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战斗必须简单化。在对抗过程中,记忆总是让步于直觉,人一下子就会产生求生的动物性反应。这时候,你会把复杂的招式忘得一干二净,大脑里只剩下简单的动作。近距离格斗之父,卡尔·罗格斯·阿普兰格,非常注意这一现象。他结合自己多年的经验和士兵们的作战训练,来研究这个问题。阿普兰格和他的徒弟们发现:在当今格斗中最有用的几个词是简单、直接、姿势、精准和武器。
武师们一般都不大赞同阿普兰格的上述见解。因为师傅告诉他们说,他们所教的功夫是放之四海而皆有效的。他们认为自己可以空手打败敌人,甚至于空手夺白刃。他们觉得源自古代格斗术的空手道,用来和带兵刃的敌人格斗,没有一点问题。他们以为,只要自己动作正确,就能所向披靡。
其实这都是神话传说。不幸的是他们太自以为是了。一些教练甚至在教学生武艺的时候宣称,这些武艺对付什么样的格斗场面都没问题。还有一些人大肆吹嘘,说他的武功在战争中都很有效。另一些人鼓吹说,他们的功夫可以使一个很普通的人战胜一个疯狂的暴徒。有没有一种功夫如此神通广大呢?这就如同问,在敌人还没有丧失反攻能力前,能不能用关节锁把他制服一样,简直太滑稽了。
有街斗经验的自卫术教练有时会说,传统武术的某一招式,可以挡住敌人的进攻,扭伤敌人的胳膊,并把它或者敌人的躯干卡死,然后就可以实施关节锁功夫。敌人这时根本没有回击的机会,直至最后倒下。听起来这招式在街斗中很实用。
为什么要说是“听起来”?因为现实并非如此。每个人都有可以思考问题的大脑和灵活自如的身体。在人能正常思考,身体灵活运动时,大多数的武术动作都是可以作出来的。但是面对压力时,紧张、激动加上恐惧,使得你心跳加快,血往上涌,你就不再是刚才所说的那个状态了。很不幸,你的身体已经不听使唤,尽管你知道应该怎么做,却无法完成。
这一现实最直接的结果就是空手很难夺白刃。如果真的能夺白刃,士兵们还要带武器干什么?
预练的招数
有些武师,他们不是把街斗看作发展自卫功夫的活教材,而是鼓吹用学来的功夫对付突变的环境:“当敌人那样做的时候,你就这样做。”
其实这些在真实的战斗中没有任何用处。因为当你在做第七个动作(打个比方)时,敌人也在按照他的想法进行动作。你希望战场按照你的意图变化,但敌人肯定不会配合。战场瞬息万变,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
诚然,情况也有例外,就是因为有这些例外,人们才创造了这些预练招数。一些武师就藉此兜售他们的预练招数。那些训练有素的人们确实在思维和动作上反应很快,比他们的敌人要快半拍甚至一拍。从旁观者的角度看,武师们是用一个既定的答案来解决随机问题。这显然很不合理。所以,李小龙告诉人们说-要敏锐地感觉到敌人的攻击已经开始了,要在敌人开始攻击之前就把他挡住。
尽管有了截拳道以及其他一些自卫功夫,李小龙的建议虽然好却不容易做到。它需要经常性的练习,实战训练,意志坚定和好的运气。因此,具有实战经验的人们都持这样一种观点,战斗必须简单化。
基本理念
简单化是实战原则的最基本理念。这一理念可以传授吗?可以。我的老师,雷米·普来萨斯,就是这样教我的。教人武艺往往是把基本思想教给一群人,这些人再把这些教给其他人。普来萨斯总是提醒我们说,“不要把它搞得太难。”
普来萨斯和他的家人在二战中教游击队员们格斗功夫。许多人看了他的功夫——现代菲律宾格斗术阿尼斯之后,都说,“看上去有点太简单了。”在实战中,简单才是真理。实战就是这样,一个小小的错误就会让人丧命。武器只会使这种结果来得更快一些。手上的刀这时会起到什么作用呢?正面、负面作用可能都会有。
自卫术不是火箭科学。它是简单的,它也应该是简单的。否则,就没有人能够使用它了——当坏蛋想要杀人时,枪声响起,一声惨叫,受害人应声倒地,好简单哦!
