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物流实验教学是高校物流管理专业教学和人才培养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它影响到物流管理专业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是专业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在分析建立物流管理专业实验教学重要性的基础上,根据高校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建设规划,结合我国高校的具体情况,提出高校物流实验体系的建设思路和指导思想、基本架构和功能以及建设方案。
[关键词]物流管理专业;物流实验体系;物流实验教学
[中图分类号]F2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0)10-0005-02
1 我国高校物流管理专业建设现状
随着我国现代物流产业的蓬勃发展,物流人才的社会需求量急剧增加,高校物流学科与物流专业教育因此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根据教育部高等学校物流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的资料表明,自物流类专业2001年在我国开设以来,截止到2008年,全国254所大学开设了物流管理本科专业、54所大学开设了物流工程本科专业,加上高职、中职院校,全国物流类专业在校生达70万人。物流管理专业在高校多数为高分热门专业之一。
物流科学是当代最有影响的新兴学科之一。它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综合性交叉学科,属于应用科学范畴,国家把它归为管理二级学科。国家标准对物流技术的定义是:物流活动中所采用的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方面的理论、方法,以及设施、设备装置与工艺的总称。从某种意义上讲,物流技术既是一种应用技术,同时也是一种开发技术。
2 建立物流管理专业实验体系的重要性
根据物流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市场的要求,培养实用型人才是高校物流管理专业的目标,也最符合企业和社会的需要。这强调了专业技能的掌握和应用,这种专业技能仅从书本和课堂上的学习和传授是远远不够的,必须通过大量的实验实践才能掌握和应用,不管是理工科学校,还是文科、综合性院校的物流专业;不管是物流管理专业还是物流工程专业,实验教学均是其重要和不可缺少的专业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
因此,大部分本科院校的物流管理专业,从其专业建立开始,都把实验室的建设和实验课程的开设作为其专业建设和实验教学的重要内容同步开展,投入大量的资金建设相应的物流实验室。各院校在资金投入和建设方案上有所不同,少则投入近百万元资金建立物流模拟实验室,多则投资几百万元建设模拟与实物相结合的实验室,更有院校与企业合作投入上千万元建设专业教学与科研相结合、课堂与市场互动、具有国际水平的物流实验室。这些实验室同时具有科研和教学的功能,为培养物流管理人才和物流教学研究人才提供了十分有利的基础条件。
物流实验室能够模拟和演示物流活动的过程和各个环节的操作,使学生足不出校门就可以感受到实际工作环境。同时,在实验室中的学习有专业教师的指导,学生可以及时请教老师帮助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还可以进行师生互动教学,使专业课程的学习效果更加明显。通过实验,学生可以了解现代物流的运营模式,认识和运用物流活动中所使用的各种工具、设备、设施和其他物质手段,使物流专业课和专业技术课的教学更加生动和形象,从而提升学生的认知水平和专业素质。
然而,随着全国高校物流管理专业的迅速增加,受投入建设资金、场地、师资等因素的制约,许多高校在开设物流管理专业后,难以建设起符合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要求、与专业教学方案相匹配的完善的物流实验室;已初步建成的物流实验室随着物流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开发,受后续投入建设资金的制约,无法及时对物流实验室的软硬件进行更新和改造,许多物流实验室发挥不了实验教学的作用,使实验教学环节远远滞后于专业理论教学,高校的物流管理专业培养的毕业生素质大打折扣,难以适应现代物流业跨越式发展的要求,满足不了社会需求,成为制约我国物流业发展的瓶颈。
面对高校物流管理实验教学和实验室建设的现状和困境,高校物流管理实验教学必须走出高校自建物流实验室建设的固有模式,探索一条适应我国现代物流业跨越式发展对物流人才需求的要求、多方位校企合作建设物流管理实验体系的有效途径。
3 物流管理专业实验体系的建设
高校物流管理专业实验体系的建设,应根据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和专业建设规划,立足于高校的具体情况,在充分整合现有实验资源的基础上,建立起一个具有商科院校物流专业特色的实验体系,与专业理论教学体系相配套,与物流行业发展相适应,构成高校物流专业完整而有特色,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相结合的实验教学体系。
