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临床合理静脉药物配伍现象与预防措施。方法:抽取我院2011年4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120例患者为观察组,另抽取2008年2月至2011年3月收治的120例患者为对照组,对照组不采取不合理用药预防措施,观察组采取不合理用药预防措施,对两组不合理静脉药物配伍处方进行分析,探讨发生不合理静脉药物配伍现象的原因,两组患者不合理用药发生率对比。结果:观察组发生药物配伍禁忌、溶媒选择不当、溶媒容量不足、药品剂量问题等用药配伍不合理问题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找到不合理静脉药物配伍原因,采取有效的预防对策,可减少不合理静脉用药发生,减少医疗纠纷发生,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关键词:不合理静脉用药;配伍;预防对策
静脉输液为静脉补液和给药途径,其效果显著,速度快,在临床的疾病治疗和抢救中,具有重要价值。近年来,药品研究的不断发展,使静脉药物配伍不合理清理发生越来越多,导致患者发生严重的并发症和不良反应,引发医疗纠纷[1]。为减少临床不合理静脉药物配伍情况发生,本组研究对临床不合理静脉用药配伍情况进行分析,探讨发生不合理用药配伍的原因,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1年4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120例患者为观察组,男性69例,女性51例,年龄18~74岁,平均年龄(45.3±5.3)岁。另抽取2008年2月至2011年3月收治的120例患者为对照组,男性67例,女性53例,年龄19~75岁,平均年龄(44.3±5.1)岁。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所有处方严格参照药品说明书、《临床用药须知》、《新编药物学》等文献资料[2],依据分析结果,将相关预防干预制定,对所有药方进行分析。探讨出现静脉用药不合理配伍原因。
1.3统计学分析
将研究所得数据录入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以X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两组处方药物配伍禁忌、溶媒选择不当、药物剂量问题、溶媒容量不足等不合理用药原因进行分析,经结果显示,观察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发生不合理静脉用药配伍情况对比[n(%)]
3. 讨论
3.1不合理静脉药物配伍现象发生原因:静脉药物种类不断增加,在临床用药时,若配伍不当,则可能会引发药物相互作用,导致药液之间发生不溶性微粒,目前,药物变色、浑浊已经不能成为药物配伍的主要标准[3]。静脉药物与其他药物配伍后产生生理化变化后,可能外观未发生改变,但是其效价却出现大幅度下降,甚至会出现毒副反应。临床用药中,有些药师因为对不合理处方长期使用,可能在短时间内未出现不良反应,或者不良反应较为轻微,导致这类用药方式成为习惯,习惯并未因形势发生改变,从而出现溶媒选择不当、药物配伍禁忌、溶媒容量不足、药品剂量不当等,形成静脉药物配伍不合理情况发生[4]。
3.2不合理静脉药物配伍预防对策
3.2.1提高药师职能
预防临床不合理静脉药物配伍情况,必须临床药师对医嘱有进行审核的职能。医院需要定期组织药师对药物用量用法、性质、药物相互作用等知识进行深入学习,从而充分将药师的职能发挥,使药师能够对医嘱进行审核,从而纠正不合理医嘱。其次,临床药师自身也需要对药物使用情况作充分了解,一旦发现处方存在争议,需要进行多方论证,从而为临床提供安全、有效的药物治疗[5]。在日常时间,为药师提供专业书籍,加强继续学习,为药师提供学习平台,鼓励积极与患者沟通,了解患者的真实用药感受,从而多总结经验,发挥出药师进行医嘱审核的能力,促进临床合理用药。经本组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药物配伍禁忌、溶媒容量不当、溶媒选择不当等静脉用药配伍不合理情况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临床药师发挥医嘱审核能力,可对临床不合理静脉药物配伍情况进行改善。
3.2.2加强药房管理
药方管理的首要工作为药品管理,确保安全用药,主要在于加强药品管理,能助于工作质量得到保障,将过期药品与错误药品的发放降至最低。医院需要严格按照医疗安全与药品安全的相关规范执行药品管理工作,强化药房管理,对药品进行定期检查,减少管理漏洞。同时,可以分派专门管理人员进行药品管理工作,从而提高管理人员的责任感,降低事故发生率,也能促进医院管理工作的有效性,让每位工作人员都可以积极投入药品不合理应用的预防工作中,降低药物不合理应用发生率[6]。
