学发展引入全新活力”的沙龙研讨。北京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院长刘宝存、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校长吴颖民、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原校长石彦伦、北京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国际部副校长马骊等专家代表在会上作了精彩发言。会议由朝阳区教委副主任刘丽彬主持,共有国内知名高中、国际学校的代表及专家学者、教育管理人员等逾百人参加。发言嘉宾同与会代表一起就高中国际课程的引人、实施与规范管理进行了深入探讨。
一、国际课程引入与实施的基本情况
1.国际课程的引入背景
代表们普遍认为,国际课程的引入体现了当前国际国内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与特点。首先,引入国际课程是教育国际化背景下,高中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培养“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与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的选择;其次,在国内基础教育改革”鼓励普通高中办出特色,促进高中教育多样化发展”的政策导向下,国际课程开始成为很多高中走特色化办学道路的一种重要的选择;最后,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学生出国接受教育、直接享受国外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强,满足这一需求成为高中引入国际课程目的之一。
2.国际课程的种类及特点
北京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院长刘宝存介绍,目前在国内影响力较大的国际课程主要有以下四种:英国普通中等教育证书考试高级水平课程(Genera]Certlfjcate 0f Secondary Education Advanced Level jA-Leve])、美国大学先修课程cAdvanced P]acement,AP)、国际预科证书课程c International Baccalaureate D1plomaProgramme,IB)及全球通用证书项目(Project 0f G10ba]Access,PGA)。这些课程受到其所处国家教育体系的影响,呈现出不同的特点(见表1)。
3.周际课程给我国高中教育带来的影响
国际课程促进了高中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发展。据马骊介绍,北师大二附中通过PGA课程,将引入的优质师资、理念、教材等资源进行了有效的整合与加工,为培养兼具民族身份与国际视野的人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通过与国际教育机构合作,引入并开发PGA课程,深化了学校国际交流与合作,进一步扩大了学校的影响力。
国际课程为国内高中教育提供了借鉴和参考。目前,国内高中引入的国际课程在其他一些国家、地区也被广泛采用,反映了国际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先进理念和主流方向,值得我国高中教育参考和借鉴。以IB课程为例,其模块结构强调了教学组织的灵活性、内容的开放性和教学模式的个性化。一位长期从事IB课程教学的代表认为,这样的课程结构促使教师在实践中注重提升整合各种课程资源的能力,也更注重采用个性化的教学策略与多样化的评价手段,从而对我国课程改革中倡导的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生和选择性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在实践中,高中国际课程也面临着一些难题。首先是国际课程的选择问题。面对不同的国际课程,哪些该引入及如何引入是摆在学校面前的首要难题。石彦伦基于首师大附中引入AP课程的实践经验指出,解决这一难题首先要先了解课程的设计思想、实施要求、结构框架及特色等,其次要对学校自身的条件和学生的需求做出清晰的判断,最后选择适合学校发展的课程。其次要解决的问题是引入后如何实施。国际课程在层次、科目、语言等方面的高选择性要求学校在教务管理、教学组织、教师教学与评价方式等方面进行适度的变革,同时也需要学校在教学设施、师资等方面提供足够的支持。
二,对当前引入及实施国际课程的思考
1.对高中国际课程实践的规范与引导有待加强
据了解,目前像北师大二附中PGA课程及首师大附中AP课程这样,通过中央或地方教育行政部门批准实施的高中国际课程项目仅占少数,多数地区国际课程的实施处于学校自主发展的阶段。与会代表认为,这种状况会带来至少三个方面的隐患:一是教育行政管理部门无法准确地把握国际课程的整体情况和发展动态,及时总结相关的经验与问题;二是可能出现课程引进的无序与实施过程中的混乱,造成盲目引进、教学质量无法保证等问题;三是在引入国际课程的同时带来意识形态领域的冲击,可能会造成对教育主权的危害。因此,我国高中国际课程亟待有关部门从国际课程的准入门槛、引入学校的资质认定、课程实施的规范性等方面加强对国际课程实践的宏观管理。
2.引入和实施国际课程要遵循两个基本原则
在会议讨论中,与会代表就高中引入和实施国际课程的基本原则形成了两点共识:一是要坚持育人为本,明确国际课程不仅仅是为了满足学生出国留学的需要,而是为培育国际化人才奠基,避免为了实现国际升学而出现的应试倾向;二是要坚持“为我所用”,在借鉴国际课程理念和教学方法的同时注重发挥国内课程的优势,形成中国特色的现代学校课程体系。正如吴颖民所言,课程改革真正的生命力在于本土课程的发展,引入与实施国际课程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国内高中课程改革。
三、对规范高中国际课程发展的建议
1.珈强对高中国际课程的宏观掌控和深入研究
与会代表建议,应尽快对高中国际课程进行全面而深入的调研,建议交流协会在已有研究与实践的基础上,进一步发挥其民间教育智库的优势,开展对高中国际课程的专题研究,对其发展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从实践的角度探索高中实施国际课程需要解决的问题,为政府决策、社会选择及高中课程改革提供参考。
2.为高中国际课程实践主体搭建交流与合作的平台
与会代表普遍认为,此次研讨会充分体现了交流协会桥梁和纽带的作用,为各学校、专家及教育管理者之间搭建立了一个很好的就国际课程实践进行对话和交流的平台,这对于促进国际课程在中国有序、理性地推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代表们建议,交流协会应从顶层设计、工作机制、专业能力等方面进一步完善这一平台建设,为高中国际课程及整个基础教育领域的研究者与实践者提供更多信息交流、专业研讨和项目合作的机会。
