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促进学生积极学习数学的保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条件。在新课程背景下,我们应把握尊重原则,注重教学内容的筛选,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实施恰到好处的评价。从而使我们的学生能够快乐、主动地探究知识,得到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习兴趣;激活与培养
小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才能促使他们主动地学习,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一般地说,人类对韵律、节奏、语言和美的感受有一种与生俱来的本能数学课程标准》提出了要对学生培养数学兴趣的要求;提出了“使学生具有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对数学产生亲切感。”由此可见,如何使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是个值得探讨的课题。
一、联系实际,激发学生的兴趣
小学生的思维受成长所限,认识感知实际知识需要一个过程,培养其兴趣,尤其重要,特别是抽象的数学问题,更是如此。数学教材有自己的特点,蕴含着丰富的可产生学生兴趣的因素。 ”教师应挖掘这些因素,充分发挥教材中内在的潜力作用,创设情境,使学生产生兴趣。例如在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由学生出题,教师与学生比赛,看谁判断快,学生对教师的“秘诀”产生了兴趣,迫切想要了解,强烈的求知欲望已经成为一种求知的“自我需要”。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各种情境的创设已越来越重视,特别是利用多媒体设计情景,学生的兴趣被激发,课堂效率大大提高。
二、良好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是一门理性的学科,它需要思考、分析、推理,用科学的方法来说明理由,用辨证的观点来分析事物解决问题。如果能让学生感悟到数学的理,必将激起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在学生成长和发展的过程中,良好的学习环境是无可非议的。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首先,应从教师的自身做起,教师要主动参与其中;其次,要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正确引导他们认识学习的重要性,领悟到自己不仅是学习的主人,更是终身学习的主人;最后,可以通过自办班级学习报、定期办好黑板报、组织学生写好数学日记、开展好数学兴趣小组的活动、实施“超市式”数学作业、定期开展优秀作业展、组织学生参加各类数学竞赛、做好培优补差工作等形式,为学生创建一个平等、和谐、民主、愉快的学习氛围,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三、设置游戏性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根据数学学科特点和小学生年龄特点,设置游戏性情境,把新知识寓于游戏活动之中,通过游戏使学生产生对新知识的求知欲望,让学生的注意力处于高度集中状态,在游戏中得到知识,发展能力,提高学习兴趣。例如,在课堂训练时,组织60秒抢答游戏。教师准备若干组数学口答题,把全班学生分为几组,每组选3名学生作代表。然后由教师提出问题,让每组参赛的学生抢答,以积分多为优胜,或每答对一题奖励一面小红旗,多得为优胜。学生在游戏中,精神高度集中,在不知不觉中学到不少有用的知识,有力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设置活动――培养学习兴趣的载体
在数学课堂上,我们不要想办法促使学生在动手、动脑的基础上动口。当学生通过自己亲手操作,得出结论,他们就尝到了成功的喜悦,就增加了自信心,最终形成“成功――兴趣――更大的成功――更浓厚的兴趣”的良性循环。而且着眼于学生未来的全面发展,我们还要为学生营造互助合作的活动环境,提供“研究”的时间和空间,并给予积极的配合和指导。
探究活动也是培养数学兴趣的载体。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把自己当作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这种需要在小学生精神世界尤为重要。”传统的教学将学生束缚在“教师、教材、课堂”的圈子里,被动地接受老师所传授的知识,教学活动的砝码全部堆到了“教”的一邊,学生的学习根本不可能“自主”,其“主体地位”只是一句美丽的谎言。在这样的情况下,面对既抽象又枯燥的数学知识,他们的兴趣也就可想而知了。根据教学实践,小学高段的学生完全有能力进行实践、合作交流、探究等活动的能力。如果我们能营造一个积极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组织好每次的教学活动,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那么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将被大大激发。
五、积极评价――培养学习兴趣的辅助手段
评价的主要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评价要防止空泛,教师要采用多种呈现形式,形成清晰的评价轨迹。可采用个人、小组与教师评价相结合;口试、面试、笔试相结合;免试与重试相结合;定量与定性相结合。让每个人体会到只要你在某个方面付出了努力就能获得公正的、客观的评价,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树立学生的自信心。评价除了要关注学生的共性,更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实行统一评价与分层评价相结合,以分层评价为主的方法。对于优等学生的评价,重在引导他们创新,引导他们勇于挑战教师、挑战书本,勇于超越自我。同时,实行“弹性”要求,在保底的前提下,不作硬性规定。从而引导其参与到学习之中,品尝学习的乐趣,实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六、教师自身素养的提高
只有提高了教师本身的专业素养,才会灵活运用多种方法和途径,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如给予学生正确评价学习效果,鼓励学生上进,是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肯定,是引发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平时在生活中多关爱学习,学生如果喜欢他们的老师,那么自然会对这个老师所教的学科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这样发展下去,相信他们的学习成绩一定会提高。