3.1 实验体系的架构和功能
物流实验体系可由高校经济与管理类实验室(如ERP实验室)、物流实验室和校企共建实验基地共同构成,在充分利用和整合经管实验室资源的基础上,建设专业特色突出的物流实验室。实验室的内容和水平在满足教学的基础上,注重实用、先进和经济,能与企业实际运作接轨,既有利于培养实用型人才和科研成果的社会转化,又能以此为平台,与企业共建专业实验基地。实验室体系如下图所示。
由上图可以看出,物流实验体系的建立,能够具备以下功能:
(1)完善物流管理专业课程的开设,提高专业课的教学效果
大部分物流专业课都具有很强的应用性和实践性,必须辅以实验环节或实际操作,才能产生较好的教学效果。目前,根据专业建设规划,高校物流管理专业已基本建立起较为完善的专业课程体系,但由于条件的限制,有些专业课程的实验环节尚处于空白。物流实验室的建立,能够完善物流管理专业课程的开设,提高专业课的教学效果。
(2)开设物流实验课,提高学生专业综合素质
物流实验课是让学生在学完各门专业课程后,综合体验和应用专业知识的一个重要内容。物流实验室的建立,能够完善整个教学体系,大大提高学生的专业综合素质。
(3)建立教师科研、项目开发平台,促进科研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由于物流学科的应用性和实践性,学科的科研成果更多的体现在设计、开发和应用上。如果缺乏仿真和模拟等实验手段,处于多学科交叉和应用的物流系统或供应链系统下的各种现象将难以进行科学研究和分析,学科的科研工作将受到较大的限制。因此,物流实验室的建立,将给高校教师提供一个良好的科研环境和条件,促进高校物流学科科研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同时,也为不同学科交流合作、学校的对外项目开发、校企间的项目开发合作提供了一个平台。
(4)为学生毕业论文和设计提供更好的条件
毕业论文是学生经过系统学习后,综合应用所学专业知识进行研究或设计的重要阶段。物流实验室的建立,使学生有条件结合毕业论文进行综合设计和研究,毕业论文的选题和研究的内容更有实践意义,避免毕业论文肤浅空谈,甚至相互抄袭。
(5)专业学生第二课堂的支持平台
第二课堂活动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最佳方式,是对第一课堂的有益补充和深化,尤其是各种课外学术和科研活动,更是大大提高了学生的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成为高校培养人才的一大特色。物流实验体系的建立,将给物流专业的学生乃至经济管理专业的学生参加学术活动提供一个更好的支持平台,使学生的各种课外学术和科研活动能够与企业的生产经营实际更加紧密结合,收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6)其他专业共享的实验基地
物流管理专业作为一个多学科综合应用的专业,与国际贸易、电子商务、信息管理、财务管理、企业管理、系统工程等专业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同时,由于学科的交叉性和应用性,越来越多的其他专业的学生选修物流专业的部分课程,如供应链管理、物流管理、国际物流等。物流实验体系的建立,能够为其他相关专业学生提供一个专业知识实践和应用的实训基地,使其知识面得到拓展,也弥补了这些专业缺乏实验条件的不足,成为相关专业共享的实验基地。
3.2 物流实验体系的建设思路和指导思想
物流实验体系的建设,应以物流实验室的功能为中心,从经济效益和社会效应出发,根据高校的实际情况,对实验体系的建设方案进行认真研究、规划和论证,综合评价和权衡投资规模、设备与软件的选配、相关资源的整合和共享、教学计划和内容的配套、实验室的管理与开发等因素,把物流实验体系打造成系统性、综合性和专业性为一体、教学与科研为一体、校内实验与社会实践为一体的平台,成为高校专业建设具有特色的亮点。在物流实验体系的方案设计和建设过程中,应遵循如下的指导思想:
(1)系统整体规划,各阶段各环节分步实施
物流实验体系的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应根据教学需要结合理论实践和行业发展动向从战略上整体进行系统规划设计。整体设计应在特色、实用的基础上体现一定的超前性和可扩展性。高校的物流实验体系可以由学校的经济与管理类实验室、物流实验室和校企共建实验基地三部分组成,这个体系的设计应以物流实验室建设为中心,向内整合和利用经管实验室现有的资源,向外联合相关的物流企业共建实验基地,与企业形成互动。同时,根据学校的具体条件和专业发展的具体情况,分阶段分步骤实施并逐步完善。
(2)突出专业重点,体现学校特色
高校物流实验体系的功能应与学校学科发(上接P6)展战略、物流专业课程体系相匹配,应该突出专业培养方向的核心功能,体现各个学校的办学特色。例如,商科高校开设的物流管理专业,其实验体系应体现以物流环节管理为核心的“实用型”物流人才的培养特色。因此,对物流实验室的功能有所取舍,在满足 “特色、实用”的教学需求基础上最大限度地提高物流实验体系的使用价值。
(3)注意软硬件的匹配,注重模拟仿真系统的建设
物流系统是运输、仓储、配送、信息等多个功能环节的集成整合,且涉及大量的物流设备和技术,因此,在物流实验室软硬件的设计和选型上,除考虑所选物流设备和软件的先进性、通用性、实用性之外,还要注意设备硬件与教学软件的匹配、不同功能环节之间软硬件的衔接。同时,根据高校实际情况和物流管理专业培养目标,物流实验室重点应放在物流模拟和仿真系统的建设上。
