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微研”实践之路
我也曾经抱怨,现在学苗素质低下,学习品质不良……但抱怨之后,仍然解决不了问题,也改变不了现状。经过一番反思后,我觉得:既然抱怨改变不了现状,为何不尝试改变一下我们自己呢?于是,我开始尝试着改变课堂教学模式和手段,自觉地进入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前言阵地——探讨和尝试教学新领域,走下讲台,尝试进入课改深水区,开始“摸着石头过河”的课堂教学“微研”实践。
2016年,也是中国进入万众创业、全民创新的开始年。互联网技术突飞猛进地发展,催生了“互联网 ”的技术革命。我决心在教学上充分利用好“互联网 ”技术,引导高中学生加入这个时代的潮流,充当“手把红旗旗不湿”的大数据时代的弄潮儿。因此我利用高考新增考点——文化常识等考点考查的契机,把“互联网 ”技术引入课堂,结合教学活动,挖掘教材中的“暗物质”,尝试性开展课堂教学“微研”活动。目的是让高中生最早搭上时代发展的第一班“高铁”,使他们既能从容应对高考,又能开发创造性思维,着力培养学生“聚散思维”的能力。
“微研”,即是我在教学实践中,利用“互联网 ”技术的支持,与学生一道做微课题研究。教材中出现的某些问题,教材中没有重点讲解和要求,或干脆说明可以不讲解,根据课堂教学实际的需要,我在班主任胡从卫老师的大力配合下,引导学生开展微小课题的研究,起名“微研”。
“悟空”领航
“悟空”是20世纪物理学研究领域出现的两朵乌云:一是黑体辐射,二是以太漂移。它们催生了物理学的两场革命:量子力学和相对论。这两种科学完全颠覆了时代的认知,让人类的科技和生活向前迈了一大步。“科学的魅力正在于此。”而暗物质和暗能量恰是21世纪的“两朵乌云”,探索这“两朵乌云”意味着催生科学革命。2015年12月17日,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中国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将一颗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悟空”发射升空。卫星上装载的暗物质粒子探测器,将在太空中开展高能电子及高能伽马射线探测任务,探寻暗物质存在的证据,研究暗物质特性与空间分布规律。身怀绝技的“悟空”不负众望,在太空中捕捉到暗物质碰撞产生的粒子,以证实暗物质的存在。为了纪念中国乃至世界的十大科技成果之一的重要历史事件,我从对教材中不做重点要求而高考又新增为考点的“暗物质”(文化常识等)的探索出发,捕捉探索研究这些微小的知识点和学生的兴奋点。探索性“捕捉”会给学生的好奇心和科研能力带来奇思妙想及石破天惊的发现。
探究思想。课题“悟空”的“悟”是“觉悟”之意;“空”是“虚空”之意,这里指教师引领学生,用一双发现的眼睛,“洞穿一切知识玄机”,达到“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的境界。“墨子”是中國和世界的首颗量子通讯卫星,速度技术含量高,防伪能力强,是通讯领域的技术革命。这样做旨在引导开发学生大脑的潜能,接触并融入知识风暴,为将来的发展奠基。
散得开。“悟空”是《西游记》中齐天大圣孙悟空的名字,一个跟斗能翻十万八千里,凭借此种精神,开发和引导学生的思维,使他们的思维像孙悟空的行为一样发散,任意驰骋,纵横几万里,上下几千年,古今中外,兼容并包。
变是唯一的不变
斯宾塞.约翰逊写《谁动了我的奶酪》一书,已经成为全世界最畅销的书,书中生动地阐述“变是唯一的不变”的生活真谛。或许每一个人看完的感受都不一样,但千万不能说这个道理我懂,如果那样就说明你依然惧怕改变自己。“谁动了我的奶酪?世界上最流行的管理方法,带给您面对改变和危机的新视角。”一则看似简单的故事,提示我们在变革时代,笑对变化,取得成功的方法,并运用它获得生命中最想得到的东西,也就是“奶酪”。
为了应对目前的教育现状,我多次与省内外教育界的朋友们沟通探讨,还与外省市的名师、教研员等探讨,汲取他们改革的优秀做法,结合多年教学经验,在“七年之痒”来临之际,率先涉水尝试课堂教学改革,迈出“一小步”,取得小效果,目的是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归结起来就是三个字:“写”“说”“研”。
1969年7月20日,美国“阿波罗11号”飞船将两名宇航员送上月球,阿姆斯特朗第一个走下舷梯,在月球表面留下了人类的第一个脚印。并说了一句名言:“这对个人来说只是一小步,但对人类来说却是一大步。” 万科老总王石也曾说过:“向上走,即使一小步,也有新高度。”是啊,课程改革,课堂教学改革,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它需要艰苦的探索和孜孜以求的精神。对于我来说可能是一小步,一花独放。对于大家可以说是抛砖引玉,但愿我的“一石”,能激起教育的“千朵浪花”,引出大家的“一大步”,迎来教育的百花齐放,春色满园。