3.2.3实施制度管理
在医疗工作中,任何一个差错都可能会导致药方工作出现差错,对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造成严重的影响。归根结底,医院制度不完善,管理制度的欠缺,落实力度不足是主要因素。医院药方管理需要落实制度建设与制度实施。根据医院的实际情况与需求,完善制度。针对工作误差情况进行总结,制定出符合医院管理需求,且操作性较强的管理制度,并针对医院中可能出现的差错进行有效预防,切实做好事故的处理工作,控制风险,并将可能发生的风险控制在可承受范围内。在医院中可建立起差错记录本,将工作中出现的差错详细记录,定期进行整理和总结,以此让工作人员可以吸取教训与经验,在今后的工作中加强防范。
综合上述,在临床用药中,经静脉途径给药为主要途径,其用药速度快,且见效快,能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同时,也能控制血药浓度,以此提高临床用药效果。但是在静脉用药时,因药物过多,极易产生药物相互作用,药物作用机制与剂型等方面,都存在较大差异,若未完全掌握药物知识,药物剂量掌握不准确,或出现配伍禁忌,都可能会导致患者产生严重的不良反应,甚至会加重病情,导致预后结局受到严重影响。经本组研究结果显示,积极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进行干预,针对不合理静脉用药情况进行预防,可有效对静脉药物配伍不合理情况进行纠正,从而可减少不良事件发生,利于临床治疗,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吴韶,杨新云,魏理等.815例静脉药物配置不合理处方分析[J].医学综述,2011,17(9):1427-1429.
[2] 刘冬,刘子昀,姜凤丽等.我院静脉药物调配中心常见不合理用药分析[J].中国药业,2011,20(20):62-63.
[3] 丁杰,王银林,马全武等.医院静脉药物配置中不合理用药分析[J].宁夏医科大学学报,2014,36(6):706-708.
[4] 李轶.静脉药物调配中心284例不合理处方分析[J].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2013,(3):567-569.
[5] 杨亚青,裴保香,梁潇等.我院肿瘤药房静脉配置中心不合理医嘱分析[J].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2012,09(3):160-162.
[6] 刘月玲,李小平,陈洋娣等.1846份静脉药物配置医嘱不合理用药分析[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2,12(12):1090-1092.
关键词:不合理静脉用药;配伍;预防对策
静脉输液为静脉补液和给药途径,其效果显著,速度快,在临床的疾病治疗和抢救中,具有重要价值。近年来,药品研究的不断发展,使静脉药物配伍不合理清理发生越来越多,导致患者发生严重的并发症和不良反应,引发医疗纠纷[1]。为减少临床不合理静脉药物配伍情况发生,本组研究对临床不合理静脉用药配伍情况进行分析,探讨发生不合理用药配伍的原因,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1年4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120例患者为观察组,男性69例,女性51例,年龄18~74岁,平均年龄(45.3±5.3)岁。另抽取2008年2月至2011年3月收治的120例患者为对照组,男性67例,女性53例,年龄19~75岁,平均年龄(44.3±5.1)岁。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所有处方严格参照药品说明书、《临床用药须知》、《新编药物学》等文献资料[2],依据分析结果,将相关预防干预制定,对所有药方进行分析。探讨出现静脉用药不合理配伍原因。
1.3统计学分析
将研究所得数据录入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以X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两组处方药物配伍禁忌、溶媒选择不当、药物剂量问题、溶媒容量不足等不合理用药原因进行分析,经结果显示,观察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发生不合理静脉用药配伍情况对比[n(%)]
3. 讨论
