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学生由于其年龄特征,阅历不深,知识不广,可塑性较大,所以对生活中的一些现象的识别能力和是非判断能力较差。这就非常有必要我们对他们要时时处处事事进行引导和规范、教育,否则,他们难免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那么,我在现实教育工作中又是如何对学生加强思想教育的呢?
【关键词】小学生 思想品德 教学 体会
思想品德课是一门理论性、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课堂教学应面向全体学生,结合学生年龄特点,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使教学更贴近生活,贴近实际,从而具有更强的说服力、可信度,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多年从事思想品德教育,我深深地体会到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才能上好思想品德课。
一、情景导入,激發兴趣
思想品德课虽然理论性很强,但在上课时只是单纯的说教是不行的,这样学生会觉得枯燥无味,不乐意学。如何使学生从不感兴趣到主动参与呢?我们要充分备好每一节课,使内容不再空泛。首先要设计好导入,使学生更容易参与到教育教学过程中。思想品德课的导入,犹如一台戏,如果开头能引人入胜、富有情趣,就能主动地进入教师所设计的特定教学环境中,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就能很快地调动起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教学效果才会显著。我们必须抓住学生感兴趣的知识点导入,使他们觉得思想品德课也很有意思。一些故事浅显易懂,多数学生一听就明白故事告诉我们无论什么事说了就要做到,不能言行不一,口是心非。这样由故事导入,激起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然后再让他们自学课本,找找书上讲了哪些有关诚信的事情。继而启发学生思考何为诚信,社会为什么呼唤诚信?
二、注重方法,讲求实效
一节课光有新颖有趣的导入还是不够的,教学过程中还必须注重运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学得轻松愉快。“好的方法将为人们展开更广阔的图景。”在小学思想品德教学过程中,面对一群思想单纯的孩子,要让他们懂得深层的思想教育内涵,确实需要教者创新的应用各种教育方法。教学中针对学生年龄特点运用不同教学方法:低年级可采用故事讲解法,把一些难懂的道理编成故事给学生讲解,这样学生就会学得轻松。还可以用情景感染法,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教学情景,使学生如临其境、受到情绪的感染,引起情感上的共鸣,以情入理,情理交融,从而加深对道德观念的理解。情景类型有画面再现、音乐渲染、实物演示、语言描述等等。高年级可采用讨论法。教师首先出示案例,然后启发学生围绕本课的主题进行讨论。在引导讨论时,要掌握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层次性原则,要注重贯穿激情——明理——导行的全过程,坚持知行合一观,要充分发挥教学民主,让学生各抒己见。
三、关注细节,培养习惯
“细节决定一个人的成败”。一个人在一生中要经历无数大大小小的事情,如果你是一个不拘小节的人,那你注定是要失败的。《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的教学是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的,课堂教学中离不开学生平时对生活的观察,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观察生活,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学生的生活经验极少,往往会对身边的现象“熟视无睹”。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从点点滴滴入手,教育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逐步培养学生不放过生活细节的观察习惯。有些启发学生找身边哪些人在为我们服务,有的同学说:清洁工为我们打扫街道,我们的家园才整洁了;有的说老师教给我们知识,我们才变得聪明了;还有的说农民为我们种粮食,我们才会吃饱穿暖、身体健康……如果没有这些人为我们服务,我们的生活会是什么样呢?垃圾到处都是,挨饿受冻……生活会变得一团糟。这样的交流展开后,不仅让学生在感情上上升了一个层次,体会到了每个行业都不易,获得了情感、态度、价值观各方面的提升;而且抓住了生活中的细节,丰富了学生的观察角度,对生活的感受加深了。
利用班会、主题队会等有效形式进行教育。我校规定每周举办一次班会,每隔几周还要举办一次主题队会。我则和辅导员老师通力合作,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对本班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和养成教育。让学生在丰富多彩而富有针对性,并充满生活气息的鲜活的生活案例的启示下,逐渐主动去审视自己的日常行为,并自觉校正自己的一些不良行为和习惯。同时,也确立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端正了学习和生活态度,营造了一种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思想教育并不是一种机械的固定模式,我还会将它有机地贯穿于语文课堂之中,对学生予以道德教育、智勇教育、节俭教育和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对本班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和养成教育。让学生在丰富多彩而富有针对性,并充满生活气息的鲜活的生活案例的启示下,逐渐主动去审视自己的日常行为,并自觉校正自己的一些不良行为和习惯。同时,也确立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端正了学习和生活态度,营造了一种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关键词】小学生 思想品德 教学 体会
