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TU2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954(2011)02-0046-01
基层是直接位于沥青面层下、用高质量材料铺筑的主要承重层或直接位于水泥混凝土面板下、用高质量材料铺筑的一层,其主要作用是承受由面层传来的车辆荷载的垂直力,并扩散到下面的垫层和工基中去。由于基层是路面结构中的承重层,因此基层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以及良好的扩散应力能力。同时,为防止雨水和地下水的浸入破坏,还必须要有良好的水稳定性等。基层的作用与特点决定了它在公路施工中的重要性,其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公路的使用质量。基层铺筑的材料主要有用石灰、水泥、沥青等结合料稳定各种天然砂砾、碎石和砾石以及各种工业废渣等,原材料取材较为方便,可结合公路建设当地的地材情况进行灵活设计采用。目前在公路改建工程中大量采用的是水泥稳定砂砾(碎石)类基层,这种半刚性基层是建筑在受压和连续界面条件的力学模式下的,具有板体性好、承载力强等优点,是公路改建工程中使用较多的一种结构型式。
一、施工前准备
1、准备原材料
砂砾、碎石等水稳基层用原材料对基层的质量起着决定性作用,各种原材料质量必须达到规范要求。目前有的改建工程项目水稳基层所用原材料质量上控制不严,突出的主要有砂砾含泥量过大、碎石风化料过多及砂砾、碎石级配不良,超粒径材料过多等。究其原因,一是原材料承建方为了追求经济效益,在原材料质量上以次充好;二是施工单位在料场的验收人员责任心不强,对进场的不合格材料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严格按标准进行验收,没有做到不合格材料坚决不能进场的规定;三是施工单位有时也过多的从经济角度去考虑,在进料单价上定的过低,使原材料承建方无利可图,更无法保证原材料质量。
因此各施工单位必须严把原材料质量关,必须做到砂砾、碎石材料级配应满足《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 034— 2000)的要求,单个颗粒的最大粒径不应超过37.5mm,集料中不宜含有塑性指数的土,碎石压碎值等指标满足规范要求。在砂砾、碎石等原材料正式进场前应取有代表性的材料到有关质检部门按规范要求进行各项指标的试验。
2、准备下承层
水泥稳定基层的下承层表面应平整、坚实、具有规定的路拱,下承层的平整度和压实度应符合《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034—2000)中的规定。因此,水稳基层施工前要对垫层或底基层等下承层进行全面检测,检测的各项指标必须要达到施工规范及设计图纸的要求才允许进行基层施工。目前有的施工单位在垫层及底基层的整治、检测工作过程中仅片面的强调强度指标,对高程、横坡度、平整度等指标重视程度不够。因此各施工单位要转变观念,要全面正确地理解垫层及底基层的整治、检测工作,各项指标均要达到施工规范及设计图纸的要求,凡不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的路段,必须根据具体情况,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使之达到设计及规范要求。
二、拌和、摊铺及碾压
1、拌合
在铺筑水稳层前要先进行试验路的铺筑,以确定拌和时间、摊铺工艺、碾压遍数等。一般要求按试验得出的配合比进行配料,水泥剂量应比配合比试验确定的剂量适当增加0.5%~1%,也不能超过规范规定的水泥使用上限,以免强度过高,造成面层反射性裂缝;含水量要略大于最佳值,并应根据集料和混合料含水量的大小,及时调整加水量。
2、摊铺