3.1不合理静脉药物配伍现象发生原因:静脉药物种类不断增加,在临床用药时,若配伍不当,则可能会引发药物相互作用,导致药液之间发生不溶性微粒,目前,药物变色、浑浊已经不能成为药物配伍的主要标准[3]。静脉药物与其他药物配伍后产生生理化变化后,可能外观未发生改变,但是其效价却出现大幅度下降,甚至会出现毒副反应。临床用药中,有些药师因为对不合理处方长期使用,可能在短时间内未出现不良反应,或者不良反应较为轻微,导致这类用药方式成为习惯,习惯并未因形势发生改变,从而出现溶媒选择不当、药物配伍禁忌、溶媒容量不足、药品剂量不当等,形成静脉药物配伍不合理情况发生[4]。
3.2不合理静脉药物配伍预防对策
3.2.1提高药师职能
预防临床不合理静脉药物配伍情况,必须临床药师对医嘱有进行审核的职能。医院需要定期组织药师对药物用量用法、性质、药物相互作用等知识进行深入学习,从而充分将药师的职能发挥,使药师能够对医嘱进行审核,从而纠正不合理医嘱。其次,临床药师自身也需要对药物使用情况作充分了解,一旦发现处方存在争议,需要进行多方论证,从而为临床提供安全、有效的药物治疗[5]。在日常时间,为药师提供专业书籍,加强继续学习,为药师提供学习平台,鼓励积极与患者沟通,了解患者的真实用药感受,从而多总结经验,发挥出药师进行医嘱审核的能力,促进临床合理用药。经本组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药物配伍禁忌、溶媒容量不当、溶媒选择不当等静脉用药配伍不合理情况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临床药师发挥医嘱审核能力,可对临床不合理静脉药物配伍情况进行改善。
3.2.2加强药房管理
药方管理的首要工作为药品管理,确保安全用药,主要在于加强药品管理,能助于工作质量得到保障,将过期药品与错误药品的发放降至最低。医院需要严格按照医疗安全与药品安全的相关规范执行药品管理工作,强化药房管理,对药品进行定期检查,减少管理漏洞。同时,可以分派专门管理人员进行药品管理工作,从而提高管理人员的责任感,降低事故发生率,也能促进医院管理工作的有效性,让每位工作人员都可以积极投入药品不合理应用的预防工作中,降低药物不合理应用发生率[6]。
3.2.3实施制度管理
在医疗工作中,任何一个差错都可能会导致药方工作出现差错,对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造成严重的影响。归根结底,医院制度不完善,管理制度的欠缺,落实力度不足是主要因素。医院药方管理需要落实制度建设与制度实施。根据医院的实际情况与需求,完善制度。针对工作误差情况进行总结,制定出符合医院管理需求,且操作性较强的管理制度,并针对医院中可能出现的差错进行有效预防,切实做好事故的处理工作,控制风险,并将可能发生的风险控制在可承受范围内。在医院中可建立起差错记录本,将工作中出现的差错详细记录,定期进行整理和总结,以此让工作人员可以吸取教训与经验,在今后的工作中加强防范。
综合上述,在临床用药中,经静脉途径给药为主要途径,其用药速度快,且见效快,能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同时,也能控制血药浓度,以此提高临床用药效果。但是在静脉用药时,因药物过多,极易产生药物相互作用,药物作用机制与剂型等方面,都存在较大差异,若未完全掌握药物知识,药物剂量掌握不准确,或出现配伍禁忌,都可能会导致患者产生严重的不良反应,甚至会加重病情,导致预后结局受到严重影响。经本组研究结果显示,积极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进行干预,针对不合理静脉用药情况进行预防,可有效对静脉药物配伍不合理情况进行纠正,从而可减少不良事件发生,利于临床治疗,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吴韶,杨新云,魏理等.815例静脉药物配置不合理处方分析[J].医学综述,2011,17(9):1427-1429.
[2] 刘冬,刘子昀,姜凤丽等.我院静脉药物调配中心常见不合理用药分析[J].中国药业,2011,20(20):62-63.
[3] 丁杰,王银林,马全武等.医院静脉药物配置中不合理用药分析[J].宁夏医科大学学报,2014,36(6):706-708.
[4] 李轶.静脉药物调配中心284例不合理处方分析[J].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2013,(3):567-569.
[5] 杨亚青,裴保香,梁潇等.我院肿瘤药房静脉配置中心不合理医嘱分析[J].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2012,09(3):160-162.
[6] 刘月玲,李小平,陈洋娣等.1846份静脉药物配置医嘱不合理用药分析[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2,12(12):1090-1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