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揭示:骨病患者易陷入的四个误区

来源 :大众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ric_n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骨病号称“致残疾病之首”,被世界医学界称为“不死的癌症”,如今已成为21世纪威胁人类健康的四大顽疾之一。我国各种骨病患者达?2.3?亿,其中有近8000万人长期以来与拐杖和轮椅为伴。由于患者对此疾病认识不足,治疗不及时,还存在不少治疗误区。
   误区一:治疗骨病长期依赖止痛药物
   专家点评:许多老骨病患者认为,能快速止痛的药就是疗效好的药,因而过分地依赖止痛药物,服用剂量也越来越大。临床还发现,这类药物易引起肠胃不适、消化道溃疡、出血、穿孔、肝肾功能损害等不良反应。
  消炎止痛药物只能起到暂时缓解疼痛症状的作用,并不能根本消除致病根源。常见骨病的形成除了缺钙以外,还与氨糖软骨素减少有关,导致软骨肥大增厚、骨质疏松等,最终形成退行性骨关节病。
   误区二:关节痛就一直卧床休息
   专家点评:有的骨病患者因关节肿胀疼痛,长期不敢下床活动,最终导致四肢甚至全身肌肉出现废用性萎缩、关节僵直、变形,造成终身残疾。其实,关节疼痛是因关节润滑液缺失,关节软骨受损导致。
   骨病患者应坚持适当地锻炼,既可以减轻关节疼痛、促进肌肉放松,还可改善关节活动度及肌力。
   误区三:使用激素治疗,效果又快又好
  专家点评:激素是处方药,治标不治本。长期服用激素可引起不良反应,还可使体内钙、磷排泄增加,导致骨质疏松、肌肉萎缩,进一步加重骨病,甚至导致股骨头坏死等严重后果。
   误区四:只有老年人才会患骨病
   专家点评:骨病不是老年人的专属,不同年龄段的人都会罹患骨病。如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骨质增生、腰肌劳损、骨关节炎等疾患,近年来也趋向年轻化。由于长期低头伏案工作、学习、不良的驾驶习惯,以及酒精摄入过多等不良生活习惯,都会引发关节病变。
  温馨提示:
   夏季不养骨,冬季痛彻骨;夏季不治寒,冬季冷风苦。患有骨关节疾病的中老年朋友们,夏季正是颈椎病、腰椎病、骨质疏松、肩周炎等寒湿骨病治疗和调养的最佳时机。专家建议,骨病患者要懂得保健,适当补充氨糖骨胶原,可起到辅助治疗骨病的作用。
  名词解释:
   氨糖骨胶原甄选“美国进口氨糖、新西兰幼牛骨胶原、酪蛋白磷酸、碳酸钙”等成分,经过黄金配比形成“四维动态护骨网络”:从清除 修复—催生 促长—营养 恢复,一步到位,深入关节患处养护修复,减少老年慢性退行性骨关节病的发生和发展,有效预防骨质增生、骨质疏松、颈腰椎病变、关节炎、骨折后遗症等。
其他文献
生活实例  乌大爷82岁,患有慢阻肺多年。近几年,他轻微活动即感气短,不能到户外活动,也很难与老朋友们走动。他总是担心自己生活能力丧失会拖累家人,整天忧心忡忡,一到夜间就入睡困难,经常服用安定帮助睡眠。这天晚上,由于皮肤湿疹发作,瘙痒难耐,乌大爷自己加倍服用了安定。凌晨两点多钟,家人突然发现他没有动静,怎么叫也叫不醒,连忙拨打“120”急救电话。乌大爷被紧急送到医院急诊室时,已是昏迷状态,呼吸微弱
年岁大了,一天天变得健忘、迟钝;工作忙了,总觉脑力衰退、效率低下;千辛万苦掌握了的题型,面对考卷大脑又是一片空白。。。。。“开门七件事”人人皆知,要是有“开窍”七件事就好了  人的智力取决于大脑功能,而脑与五脏密切相关。如肾生髓,髓汇集积聚,上充于脑。据此,无论哪能一脏腑出现虚损,都会影响大脑正常功能。这是因为脏腑能制造营养物质,若营养物质充分,大脑的智力活动就正常。故大多数记忆衰退、健忘、不耐思
专家简介  李锐 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糖尿病防治科副主任,主任医师。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学现场指导教师,复旦大学MBA讲师、硕士生导师组成员,中华医学会卫生学分会临床与预防专委会委员,上海预防医学会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控制专业委员会委员。主要从事糖尿病社区预防/控制管理及研究。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也是糖尿病致残和致死的重要原因之一。糖尿病肾病是由糖尿病本身引起的肾脏损害