随着公路建设机械化程度的提高,现各公路改建工程水稳基层的摊铺基本上是采用沥青混凝土摊铺机或稳定土摊铺机摊铺混合料,也有个别小型项目是用人工配合挖掘机进行作业。不管使用哪种摊铺方式,应特别注意的一点就是在水稳混合料摊铺后要设专人消除粗细集料离析现象,特别是粗集料集中的地方,要全部予以铲除,并用新拌混合料填补,严禁用单纯的水泥砂等细集料进行嵌逢,也禁止用薄层贴补法进行找平。
水泥稳定类基层的施工对高程和平整度的控制要求较高,也是公路改建项目的一个难点问题。如果说压实以后发现高程有误差,平整度不好,可以说无法修补和返工。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对现场施工管理人员的要求较高,要一丝不苟的进行检测,不能随便马虎应付,造成在质量检测时不过关,影响下步工序的施工。
3、碾压
摊铺整形后要及时进行碾压,一般要遵循先轻后重、先快后慢、先两边再中间、设超高的弯道先内弯再外弯的原则,碾压遍数要达到6—8遍,使基层表面无明显轮迹印,碾压结束后要及时进行压实度试验。
三、施工纵缝处理
规范上建议水稳基层施工要避免纵向接缝,但由于公路改建工程大部份为老路改造,需要边通车边施工,大部份路段必须分两幅施工,因此难以避免纵向接缝。水稳施工纵缝的处理一直是各公路改建施工项目的一个老大难问题,沥青路面大量早期破坏均出现在这一位置附近。近两年来笔者所在单位推广在水稳及综稳基层纵缝位置利用钢模板做支撑这一方法来解决这一难题,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纵缝位置利用钢模板做支撑应特别要注意几点,一是保证所立钢模板的稳定性,一般钢模外侧每隔1m要打一斜支撑,两模板接头处要用木契块等支撑物卡住,再打斜支撑;二是靠近钢模处的压实,在采取以上措施保证钢模稳定性的情况下,压路机要靠近钢模边缘进行碾压,现场施工管理人员应对此处的碾压特别注意观察,发现碾压不足,要及时指挥压路机再次进行压实;三是为施工车辆预留的进出口不宜过密,要有150—200m左右的间距,并在进出的路口预留好钢模,施工到这一位置附近时及时将钢模立好;四是拆模时间,应在铺筑另一幅之前,逐步进行拆除。
有些改建项目在设计时有长距离的改线路段,对于这部份路段,我们建议采用全幅摊铺的方式来避免施工纵缝。
四、养生时间及交通管制
由于大部份公路改建项目需要边通车边施工,因此水稳基层难以封闭交通进行养生,而施工单位自己的运料车也大都是重吨位车辆,过早行驶在水稳基层上对水稳层的早期破坏较大。为避免这一现象,施工单位在水稳基层开工前要精心做好施工组织设计,特别要有施工期间如何维护交通这一内容。根据各路段交通量的差别,一般要求新铺筑水稳基层在72小时内除洒水车外禁止一切车辆通行,对交通量较大,维持交通较困难的线路,也必须保证新铺筑水稳基层在48小时内禁止车辆通行。开放交通时也应在基层表面采取覆盖措施,并限制重车通行,其它车辆车速不得超过30KM/h。
水稳基层养生期不宜少于7天,养生期间要始终保持基层表面潮湿,表层局部如有轻微松散,应用两轮压路机压实,养生结束后要及时进行下封。下封前要对基层进行仔细的清扫,特别是对因行车等原因形成的浮灰,要采取高压水;中洗、用空气压缩机吹等方式,不能在基层与封层间有隔层,造成日后面层产生唧浆。
五、基层分层施工的处理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一些干线公路的交通量大幅增长,原有传统的一些路面结构型式已不适应这一发展的要求。针对这一现象,近几年在一些主要干线公路上采用水泥石灰综合稳定下基层+水泥稳定基层这一结构型式。基层采用这一分层施工时应注意上下基层的施工时间间隔,要求下基层施工结束后至少洒水养生10天后才能铺筑上基层。
基层在整个公路建设过程中占有重要的位置,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水泥稳定类半刚性基层由于其众多的优点,在公路改建项目中大量使用,水稳基层的质量也直接影响到公路建设的质量。因此在水泥稳定基层施工中要有较高的施工管理水平和施工工艺水平,要求在原材料质量控制、混合料的拌和、摊铺、碾压、养生等各关键工序要严格把关,为下步面层的施工创造一个良好的条件。
参考文献
[1]《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 034—2000)
