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高等院校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基地,如何更好地培养当代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已经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本文对影响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并对如何培养当代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做了粗浅探析。
关键词 大学生 创新能力 阻碍因素 培养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的关键在于人才。培养具有创新素质的人才是时代的迫切需要,也是一个国家富强的重要因素。人才的培养来源于教育,高等学校是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摇篮。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每个高等教育工作者必须直接面对的一个重大课题。
一、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原有的教育观念、教育体制、教育结构和人才培养模式已不能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应试教育只能培养出善于考试和只会模仿的学生,不能培养出富有创造性和综合素质高的人才。因此应把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发展个性特长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去考虑,把协调发展上升为一种现代教育观念。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是教育的深刻变革,是一项关系全局的系统工程,须要在人成长的各个阶段始终贯彻素质教育,着眼于培养创新素质。
二、大学生创新能力发展的阻碍因素
(一)侧重于知识传授,忽视能力的培养
高校目前的教学内容仍以传授知识为主,教学方法仍以课堂讲授为主。这种教学,学生学得较被动,学习积极性不高。而且,一部分教师的思路狭窄,创造性不强,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造成学生思维滞塞,缺乏质疑的品质,不会变通。而且,现在高校评价学生的标准主要是学业成绩,因而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学生片面追求学业成绩,忽视其它能力尤其是科研能力的培养,造成动手能力不强、实践活动能力薄弱的后果。
(二)专业课设置过细,限制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高校专业的设置,对培养高等专业性人才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专业的束缚与学生的压力依然存在。专业范围狭窄,专业的束缚对学生的创新也会产生诸多不利的影响。虽然近几年许多高校增加了选修课和辅修课,但由于专业课任务繁重,大学生还是在本专业的狭窄范围内活动,忽视了人文和社会科学知识以及相邻学科的学习,这样就限制了学生的视野,影响了创新能力的培养。
(三)重视认知发展,忽视情感教育
大学教育普遍重视学生的认知发展,在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思维能力方面起了较大作用,为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发展打下了一定的基础。但同时却忽视了学生的情感培养,忽视了最丰富、最有活力的情感因素,将教育过程变成了枯燥的发展智力过程,这种过程对培养创新人才极为不利。
三、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途径
(一)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学校应该充分利用广播、多媒体、图书馆、板报、墙报等校园传播途径,扩大学生视野,激发学生求知欲望;邀请校内外的成功人士,与同学们见面谈心,做学术报告,吸取经验,培养成才意识;要关心爱护学生,帮助他们克服传统保守意识,克服心理压抑感和自卑感,让学生充分感觉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二)改革培养模式,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高等教育中,实行分科教学,学生所学的只是确定的、系统化的甚至是陈旧过时的知识。实际教学中,教师注重讲解,学生被动地学习,其积极性受到很大的限制。教学中不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实行统一的大纲、统一的教材、统一的考试,在这种统一的规范下,培养出来的学生知识结构和思维方式也容易雷同,缺乏个性、缺乏创见。因此要进行变革。
1、学生自主性学习为主,教师解惑为辅。学生自主性学习即通过教师指导来实现,教师由讲转向导,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向自主学习。具体可采用以下步骤:①学生在教学前进行自主性预习,自己质疑,自己提出问题;对于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留待课堂上请老师解疑;②教师根据学生提出和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化教学;③学生学会自我表现评价和自我控制。 2、优化课程结构,改革教学内容。大学教师的主导作用是通过引导、点拨的方式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创新能力。教师既是知识的传授者,也是创造教育的实施者。在课程结构的构建上要最大限度地实现优化,如增大选修课程比例、浓缩专业课程、开设人文综合课程、实施文理学科相互渗透、加强实践课程教学等。这样可以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强化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和创造能力。
(三)构建合理的评价和激励机制
合理的评价和激励机制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制度保障。首先,在教育评价上,教师要改变以往把考试成绩,通常是一次考试的成绩,作为评价学生唯一的标准,建立一套综合评价体系,将学生的考试成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学生的实践能力都纳入评价体系中,进行综合全面的考核和评价。其次,在激励机制上,一方面要对师资队伍及骨干力量以利益激励,让他们的创新成果得到社会承认和相应回报。同时,建立专项奖励基金,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成效特别突出的教师实行专项奖励,并对教师指导学生进行的创新活动提供资金便利。另一方面,通过奖学金、创新基金、奖励学分、创新学分、素质拓展学分等多种措施激励学生开展创新活动,并为学生的创新活动提供经费支持便利以及导师专业辅导。
四、结语
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工作是高校工作的一个重要课题,直接关系到能否培养高素质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尽管在新形势下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工作面临着许多挑战。但只要我们认真研究新情况、新问题,理论联系实际,创新工作思路与方法,我们就能够把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工作推向一个新的阶段。
参考文献:
[1]胥群.浅论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方法和途径[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5(5):163.
[2]康贝贝,张艳,石宏.影响大学生创新能力提高的客观因素及对策思考[J].高等农业教育,2004(11):20—21.