我也曾经抱怨,现在学苗素质低下,学习品质不良……但抱怨之后,仍然解决不了问题,也改变不了现状。经过一番反思后,我觉得:既然抱怨改变不了现状,为何不尝试改变一下我们自己呢?于是,我开始尝试着改变课堂教学模式和手段,自觉地进入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前言阵地——探讨和尝试教学新领域,走下讲台,尝试进入课改深水区,开始“摸着石头过河”的课堂教学“微研”实践。
2016年,也是中国进入万众创业、全民创新的开始年。互联网技术突飞猛进地发展,催生了“互联网 ”的技术革命。我决心在教学上充分利用好“互联网 ”技术,引导高中学生加入这个时代的潮流,充当“手把红旗旗不湿”的大数据时代的弄潮儿。因此我利用高考新增考点——文化常识等考点考查的契机,把“互联网 ”技术引入课堂,结合教学活动,挖掘教材中的“暗物质”,尝试性开展课堂教学“微研”活动。目的是让高中生最早搭上时代发展的第一班“高铁”,使他们既能从容应对高考,又能开发创造性思维,着力培养学生“聚散思维”的能力。
“微研”,即是我在教学实践中,利用“互联网 ”技术的支持,与学生一道做微课题研究。教材中出现的某些问题,教材中没有重点讲解和要求,或干脆说明可以不讲解,根据课堂教学实际的需要,我在班主任胡从卫老师的大力配合下,引导学生开展微小课题的研究,起名“微研”。
“悟空”领航
“悟空”是20世纪物理学研究领域出现的两朵乌云:一是黑体辐射,二是以太漂移。它们催生了物理学的两场革命:量子力学和相对论。这两种科学完全颠覆了时代的认知,让人类的科技和生活向前迈了一大步。“科学的魅力正在于此。”而暗物质和暗能量恰是21世纪的“两朵乌云”,探索这“两朵乌云”意味着催生科学革命。2015年12月17日,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中国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将一颗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悟空”发射升空。卫星上装载的暗物质粒子探测器,将在太空中开展高能电子及高能伽马射线探测任务,探寻暗物质存在的证据,研究暗物质特性与空间分布规律。身怀绝技的“悟空”不负众望,在太空中捕捉到暗物质碰撞产生的粒子,以证实暗物质的存在。为了纪念中国乃至世界的十大科技成果之一的重要历史事件,我从对教材中不做重点要求而高考又新增为考点的“暗物质”(文化常识等)的探索出发,捕捉探索研究这些微小的知识点和学生的兴奋点。探索性“捕捉”会给学生的好奇心和科研能力带来奇思妙想及石破天惊的发现。
探究思想。课题“悟空”的“悟”是“觉悟”之意;“空”是“虚空”之意,这里指教师引领学生,用一双发现的眼睛,“洞穿一切知识玄机”,达到“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的境界。“墨子”是中國和世界的首颗量子通讯卫星,速度技术含量高,防伪能力强,是通讯领域的技术革命。这样做旨在引导开发学生大脑的潜能,接触并融入知识风暴,为将来的发展奠基。
散得开。“悟空”是《西游记》中齐天大圣孙悟空的名字,一个跟斗能翻十万八千里,凭借此种精神,开发和引导学生的思维,使他们的思维像孙悟空的行为一样发散,任意驰骋,纵横几万里,上下几千年,古今中外,兼容并包。
变是唯一的不变
斯宾塞.约翰逊写《谁动了我的奶酪》一书,已经成为全世界最畅销的书,书中生动地阐述“变是唯一的不变”的生活真谛。或许每一个人看完的感受都不一样,但千万不能说这个道理我懂,如果那样就说明你依然惧怕改变自己。“谁动了我的奶酪?世界上最流行的管理方法,带给您面对改变和危机的新视角。”一则看似简单的故事,提示我们在变革时代,笑对变化,取得成功的方法,并运用它获得生命中最想得到的东西,也就是“奶酪”。
为了应对目前的教育现状,我多次与省内外教育界的朋友们沟通探讨,还与外省市的名师、教研员等探讨,汲取他们改革的优秀做法,结合多年教学经验,在“七年之痒”来临之际,率先涉水尝试课堂教学改革,迈出“一小步”,取得小效果,目的是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归结起来就是三个字:“写”“说”“研”。
1969年7月20日,美国“阿波罗11号”飞船将两名宇航员送上月球,阿姆斯特朗第一个走下舷梯,在月球表面留下了人类的第一个脚印。并说了一句名言:“这对个人来说只是一小步,但对人类来说却是一大步。” 万科老总王石也曾说过:“向上走,即使一小步,也有新高度。”是啊,课程改革,课堂教学改革,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它需要艰苦的探索和孜孜以求的精神。对于我来说可能是一小步,一花独放。对于大家可以说是抛砖引玉,但愿我的“一石”,能激起教育的“千朵浪花”,引出大家的“一大步”,迎来教育的百花齐放,春色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