[2]《路基路面工程》(邓学钧主编张登良主审)
基层是直接位于沥青面层下、用高质量材料铺筑的主要承重层或直接位于水泥混凝土面板下、用高质量材料铺筑的一层,其主要作用是承受由面层传来的车辆荷载的垂直力,并扩散到下面的垫层和工基中去。由于基层是路面结构中的承重层,因此基层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以及良好的扩散应力能力。同时,为防止雨水和地下水的浸入破坏,还必须要有良好的水稳定性等。基层的作用与特点决定了它在公路施工中的重要性,其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公路的使用质量。基层铺筑的材料主要有用石灰、水泥、沥青等结合料稳定各种天然砂砾、碎石和砾石以及各种工业废渣等,原材料取材较为方便,可结合公路建设当地的地材情况进行灵活设计采用。目前在公路改建工程中大量采用的是水泥稳定砂砾(碎石)类基层,这种半刚性基层是建筑在受压和连续界面条件的力学模式下的,具有板体性好、承载力强等优点,是公路改建工程中使用较多的一种结构型式。
一、施工前准备
1、准备原材料
砂砾、碎石等水稳基层用原材料对基层的质量起着决定性作用,各种原材料质量必须达到规范要求。目前有的改建工程项目水稳基层所用原材料质量上控制不严,突出的主要有砂砾含泥量过大、碎石风化料过多及砂砾、碎石级配不良,超粒径材料过多等。究其原因,一是原材料承建方为了追求经济效益,在原材料质量上以次充好;二是施工单位在料场的验收人员责任心不强,对进场的不合格材料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严格按标准进行验收,没有做到不合格材料坚决不能进场的规定;三是施工单位有时也过多的从经济角度去考虑,在进料单价上定的过低,使原材料承建方无利可图,更无法保证原材料质量。
因此各施工单位必须严把原材料质量关,必须做到砂砾、碎石材料级配应满足《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 034— 2000)的要求,单个颗粒的最大粒径不应超过37.5mm,集料中不宜含有塑性指数的土,碎石压碎值等指标满足规范要求。在砂砾、碎石等原材料正式进场前应取有代表性的材料到有关质检部门按规范要求进行各项指标的试验。
2、准备下承层
水泥稳定基层的下承层表面应平整、坚实、具有规定的路拱,下承层的平整度和压实度应符合《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034—2000)中的规定。因此,水稳基层施工前要对垫层或底基层等下承层进行全面检测,检测的各项指标必须要达到施工规范及设计图纸的要求才允许进行基层施工。目前有的施工单位在垫层及底基层的整治、检测工作过程中仅片面的强调强度指标,对高程、横坡度、平整度等指标重视程度不够。因此各施工单位要转变观念,要全面正确地理解垫层及底基层的整治、检测工作,各项指标均要达到施工规范及设计图纸的要求,凡不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的路段,必须根据具体情况,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使之达到设计及规范要求。
二、拌和、摊铺及碾压
1、拌合
在铺筑水稳层前要先进行试验路的铺筑,以确定拌和时间、摊铺工艺、碾压遍数等。一般要求按试验得出的配合比进行配料,水泥剂量应比配合比试验确定的剂量适当增加0.5%~1%,也不能超过规范规定的水泥使用上限,以免强度过高,造成面层反射性裂缝;含水量要略大于最佳值,并应根据集料和混合料含水量的大小,及时调整加水量。
2、摊铺
随着公路建设机械化程度的提高,现各公路改建工程水稳基层的摊铺基本上是采用沥青混凝土摊铺机或稳定土摊铺机摊铺混合料,也有个别小型项目是用人工配合挖掘机进行作业。不管使用哪种摊铺方式,应特别注意的一点就是在水稳混合料摊铺后要设专人消除粗细集料离析现象,特别是粗集料集中的地方,要全部予以铲除,并用新拌混合料填补,严禁用单纯的水泥砂等细集料进行嵌逢,也禁止用薄层贴补法进行找平。
