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设探究条件 激发探究热情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q_w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传统教学,学生学习数学的基本模式是被动接受老师的知识传授,偏重机械记忆结论,这种学习方式不利于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一种新的学习模式——探究性学习被越来越多的教师认可并运用到实践中去。探究性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之一,它是小学生学习数学过程中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本文主要谈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这个主阵地上,如何通过创设学习情境、诱发认知冲突来实施有效的探究学习作一个简单的分析。
  关键词:学习情境; 认知冲突; 探究空间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2)06-071-001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儿童这种与生俱来的探索欲望,是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探究性学习的重要基础。而如何利用小学生的这种探索欲望,在课堂教学中组织、实施有效的探究性学习是我们教师应该考虑和研究的问题。本文就小学数学探究学习的实施策略,谈谈个人在教学中的体会。
  一、创设学习情境、激起探究兴趣
  1.创设和谐情境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在心情舒畅、情绪饱满的情况下,大脑皮层易形成兴奋中心,激活神经系统,使感知、注意、记忆、想象等心理活动处于积极状态。在一个班级中,各种层次的学生都有。在教学中,教师应尊重每个学生,尊重每个学生的见解。笔者经常了解到,有些学习后进生在课堂上也想参与探究活动并且发表自己的看法,但是教师的一次无意识的呵斥、讽刺,都可能严重挫伤他们的自信心。例如有一次一位老师在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这一内容时,一开始就让毫无准备的学生探究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一位后进生受“能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的影响,“冒失”地认为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是个位上的数能被3整除,结果老师一声呵斥,彻底地浇灭了这位学生学习的热情。也许这位老师是不满意学生的思维定势,但从保护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角度考虑,这位老师的做法有些欠妥。所以,教师应以宽容的心态,允许学生犯错误,让学生认为老师是他的朋友,相互之间可以交流、争论。这样,就为学生学习创设了一个和谐、轻松的情境,有利于探究学习的实施。
  2.创设悬念情境
  俗话说的好:没有压力就没有动力。在数学课堂上的压力并不是指生活压力、工作压力,而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故意设置一些悬念,把一些结论暂时不告诉学生,让学生有一种“压力”,从而涌动出探究事实真相的动力。例如,在教学“概括分数能否化成有限小数的规律”这节内容时,笔者首先从简单的情况入手,让学生找规律:能否化成有限小数?由于题目简单,学生能直接说出。再让学生判断能否化成有限小数?学生不能马上判断了。这是我对学生说:“老师有一种方法,不通过计算,就能判断一个分数能否化成有限小数,你们想不想学啊?”学生们迫不及待地说:“想!”学生的求知欲望被彻底点燃了。再如: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时,我先和学生们进行了一场比赛。让一位学生任意报10个数(尽量大一点 板书),然后和学生一起判断能否被3整除。结果可想而知,当我全部判断完之后,学生在紧张的计算下只判断出两、三个数。学生在惊叹之余心中疑问油然而生,为什么老师能如此快速、准确地判断呢?学生带着期望揭开奥秘的心理需求投入到探究学习中。这样创设悬念情境,培养学习兴趣,启动学生思维,使学生愉快地、不知不觉地进入探究学习的活动中。
  二、诱发认知冲突、点燃探究之火
  1.制造矛盾冲突激疑
