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工业化步伐加快,中国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财政基本建设投资在城市化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本文通过建立模型试图探讨财政支出与基本建设投入占比的关系,并以上海市的经济数据来检验模型的合理性。
【关键词】城市化 财政支出 基本建设
随着工业化步伐加快,中国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在其2011年《社会蓝皮书》的预计,按现在每年增长近一个百分点的速度计算,在“十二五”中期,中国城市化水平会突破50%的关口,城市人口将首次超过农村人口。按照这一速度城市化,在将来的二十年时间里,将有约4亿农民城市城市居民。如此庞大规模的城市化进程势必对城市基础设施投资形成庞大的需求。政府作为城市基础设施的主要投资主体,除了鼓励私人资本投资基础设施外,也需要庞大的财政支出来支撑其对非营利性基础设施的投资。
本文通过建立一个简单的模型,以上海市的基本建设投资和财政支出的数据来检验模型并探讨了基本建设投资与财政支出间的数量关系。
一、城市建设投资数量理论模型构建
建立财政年支出与城市基建投资的关系模型:
F=f T;
其中,F为城市基建投资,f为财政支出投资于基建设施的投入比例,T为年财政支出。
假设没有财政转移支付,经营管理城市的地方政府年终没有盈余也没有赤字,则政府基建投资的资金是财政支出中扣除经常性财政支出后的结余,经常性财政支出属于刚性支出,随着城市化进程变化的幅度不大,在此,将经常性财政支出假设为一个常量。那么,在城市化初期,财政支出中扣除经常性财政支出后结余不多,即用于城市基建投资的资金不多,f 值较小,随着固定投资积累的增加,城市经济发展水平上升,商业逐渐发达,土地逐渐增值,财政支出也跟着水涨船高,财政支出中用于基建投资的结余增多,f 值逐渐增大。当城市化发展到相当水平以后,城市经济趋于稳定,在没有技术或人口因素等其他因素冲击的情况下,财政支出也逐渐趋于稳定,此时财政支出中用于基础设施存量维护投资和增量投资的资金也趋于稳定,则 f 值也趋于稳定。
简单来讲,城市基建投入比例f与城市财政支出T的年增长率t具有同向波动性:T的年增长率t升高,则f随之升高;t若降低,则f随之降低。
这一过程的数量分析如下:
假设比正常年份多增长或者少增长了的那部分财政支出T0(t-t0)被用于追加或者减少城市建设拨款的比率为f1,那么,比正常年份多增减的城市建设拨款就为f1T0(t-t0)。再加上按正常情况计算的城市建设投入额f0T0(1+t0),当年的城市建设投入额F就应当为:
F=f0T0(1+t0)+f1T0(t-t0)
=T0[f0(1+t0)+f1(t-t0)]
=T0[f0+f0t0+f1(t-t0)]
=T0[f0+f0t-f0t+f0t0+f1(t-t0)]
=T0[f0 (1+t)+(t-t0)(f1-f0)];
f =;
式中:
f——考察年份财政投入比例;f0——财政投入比例年平均值;f1——追加财政投入比例;t ——考察年份城市财政支出增长率;t0——城市财政支出年平均增长率。
因为,城市基本建设资金为财政支出扣除财政经常性开支的结余,而财政经常性支出是刚性支出,即只有在满足了财政经常性支出之后才有基金用于城市基本建设投入。由此可以假设,f1>f0, 即增加或者减少的财政支出部分用于基本建设投入的比例比正常年份财政支出大。可以这样解释这一假设:因为没有转移支付,每年终没有盈余也没有预算赤字,政府年初按往年支出情况做好支出预算,如果政府在接近年终时候发现当年财政支出有超出往年增长幅度的增长,那么政府会突击花掉增加的财政支出,超出往年增长幅度的增长支出更多的会用于基本建设投资,即f1>f0;如果情况相反,接近年终时候政府发现当年财政支出增幅较往年有下滑,那么政府会紧缩基本建设支出以保证经常性财政支出以及不借贷,这时f1同样大于f0。
由于f1>f0,波动系数(f1-f0)/(1+t)为正数,因而从上文中推导出的计算公式中可以明显地看到,f是以f0为中心随着t对t0的升降而相应升降。又由于f1<1,f1-f0小于1,因而从公式还可以看到:(f1-f0)/(1+t)小于l,因而从公式中可以看到:f比f0的上下波动值小于t比t0的上下波动值,即f1-f0 从上面的推理以及推导得出:在城市建设发展前期,随着城市财政支出年增长率的升降而同方向波动,同时趋向于升高;在城市发展建设中期,基本保持一定水平,同时随财政支出年增长率的变动而同向升降;在城市发展建设后期,趋于下降。
