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外观的造型设计相关问题

来源 :科学与财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gm7408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时代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生活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建筑业作为人民生活最常接触的行业,在建筑的外观设计方面也将要进行更大的改变,在美观的同时,对于建筑外观的合理性和创造性也成为建筑设计师们最关心的内容。接下来本文将结合各方面条件分析,对于现在新形势下建筑外观的造型设计问题进行探索。
  关键词:建筑;造型设计;外观
  建筑外观的造型设计不光要保证自身的美观性,更要保证与周围环境的协调性。在细节的把握方面也要注意细节的配合,改变其整体的呈现效果。不同的环境当中,只有将建筑的设计与周围的环境相融合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建筑的设计考验是设计师本身的艺术涵养,和考虑人体工程学以及对于当今大众审美的了解程度等多方面问题。
  1 建筑的外观造型设计问题分析
  1.1 建筑外观设计的演进问题分析
  建筑外观似乎是最直观明了的,但是在建筑发展的历史过程中,外观的概念、设计手法和其审美意象,在不断地、缓慢地演进与发展,直到信息化社会的来临,建筑设计的外观得以进行翻天覆地的变化,超越原本意义上美观的概念,经过设计师的奇思妙想,为建筑外观的造型赋予了更多的意义和艺术内涵。外观对于建筑的存在可以认为是承重支撑结构上的覆盖物,虽与外观结构有紧密的联系,但不能超过建筑物本身存在。换言之,建筑外观在某一层面上相较与建筑是独立存在的,但大体上来讲外观与建筑是作为整体存在的。最早的建筑设计大多为注重色彩多样性,在具体功能设计上有一些欠缺。随着人们需求的增加,在外观设计方面融入了更多的功能设计。随后随着人们审美和建筑品质结合层次的逐渐深入人们对建筑外观的需求从建筑的视觉享受开始向文化层而过渡。因此具有不同文化风格的建筑外观开始出现,这些建筑外观带有强烈的文化韵味比如新古典主义建筑外观设计,将古典文化厚实和浓郁的特点体现在建筑设计上,而欧美原创主义文化风格则是将一些欧美文化特点渗透到建筑元素中.而现在建筑外观的设计中则开始体现科技的元素,尤其是通过一些科技元素将节能和环保等特点融入建筑设计中。
  1.2 建筑平面构思问题分析
  (1)单体式。其特点是结构受力性能好计算简单和施工方便。(2)双体式常用于高层或超高层建筑。双体式的采用要避免建筑功能与经济上的不合算,因此一栋规模较大的建筑一个塔楼不够时就出现双双对对的塔楼,其造型形式完全一致。(3)联体式是异于双体式的独立塔楼。联体式建筑则是用一个核心筒把两个或几个对称的塔体连接起来形成一个联合体这种平面构成可以使建筑形象更加丰富。(4)变平面式是整个建筑高度上呈现大小不同、形状各异的几何平面。它打破了方盒子建筑千篇一律的單调感使高层建筑立面丰富多变。
  1.3 建筑造型與尺度问题分析
  通常情况下,建筑所用的尺度层次越丰富其造型效果就越生动。这种尺度包括着亲切尺度和非亲切的尺度。例如建筑物可以开正常大小的窗也可开带形窗或做成幕墙等,而带形窗又可做成长的、短的、横的、竖的。以上窗的几种形式,表现出的不同尺度用在同一建筑上就构成了多层次的尺度。在多尺度设计的同时,我们也要考虑其它因素避免造成繁琐、杂乱无章的感觉。另外许多人主张在生活中人们经常接触的部位宜采用亲切的尺度使人感觉到愉悦、亲切和舒适。
  1.4 建筑造型与细部设计问题分析
  建筑在今天看来应当是普通商品,但它却因地域和时代的不同而使之最强烈地表现为具备“时间地域”的人类社会物质精神的产物。建筑外观造型有两大迥异的类别:一是现代建筑外观造型;二是传统建筑外观造型。建筑外观在创造性上的特色是指设计者在设计整个建筑外观布局中,摒弃传统思想观念,在符合人体工程学的基础上融入设计师的奇思妙想在建造结构、外观形态、色彩、以及功能设计上的体现。具有个人特色的创造设计,在保持原创性的基础上,融入符合空间合理的原则,尤其是不能将设计构架在腾空的幻想上,毕竟建筑是实际存在的。在以上条件都满足的情况下,还要注意建筑的设计应与周围环境相互衬托,达到建筑与环境的融合。一个有个性、有特色的设计,不仅让使用的人们感到愉悦而且能使人们对所处空间环境产生自豪感。有个性有特色的环境设计,它的空间构成结构有赖于整体布局包括对建筑、空间、道路、地形与小品的细部塑造。同时更要注意与所处地位整体环境风格的协调反之就失去了个性,失去了设计。建筑要注重细部不能粗制滥造。建筑细部涉及到节点、小型构件、构造做法、工艺等各方面如饰面的贴砌与划分方式,窗的分格等都是细部设计,框架若没有精致的细部点缀则无血无肉,面目可憎。把细部设计同尺度联系起来看,细部是体现亲切尺度的着手点。
  1.5 建筑造型中的材质运用问题分析
  在建筑造型中,材质的运用不同给人的感受效果也不一样。建筑材料从物质的组成结构上可分为,金属材料和非金属材料;按照生成状态分为,天然材料和人工合成材料。近年来环保意识的增强,节能材料的应用也较为广泛。材料本身就具有独特性,所以不同材料应用在不同的地点,其表现力也不一样。熟悉了解不同材质,进行合理的组合也是现代建筑造型设计中经常应用的。建筑材料是建筑师的一种基本语言,若运用的恰当则会产生像诗一样的效果。有时,建筑师所用的材质很少,有时只有一两种,却能以少胜多,形成独特的意蕴。