  有时教师故意将新授的知识与相关的旧知识放在一起比较,在教学内容和学生定势的思维之间制造矛盾,激发学生尝试探究欲望,也能够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如在教学“乘法应用题”时,先设计了两道求和的应用题。“小朋友做纸飞机,一组有3人,另一组有4人,一共有多少人?”“小朋友做纸飞机,一人做4只,另一人做3只,一共做多少只?”这两题是已学过的应用题,学生很快就能根据“一共”这一特点确定用加法计算。然后出示例题:“小朋友做纸飞机,每人做4只,3个人一共做多少只?”学生迫不及待地回答:“用加法”。低年级学生只学过“求剩余”、“求和”这两类应用题,因此,大部分学生的思维已成了一种定势,看见“一共”就加。这时,老师引导:“这题能否用加法来求呢?为什么?”同样是求“一共”却不用加法计算?使学生产生了一种矛盾心理,也使学生产生探究为什么的欲望。也能帮助学生弄清楚“加法应用题”与“乘法应用题”之间在解题思路上的区别,避免了以后在解题时相互混淆。
  2.利用游戏活动激疑
  游戏是人的天性,无论是大人还是小孩,都喜欢参与到游戏中,通过游戏获取快乐。如果能将游戏引入到课堂教学中,将教学内容同游戏巧妙地结合起来,一定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教学“循环小数”这一内容时,我首先设计了一个师生互动游戏。师:同学们,请你们听好了老师拍手,然后学着拍。生:……老师按规律(** *** ‖** ***‖** *** ……)拍手。学生跟着拍手。师:你们怎么这么快就学会了?生:因为老师拍手的节奏是有规律的。师:看来同学们很聪明,其实,在我们数学里也有类似的有规律的数字,你们想知道吗?生:想!再例如:在教学“倒数”这一知识点时,我和学生们做了一个“反口令”游戏。师:举左手(学生举右手),师:举右手(学生举左手),师:起立(有几位学生真的站了起来,引都全班哄堂大笑)。
  这时学生都有一点摸不着头脑,不知道老师的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
  师:同学们,老师今天要带领大家学习一个新的概念……
  对于某一新的知识点,让学生经历观察——猜想——验证——归纳这一完整的过程,必定会留下深刻的印象,在今后很长的时间内都能记得,甚至终生不忘。总之,在教学中结合不同的教学内容,为学生创设探究的时间与空间,有利于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有利于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其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其他文献
摘 要:教学课堂注重的是学生的参与,以及课堂问题的解决,只有真正解决和参与课堂问题的解决,才有可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升中职学生的整体能力,真正让学生思维在“做中学”中提升。关键词:创造; 和谐; 课堂教育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3)11-102-001转瞬之间,身为人师已十年有余,每天面对着那一双双求知若渴的眼睛,我相信,每一个眼神都是一个童
摘 要:本文分析了美术教师常见的几种教学习惯的成因、危害,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教学习惯; 危害;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3.9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6(2012)08-053-001  美术教师教学时间越长,积累的经验就越多,久而久之,这些经验就会形成一种教学习惯。殊不知,很多大家习以为常甚至奉为经验的教学习惯束缚了学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经济发展模式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物流行业随之兴起,成为促进地区商业流通、提升和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推动区域经济可
秘书长:肖庆平副秘书长:罗槐茂 杨存福 姚建龙 倪铁 谢北艰
全国“两会”是全国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做好“两会”的新闻宣传,任务艰巨、意义重大。如何在这一重大时间节点,这一重要舆论场域,使推出的宣传报道具有吸引力,富有感
不可轻视玉米粮,荒年灾月充饥肠,皇帝也称玉米好,粗茶淡饭亦小康。
近几年来,中国城市流浪儿童日益增多。他们的生存问题、受教育问题、长大以后的就业问题以及相关的社会治安等问题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笔者通过探讨建立"预防--救助--回
<正>一、传闻证据规则的理论传闻证据规则是英美证据法中的一项古老、重要的基本规则,起源于英国,与陪审团制度一起被认为是英国证据法最重要的特征。它产生的前提是陪审团制
2007年10月28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法》进行了修订。修订后的律师法进一步明确了律师的职责和扩大了律师的执业权利,特别是
谈及到&#39;违法性认识&#39;(也称违法性意识)这种专业词汇时,估计不会有太多人能够理解词中之义。但如果问及&#39;不知者无罪&#39;这样的说法,十有八九都会耳熟能详。这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