3.3 物流实验体系的建设方案
根据以上所述的思路和架构,高校物流专业应尽早制订物流实验体系的建设方案,提出物流实验室的总体建设目标、总体技术及功能目标、具体的软硬件配置指标、项目预算、实验课程开设以及建设进度安排等具体内容,在此基础上组织相关部门进行深入分析讨论,形成最终实施方案,尽早开展物流实验室的建设,促进高校物流专业的建设和发展。
3.4 物流实验体系建设需考虑的其他问题
在物流实验体系的建设中,物流实验室的规划设计和建设是整个体系的中心和重点,因此必须同时考虑和兼顾以下几个问题:
(1)教学信息化平台的支持和利用
充分利用各高校已建立的教学信息化平台的教学管理功能以及相关的数据、案例等资料,辅助物流实验教学,考核学生的模拟实践能力,评估实验教学的效果。
(2)与经管类实验室及其他专业实验系统的无缝连接
许多高校的经济与管理类实验教学中心(室)的建设较早,体系和内容较完整丰富,在经管类实验教学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物流实验室的建立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物流实验系统必须与经管类实验室和其他专业实验室(如计算机实验室)具有良好的协同性,以实现实验室资源的共享,使有限的教学实验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
(3)符合物流师国家职业标准
物流实验室涉及的物流知识要完全符合 《物流师国家职业资格标准》的界定,一方面是规范物流实验内容和标准,另一方面是有利于开展物流师国家职业技能培训和考证工作。
4 结 论
物流实验教学是高校物流管理专业教学和人才培养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影响到物流管理专业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是专业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高校物流管理实验教学必须走出高校自建物流实验室建设的固有模式,有效整合校内外各种教学资源,根据物流管理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要求,在特色、实用的基础上体现一定的超前性和可扩展性,建设物流管理实验体系,以适应我国现代物流业跨越式发展对物流人才需求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彭扬,陈子侠,傅培华.高校物流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设探讨[J].商品储运与养护,2008(6).
[2]冯华.物流专业:培养物流人才的摇篮[J].中国教育报,2005(1).
[作者简介]林勋亮,广东商学院工商管理学院物流管理系主任,副教授,高级经济师。
[关键词]物流管理专业;物流实验体系;物流实验教学
[中图分类号]F2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0)10-0005-02
1 我国高校物流管理专业建设现状
随着我国现代物流产业的蓬勃发展,物流人才的社会需求量急剧增加,高校物流学科与物流专业教育因此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根据教育部高等学校物流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的资料表明,自物流类专业2001年在我国开设以来,截止到2008年,全国254所大学开设了物流管理本科专业、54所大学开设了物流工程本科专业,加上高职、中职院校,全国物流类专业在校生达70万人。物流管理专业在高校多数为高分热门专业之一。
物流科学是当代最有影响的新兴学科之一。它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综合性交叉学科,属于应用科学范畴,国家把它归为管理二级学科。国家标准对物流技术的定义是:物流活动中所采用的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方面的理论、方法,以及设施、设备装置与工艺的总称。从某种意义上讲,物流技术既是一种应用技术,同时也是一种开发技术。
2 建立物流管理专业实验体系的重要性
根据物流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市场的要求,培养实用型人才是高校物流管理专业的目标,也最符合企业和社会的需要。这强调了专业技能的掌握和应用,这种专业技能仅从书本和课堂上的学习和传授是远远不够的,必须通过大量的实验实践才能掌握和应用,不管是理工科学校,还是文科、综合性院校的物流专业;不管是物流管理专业还是物流工程专业,实验教学均是其重要和不可缺少的专业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
因此,大部分本科院校的物流管理专业,从其专业建立开始,都把实验室的建设和实验课程的开设作为其专业建设和实验教学的重要内容同步开展,投入大量的资金建设相应的物流实验室。各院校在资金投入和建设方案上有所不同,少则投入近百万元资金建立物流模拟实验室,多则投资几百万元建设模拟与实物相结合的实验室,更有院校与企业合作投入上千万元建设专业教学与科研相结合、课堂与市场互动、具有国际水平的物流实验室。这些实验室同时具有科研和教学的功能,为培养物流管理人才和物流教学研究人才提供了十分有利的基础条件。