我国的城市大都处于城市化发展的初期以及中期,所以我们的城市建设投入正在加大,财政支出的基建投入比例在不断增大,目前我国城市化水平最高的要属上海市了,本文根据上海市统计年鉴自1988年至2006年的统计数据来检验一下上文中所做的推理。
二、实证计量检验
本文的实证部分以上海市1988年至2009年公布的经济数据来说明前文的推理,如下表所示。
表中经济数据单位:亿元。数据来源:上海市统计年鉴
本文的计量模型如下:
f = β0 +β1Tt +β2Tt2 +ε
按照上文的推理,f值随城市化的发展有一个先上升后逐渐下降的过程,那么,β1 应该为正,β2 的值应该为负值。
本文分别以T的一次项,二次项,三次项做了三组回归,从回归结果来看,在T的一次项的基础上加上T的二次项后,拟合度有一定的提升,且二次项系数为负值,符合前文的假设,且能通过5%的t统计检验,可见引入T的二次项是合理的,当引入T的三次项后,虽然拟合度有一定提升,但T的二次项和三次项的系数都不能通过20%的t统计检验,故选用含T的一次项和二次项的计量模型是合理的。
三、结论
1.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城市财政支出中用于基本建设的支出比例会出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过程,即基本建设支出比例与财政支出有近似倒U型的关系。
2.上海市财政支出中基本建设支出的比例自2004年开始才有微弱的下降,这个下降过程可能是文章中所说的因为城市化水平达到一定水平之后所需基本建设投资的减少,但往后的年鉴因为统计方式不一致,所有后面的数据不能纳入检验,所以这一下降趋势并不确定。
3.城市化进程需要大量的基本建设支出,而高税率的税收政策势必难以长期下去,所以地方政府应该在吸引私人资本进行城市建设上下工夫。
参考文献
[1]邓淑莲.基础设施与经济发展关系探析[N].山东财政学院学报,2001.4.
[2]徐曙娜.政府与基础设施、基础产业[J].财经研究,2000.3.
[3]胡彬.我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与城市增长问题的研究[J].财经研究,1999.2.
作者简介:曹爱民(1982-),男,湖北宜昌人,就读于西南财经大学财税学院,研究方向:财政理论与制度研究。
(责任编辑:刘晶晶)
【关键词】城市化 财政支出 基本建设
随着工业化步伐加快,中国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在其2011年《社会蓝皮书》的预计,按现在每年增长近一个百分点的速度计算,在“十二五”中期,中国城市化水平会突破50%的关口,城市人口将首次超过农村人口。按照这一速度城市化,在将来的二十年时间里,将有约4亿农民城市城市居民。如此庞大规模的城市化进程势必对城市基础设施投资形成庞大的需求。政府作为城市基础设施的主要投资主体,除了鼓励私人资本投资基础设施外,也需要庞大的财政支出来支撑其对非营利性基础设施的投资。
本文通过建立一个简单的模型,以上海市的基本建设投资和财政支出的数据来检验模型并探讨了基本建设投资与财政支出间的数量关系。
一、城市建设投资数量理论模型构建
建立财政年支出与城市基建投资的关系模型:
F=f T;
其中,F为城市基建投资,f为财政支出投资于基建设施的投入比例,T为年财政支出。
假设没有财政转移支付,经营管理城市的地方政府年终没有盈余也没有赤字,则政府基建投资的资金是财政支出中扣除经常性财政支出后的结余,经常性财政支出属于刚性支出,随着城市化进程变化的幅度不大,在此,将经常性财政支出假设为一个常量。那么,在城市化初期,财政支出中扣除经常性财政支出后结余不多,即用于城市基建投资的资金不多,f 值较小,随着固定投资积累的增加,城市经济发展水平上升,商业逐渐发达,土地逐渐增值,财政支出也跟着水涨船高,财政支出中用于基建投资的结余增多,f 值逐渐增大。当城市化发展到相当水平以后,城市经济趋于稳定,在没有技术或人口因素等其他因素冲击的情况下,财政支出也逐渐趋于稳定,此时财政支出中用于基础设施存量维护投资和增量投资的资金也趋于稳定,则 f 值也趋于稳定。
简单来讲,城市基建投入比例f与城市财政支出T的年增长率t具有同向波动性:T的年增长率t升高,则f随之升高;t若降低,则f随之降低。
