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球平板显示产业已经进入快速发展的成熟期,有数据显示,2009年全球平板显示产业产值约839亿美元,而2010年就快速增长至914亿美元。随着“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国家重点扶持的对象,新型平板显示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成为当前电子信息制造业的发展重点。目前,随着各地产能的释放,中国内地已经成为全球第三大液晶面板生产基地。
四大突破
“在工信部的积极推动下,我国显示产业规模、技术水平、创新能力稳步提升,在全球显示产业发展格局中已具有一定的地位和话语权,产业总体进入良性发展阶段。”工信部电子信息司电子基础处处长乔跃山说。
据了解,工信部深入贯彻落实《电子信息制造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会同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等多个部门分别制定了多种专项规划和政策措施,对平板显示产业发展及技术研发给予了大力支持。同时,统筹电子发展基金和平板显示发展专项,推动企业加快创新和本地化配套建设。此外,工信部还会同有关部门联合成立“平板显示技术标准工作组”,兼顾上下游,从材料到整机再到设备等,全面推动平板显示产业标准修订工作。
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新型平板显示产业已经在产业体系、产业规模、技术创新和配套能力四个层面取得了重大进展。
首先,从产业体系来看,新型平板显示产业体系正逐渐完善。我国已经形成了包括高世代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TFT-LCD)、等离子显示器(PDP)、有机发光显示器(OLED)等多种技术在内的,较为完善的新型平板显示产业体系。已有2条8.5代线,2条6代线,4条5代线和4条4.5代TFT-LCD面板生产线量产,在建的低温多晶硅5.5代线有1条,在建的高世代TFT-LCD面板生产线3条,已有2条PDP生产线量产,多个主动式有机发光显示技术(AM-OLED)项目正在开工建设。
其次,产业规模逐步扩大。工信部数据显示,2011年全国平板显示产业规模572亿元,初步统计2012年将超过700亿元;面板贸易逆差逐步收窄,2012年全年贸易逆差为140.5亿美元,同比减少20.6%;而我国TFT-LCD市场占有率提升至11.2%,超过日本位居全球前三,彻底扭转了彩电用面板全部依赖进口的局面。截至2012年12月,液晶电视面板自给率大幅提升至30%,手机面板已能满足境内企业50%的需求。
在技术创新上,一方面,TFT-LCD核心技术创新不断取得突破。低温多晶硅(LTPS)和氧化物(Oxide)背板技术等LCD演进技术的生产线建设进展顺利,自主开发的窄边框、宽视角等新技术逐步导入量产;另一方面,OLED等新一代显示技术研发也不断进步,OLED显示相关成果荣获2011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产业化进程稳步推进,我国OLED显示产业追赶世界领先的步伐明显加快。
与此同时,本土配套能力也不断增强。在面板生产线建设的需求下,本土玻璃基板、液晶材料、偏光片、背光源组件、驱动IC等配套产品在生产技术、工艺取得突破的基础上,产业化进程加快,配套能力得到提升,2012年本土化配套率接近30%。
加速发展
在接下来的1~3年中,全球平板显示产业的发展中心将向我国转移,我国平板显示产业将迎来大的发展期。
“不过,我国的平板显示产业在生产规模、技术研发、人才储备等方面尚与国外有一定差距。”乔跃山提到。一方面,由于我国平板产业小而分散的格局,使企业缺乏采购成本优势,从而在国际贸易中无法形成价格优势;另一方面,我国面临着国外企业专利、标准上的打压,在LTPS、Oxide、AMOLED等新兴显示技术目前发展步伐相对缓慢。此外,我国在人才培养与人才引进等方面缺乏相关建设,特别是高端技术人才缺失,人才队伍建设的滞后将影响国内平板显示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为此,作为行业主管部门,工信部将从多个方面积极推进新型平板显示产业的发展。”乔跃山说,“在加强投融资环境建设,建立多元化投融资渠道的基础上,工信部将继续落实并推动完善税收政策,进一步减轻企业负担,引导企业重视专利及标准工作,加强专利和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推进完善人才队伍建设和激励政策,同时,进一步发挥协会和行业组织作用,完善产业联盟的合作机制,发挥共性技术平台作用。”
具体来说,首先,要立足创新,促进现有TFT-LCD新品研发和技术提升。一方面,继续支持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本土企业做大做强,鼓励有条件的企业新建高水平的TFT-LCD生产线,同时推动在建项目尽快投产,提升已建生产线的良品率和工艺技术水平,引导企业加强对研发的重视以及加大研发投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另一方面,要鼓励国内平板显示企业通过国际合作、并购、参股国外先进企业等方式,通过引进消化吸收,突破平板显示产业的核心技术。
其次是要加大支持,重视新一代显示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建设。密切关注技术和产业发展动向,科学把握技术发展趋势和节奏,积极部署AMOLED等新兴显示技术研究。大力支持在TFT-LCD领域具有优势的企业基于现有生产线,强化技术开发和验证,研发有机发光材料及器件结构技术,为发展OLED做好技术储备,适时地向AMOLED产业过渡;支持在OLED领域有基础的骨干企业推进OLED生产线建设加快产业化步伐。建立以企业为主导,“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快科研成果的产业化进程,支持材料、装备企业根据面板企业需求提前布局,开展技术研发,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
最后是要完善配套,提高材料、零配件和装备的本地化水平。发挥龙头企业的引领带动作用,促进材料、零部件和装备的本地化配套,降低平板显示企业生产成本,提升企业国际竞争力。以面板制造为核心,依托我国广阔的下游市场,加强全产业链垂直整合,支持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本土企业。引导上下游企业共同开展关键技术攻关,加快产业链完善,建立面板商、材料商、设备商、终端产品制造商共同参与的技术创新与应用平台。
