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心”视域下,德育融入高校思政教学路径探究

来源 :科学与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mai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校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主阵地,担负着为现代化事业培养全面发展、具有良好政治素养和道德素质人才的重任。“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作为思政教育的主渠道,对德育元素的挖掘是深化高校思政教学的关键一步,更是落实“立德树人”的重要环节。本文基于孟子“四心”视域,侧重情感价值取向,浅析德育融入高校思政教学路径。
  关键词:“四心”;德育;高校思政教学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大学生作为国家未来各条阵线的生力军,有效开展德育教育可对青年道德价值选择起到正导向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素质教育的中心环节和根本任务,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培养大学生“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符合思政教育工作内核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四心”内涵及德育重要性
  “四心”即恻隐之心、羞恶之心、恭敬之心、是非之心。孟子认为“四心”是人区别于其他动物的根本所在,属天然禀赋。“四心”理念在当今时代背景下仍有其现实意义,适用于衡量道德发展优劣。大学生能否将“四心”内化于心,是评价德育教育成果的重要标准之一。“德”始终渗透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将德育摆在整个教育环节的关键位置有其必要性。思政教育究其本质而言就是做人的教育,德育则是对人德行进行的教育。随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要性的不断强化,高校要切实落实德育教育主体责任,教育大计、德育为先。基于当代高校思政教学背景,师生间应充分发挥联动效应,构筑课堂德育耦合互动。
  二、高校思政德育现状及原因分析
  (一)大学生主观失德现象频发。综合近年社会新闻不难发现,部分大学生确实存在主观失德行为。如,2019年北大女学生包某疑因其男友牟某精神控制,被逼自尽;2020年福州大学准研究生周某借宿期间虐伤房东宠物,造成博美犬重伤;2020年浙江大学哈萨克族学生努某强奸女同学。这些事件无不暴露出道德败坏和良知缺失。无独有偶,以上案件受害方皆為弱势群体:女性、动物。恃强凌弱现象特别是在校大学生虐待动物新闻频出,释放出以蔑视生命为底层逻辑的危险信号。暴力倾向等无视道德底线的反社会人格如不及时纠偏并加以德育疏导,步入社会或将成为定时炸弹。
  (二)高校思政德育缺乏客观保障。首先,学科地位尴尬。“思修”作为高校公共基础课,承担着德育的主要功能,却由于其学科定位不具备功利性,结果往往专业课更受重视。“思修”课被轻视的原因,并非学科定位的问题,而是缺乏相应机制保障。譬如高校在设置期末考核标准时,未将德育纳入评测环节或占总成绩比重低,基于缺乏对德育表现的综合考量及相应激励办法、奖惩措施,很难真正引起学生对德育的重视。其次,部分高校对思政教师课堂教学、实践环节限制颇多。德育教育需要依靠内含情感价值深意的视频去引发学生共鸣,若单纯为了严肃课堂,过多对教师教学进行干预,一刀切地控制视频模块的内容输出,难免矫枉过正。为德育提供多元包容、健康良好的生态,更利于达到最佳效果。再次,高校内部“大思政”理念落实不到位,内部联动不佳[1]。教师教学形式单一,课堂欠生动,缺乏培养学生道德理想信念的有效途径,存在重科研、轻教学现象。部分教师备课环节德育设计不充分、授课时德育素养提升不够、实践项目形同虚设,均大幅降低德育有效性。以上问题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当前针对大学生的德育教育与“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之间仍有较大差距。
  三、“四心”视域下,德育融入高校思政教学可行性路径
  (一)将“恻隐之心”嵌入生命教育。亚当.斯密在《道德情操论》中讲到,人与生俱来具有一颗神圣的同情心。何谓同情心?简单归纳就是以己度人的同理心:体己的同时不乏换位思考,对生命怀有敬畏,能够体察到除几以外的情绪,即“恻隐之心”。将“恻隐之心”嵌入生命教育并融入到高校思政德育课堂,有助于启发学生对“仁”、“善”、“爱”更为深刻的理解。教师可结合2020年6月中印边境冲突四位烈士的英雄事迹,通过和平教育培养学生家国情怀,摒弃利己主义自私心理;再或凭借课上播放流浪、野生动物相关纪录片,动物皮草黑色产业链视频等方式,达到触发“共情”的目的。思政教师需在结合自身阅历的基础上,在课堂中以“仁”和“爱”重塑当今部分大学生的人格修养、家教修养、为人民服务意识、生态意识[2]。引导学生自觉抵制恃强凌弱等不良风气,在学生内心根植一颗体恤的种子,打造课堂“感动度”,拒绝一言堂。做启发教育。