水泥稳定类基层的施工对高程和平整度的控制要求较高,也是公路改建项目的一个难点问题。如果说压实以后发现高程有误差,平整度不好,可以说无法修补和返工。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对现场施工管理人员的要求较高,要一丝不苟的进行检测,不能随便马虎应付,造成在质量检测时不过关,影响下步工序的施工。
3、碾压
摊铺整形后要及时进行碾压,一般要遵循先轻后重、先快后慢、先两边再中间、设超高的弯道先内弯再外弯的原则,碾压遍数要达到6—8遍,使基层表面无明显轮迹印,碾压结束后要及时进行压实度试验。
三、施工纵缝处理
规范上建议水稳基层施工要避免纵向接缝,但由于公路改建工程大部份为老路改造,需要边通车边施工,大部份路段必须分两幅施工,因此难以避免纵向接缝。水稳施工纵缝的处理一直是各公路改建施工项目的一个老大难问题,沥青路面大量早期破坏均出现在这一位置附近。近两年来笔者所在单位推广在水稳及综稳基层纵缝位置利用钢模板做支撑这一方法来解决这一难题,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纵缝位置利用钢模板做支撑应特别要注意几点,一是保证所立钢模板的稳定性,一般钢模外侧每隔1m要打一斜支撑,两模板接头处要用木契块等支撑物卡住,再打斜支撑;二是靠近钢模处的压实,在采取以上措施保证钢模稳定性的情况下,压路机要靠近钢模边缘进行碾压,现场施工管理人员应对此处的碾压特别注意观察,发现碾压不足,要及时指挥压路机再次进行压实;三是为施工车辆预留的进出口不宜过密,要有150—200m左右的间距,并在进出的路口预留好钢模,施工到这一位置附近时及时将钢模立好;四是拆模时间,应在铺筑另一幅之前,逐步进行拆除。
有些改建项目在设计时有长距离的改线路段,对于这部份路段,我们建议采用全幅摊铺的方式来避免施工纵缝。
四、养生时间及交通管制
由于大部份公路改建项目需要边通车边施工,因此水稳基层难以封闭交通进行养生,而施工单位自己的运料车也大都是重吨位车辆,过早行驶在水稳基层上对水稳层的早期破坏较大。为避免这一现象,施工单位在水稳基层开工前要精心做好施工组织设计,特别要有施工期间如何维护交通这一内容。根据各路段交通量的差别,一般要求新铺筑水稳基层在72小时内除洒水车外禁止一切车辆通行,对交通量较大,维持交通较困难的线路,也必须保证新铺筑水稳基层在48小时内禁止车辆通行。开放交通时也应在基层表面采取覆盖措施,并限制重车通行,其它车辆车速不得超过30KM/h。
水稳基层养生期不宜少于7天,养生期间要始终保持基层表面潮湿,表层局部如有轻微松散,应用两轮压路机压实,养生结束后要及时进行下封。下封前要对基层进行仔细的清扫,特别是对因行车等原因形成的浮灰,要采取高压水;中洗、用空气压缩机吹等方式,不能在基层与封层间有隔层,造成日后面层产生唧浆。
五、基层分层施工的处理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一些干线公路的交通量大幅增长,原有传统的一些路面结构型式已不适应这一发展的要求。针对这一现象,近几年在一些主要干线公路上采用水泥石灰综合稳定下基层+水泥稳定基层这一结构型式。基层采用这一分层施工时应注意上下基层的施工时间间隔,要求下基层施工结束后至少洒水养生10天后才能铺筑上基层。
基层在整个公路建设过程中占有重要的位置,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水泥稳定类半刚性基层由于其众多的优点,在公路改建项目中大量使用,水稳基层的质量也直接影响到公路建设的质量。因此在水泥稳定基层施工中要有较高的施工管理水平和施工工艺水平,要求在原材料质量控制、混合料的拌和、摊铺、碾压、养生等各关键工序要严格把关,为下步面层的施工创造一个良好的条件。
参考文献
[1]《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 034—2000)
[2]《路基路面工程》(邓学钧主编张登良主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