这一过程的数量分析如下:
假设比正常年份多增长或者少增长了的那部分财政支出T0(t-t0)被用于追加或者减少城市建设拨款的比率为f1,那么,比正常年份多增减的城市建设拨款就为f1T0(t-t0)。再加上按正常情况计算的城市建设投入额f0T0(1+t0),当年的城市建设投入额F就应当为:
F=f0T0(1+t0)+f1T0(t-t0)
=T0[f0(1+t0)+f1(t-t0)]
=T0[f0+f0t0+f1(t-t0)]
=T0[f0+f0t-f0t+f0t0+f1(t-t0)]
=T0[f0 (1+t)+(t-t0)(f1-f0)];
f =;
式中:
f——考察年份财政投入比例;f0——财政投入比例年平均值;f1——追加财政投入比例;t ——考察年份城市财政支出增长率;t0——城市财政支出年平均增长率。
因为,城市基本建设资金为财政支出扣除财政经常性开支的结余,而财政经常性支出是刚性支出,即只有在满足了财政经常性支出之后才有基金用于城市基本建设投入。由此可以假设,f1>f0, 即增加或者减少的财政支出部分用于基本建设投入的比例比正常年份财政支出大。可以这样解释这一假设:因为没有转移支付,每年终没有盈余也没有预算赤字,政府年初按往年支出情况做好支出预算,如果政府在接近年终时候发现当年财政支出有超出往年增长幅度的增长,那么政府会突击花掉增加的财政支出,超出往年增长幅度的增长支出更多的会用于基本建设投资,即f1>f0;如果情况相反,接近年终时候政府发现当年财政支出增幅较往年有下滑,那么政府会紧缩基本建设支出以保证经常性财政支出以及不借贷,这时f1同样大于f0。
由于f1>f0,波动系数(f1-f0)/(1+t)为正数,因而从上文中推导出的计算公式中可以明显地看到,f是以f0为中心随着t对t0的升降而相应升降。又由于f1<1,f1-f0小于1,因而从公式还可以看到:(f1-f0)/(1+t)小于l,因而从公式中可以看到:f比f0的上下波动值小于t比t0的上下波动值,即f1-f0
我国的城市大都处于城市化发展的初期以及中期,所以我们的城市建设投入正在加大,财政支出的基建投入比例在不断增大,目前我国城市化水平最高的要属上海市了,本文根据上海市统计年鉴自1988年至2006年的统计数据来检验一下上文中所做的推理。
二、实证计量检验
本文的实证部分以上海市1988年至2009年公布的经济数据来说明前文的推理,如下表所示。
表中经济数据单位:亿元。数据来源:上海市统计年鉴
本文的计量模型如下:
f = β0 +β1Tt +β2Tt2 +ε
按照上文的推理,f值随城市化的发展有一个先上升后逐渐下降的过程,那么,β1 应该为正,β2 的值应该为负值。
本文分别以T的一次项,二次项,三次项做了三组回归,从回归结果来看,在T的一次项的基础上加上T的二次项后,拟合度有一定的提升,且二次项系数为负值,符合前文的假设,且能通过5%的t统计检验,可见引入T的二次项是合理的,当引入T的三次项后,虽然拟合度有一定提升,但T的二次项和三次项的系数都不能通过20%的t统计检验,故选用含T的一次项和二次项的计量模型是合理的。
三、结论
1.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城市财政支出中用于基本建设的支出比例会出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过程,即基本建设支出比例与财政支出有近似倒U型的关系。
2.上海市财政支出中基本建设支出的比例自2004年开始才有微弱的下降,这个下降过程可能是文章中所说的因为城市化水平达到一定水平之后所需基本建设投资的减少,但往后的年鉴因为统计方式不一致,所有后面的数据不能纳入检验,所以这一下降趋势并不确定。
3.城市化进程需要大量的基本建设支出,而高税率的税收政策势必难以长期下去,所以地方政府应该在吸引私人资本进行城市建设上下工夫。
参考文献
[1]邓淑莲.基础设施与经济发展关系探析[N].山东财政学院学报,2001.4.
[2]徐曙娜.政府与基础设施、基础产业[J].财经研究,2000.3.
[3]胡彬.我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与城市增长问题的研究[J].财经研究,1999.2.
作者简介:曹爱民(1982-),男,湖北宜昌人,就读于西南财经大学财税学院,研究方向:财政理论与制度研究。
(责任编辑:刘晶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