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思考,反复消化

来源 :文理导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XIAOFS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初中历史教学能力的培养过程中,师生间良好的互动对话尤显得地位突出,这样的对话往往以教师的提问与学生的回答呈现,鼓励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反复消化,必然会对学生的能力发展有长足的作用,偏偏这样重要的过程在日常教学中却是误区频现。笔者从历史教师教学中提问太过直白忽视学生独立思考过程以及问题的提出总以学生得出答案为最终目标,缺少必要的消化过程这两个误区出发,阐述了历史课堂提问应以促进学生能力发展为最终目的,并需要帮助学生更好的记忆理解主客观知识。其间配有课堂教学实例。
  【关键词】历史课堂;能力培养;师生对话;独立思考;消化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初中生学习历史具有其深层次的教育意义。作为初中历史教师,在学生能力的培养过程中,应注意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但个人认为,师生间互动对话尤显得地位突出。良性的对话方式往往以教师的提问与学生的回答呈现,其间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反复消化,必然会对学生的能力发展有长足的作用。但现实生活中偏偏这样重要的过程在日常教学中却是误区频现。
  其实教师在备课时,会对每一个问题精心设计,做到目标明确,有针对性层次感,这是最基本的要求。但是大家都清楚,初中历史课程教学内容客观性极强,教材又比较详细,所以教师在设计问题的同时,往往都为其确定好了正确答案,导致常出现教师过于关注答案而忽视过程的情况,尤以下面两个误区为重。
  一、根据书本的标准答案发问,方式简单,未给予学生活跃思维独立思考的空间
  历史教学的提问如果因为关注知识的传授灌输,而忽略其能力的培养,就会变成名副其实的本末倒置。而对学生能力培养最有效的手段,莫过于引导他们独立思考。
  但在实际历史教学过程当中,详尽的课本知识使很多学生习惯于从书上直接获得答案,简化思考过程,如果教师不加以制止与引导,学生不仅思维得不到训练,还可能造成自我评价过高、认为历史学科相对容易的不良认识,影响其终生发展。所以,教师的设问最好可以活跃学生思维,鼓励他们通过自己的思考而得出答案。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在初三历史教学上册第二课当中,当谈到到“汉谟拉比法典实质是什么的问题时”通常,会说“奴隶如果不幸被平民杀死,凶手则要赔偿奴隶主相应的财产损失;但假使奴隶头上的标记被理发师剃掉,理发师的手就要被砍掉,请问这部法典的目的和实质是什么?”。这其实就是小字部分的内容。学生会看书后,异口同声回答:“维护奴隶主的利益。”
  这样的对话看上去毫无问题,但调查所得的实际情况是,考到相同的题目,90%的同学需翻书寻求答案。这就说明学生们做到的仅仅是照本宣科,并没有将知识理解后成为自己的认知。
  同样是刚刚的教学内容,同样结合小字。如果换一种教学方式会怎样呢?
  教师:“奴隶被平民杀了,依法典该怎么办呢?”
  学生:“把他关起来”; “喊他赔钱”。
  这些答案虽很幼稚,但都是学生直观反映。学生可以认识到奴隶制社会中奴隶地位是极低的,此时肯定‘赔钱’正确即可。
  教师:“理发师割伤了奴隶的标记呢?”
  学生:“再罚他画个”
  教师:“他的手要被砍掉。”
  此时,可以想象学生的表情是多么的吃惊,当他们发现奴隶主的标记比生命更重要时,教师再问“法典实质是什么?”问题将迎刃而解。
  这样的教学过程,学生的思维一直处于活跃状态,当他们的预设与答案矛盾时,他们会,迅速的做出相应甄别判断,并学会在‘历史环境中感悟时代特征’。经统计,用这样方法教学的班级85%以上能深刻的记住汉谟拉比法典的实质,由此可见独立思考的重要性。
  二、问题的提出总以学生得出答案为最终目标,缺少必要的消化过程
  事实上,很多历史问题学生并没有真正理解,他们似懂非懂,教师一问“为什么是这个答案”他们就傻了眼。
  1.教师应对对客观史实进行解释
  历史事件的原因、意义、启示等主观问题的探讨固然重要,但很多客观的内容也有其分析的价值,它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消化所需识记的历史相关概念。
  作为初中学生,他们对客观史实的记忆方式往往表现为机械记忆。机械记忆是人们记忆的前奏,就其知识的整体性和记忆实质上看,机械记忆往往被淹变成死记硬背,不利于学生的智力开发和能力的培养,尤其是短暂不具备永久性的特点,不利于学生的身心的发展。
  作为教师,适当的语言引导,帮助学生理解客观史实,是教学中非常有效的手段。
  举列初中历史9年级上册,如何理解‘猿人’和‘智人’?