总之,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对学生的数学学习十分重要,也是学好这门学科的前提和动力源泉。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想法设法培养和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样,学生的数学学习才有动力,教师的数学教学才有活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习兴趣;激活与培养
小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才能促使他们主动地学习,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一般地说,人类对韵律、节奏、语言和美的感受有一种与生俱来的本能数学课程标准》提出了要对学生培养数学兴趣的要求;提出了“使学生具有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对数学产生亲切感。”由此可见,如何使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是个值得探讨的课题。
一、联系实际,激发学生的兴趣
小学生的思维受成长所限,认识感知实际知识需要一个过程,培养其兴趣,尤其重要,特别是抽象的数学问题,更是如此。数学教材有自己的特点,蕴含着丰富的可产生学生兴趣的因素。 ”教师应挖掘这些因素,充分发挥教材中内在的潜力作用,创设情境,使学生产生兴趣。例如在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由学生出题,教师与学生比赛,看谁判断快,学生对教师的“秘诀”产生了兴趣,迫切想要了解,强烈的求知欲望已经成为一种求知的“自我需要”。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各种情境的创设已越来越重视,特别是利用多媒体设计情景,学生的兴趣被激发,课堂效率大大提高。
二、良好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是一门理性的学科,它需要思考、分析、推理,用科学的方法来说明理由,用辨证的观点来分析事物解决问题。如果能让学生感悟到数学的理,必将激起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在学生成长和发展的过程中,良好的学习环境是无可非议的。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首先,应从教师的自身做起,教师要主动参与其中;其次,要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正确引导他们认识学习的重要性,领悟到自己不仅是学习的主人,更是终身学习的主人;最后,可以通过自办班级学习报、定期办好黑板报、组织学生写好数学日记、开展好数学兴趣小组的活动、实施“超市式”数学作业、定期开展优秀作业展、组织学生参加各类数学竞赛、做好培优补差工作等形式,为学生创建一个平等、和谐、民主、愉快的学习氛围,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三、设置游戏性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根据数学学科特点和小学生年龄特点,设置游戏性情境,把新知识寓于游戏活动之中,通过游戏使学生产生对新知识的求知欲望,让学生的注意力处于高度集中状态,在游戏中得到知识,发展能力,提高学习兴趣。例如,在课堂训练时,组织60秒抢答游戏。教师准备若干组数学口答题,把全班学生分为几组,每组选3名学生作代表。然后由教师提出问题,让每组参赛的学生抢答,以积分多为优胜,或每答对一题奖励一面小红旗,多得为优胜。学生在游戏中,精神高度集中,在不知不觉中学到不少有用的知识,有力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设置活动――培养学习兴趣的载体
在数学课堂上,我们不要想办法促使学生在动手、动脑的基础上动口。当学生通过自己亲手操作,得出结论,他们就尝到了成功的喜悦,就增加了自信心,最终形成“成功――兴趣――更大的成功――更浓厚的兴趣”的良性循环。而且着眼于学生未来的全面发展,我们还要为学生营造互助合作的活动环境,提供“研究”的时间和空间,并给予积极的配合和指导。
探究活动也是培养数学兴趣的载体。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把自己当作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这种需要在小学生精神世界尤为重要。”传统的教学将学生束缚在“教师、教材、课堂”的圈子里,被动地接受老师所传授的知识,教学活动的砝码全部堆到了“教”的一邊,学生的学习根本不可能“自主”,其“主体地位”只是一句美丽的谎言。在这样的情况下,面对既抽象又枯燥的数学知识,他们的兴趣也就可想而知了。根据教学实践,小学高段的学生完全有能力进行实践、合作交流、探究等活动的能力。如果我们能营造一个积极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组织好每次的教学活动,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那么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将被大大激发。
五、积极评价――培养学习兴趣的辅助手段
评价的主要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评价要防止空泛,教师要采用多种呈现形式,形成清晰的评价轨迹。可采用个人、小组与教师评价相结合;口试、面试、笔试相结合;免试与重试相结合;定量与定性相结合。让每个人体会到只要你在某个方面付出了努力就能获得公正的、客观的评价,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树立学生的自信心。评价除了要关注学生的共性,更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实行统一评价与分层评价相结合,以分层评价为主的方法。对于优等学生的评价,重在引导他们创新,引导他们勇于挑战教师、挑战书本,勇于超越自我。同时,实行“弹性”要求,在保底的前提下,不作硬性规定。从而引导其参与到学习之中,品尝学习的乐趣,实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六、教师自身素养的提高
只有提高了教师本身的专业素养,才会灵活运用多种方法和途径,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如给予学生正确评价学习效果,鼓励学生上进,是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肯定,是引发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平时在生活中多关爱学习,学生如果喜欢他们的老师,那么自然会对这个老师所教的学科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这样发展下去,相信他们的学习成绩一定会提高。
总之,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对学生的数学学习十分重要,也是学好这门学科的前提和动力源泉。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想法设法培养和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样,学生的数学学习才有动力,教师的数学教学才有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