(作者单位: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学术交流与信息部)
编辑:张力玮
一、国际课程引入与实施的基本情况
1.国际课程的引入背景
代表们普遍认为,国际课程的引入体现了当前国际国内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与特点。首先,引入国际课程是教育国际化背景下,高中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培养“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与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的选择;其次,在国内基础教育改革”鼓励普通高中办出特色,促进高中教育多样化发展”的政策导向下,国际课程开始成为很多高中走特色化办学道路的一种重要的选择;最后,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学生出国接受教育、直接享受国外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强,满足这一需求成为高中引入国际课程目的之一。
2.国际课程的种类及特点
北京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院长刘宝存介绍,目前在国内影响力较大的国际课程主要有以下四种:英国普通中等教育证书考试高级水平课程(Genera]Certlfjcate 0f Secondary Education Advanced Level jA-Leve])、美国大学先修课程cAdvanced P]acement,AP)、国际预科证书课程c International Baccalaureate D1plomaProgramme,IB)及全球通用证书项目(Project 0f G10ba]Access,PGA)。这些课程受到其所处国家教育体系的影响,呈现出不同的特点(见表1)。
3.周际课程给我国高中教育带来的影响
国际课程促进了高中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发展。据马骊介绍,北师大二附中通过PGA课程,将引入的优质师资、理念、教材等资源进行了有效的整合与加工,为培养兼具民族身份与国际视野的人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通过与国际教育机构合作,引入并开发PGA课程,深化了学校国际交流与合作,进一步扩大了学校的影响力。
国际课程为国内高中教育提供了借鉴和参考。目前,国内高中引入的国际课程在其他一些国家、地区也被广泛采用,反映了国际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先进理念和主流方向,值得我国高中教育参考和借鉴。以IB课程为例,其模块结构强调了教学组织的灵活性、内容的开放性和教学模式的个性化。一位长期从事IB课程教学的代表认为,这样的课程结构促使教师在实践中注重提升整合各种课程资源的能力,也更注重采用个性化的教学策略与多样化的评价手段,从而对我国课程改革中倡导的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生和选择性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在实践中,高中国际课程也面临着一些难题。首先是国际课程的选择问题。面对不同的国际课程,哪些该引入及如何引入是摆在学校面前的首要难题。石彦伦基于首师大附中引入AP课程的实践经验指出,解决这一难题首先要先了解课程的设计思想、实施要求、结构框架及特色等,其次要对学校自身的条件和学生的需求做出清晰的判断,最后选择适合学校发展的课程。其次要解决的问题是引入后如何实施。国际课程在层次、科目、语言等方面的高选择性要求学校在教务管理、教学组织、教师教学与评价方式等方面进行适度的变革,同时也需要学校在教学设施、师资等方面提供足够的支持。
二,对当前引入及实施国际课程的思考
1.对高中国际课程实践的规范与引导有待加强
据了解,目前像北师大二附中PGA课程及首师大附中AP课程这样,通过中央或地方教育行政部门批准实施的高中国际课程项目仅占少数,多数地区国际课程的实施处于学校自主发展的阶段。与会代表认为,这种状况会带来至少三个方面的隐患:一是教育行政管理部门无法准确地把握国际课程的整体情况和发展动态,及时总结相关的经验与问题;二是可能出现课程引进的无序与实施过程中的混乱,造成盲目引进、教学质量无法保证等问题;三是在引入国际课程的同时带来意识形态领域的冲击,可能会造成对教育主权的危害。因此,我国高中国际课程亟待有关部门从国际课程的准入门槛、引入学校的资质认定、课程实施的规范性等方面加强对国际课程实践的宏观管理。
2.引入和实施国际课程要遵循两个基本原则
在会议讨论中,与会代表就高中引入和实施国际课程的基本原则形成了两点共识:一是要坚持育人为本,明确国际课程不仅仅是为了满足学生出国留学的需要,而是为培育国际化人才奠基,避免为了实现国际升学而出现的应试倾向;二是要坚持“为我所用”,在借鉴国际课程理念和教学方法的同时注重发挥国内课程的优势,形成中国特色的现代学校课程体系。正如吴颖民所言,课程改革真正的生命力在于本土课程的发展,引入与实施国际课程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国内高中课程改革。
三、对规范高中国际课程发展的建议
1.珈强对高中国际课程的宏观掌控和深入研究
与会代表建议,应尽快对高中国际课程进行全面而深入的调研,建议交流协会在已有研究与实践的基础上,进一步发挥其民间教育智库的优势,开展对高中国际课程的专题研究,对其发展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从实践的角度探索高中实施国际课程需要解决的问题,为政府决策、社会选择及高中课程改革提供参考。
2.为高中国际课程实践主体搭建交流与合作的平台
与会代表普遍认为,此次研讨会充分体现了交流协会桥梁和纽带的作用,为各学校、专家及教育管理者之间搭建立了一个很好的就国际课程实践进行对话和交流的平台,这对于促进国际课程在中国有序、理性地推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代表们建议,交流协会应从顶层设计、工作机制、专业能力等方面进一步完善这一平台建设,为高中国际课程及整个基础教育领域的研究者与实践者提供更多信息交流、专业研讨和项目合作的机会。
(作者单位: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学术交流与信息部)
编辑:张力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