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军之最:全面认识辩证看待新四军的地位和作用

来源 :铁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cho11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抗战到现在,总有人有意无意地不能正确全面地评价新四军在抗战中的地位作用。国民党当时污蔑新四军“抗战抗战,抗而不战”,“游击游击,游而不击”。到现在,台湾岛内在纪念抗战胜利时,仍然有“老兵”说新四军是“七二一”部队(意思是一分抗战,二分打友军,七分发展自己)。就是在大陆,也有人总认为新四军是“小打小闹”。现在让我们通过一组数字,换一种分析方法,调整一下视野,从对比的角度,全面、辩证地看待新四军对抗战的贡献。
  华中地位最重要:周恩来说,中国的东部是中国人口最多的地区,是交通便利、土地肥沃、经济发达、文化程度高的财富地区。整个的中国东部,代表了中国走向近代化的最有力的地区。日军如占领了这一地区,就能够利用中国的人力物力财力来克服自己困难;友党友军也不会放弃江南,这个重要地区是他们誓死必争的。新四军处在这样的环境,恰恰使得新四军的地位更加提高,落在新四军肩上的担子格外重。
  出身最苦:国内军事研究专家认为,南方红军三年游击战争、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东北抗联,是我党我军历史上三个最艰难的时期。
  地位最为特殊:华中为我党我军三大战略区相互联系的枢纽,且华北战场已为敌完全占领,华中则机动性大,因此毛泽东说:“华中为我党最重要的生命线。”
  部队人数最少:组建时仅1.03万人,皖南事变后近9万人,抗战结束时为21.5万人。
  武器装备最差:组建时仅6200支枪,其中有的没有准星,有的没有枪托,有的不经过修理打不响子弹。部队有的还扛着大刀梭标,陈毅曾戏称自己是“梭标支队司令”。
  战场环境最为险恶:华中是日伪占领的核心区域,是国民党发家的“风水宝地”,是其必争之地。新四军始终处在日伪顽的夹击之中。
  名分地位最低:基本上处于日伪军和国民党当局剿杀的地位,八年中只有4个支队在很短的三年间被承认,其他的部队、其他的时间不被认可,更没有军饷待遇。
  开展游击战地形条件最差:一般来说,山地对开展游击战较为有利,而华中山地少且大都已被国民党军占领,新四军作战大都在交通便利的平原和湖河港汊地区。周恩来指示新四军:“哪里最危险且没有国民党军就向哪里发展。”
  战事最为频繁:八年抗战中,新四军对日伪作战2.46万余次,反磨擦作战3200余次,平均每天作战近10次。据第四师老同志回忆,他们大体每隔30小时就打一仗。
  反磨擦自卫作战最频繁:八年自卫反击作战3200余次,毙伤俘顽军官兵14.3万余人。中共中央在对华中局扩大会议的指示中,以及刘少奇的主报告中均指出:“华中友军对我磨擦特别多”。
  每千人抗击和牵制日伪军最多:新四军抗击日军最多时达16万余人,伪军23万余人,那时新四军为12万余人,每千人抗击和牵制日伪军达3250人。
  抗击伪军的任务最重:中共中央对华中局的指示中指出:“华中伪军对我危险特别大”。陈毅同志在华中局第一次扩大会上的报告中指出:“我们新四军对汪逆伪军作战任务特别加重了。全国任何战区包括国民党及八路军地区,伪军之多,莫过于新四军的当面地区。”
  每千人歼敌最多:抗战中,新四军毙伤俘日伪军417900余人,每千人毙伤俘日伪军1944人。
  歼敌的消耗率比最低:抗战期间,新四军平均每歼一敌消耗30发子弹,7枚手榴弹,是二战中消耗率比最低的(国民党军每歼一敌平均消耗子弹2010.6发,炮弹11.3发,手榴弹27.8枚)。
  牺牲比例最大:八年抗战,新四军在对日伪作战中付出伤亡51602人的代价,大体占部队总人数的四分之一。
  牺牲人员中团以上干部比例最大:八年抗战牺牲团以上干部350多人(其中包括项英、周子昆、袁国平、罗炳辉、彭雪枫等高级将领),牺牲人员中每千人即有6人为团以上干部。
  牺牲官兵中共产党员占比例最大:牺牲官兵中共产党员占60%以上。陈毅在《纪念我们的死者》一文中说:牺牲同志中多数为共产党员。
  干部中知识青年占比例最大:据第一师统计,营以下干部中60%是青年知识分子,而连队指导员近90%为青年学生,第十八旅五十二团基本上没有文盲。
  文化人最多:上海和江浙历来是文化人较集中的地方。抗战中,新四军吸纳了从全国各地特别是上海、南京、杭州、武汉等华中各大城市来的知名学者、专家、教授等爱国知识分子。工程技术人员有叶进明、吴运铎等,经济学家有薛暮桥、孙冶方、钱俊瑞、骆耕漠等,作家有阿英、范长江、朱镜我、夏征农、聂绀弩等,医学专家有沈其震、崔义田、宫乃泉、戴济民等,音乐家有贺绿汀、任光、何士德、孟波、章枚等,美术家有吕蒙、许幸之、赖少奇、沈柔坚等,历史学家有吕振羽,哲学家有冯定等。
  文化工作最活跃:据不完全统计,八年中,新四军中的音乐家们谱写的传播比较广的抗日歌曲多达500多首,共有近百个文艺团体,先后排演了800多部自己编写的剧目,创办报刊80多种,创作诗词赋几千首。
  从以上“之最”中可以看出,新四军虽然人少、武器差,打的大都是“小仗”,但我们看问题要全面地看,辩证地看,整体地看,比也要客观全面地比,要有可比性。如果有了辩证的方法,正确的比较,就不难看出,新四军在全民抗战中,对全国抗战发挥了踞局部而扼全局的作用,对正面战场发挥了积极的配合作用,在战略全局中发挥了“生命线”的作用,对整个华中抗战发挥了主力军和中流砥柱的作用,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发挥了战略牵制作用,对整个抗战胜利发挥了举足轻重的巨大作用,任何低估和小视新四军地位作用的现象都是片面错误的。 (责任编辑 李赞庭)
其他文献