  (二)将“羞恶之心”嵌入价值判断。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轴心,将“羞恶之心”作为高校思政德育教育半径,建造学生核心素养体系。德育大计,师德为本。高校教师应首先牢筑社会主义观荣辱观,身正为范,扭转部分大学生个人利益至上、不惜投机取巧的思维模式和行为取向,在课堂中渗透性格韧性教育,提高学生抗压能力。督促学生牢记八荣八耻、提升诚信意识和行为。“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办好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习总书记高屋建瓴的讲话立意深远,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社会建设者、接班人的战略高度,殷切嘱托广大思政教师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3]。新时代思政教师需从“羞恶之心”出发,培养学生利用正确的羞耻心,褒善贬恶、健全明礼知耻的品格发展,教导学生不忘将“羞恶之心”纳入价值判断依据,促进形成知荣辱、讲正气的道德风尚。
  (三)将“恭敬之心”嵌入行为选择。步入新时代历史方位的中国,现代化进程日新月异。与社会生产力的快速发展相应的是对社会关系更加和谐的要求,常怀“恭敬之心”有助于稳定社会关系,维护社会和谐安定。高校可协助教师设置社会角色互换的相关实践教学活动,如体验成为环卫工作者等基层岗位。学生只有在体验社会的过程中,才能真切感知人情冷暖。基于此产生的对待社会各行业,尤其是平凡岗位的恭敬心,有利于减少势利、浮躁风气的产生,更大程度上提高精神境界,规范学生日常行为选择。有效的实践教学活动可以启发学生对待社会整体的“恭敬之心”,培育大学生文明有礼的个人修养和公共道德。此外,教师对待教学工作也要抱有“恭敬之心”,自觉平衡科研与教学的关系,在备课上多下功夫,不断思考如何满足新时代全社会对更美好教育的需求,充分发挥个体学习进步的主观能动性。   (四)将“是非之心”嵌入人生践履。教师培养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更要培养学生将正确是非观念落实到人生践履之中。“知行合一”是“思修”课程的教学难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精心设计,鼓励学生通过身体力行,获得情感体验,从而自主认知,产生精神上的持久内驱力,进而不断指导行动。“知行合一”首要关键引导因素就是教师,只有教师具有高尚的人格魅力,豐富的实践经验,严谨的教学研究和出色的表达能力,做到“说我做的,做我说的”,才能引领学生懂得“做到比知道更重要”。高校思政教师要严于律己,为学生树立榜样,课堂中要善用感性的语言引导学生进入特定的情境和氛围,激发感情震荡。青年是国家各项事业发展的后备人才,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也是我们党的未来和希望。新时代大学生要在知行合一中不断锤炼品德修为。
  “行知合一”另一重要引导因素就是高校。推动德育元素挖掘工作在高校的常态化开展,有赖于相关机制、制度的建设和完善。具体实施路径:可在全过程考核评价方面增加德育实践、德育表现等相关考核成绩在总成绩中的比重,或增加考核次数,强化思政教育全过程评价[4]。高校要积极构建由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教务部门牵头抓总、相关部门有效联动、各个院系落实推进的德育大格局,善于根据学校育人理念和方向,不浮于表面、不流于形式地展开爱的教育,深耕德育工作。
  参考文献
  [1]许家烨.论课程思政实施中德育元素的挖掘[J].思想理论教育,2021,(01):70-74.
  [2]胡容玲,张瑾,刘艳.传统“仁义礼智信”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创新教学研究——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为例[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0,17(09):137-139.
  [3]肖丽.“立德树人”融入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探析——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为例[J].黑河学刊,2019,(05):143-144.
  [4]孙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设计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5(19):155-157.
