覆膜支架治疗血液透析合并中心静脉闭塞的临床应用

来源 :中华肾脏病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hom2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覆膜支架治疗血液透析患者不同分支中心静脉完全闭塞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取2015年10月至2018年6月期间就诊于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25例血液透析合并中心静脉完全闭塞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覆膜支架植入术(PTS)治疗。根据术中血管造影测量病变血管周围正常血管直径,植入不同直径大小的覆膜支架。手术成功且随访资料完整。按照支架植入血管部位的不同将患者分为锁骨下静脉组、头臂静脉组和上腔静脉组3组。分析并比较3组患者支架直径大小、初始通畅时间以及辅助初始通畅时间。

结果

锁骨下静脉组、头臂静脉组和上腔静脉组植入支架直径分别为(10.29±0.42)mm、(12.29±0.32)mm和13.00 mm。锁骨下静脉组与上腔静脉组、头臂静脉组支架直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截至随访终点,锁骨下静脉组、头臂静脉组和上腔静脉组支架初始通畅时间分别为(10.57±2.00)个月、(19.40±3.28)个月和(32.75±3.28)个月,上腔静脉组支架初始通畅时间较其他两组明显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锁骨下静脉组与头臂静脉组间支架初始通畅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2)。锁骨下静脉组、头臂静脉组和上腔静脉组支架辅助初始通畅时间为(15.57±3.20)个月、(25.14±2.39)个月和(39.00±3.03)个月,3组间辅助初始通畅时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不同部位血管植入不同直径的覆膜支架术后血管通畅时间存在差异,管腔支架直径越大,支架通畅时间越长。注意保护管径较小的血管至关重要。

其他文献
目的分析重症登革热死亡病例的临床特征和死亡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23日至2019年9月10日广东省9例重症登革热死亡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死亡报告等。9例患者均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确定血清登革病毒核酸阳性,部分患者进行病毒血清学分型。结果9例患者中位年龄为57.5岁,年龄范围为18~80岁;其中女6例;8例为本地病例,1例为输入性病例;发病集中于9月至10月。发病至就诊中位时间为3 d,发病
转座子测序(transposon sequencing, Tn-seq)是一系列将全基因组随机转座子突变和大规模平行测序(massively parallel signature sequencing , MPSS)结合使用的测序技术,现已广泛用于多种细菌物种,为各种重要生物过程相关基因的功能提供全面信息。现着重描述Tn-seq技术的原理、特点和应用等方面,阐述Tn-seq技术在细菌遗传学中的广泛
期刊
目的分析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epatitis B virus related acute-on-chronic liver failure, HBV-ACLF)患者在人工肝治疗过程中的血清M30和M65水平变化趋势,并探讨其对肝衰竭短期预后的预测效用及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5月至2019年5月于嘉兴市第一医院感染科初次进行人工肝治疗的76例HBV-ACLF患者,根据3个月预后分
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hemophagocytic lymphohistocytosis,HLH)无特异性的临床表现,早期诊断存在困难。本例患者发热4 d,外周血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下降,血清三酰甘油和铁蛋白水平升高,脾脏增大,肝功能和凝血功能急剧恶化。骨髓检查无异常,血清抗EB病毒衣壳抗原IgM阴性。患者对抗感染及多种对症治疗措施无效,入院第6天因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后经高通量测序
期刊
噬血细胞综合征(hemophagoeytic syndrome,HPS)是一组全身高炎症反应引起的多器官损伤临床综合征,多由EB病毒感染诱发,而甲型H1N1流感病毒感染合并HPS病例报道少见。现报道总结了1例甲型H1N1流感病毒感染合并HPS患儿的诊疗过程。
期刊
目的探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感染人群甲状腺功能与生物化学指标的相关性。方法纳入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天津市第二人民医院的392例HIV感染者和2018年1月至5月就诊的360例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 HBV)感染者(对照)。比较HIV感染组特定年龄段与其他年龄段的甲状腺功能异常率,将血清三碘甲
期刊
目的针对我国肾脏疾病临床实践指南进行评价,为遴选符合我国临床实际、高质量的肾脏疾病指南以及今后指南的规范化制定提供参考依据、提出改进建议。方法利用计算机及手工检索中国临床指南文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和中国知网等,检索起止时间为2013年1月至2018年7月。按照既定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公开发表的国内肾脏疾病指南,按照中国临床实践指南评价体系系统分析和评价我国肾脏疾病指南现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发生肺炎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7月至2018年7月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血液透析中心接受MHD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患者随访期间发生肺炎与否分为肺炎组和无肺炎组。随访时间从患者入院接受MHD起始,所有患者均随访至患者死亡,或退出血液透析,或转至其他中心,或至研究截止日期(2019年4月)。比较两组患者的基线临床资料及肺炎组肺炎发生时和基线临床资料的差
目的探讨孤立肾患者肾功能不全的发生率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选取2012年1月至2019年1月就诊于兰州大学第二医院的孤立肾成年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经肾脏超声或泌尿系CT等影像学检查确诊为单侧肾缺失。按照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水平,患者被分为eGFR<60 ml·min-1·(1.73 m2)-1组和eGFR≥60 ml·min-1·(1.73 m2)-1组,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
本研究旨在探讨可溶性CD146(sCD146)浓度与血液透析(HD)患者水负荷的关系及其在评估水负荷状态中的作用。筛选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液净化中心长期血液透析的患者49例,收集患者临床相关资料;透析前后采血,利用酶联免疫分析法测血浆sCD146浓度;测生物电阻抗,计算体内多余水量(MEXF)。据透前MEXF分为水负荷过多组(36例)和水负荷正常组(13例)。筛选郑州大学校医院体检健康的研究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