“在承接产业转移的过程中,工信部将围绕市场需求,扩大产品应用,做好新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布局,确保产业健康发展。”乔跃山说。
四大突破
“在工信部的积极推动下,我国显示产业规模、技术水平、创新能力稳步提升,在全球显示产业发展格局中已具有一定的地位和话语权,产业总体进入良性发展阶段。”工信部电子信息司电子基础处处长乔跃山说。
据了解,工信部深入贯彻落实《电子信息制造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会同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等多个部门分别制定了多种专项规划和政策措施,对平板显示产业发展及技术研发给予了大力支持。同时,统筹电子发展基金和平板显示发展专项,推动企业加快创新和本地化配套建设。此外,工信部还会同有关部门联合成立“平板显示技术标准工作组”,兼顾上下游,从材料到整机再到设备等,全面推动平板显示产业标准修订工作。
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新型平板显示产业已经在产业体系、产业规模、技术创新和配套能力四个层面取得了重大进展。
首先,从产业体系来看,新型平板显示产业体系正逐渐完善。我国已经形成了包括高世代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TFT-LCD)、等离子显示器(PDP)、有机发光显示器(OLED)等多种技术在内的,较为完善的新型平板显示产业体系。已有2条8.5代线,2条6代线,4条5代线和4条4.5代TFT-LCD面板生产线量产,在建的低温多晶硅5.5代线有1条,在建的高世代TFT-LCD面板生产线3条,已有2条PDP生产线量产,多个主动式有机发光显示技术(AM-OLED)项目正在开工建设。
其次,产业规模逐步扩大。工信部数据显示,2011年全国平板显示产业规模572亿元,初步统计2012年将超过700亿元;面板贸易逆差逐步收窄,2012年全年贸易逆差为140.5亿美元,同比减少20.6%;而我国TFT-LCD市场占有率提升至11.2%,超过日本位居全球前三,彻底扭转了彩电用面板全部依赖进口的局面。截至2012年12月,液晶电视面板自给率大幅提升至30%,手机面板已能满足境内企业50%的需求。
在技术创新上,一方面,TFT-LCD核心技术创新不断取得突破。低温多晶硅(LTPS)和氧化物(Oxide)背板技术等LCD演进技术的生产线建设进展顺利,自主开发的窄边框、宽视角等新技术逐步导入量产;另一方面,OLED等新一代显示技术研发也不断进步,OLED显示相关成果荣获2011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产业化进程稳步推进,我国OLED显示产业追赶世界领先的步伐明显加快。
与此同时,本土配套能力也不断增强。在面板生产线建设的需求下,本土玻璃基板、液晶材料、偏光片、背光源组件、驱动IC等配套产品在生产技术、工艺取得突破的基础上,产业化进程加快,配套能力得到提升,2012年本土化配套率接近30%。
加速发展
在接下来的1~3年中,全球平板显示产业的发展中心将向我国转移,我国平板显示产业将迎来大的发展期。
“不过,我国的平板显示产业在生产规模、技术研发、人才储备等方面尚与国外有一定差距。”乔跃山提到。一方面,由于我国平板产业小而分散的格局,使企业缺乏采购成本优势,从而在国际贸易中无法形成价格优势;另一方面,我国面临着国外企业专利、标准上的打压,在LTPS、Oxide、AMOLED等新兴显示技术目前发展步伐相对缓慢。此外,我国在人才培养与人才引进等方面缺乏相关建设,特别是高端技术人才缺失,人才队伍建设的滞后将影响国内平板显示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为此,作为行业主管部门,工信部将从多个方面积极推进新型平板显示产业的发展。”乔跃山说,“在加强投融资环境建设,建立多元化投融资渠道的基础上,工信部将继续落实并推动完善税收政策,进一步减轻企业负担,引导企业重视专利及标准工作,加强专利和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推进完善人才队伍建设和激励政策,同时,进一步发挥协会和行业组织作用,完善产业联盟的合作机制,发挥共性技术平台作用。”
具体来说,首先,要立足创新,促进现有TFT-LCD新品研发和技术提升。一方面,继续支持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本土企业做大做强,鼓励有条件的企业新建高水平的TFT-LCD生产线,同时推动在建项目尽快投产,提升已建生产线的良品率和工艺技术水平,引导企业加强对研发的重视以及加大研发投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另一方面,要鼓励国内平板显示企业通过国际合作、并购、参股国外先进企业等方式,通过引进消化吸收,突破平板显示产业的核心技术。
其次是要加大支持,重视新一代显示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建设。密切关注技术和产业发展动向,科学把握技术发展趋势和节奏,积极部署AMOLED等新兴显示技术研究。大力支持在TFT-LCD领域具有优势的企业基于现有生产线,强化技术开发和验证,研发有机发光材料及器件结构技术,为发展OLED做好技术储备,适时地向AMOLED产业过渡;支持在OLED领域有基础的骨干企业推进OLED生产线建设加快产业化步伐。建立以企业为主导,“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快科研成果的产业化进程,支持材料、装备企业根据面板企业需求提前布局,开展技术研发,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
最后是要完善配套,提高材料、零配件和装备的本地化水平。发挥龙头企业的引领带动作用,促进材料、零部件和装备的本地化配套,降低平板显示企业生产成本,提升企业国际竞争力。以面板制造为核心,依托我国广阔的下游市场,加强全产业链垂直整合,支持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本土企业。引导上下游企业共同开展关键技术攻关,加快产业链完善,建立面板商、材料商、设备商、终端产品制造商共同参与的技术创新与应用平台。
“在承接产业转移的过程中,工信部将围绕市场需求,扩大产品应用,做好新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布局,确保产业健康发展。”乔跃山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