  作者简介
  葛欣(1994.2-),女,汉族,籍贯:山东聊城人,硕士学位,专业:中共党史,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与思想政治教育,黑龙江财经学院,黑龙江省哈尔滨市、150025。
其他文献
摘要:教学名师对于高职院校内涵式发展、专业建设以及教师个人的成长发展,均有着不可取代的作用。基于高职院校的教师特点,教学名师“梯级培养”模式,应从纵向和横向两个维度提供全面规划,具体包括校内模式、校校联合模式及校企合作模式。通过进一步分析,提出从甄选、培养、评价及激励四个方面的配套机制,从而确保教学名师“梯级培养”模式的有效落实。  关键词:高职院校;教学名师;梯级培养  教师是学生成长成才的引路
期刊
摘要:本文以淮北师范大学戏剧影视文学专业为例,基于对戏剧影视文学专业教育教学现状的考查、思考和研究,对戏剧影视文学专业教育教学改革提出了一些建议并作以浅析。  关键词:戏剧影视文学;教育教学改革  影视文学专业作为近年来发展势头较快的新兴专业之一,已经成为各高校争相开设的专业。不仅专业类艺术院校开设,很多综合类大学,甚至职业学院也纷纷开设了此专业,可为良莠不齐。戏剧影视文学专业的学生毕业去向基本上
期刊
摘要:高校应该抓住手机直播的契机,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行改革。将手机网络直播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结合,既可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局限性,又降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难度。本研究即是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手机直播相结合的优点与不足进行分析。  关键词:网络思政;手机直播;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一、将手机直播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现实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强调要充分运用新媒体技术发展思想政治教育事业,
期刊
摘要:互联网时代的快速发展和前行,在以大数据和云计算为信息特征和内容变化的背景中,市场营销课程的变革也显得尤为重要。“数据”是信息时代最为关键的特征,着眼于数据的挖掘和使用也是目前课程变革的重点所在。高职市场营销专业作为面向社会化市场产业的平台,在这方面的要求和规则上显得尤为重要。本文立足大數据环境,针对高职市场营销课程改革进行分析,找寻出其时代变革和创新的方向。  关键词:大数据;互联网时代;市
期刊
为积极响应“停课不停学”的国家号召,我校从2月17日开始了网上教学。这一个多月以来,我们积极学习使用直播平台,制作微课、课件,直播网课,不断调整,不断进步,不断收获。网上教学打破地域的限制,改变了学生学习方式,创新教师教学方式,必然要求评价方式与之适应。我结合网上教学,在学生学业评价做了以下尝试:  一、在线学业评价背景分析[1]  学生学业评价是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业成绩进行评价,以课程目标为依
期刊
摘要: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前行,在以社交网络和电商平台作为方向所搭建的商业活动也进一步催创新出来。广泛的数据变化和时代更迭,创新了体育运动本身,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教学理念的变革和更迭。在大数据信息化时代到来,高校体育排球教学其实也正在面临着一定的困境,以当前高校体育教学信息化的技术,在推动和完善整个高校体育工作的基础上还是面临一定压力。本文立足于大数据背景,对目前高校排球训练工作的各项内容
期刊
摘要:校史校训是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宝贵资源,对于充实教学内容、提高思政课教学效果和增强学生情感体验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将校史校训融入课堂教学、实践教学和网络教学,形成“三位一体”融入机制,探索思政课改革创新模式。  关键词:校史校训;高校思政课;教学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讲话指出:“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强调了思政课在学生立德树人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期刊
摘要:石油是我国重要的能源之一,加强对采油工艺技术的研究,对于提高采油效率有重要意义。文章对现阶段我国机械采油工艺技术以及装置进行了阐述,分析了相应的工艺技术,希望对提高采油工艺技术水平有所帮助,促进石油企业的发展。  关键词:工艺技术;油田;探析;机械采油  引言  我国的石油需求量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升高,在高需求量的背景下地下石油储量不断的降低,仅凭过去传统的采油工艺技术很难再去满足当前社会
期刊
摘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现代社会对于教育全面型人才的需求逐渐增大,对于舞蹈教育人才自身的能力和综合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旨在研究和探索适应目前我国舞蹈教育发展需要的、实用舞蹈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分析高职舞蹈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优化人才培养模式的建议。使高等职业教育中舞蹈教育人才能够真正满足当前社会发展的岗位需求。  关键词:高职院校;舞蹈教
期刊
摘要:德国的工业制造水平受到全球的普遍认可离不开其完善的教育体系与人才培养模式,无论是中小学教育模式还是职业教育模式都极具特色,可谓世界各国提供参考。德国的职业教育在国际长期以来颇具盛名,这得益于其“双元制”的培养模式。  关键词:德国;中小学教育;分流模式;双元制;职业教育  一、中小学教育模式  德国教育可分为三个阶段,即初级阶段,次级阶段和高级阶段。学生三岁至九岁属于初级阶段(Element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