物流实验室能够模拟和演示物流活动的过程和各个环节的操作,使学生足不出校门就可以感受到实际工作环境。同时,在实验室中的学习有专业教师的指导,学生可以及时请教老师帮助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还可以进行师生互动教学,使专业课程的学习效果更加明显。通过实验,学生可以了解现代物流的运营模式,认识和运用物流活动中所使用的各种工具、设备、设施和其他物质手段,使物流专业课和专业技术课的教学更加生动和形象,从而提升学生的认知水平和专业素质。
然而,随着全国高校物流管理专业的迅速增加,受投入建设资金、场地、师资等因素的制约,许多高校在开设物流管理专业后,难以建设起符合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要求、与专业教学方案相匹配的完善的物流实验室;已初步建成的物流实验室随着物流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开发,受后续投入建设资金的制约,无法及时对物流实验室的软硬件进行更新和改造,许多物流实验室发挥不了实验教学的作用,使实验教学环节远远滞后于专业理论教学,高校的物流管理专业培养的毕业生素质大打折扣,难以适应现代物流业跨越式发展的要求,满足不了社会需求,成为制约我国物流业发展的瓶颈。
面对高校物流管理实验教学和实验室建设的现状和困境,高校物流管理实验教学必须走出高校自建物流实验室建设的固有模式,探索一条适应我国现代物流业跨越式发展对物流人才需求的要求、多方位校企合作建设物流管理实验体系的有效途径。
3 物流管理专业实验体系的建设
高校物流管理专业实验体系的建设,应根据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和专业建设规划,立足于高校的具体情况,在充分整合现有实验资源的基础上,建立起一个具有商科院校物流专业特色的实验体系,与专业理论教学体系相配套,与物流行业发展相适应,构成高校物流专业完整而有特色,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相结合的实验教学体系。
3.1 实验体系的架构和功能
物流实验体系可由高校经济与管理类实验室(如ERP实验室)、物流实验室和校企共建实验基地共同构成,在充分利用和整合经管实验室资源的基础上,建设专业特色突出的物流实验室。实验室的内容和水平在满足教学的基础上,注重实用、先进和经济,能与企业实际运作接轨,既有利于培养实用型人才和科研成果的社会转化,又能以此为平台,与企业共建专业实验基地。实验室体系如下图所示。
由上图可以看出,物流实验体系的建立,能够具备以下功能:
(1)完善物流管理专业课程的开设,提高专业课的教学效果
大部分物流专业课都具有很强的应用性和实践性,必须辅以实验环节或实际操作,才能产生较好的教学效果。目前,根据专业建设规划,高校物流管理专业已基本建立起较为完善的专业课程体系,但由于条件的限制,有些专业课程的实验环节尚处于空白。物流实验室的建立,能够完善物流管理专业课程的开设,提高专业课的教学效果。
(2)开设物流实验课,提高学生专业综合素质
物流实验课是让学生在学完各门专业课程后,综合体验和应用专业知识的一个重要内容。物流实验室的建立,能够完善整个教学体系,大大提高学生的专业综合素质。
(3)建立教师科研、项目开发平台,促进科研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由于物流学科的应用性和实践性,学科的科研成果更多的体现在设计、开发和应用上。如果缺乏仿真和模拟等实验手段,处于多学科交叉和应用的物流系统或供应链系统下的各种现象将难以进行科学研究和分析,学科的科研工作将受到较大的限制。因此,物流实验室的建立,将给高校教师提供一个良好的科研环境和条件,促进高校物流学科科研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同时,也为不同学科交流合作、学校的对外项目开发、校企间的项目开发合作提供了一个平台。
(4)为学生毕业论文和设计提供更好的条件
毕业论文是学生经过系统学习后,综合应用所学专业知识进行研究或设计的重要阶段。物流实验室的建立,使学生有条件结合毕业论文进行综合设计和研究,毕业论文的选题和研究的内容更有实践意义,避免毕业论文肤浅空谈,甚至相互抄袭。
(5)专业学生第二课堂的支持平台
第二课堂活动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最佳方式,是对第一课堂的有益补充和深化,尤其是各种课外学术和科研活动,更是大大提高了学生的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成为高校培养人才的一大特色。物流实验体系的建立,将给物流专业的学生乃至经济管理专业的学生参加学术活动提供一个更好的支持平台,使学生的各种课外学术和科研活动能够与企业的生产经营实际更加紧密结合,收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6)其他专业共享的实验基地