项觉生是江苏省启东市高级农艺师,也是一位退休多年的农业专家。他为了助推发展启东的大葱产业,不仅多次建言献策,还协助十多个村的村干部流转土地一万多亩,帮助老区人民鼓起了钱袋子;他为了帮助老区人民掌握更多的科学种田技术,通过30多次讲座,两年培训农民1300多人次,还深入田间地头,手把手地传授现代农业新技术;他多次为种植蚕豆的农户讲述高产栽培管理技术,还费尽心思培育和改良品种,使一大批老区人民增加了收
期刊
2014年6月7日,南京市人民政府批准将南京利济巷原侵华日军“慰安所”旧址正式定为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同年6月25日,举行了文物保护单位立碑揭碑仪式,我作为研究专家,被邀请参与揭碑。经过近一年的修缮,利济巷“慰安所”旧址陈列馆在2015年12月13日第二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正式对外开放。  利济巷“慰安所”是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一处日军“慰安所”旧址  南京利济巷“慰安所”旧址目前
期刊
淮河大队是由淮阴、涟水、淮安等县的民间抗日武装组合发展起来的一支劲旅,于1941年2月大部归建为新四军独立旅第三团,并随这支部队立下了不朽功绩,这既是淮安党史军史上的一件大事,又是淮河儿女的一座丰碑。今年是其归建新四军75周年。  民众自发抗日 淮阴中共组织重建  第二次国共合作后,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被捕入狱的吴觉、夏如爱、谢冰岩、李干成、赵心权等革命志士,陆续从国民党监狱“反省院”释放出来;当初出
期刊
“读书明理益心身,世事静观鉴古今。惟有读书成所好,茫茫人海善于行。”这首七言绝句,说的是读书的重要意义和作用。在这书香日溢,知识经济迅猛发展的时代,读书,对探索正确的人生之道,有着不可估量的积极意义。试问,不读书将如何呢?有则古老的谚语作了有力的回答:“不吃饭则饥,不读书则愚。”对于如何处理读书与休闲的关系,有一副对联更是发人深思:“文亦醉人何必酒,书能香我不须花。”不难理解,书,是相伴人生的良师
期刊
工家革命领头人,造福万民品德尊。  创建苏区同举火,坚持游击共迎春。  重编队列唱东进,百战偏师成铁军。  淮北周旋天地广,中原逐鹿凯歌新。  千秋立国农为本,百世宏图稳是根。  老将新征肩重任,兴农求稳见初心。  狂潮来袭还劲健,请命为民不顾身。  百岁风云今过眼,后来健儿寄情深。  君不见  中华崛起艰难事,几代英雄创意神。  邓老大名传后世,工农革命领头人。
期刊
朝鲜学者来华谈中朝共同抗日历史  因钓鱼岛危机及“萨德”入韩,当前东北亚局势波谲云诡,瞬息万变。在此背景下,由中朝两国学者参与的第二届“日本的侵略历史和中朝人民的抗日斗争”学术会议于8月21日在延边大学召开。此次会议由中国社科院中日历史研究中心、南开大学世界近现代史研究中心以及延边大学朝鲜韩国研究中心共同主办,8名朝鲜社科院学者与中方学者共同座谈,并发表论文观点。中朝学者用无可辩驳的事实揭露日本在
期刊
国家公祭鼎的原型  铸鼎记事,一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4000多年前,中华民族就有夏禹铸九鼎以象征九州的传说,此后青铜鼎成为国之重器,鼎上的铭文记载了各个时代的重要史实。  国家公祭鼎是为了纪念南京大屠杀死难者而设立。这尊鼎与一件国宝级文物有极大的缘分,这件文物便是1933年出土于安徽省寿县朱家集的战国晚期楚幽王墓的楚大鼎。青铜礼器楚大鼎,又名“铸客大鼎”,高113厘米,重400千克,距今已有240
期刊
2014年秋天,我们启动了八集文献纪录片《血染着我们的姓名》的拍摄,我在片中担任总编导。为什么要拍摄这部纪录片?说来话长。1997年,原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周子中、范执中、朱仁三位老战士,酝酿创作一部反映我党领导下的浙东抗日根据地的电视连续剧《四明山》。三位老同志耗费了很大精力,完成了剧本的文学创作,并由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发行。但由于种种原因,尤其是经费问题,拍摄电视剧的设想一直没有能够实现。一晃近
期刊
我是一名刚退休的机关干部,自从六年前接触到《铁军》后,就一下子被其先进的理念、丰富的内容、精彩的图文所吸引,也从那时起我就成了这份杂志的忠实订户与热心读者。因为是喜欢也为了尽一份责任,所以就格外关心这份杂志的征订与发行,尤其在为宣传推介《铁军》方面做了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摸索积累了一些宣传推介的方法和窍门。  “让征订对象眼见为实”是一个很好的宣传推介方法。开始时我给周围一些征订对象宣传《铁军》办
期刊
2014年12月13日,是中国法定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公祭日仪式上,随着国旗为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降下、《和平宣言》声起、国家公祭鼎揭幕,人们对国家和世界未来也产生了新期待。  78年前那场惨绝人寰的大屠杀,是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暴行的典型,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的巨大创伤,更是中国人民心底无法抹去的痛。日军于1937年12月侵占南京,其野蛮行为令人发指。他们奸污妇女,下至不足十岁的孩子,上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