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工作关系,记者对香港书业关注已久,但也仅限于报章的介绍。2006年底,记者应邀到香港采访,终于有了近距离接触的机会,也真切体会了香港书业激烈的竞争环境。
二楼书店:香港文化符号
在香港,不管是身在旺角还是铜锣湾,放眼望去,总能在五颜六色的广告牌上发现书店的名字:田园书屋、尚书房、国风堂、汉记书局、陈湘记书局……这就是香港书店的特有景观——二楼书店。
据介绍,二楼书店创始于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当时一些香港的知识分子深感香港文化土壤的贫瘠,于是他们找出最简单和最直接的方法:办书店。他们将书店当作社会启蒙的媒介,销售的自然是一些不能畅销的图书。二楼书店能在极其发达的商业街生存,关键在于其经营特色。
田园书屋是其中资格较老的一间,最初销售的以台湾的社科人文书籍为主,他们利用台币和港币的差价以及直接进货的低折扣让利顾客。
90年代末期,二楼书店有了新的变化。内地经济的迅速发展,也带动了香港一些专门经营内地图书、杂志的二楼书店迅速崛起,如尚书房,最初专营内地电脑书,而后转经营不同种类的内地书,并在香港开起了连锁店。为保证货源,他们还在内地增派了专门的采购人员。
香港书业虽然竞争激烈,但良好的商业环境培养了他们极好的商业操守,即使同在楼上楼下设点,他们仍以自己的经营特色吸引顾客而非恶性竞争。位于香港最繁华的地段——旺角西洋菜街的尚书房(主营休闲生活类)和国风堂(主营语言学习类),一个楼上一个楼下,而且都是内地版图书专营店,他们却以各自的特色友好生存。
随着香港经济的复苏,店铺加租潮再次为竞争激烈的二楼书店提出了挑战。近一两年,二楼书店无论是声势、店铺数目还是受欢迎程度,都有下滑的迹象。一些二楼书店迫于租金的压力,纷纷转型或迁至租金较低的三楼甚至更高层。曾经掀起香港二楼书店热潮的洪叶书店去年全线结业,而有着22年历史的老牌书店——乐文书店也面临着经营危机。
理性审视香港
没来过香港之前,对香港的了解也仅限于媒体介绍,大部分人都会受其影响,认为香港是一个文化沙漠,来过之后,你会有个全新的认识。
在香港繁华的街头,除了与“茶餐厅”一样具有特色的二楼书店外,更有极具实力、历史悠久的书店,如香港最大的联合出版集团旗下的香港三联书店、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以及天地图书书店等。它们大都以连锁店的形式分布在香港的各个区域。
香港是个开放的城市,一些海外资金也不断涌入,投资书店,如新加坡的大众书局、Page One(壹叶堂),以及2004年年底先后加入的新华书城和城邦书店等。
如果说香港是文化沙漠,为什么还会有如此之多的书店毅然生存于在这块土地上,为什么还会有那么多络绎不绝的读者驻足浏览?