物流管理专业作为一个多学科综合应用的专业,与国际贸易、电子商务、信息管理、财务管理、企业管理、系统工程等专业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同时,由于学科的交叉性和应用性,越来越多的其他专业的学生选修物流专业的部分课程,如供应链管理、物流管理、国际物流等。物流实验体系的建立,能够为其他相关专业学生提供一个专业知识实践和应用的实训基地,使其知识面得到拓展,也弥补了这些专业缺乏实验条件的不足,成为相关专业共享的实验基地。
3.2 物流实验体系的建设思路和指导思想
物流实验体系的建设,应以物流实验室的功能为中心,从经济效益和社会效应出发,根据高校的实际情况,对实验体系的建设方案进行认真研究、规划和论证,综合评价和权衡投资规模、设备与软件的选配、相关资源的整合和共享、教学计划和内容的配套、实验室的管理与开发等因素,把物流实验体系打造成系统性、综合性和专业性为一体、教学与科研为一体、校内实验与社会实践为一体的平台,成为高校专业建设具有特色的亮点。在物流实验体系的方案设计和建设过程中,应遵循如下的指导思想:
(1)系统整体规划,各阶段各环节分步实施
物流实验体系的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应根据教学需要结合理论实践和行业发展动向从战略上整体进行系统规划设计。整体设计应在特色、实用的基础上体现一定的超前性和可扩展性。高校的物流实验体系可以由学校的经济与管理类实验室、物流实验室和校企共建实验基地三部分组成,这个体系的设计应以物流实验室建设为中心,向内整合和利用经管实验室现有的资源,向外联合相关的物流企业共建实验基地,与企业形成互动。同时,根据学校的具体条件和专业发展的具体情况,分阶段分步骤实施并逐步完善。
(2)突出专业重点,体现学校特色
高校物流实验体系的功能应与学校学科发(上接P6)展战略、物流专业课程体系相匹配,应该突出专业培养方向的核心功能,体现各个学校的办学特色。例如,商科高校开设的物流管理专业,其实验体系应体现以物流环节管理为核心的“实用型”物流人才的培养特色。因此,对物流实验室的功能有所取舍,在满足 “特色、实用”的教学需求基础上最大限度地提高物流实验体系的使用价值。
(3)注意软硬件的匹配,注重模拟仿真系统的建设
物流系统是运输、仓储、配送、信息等多个功能环节的集成整合,且涉及大量的物流设备和技术,因此,在物流实验室软硬件的设计和选型上,除考虑所选物流设备和软件的先进性、通用性、实用性之外,还要注意设备硬件与教学软件的匹配、不同功能环节之间软硬件的衔接。同时,根据高校实际情况和物流管理专业培养目标,物流实验室重点应放在物流模拟和仿真系统的建设上。
3.3 物流实验体系的建设方案
根据以上所述的思路和架构,高校物流专业应尽早制订物流实验体系的建设方案,提出物流实验室的总体建设目标、总体技术及功能目标、具体的软硬件配置指标、项目预算、实验课程开设以及建设进度安排等具体内容,在此基础上组织相关部门进行深入分析讨论,形成最终实施方案,尽早开展物流实验室的建设,促进高校物流专业的建设和发展。
3.4 物流实验体系建设需考虑的其他问题
在物流实验体系的建设中,物流实验室的规划设计和建设是整个体系的中心和重点,因此必须同时考虑和兼顾以下几个问题:
(1)教学信息化平台的支持和利用
充分利用各高校已建立的教学信息化平台的教学管理功能以及相关的数据、案例等资料,辅助物流实验教学,考核学生的模拟实践能力,评估实验教学的效果。
(2)与经管类实验室及其他专业实验系统的无缝连接
许多高校的经济与管理类实验教学中心(室)的建设较早,体系和内容较完整丰富,在经管类实验教学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物流实验室的建立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物流实验系统必须与经管类实验室和其他专业实验室(如计算机实验室)具有良好的协同性,以实现实验室资源的共享,使有限的教学实验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
(3)符合物流师国家职业标准
物流实验室涉及的物流知识要完全符合 《物流师国家职业资格标准》的界定,一方面是规范物流实验内容和标准,另一方面是有利于开展物流师国家职业技能培训和考证工作。
4 结 论
物流实验教学是高校物流管理专业教学和人才培养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影响到物流管理专业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是专业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高校物流管理实验教学必须走出高校自建物流实验室建设的固有模式,有效整合校内外各种教学资源,根据物流管理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要求,在特色、实用的基础上体现一定的超前性和可扩展性,建设物流管理实验体系,以适应我国现代物流业跨越式发展对物流人才需求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彭扬,陈子侠,傅培华.高校物流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设探讨[J].商品储运与养护,2008(6).
[2]冯华.物流专业:培养物流人才的摇篮[J].中国教育报,2005(1).
[作者简介]林勋亮,广东商学院工商管理学院物流管理系主任,副教授,高级经济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