近期,食品安全事件频发,老百姓在感叹今天吃什么的时候,愈加注意市场上打着各种旗号的食品,如“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纯天然食品”、“野生食品”等等。在选择时,大多数人还是比较“晕”:这些食品究竟有什么不同呢?    无公害农产品   说明:是指产地环境、生产过程、产品质量均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和规定,经认证合格获得认证证书,并允许使用无公害农产品标志的,未经加工或初加工的食用农产
患了癌症,患者和家属想的就是找最好的医院和最好的医生,以最短的时间治好癌症。于是,一些“热心人”的“亲身经历”,一些被渲染的“个案”治愈效果,以及冠以“突破”、“攻克”、“临床治愈”,甚至获得“诺贝尔奖的药品、发明”等非常具有欺骗性的字眼,就进入了患者和家属的眼帘。于是,他们不远千里,前往这些“医院”,寻找这些所谓的“神医、专家”治癌,或者不惜重金购买这些“神药”,结果,上当受骗时有所闻。  俗话
专家简介  李嫔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内分泌科主任,主任医师。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内分泌学组委员,上海市医学会儿科专科分会内分泌学组副组长。  医疗专长:擅长小儿内分泌疾病的临床诊治及科学研究。  门诊时间:  专家门诊:周四上午,周五下午(泸定路院区)  特需门诊:周二全天(北京西路院区)  多年前,当我开始儿童内分泌临床工作时,性早熟这一疾病对于国人还是十分陌生,门诊中因性早熟就诊的患儿总
现在,在各种场合,几乎都能看到有人在低头忙活。他们有的看手机,有的用平板电脑或笔记本电脑,上网、聊天、玩游戏、看视频……这一人群被称为“低头族”,其中很多是青少年。  一位“低头族”母亲的咨询信  我是一位母亲,孩子上中学,现在为了他的事比较着急。前不久,据老师反映,他白天上课有打瞌睡的现象,注意力也不太集中,有时显得比较烦躁。经过询问和观察,我们发现他喜欢玩手机、平板电脑。每天回到家,看见的就是
自杀未遂、自杀死亡的本质都是自杀行为,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只不过自杀未遂者由于各种原因幸运地活了下来,而自杀死亡者不幸走到了生命的终点。  有调查表明,有10%~50%的自杀未遂者会重复自杀尝试,6年内再次出现自杀行为者占20%左右。有专家认为自杀未遂者再次出现自杀行为者是一般人群的10~20倍。  具有下列情况的自杀未遂者再次发生自杀行为的概率更高:年龄大,有精神障碍,时常暴露厌世想法,缺乏社
读者给《大众医学》杂志的一封邮件:  我是一名大龄未婚男青年,今年35 岁。我和女友谈恋爱两年多了,双方都还比较满意,并有结婚的打算。可是最近女友支支吾吾地向我提出一个要求。她说她有两个女性朋友,结婚好几年未育,结果查出来都是男方有问题,最后只好选择离婚。她说自己很担心同样的事情也会发生在她身上,所以想让我也在婚前就做一个相关的检查。她既然有此请求,我感觉不好驳她的面子。请问专家,如果要做这样的检
赵敏 新型毒品  【作者简介】  赵敏,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精神卫生中心副院长,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药物依赖的临床、教学与科研工作,擅长药物依赖的心理康复治疗。     20世纪90年代末,毒品在我国卷土重来,许多人开始染上毒瘾,给吸毒者个人、家庭及社会带来了严重危害。我国政府对毒品问题高度重视,采取了一系列禁毒与戒毒措施,我国传统类毒品(如海洛因)滥用日益上升的趋势得到了遏制。但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