内地版图书需求升温,不仅催生了新一代二楼书店的崛起及新华书城的建立,而且还引发了内地版图书在港以1:1兑换率销售的风潮,甚至还迫使老牌书店——香港商务印馆跟进。但主打价格优势策略之后,内地版图书的销售渐渐处于理性,事实告诉他们:并不是所有的内地版图书均受香港读者欢迎,因为两地习惯用语的不同,对于传统文化及文学经典之类的图书,香港读者还大都倾向于选择香港本版或台湾版的繁体字图书,只有那些绘本、休闲类图书会因价格优势才优先选择内地版图书。
采访中,记者也深深感受到了这种倾向,同是二楼书店,专营内地版图书的尚书房与主营港台版图书的田园书屋,其客流量就有明显的差别。香港新华书城的尹建文总监也坦言,香港的图书经营利润很薄,内地版图书的市场需求并非想像中那么大,为了持续经营,书城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经营策略也从主打内地版图书转向港台版与内地版图书均衡发展。同时,他也指出,如今香港来往深圳、广州极其便利,而种类丰富的深广两地的大书城为香港读者提供了一站式服务,更具诱惑力。
二楼书店:香港文化符号
在香港,不管是身在旺角还是铜锣湾,放眼望去,总能在五颜六色的广告牌上发现书店的名字:田园书屋、尚书房、国风堂、汉记书局、陈湘记书局……这就是香港书店的特有景观——二楼书店。
据介绍,二楼书店创始于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当时一些香港的知识分子深感香港文化土壤的贫瘠,于是他们找出最简单和最直接的方法:办书店。他们将书店当作社会启蒙的媒介,销售的自然是一些不能畅销的图书。二楼书店能在极其发达的商业街生存,关键在于其经营特色。
田园书屋是其中资格较老的一间,最初销售的以台湾的社科人文书籍为主,他们利用台币和港币的差价以及直接进货的低折扣让利顾客。
90年代末期,二楼书店有了新的变化。内地经济的迅速发展,也带动了香港一些专门经营内地图书、杂志的二楼书店迅速崛起,如尚书房,最初专营内地电脑书,而后转经营不同种类的内地书,并在香港开起了连锁店。为保证货源,他们还在内地增派了专门的采购人员。
香港书业虽然竞争激烈,但良好的商业环境培养了他们极好的商业操守,即使同在楼上楼下设点,他们仍以自己的经营特色吸引顾客而非恶性竞争。位于香港最繁华的地段——旺角西洋菜街的尚书房(主营休闲生活类)和国风堂(主营语言学习类),一个楼上一个楼下,而且都是内地版图书专营店,他们却以各自的特色友好生存。
随着香港经济的复苏,店铺加租潮再次为竞争激烈的二楼书店提出了挑战。近一两年,二楼书店无论是声势、店铺数目还是受欢迎程度,都有下滑的迹象。一些二楼书店迫于租金的压力,纷纷转型或迁至租金较低的三楼甚至更高层。曾经掀起香港二楼书店热潮的洪叶书店去年全线结业,而有着22年历史的老牌书店——乐文书店也面临着经营危机。
理性审视香港
没来过香港之前,对香港的了解也仅限于媒体介绍,大部分人都会受其影响,认为香港是一个文化沙漠,来过之后,你会有个全新的认识。
在香港繁华的街头,除了与“茶餐厅”一样具有特色的二楼书店外,更有极具实力、历史悠久的书店,如香港最大的联合出版集团旗下的香港三联书店、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以及天地图书书店等。它们大都以连锁店的形式分布在香港的各个区域。
香港是个开放的城市,一些海外资金也不断涌入,投资书店,如新加坡的大众书局、Page One(壹叶堂),以及2004年年底先后加入的新华书城和城邦书店等。
如果说香港是文化沙漠,为什么还会有如此之多的书店毅然生存于在这块土地上,为什么还会有那么多络绎不绝的读者驻足浏览?
内地版图书需求升温,不仅催生了新一代二楼书店的崛起及新华书城的建立,而且还引发了内地版图书在港以1:1兑换率销售的风潮,甚至还迫使老牌书店——香港商务印馆跟进。但主打价格优势策略之后,内地版图书的销售渐渐处于理性,事实告诉他们:并不是所有的内地版图书均受香港读者欢迎,因为两地习惯用语的不同,对于传统文化及文学经典之类的图书,香港读者还大都倾向于选择香港本版或台湾版的繁体字图书,只有那些绘本、休闲类图书会因价格优势才优先选择内地版图书。
采访中,记者也深深感受到了这种倾向,同是二楼书店,专营内地版图书的尚书房与主营港台版图书的田园书屋,其客流量就有明显的差别。香港新华书城的尹建文总监也坦言,香港的图书经营利润很薄,内地版图书的市场需求并非想像中那么大,为了持续经营,书城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经营策略也从主打内地版图书转向港台版与内地版图书均衡发展。同时,他也指出,如今香港来往深圳、广州极其便利,而种类丰富的深广两地的大书城为香港读者提供了一站式服务,更具诱惑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