思想品德课是一门理论性、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课堂教学应面向全体学生,结合学生年龄特点,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使教学更贴近生活,贴近实际,从而具有更强的说服力、可信度,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多年从事思想品德教育,我深深地体会到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才能上好思想品德课。
一、情景导入,激發兴趣
思想品德课虽然理论性很强,但在上课时只是单纯的说教是不行的,这样学生会觉得枯燥无味,不乐意学。如何使学生从不感兴趣到主动参与呢?我们要充分备好每一节课,使内容不再空泛。首先要设计好导入,使学生更容易参与到教育教学过程中。思想品德课的导入,犹如一台戏,如果开头能引人入胜、富有情趣,就能主动地进入教师所设计的特定教学环境中,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就能很快地调动起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教学效果才会显著。我们必须抓住学生感兴趣的知识点导入,使他们觉得思想品德课也很有意思。一些故事浅显易懂,多数学生一听就明白故事告诉我们无论什么事说了就要做到,不能言行不一,口是心非。这样由故事导入,激起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然后再让他们自学课本,找找书上讲了哪些有关诚信的事情。继而启发学生思考何为诚信,社会为什么呼唤诚信?
二、注重方法,讲求实效
一节课光有新颖有趣的导入还是不够的,教学过程中还必须注重运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学得轻松愉快。“好的方法将为人们展开更广阔的图景。”在小学思想品德教学过程中,面对一群思想单纯的孩子,要让他们懂得深层的思想教育内涵,确实需要教者创新的应用各种教育方法。教学中针对学生年龄特点运用不同教学方法:低年级可采用故事讲解法,把一些难懂的道理编成故事给学生讲解,这样学生就会学得轻松。还可以用情景感染法,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教学情景,使学生如临其境、受到情绪的感染,引起情感上的共鸣,以情入理,情理交融,从而加深对道德观念的理解。情景类型有画面再现、音乐渲染、实物演示、语言描述等等。高年级可采用讨论法。教师首先出示案例,然后启发学生围绕本课的主题进行讨论。在引导讨论时,要掌握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层次性原则,要注重贯穿激情——明理——导行的全过程,坚持知行合一观,要充分发挥教学民主,让学生各抒己见。
三、关注细节,培养习惯
“细节决定一个人的成败”。一个人在一生中要经历无数大大小小的事情,如果你是一个不拘小节的人,那你注定是要失败的。《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的教学是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的,课堂教学中离不开学生平时对生活的观察,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观察生活,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学生的生活经验极少,往往会对身边的现象“熟视无睹”。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从点点滴滴入手,教育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逐步培养学生不放过生活细节的观察习惯。有些启发学生找身边哪些人在为我们服务,有的同学说:清洁工为我们打扫街道,我们的家园才整洁了;有的说老师教给我们知识,我们才变得聪明了;还有的说农民为我们种粮食,我们才会吃饱穿暖、身体健康……如果没有这些人为我们服务,我们的生活会是什么样呢?垃圾到处都是,挨饿受冻……生活会变得一团糟。这样的交流展开后,不仅让学生在感情上上升了一个层次,体会到了每个行业都不易,获得了情感、态度、价值观各方面的提升;而且抓住了生活中的细节,丰富了学生的观察角度,对生活的感受加深了。
利用班会、主题队会等有效形式进行教育。我校规定每周举办一次班会,每隔几周还要举办一次主题队会。我则和辅导员老师通力合作,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对本班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和养成教育。让学生在丰富多彩而富有针对性,并充满生活气息的鲜活的生活案例的启示下,逐渐主动去审视自己的日常行为,并自觉校正自己的一些不良行为和习惯。同时,也确立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端正了学习和生活态度,营造了一种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思想教育并不是一种机械的固定模式,我还会将它有机地贯穿于语文课堂之中,对学生予以道德教育、智勇教育、节俭教育和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对本班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和养成教育。让学生在丰富多彩而富有针对性,并充满生活气息的鲜活的生活案例的启示下,逐渐主动去审视自己的日常行为,并自觉校正自己的一些不良行为和习惯。同时,也确立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端正了学习和生活态度,营造了一种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