  教师对“猿人”和“智人”这一客观史实进行分析——“‘猿人’是人但像猿”;“‘智人’是人也像人”;这样的理性认识会让学生对知识掌握的更加牢靠。以后也可轻松举例归类。
  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基础,而理性认识比感性认识更可靠、更正确、更深刻,没有理解,记忆就像散沙一样,失去应用的价值。
  2.允许学生犯错,也是帮助学生在消化的过程
  错误不可避免,尤其是共性错误,有经验的老师往往为了减少学生的错误而反复强调。无论教师如何强调,没犯错的同学,永远认为自己不会犯低级错误。也就是说,一个人的经验通常都是从印象深刻的教训中得来的。
  举例,在种姓制度当中,国王属于第二等级,而不是第一等级。光靠老师的强调效果大概正确率有70%。此时不如教师发问“请同学们猜猜国王属于哪一等级啊?”让学生争论一会,并举手表决,说说原因。在这样的前提下,那些坚持国王为第一等级,最终错误的孩子,在得知真相后会更加失望,甚至是终身不忘。
  总之,历史教学应注重学生能力培养,历史课堂中的良好师生对话应以促进学生能力发展为最终目的,并需要帮助学生更好的记忆理解主客观知识,这样看来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帮助他们反复消化是行之有效的手段。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民办育英第二外国语学校)
其他文献
【摘 要】人们常常把那些文字浅显、构思简单,主旨清晰、感情直接,学生一读就懂的文章称之为“浅文”,面对这样的“浅文”,我们也可以来个“浅文深教”。在教学中做到:研读学生,确立符合学情的浅文深教的思想;研读课本,找到浅而有深的教学突破点;巧用“波澜”,把浅文教出深意来,那么就完全可以让浅文不浅。  【关键词】“浅文”;深教;浅探  在初中语文课本上,我们常常会遇到两类文章。一类是文字晦涩、寓意深刻、
期刊
【摘 要】读写结合是以文章为载体,从文章的内容出发,设计与之相关“写”的训练,使阅读、写作、思维训练三者融为一体,通过以读带写、以写促读的读写训练,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能力得到提升。在英语教学中,读写结合训练将读和写紧密地联系起来,既是对阅读的反馈又是对写作能力的提升。本文探讨从读到写,以写促读,读写结合,创造“生本、师生、生生”多维对话的平台,寻找英语“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佳径。  【关键词】
期刊
伴随新一轮的高考改革,历史学科的高考要求也从上个世纪90年代的“知识立意”到21世纪初的“能力立意”,再到今天的“素养立意”,对学生的人文素养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针对这一变化,近年来,历史高考主要考查“论从史出”和“阅读与理解”、“文字表述”的能力。其中“论从史出”是目标,“阅读与理解”与“文字表述”是手段,不能准确地“阅读与理解”和“文字表述”,也就实现不了“论从史出”的目标。可以说,近几年高
期刊
【摘 要】教海无涯,革新为上,注重发展,实践为径。本文作者站在初中体育改革的前沿阵地,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理念,从掌握训练要领、把握出手“三度”和优化基本训练三方面阐述了初中学生投掷实心球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前提;关键;后盾;效率  在践行“15/20/10”有效课堂教学模式中,广大初中体育教师坚持按照新课程标准,在绿茵场上勇于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而投掷实心球是初中生发展身体素质的
期刊
【摘 要】伴随着新课改的推行,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得到进一步确认。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成为教师研讨的教学重点。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在教学实践中运用问题教学法。本文将以苏科版初中数学教学为例,简要分析目前问题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并重点阐述问题教学的四大方法,即以生活为基础、以趣味为引导、以赞赏为激励、以适度为原则,探讨用问题教学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良法。  【关键词】初中数学,问题教学,自主学习 
期刊
【摘 要】本文针对属于科学学科后20%学生的现状分析,积极从新课教授环节设计、解题思路现场诊断、创设解题成功体验、树立正面事迹感化的途径,提高学困生的学习成绩,提升学生的自信心。  【关键词】后20%;学困生;基础知识;落实  毛主席说:“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不去了解你的学生,你能教会孩子什么,孩子是否能学会呢?对这庞大的后20%队伍我进行了调查,关于学习他们最基本的三件事没有做到。第一件事是
期刊
高中数学教学可以充分培养学生的思维与思辨能力,那么如何充分利用好课堂教学资源,培养高中生的思维能力?这得力于教师在课堂中的教学方法和适当的途径。本文就此进行了阐述与案例分析。  一、数学思维与数学思维能力的含义  人类的活动离不开思维,钱学森教授曾指出:“教育工作的最终机智在于人脑的思维过程。”思维活动的研究,是教学研究的基础,数学教学与思维的关系十分密切,数学教学就是指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中学数
期刊
一、前言  数学文化对数学教育的作用已经得到了广大数学教育工作者的认可,也渐渐地进入到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基于数学文化的数学教学模式,最早是由浙江师范大学张维忠教授在其著作《数学教育中的数学文化》中提出,它进一步丰富了数学教学模式。结合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特点,本人尝试将该模式应用于高中数学的课堂教学中,并取得了不错的成果。  二、模式简介  该模式的教学流程:经验触动——数学化理解——多领域渗透—
期刊
【摘 要】教师如能将创作的诗文在教学中恰当引用,可以将多如繁星的知识点浓缩到诗文中,化零为整,化繁为简,化单调为丰富,化乏味为有趣。文史结合,生命灵动,文史联姻,佳偶天成。  【关键词】文史结合;历史教学;诗文创作  西汉司马迁因为一部《史记》被尊为“史圣”,《史记》因其史学价值和文学价值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在史记中,历史与文学水乳交融,历史中有文学,文学中有历史,历史成了文学,
期刊
【摘 要】地理属于文科类学科,一般学生的学习习惯是老师讲授学生听讲,并且机械式地记忆,学习的实际效果往往并不理想,在新课程改革的大形式教育环境下,合作学习也被尝试和提倡,为了更好的开展地理课程的学习,本文就巧妙开展合作学习,激活高中地理教学这一问题进行研究和分析。  【关键词】合作学习;高中地理;教学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广,教学中的各个学科都在进行教学教材、教学方法的系列改革,为的是更好的达成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