关键词 大学生 创新能力 阻碍因素 培养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的关键在于人才。培养具有创新素质的人才是时代的迫切需要,也是一个国家富强的重要因素。人才的培养来源于教育,高等学校是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摇篮。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每个高等教育工作者必须直接面对的一个重大课题。
一、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原有的教育观念、教育体制、教育结构和人才培养模式已不能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应试教育只能培养出善于考试和只会模仿的学生,不能培养出富有创造性和综合素质高的人才。因此应把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发展个性特长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去考虑,把协调发展上升为一种现代教育观念。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是教育的深刻变革,是一项关系全局的系统工程,须要在人成长的各个阶段始终贯彻素质教育,着眼于培养创新素质。
二、大学生创新能力发展的阻碍因素
(一)侧重于知识传授,忽视能力的培养
高校目前的教学内容仍以传授知识为主,教学方法仍以课堂讲授为主。这种教学,学生学得较被动,学习积极性不高。而且,一部分教师的思路狭窄,创造性不强,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造成学生思维滞塞,缺乏质疑的品质,不会变通。而且,现在高校评价学生的标准主要是学业成绩,因而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学生片面追求学业成绩,忽视其它能力尤其是科研能力的培养,造成动手能力不强、实践活动能力薄弱的后果。
(二)专业课设置过细,限制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高校专业的设置,对培养高等专业性人才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专业的束缚与学生的压力依然存在。专业范围狭窄,专业的束缚对学生的创新也会产生诸多不利的影响。虽然近几年许多高校增加了选修课和辅修课,但由于专业课任务繁重,大学生还是在本专业的狭窄范围内活动,忽视了人文和社会科学知识以及相邻学科的学习,这样就限制了学生的视野,影响了创新能力的培养。
(三)重视认知发展,忽视情感教育
大学教育普遍重视学生的认知发展,在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思维能力方面起了较大作用,为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发展打下了一定的基础。但同时却忽视了学生的情感培养,忽视了最丰富、最有活力的情感因素,将教育过程变成了枯燥的发展智力过程,这种过程对培养创新人才极为不利。
三、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途径
(一)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学校应该充分利用广播、多媒体、图书馆、板报、墙报等校园传播途径,扩大学生视野,激发学生求知欲望;邀请校内外的成功人士,与同学们见面谈心,做学术报告,吸取经验,培养成才意识;要关心爱护学生,帮助他们克服传统保守意识,克服心理压抑感和自卑感,让学生充分感觉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二)改革培养模式,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高等教育中,实行分科教学,学生所学的只是确定的、系统化的甚至是陈旧过时的知识。实际教学中,教师注重讲解,学生被动地学习,其积极性受到很大的限制。教学中不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实行统一的大纲、统一的教材、统一的考试,在这种统一的规范下,培养出来的学生知识结构和思维方式也容易雷同,缺乏个性、缺乏创见。因此要进行变革。
1、学生自主性学习为主,教师解惑为辅。学生自主性学习即通过教师指导来实现,教师由讲转向导,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向自主学习。具体可采用以下步骤:①学生在教学前进行自主性预习,自己质疑,自己提出问题;对于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留待课堂上请老师解疑;②教师根据学生提出和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化教学;③学生学会自我表现评价和自我控制。 2、优化课程结构,改革教学内容。大学教师的主导作用是通过引导、点拨的方式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创新能力。教师既是知识的传授者,也是创造教育的实施者。在课程结构的构建上要最大限度地实现优化,如增大选修课程比例、浓缩专业课程、开设人文综合课程、实施文理学科相互渗透、加强实践课程教学等。这样可以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强化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和创造能力。
(三)构建合理的评价和激励机制
合理的评价和激励机制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制度保障。首先,在教育评价上,教师要改变以往把考试成绩,通常是一次考试的成绩,作为评价学生唯一的标准,建立一套综合评价体系,将学生的考试成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学生的实践能力都纳入评价体系中,进行综合全面的考核和评价。其次,在激励机制上,一方面要对师资队伍及骨干力量以利益激励,让他们的创新成果得到社会承认和相应回报。同时,建立专项奖励基金,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成效特别突出的教师实行专项奖励,并对教师指导学生进行的创新活动提供资金便利。另一方面,通过奖学金、创新基金、奖励学分、创新学分、素质拓展学分等多种措施激励学生开展创新活动,并为学生的创新活动提供经费支持便利以及导师专业辅导。
四、结语
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工作是高校工作的一个重要课题,直接关系到能否培养高素质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尽管在新形势下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工作面临着许多挑战。但只要我们认真研究新情况、新问题,理论联系实际,创新工作思路与方法,我们就能够把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工作推向一个新的阶段。
参考文献:
[1]胥群.浅论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方法和途径[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5(5):163.
[2]康贝贝,张艳,石宏.影响大学生创新能力提高的客观因素及对策思考[J].高等农业教育,2004(11):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