  2 建筑造型发展的建议
  2.1 建筑的造型设计以最简单的,点线面之间的配合,设计师用流畅的线条突出建筑的整体外形,流畅的线条合理的设计能够让人感觉到发自内心的舒畅,行云流水的线条还能够让人感到其建筑本身独特的韵律。建筑的设计,不光讲求设计的大胆和独特。主要的是设计是本身的设计尺度与周围环境的配合,以及合理得体的设计方案。这样就要求设计师自身需要具有一定的尺度和标准。
  2.2 流畅简洁的平面设计,在现在社会生活中除了线条的配合,还需要平面的设计。在办公室、建筑外墙等应用的较为广泛,相较于复杂多变建筑造型,平整流畅的平面更适用于现如今的工作生活当中。如果说复杂多样的立体形状建筑具有观赏性,那么平整流畅简洁的平面设计则更多的具有实用性。平整的平面设计可以给人带来舒心、平静的效果。
  2.3 形状的构成是建筑设计中必不可缺的,对于建筑中的门窗,屋檐与建筑整体的配合。能够给人带来不一样的,直观立体的视觉感受。柱型的应用在为建筑带来坚固安全的同时,对于柱型的设计也需要更多的设计和想象。棱柱体的应用区别于圆柱体在整体结构的流畅性原则。以其丰富立体的特点应用于高层设计当中。
  结束语
  建筑的外观造型设计,是对于建筑本身的第一印象,对于城市发展的整体效果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现代建筑不光为人们遮挡风雨、躲避寒冷,现代造型设计师在其本来用途上增加美的感受,让建筑更富有意义。
  参考文献:
  [l]诸智勇.建筑设计的材料语言[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15
  [2]薛冰.构成艺术在建筑外观设计中的应用[J].低温建筑技术,2013(1).
  [3]杨胜.对现代建筑造型若干影响因素的探讨[J].建筑施工,2012.
其他文献
摘 要:本文根据作者多年的工作经验,就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常见问题进行初步探讨,并进一步提出解决问题的有效对策。  关键词:建筑;结构设计;概念  近年来,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明显的改善和提高,开始追求更进一步的物质享受,也就是说人们对住房的要求越来越高。众所周知,一个建筑的好坏取决于它的设计质量和施工质量两个方面,对于住房来说,它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人类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其质量是不容忽视的。  1
历史街区的品牌形象是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有效解决历史街区保护与开发时遇到的问题.设计师在历史街区的品牌形象中融入我国传统茶文化视觉符号,不仅可以
数字电视机和数字电视很容易被人们混为一谈。所谓数字电视机是指在不改变现行广播传输体制前提下,将经过图像检波的视频信号,经过伴音鉴频的音频信号以及其他部分进行数字处理
一、最优调节器的一般情况从前述状态调节器的设计和应用可以看到,由其构成的状态变量反馈控制系统,对于解决一类化工对象的控制问题,可以起到相当良好的效果,特别是由若干
摘 要:在环境科学中,建筑环境心理学是其中一个主要的组成部分。建筑环境心理学就是运用心理学的相关方法及知识点,对建筑环境进行深入的探索,研究建筑与环境还有人这三者之间的关系,从而建立起一个能够满足人们身心发展需要的建筑环境,实现人与建筑环境更加和谐的相处。在对建筑环境进行选择的过程中,同时还能进一步为人们带来更好的服务。在建筑环境心理学的应用中,其中涉及到了很多其他方面的学术领域,比如环境工程学、
本文着重地叙述了六分力试验台的振动问题及其阻尼方法.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活塞式液体阻尼器和电滤(?)器(∏型,电阻和电容值较小)是使侧向力振动曲线的振幅迅速衰减的有效措施
本文主要介绍现代制造混合集成电路用的薄厚膜技术。仪表专用电路采用薄厚膜混合集成电路较之单块集成电路、印刷电路的优点。说明该技术是仪表专用电路集成化的重要途径之一
一、系统结构1.分布式计算机控制系统的概念分布处理的思想早已用在某些大型计算机的设计上。不过,仅在微处理机出现之后,它才引起了人们普遍的注意。仅几年之间,分布式系统
目的宫颈癌筛查主要发现宫颈癌前病变和浸润癌早期病变。方法回顾3987例利用细胞DNA定量分析技术,检测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的方法。结果 3987例中12例确诊鳞状细胞癌,上皮内瘤
2015年11月4日,某媒体报纸有“世界柳编看中国,中国柳编看山东,山东柳编看临沭”的报道,而全国闻名的“杞柳之乡”白旄镇功不可没。白旄镇位于山东省临沂市临沭县城西北12公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