脚上功夫
经常会有人说,功夫深不深,就看腿脚灵活不灵活。在实战中,可以这样理解:不要固定站在一个地方,不要站在敌人的攻击范围内。就以手枪为例吧。因为手枪的子弹是沿一条直线射出的,所以最好的防御方法不是用手去挡,而是躲开那条射子弹的直线。在剑术和阿尼斯功夫中也常常提到这一点:首先要避开敌人的攻击范围。
这和你在体育竞技比赛中的做法刚好相反。在比赛中,你都是先让手动,身体随后再动。在战斗中,你应该身体先动,手再动。如果不信,你可以穿着盔甲用运动场上的动作试试。你就会明白,当你的胳膊不再灵活自如的时候,最好的生存方法就是躲闪了。
我强调步伐的另一个原因,就是它简单易学。从你学会走路的那一天起,你就开始学习步伐了。步伐学好了,你就可以躲开敌人的进攻,保护自己的性命。记住:手移动得快,身体移动得慢,所以要先移动身体,然后让手及时跟上来。
你在移动手臂的时候,同时可以做一些进攻或者防卫的动作。最基本的要领之一,就是从一个出击的姿势开始,以一个收回的姿势结束。根据身体的特点,先来一个斜砍。你也可以向上挑,但从一个高的外侧点向低的内侧点运动,似乎更自然一些。接着,一个横砍,一个竖劈。当然,无论怎样,你都要保护好你的头。
学阿尼斯功夫的弟子们都知道这些是“影子”训练的一部分。它之所以能够流传至今,就是因为它既简单又实用。任何人都能一学就会。我叫它们是1-4-12。第一个动作是斜向下砍,第四个是横砍,第十二个是竖砍。它很简单,既可以用来进攻,也可以用来防守。
目标明确
回忆一下那个场景:在《巨蟒和圣杯》中的黑衣爵士。亚瑟王砍掉了黑衣爵士的四肢,使他只剩下身体躯干。但是,黑衣爵士还在冲亚瑟王大喊,“来吧,伙计!没什么!不就是个疤吗?走近点,让我咬死你!”
这个场面告诉了我们一个事实,人身上有三个主要武器——两个胳膊和一条腿(我说是一条腿,是因为当你的一条腿受伤时,另一条腿是没办法攻击别人的。而胳膊则不一样,一个受伤了,另一个还能继续进攻)。从前的武士们知道完全保护好胳膊和腿是很困难的,甚至是不可能的,因为你必须保证它们能运动。身体可以被盔甲包裹起来,所以不会被攻击到,但是胳膊和腿会被攻击到。
砍下来的胳膊是不能拿武器的,因此在带武器的战斗中,它们就是敌人攻击的重点目标。记住人是一个有着胳膊和腿,可以用神经控制的生物。没有了胳膊和腿,你就只有坐以待毙了。
做好战斗的准备
我用“情景”这个词来描述匕首战中的情形。武师们对每次现实的战斗都有一个基本的看法。在武术中,门派的不同,这种看法也会有变化。
有四种情景(根据每个人的自然习惯分):
标准式:用右手来防卫敌人的右手进攻。
左右式:用左手来防卫敌人的右手进攻。
反标准式:用左手来防卫敌人的左手进攻。
右左式:用右手来防卫敌人的左手进攻。
另一个变数就是你在上述四种方式中如何拿匕首:正握还是反握。可能会有下列可能性:
同时正握:防守者和进攻者都是正握匕首。
一正一反:防守者正握匕首,而进攻者反握。
一反一正:防守者反握匕首,而进攻者正握。
同时反握:防守者和进攻者都是反握匕首。
因此,在两个手持匕首的人面对面的时候,并没有千万种可能,只有4X4=16种情况。有四种基本姿势-标准式、左右式、反标准式、右左式,有两种握匕首的姿势-正握与反握。战斗就这么简单。
注意一点:一定要把刀锋朝向敌人,而不是自己。正握和反握之间并没有很多的技术差别。二者都可以用刀尖、刀刃和刀柄攻击敌人。
现实生活中大多数人是用右手的。使用右手的人们可以很容易地从进攻姿势变化到防守姿势。因此,阿尼斯功夫中被人称为第一招的动作,也就是最常用的招式。因为,这个第一招是最容易做的,你首先学会用它来保卫自己。当敌人用匕首刺来的时候,你就右脚向前大步迈出,用你的刀背来把他挡住,然后刀尖直刺目标。
你也可以用同样的第一招动作来挡住敌人的第一招招数的进攻,砍敌人的手,腕或者胳膊,然后用你没拿武器的手把敌人抓住,用阿尼斯功夫的第四招刺向他的腿或者臀部。
为了阻止第四招的进攻,你的右脚后撤,用你没拿武器的手来阻止敌人的进攻。然后你把刀砍向敌人的手,砍他的手指头,使用第十二招反攻。
为了挡住第十二招的攻击,你向右挪身,把刀举起来,中止敌人的动作。这时有的人会犯这样一个错误:他们把身体躲在刀刃的后面,而不是下面。如果你躲在刀刃的后面,你就会伤到你的胳膊、手腕、或者手。如果你把你的手放在你的拿武器的胳膊的下面,随后,用“伞”式的动作就把敌人的刀从你的手旁挡开。这时,就是使用第一招的时候了。
在训练的过程中,练习匕首的基本动作是非常有用的。在作这个训练的时候,你要学着去刺敌人,而不是自己。你要学会如何使用匕首才能把力用好,而不必在乎用哪个手拿兵刃,是正握还是反握。听起来很简单是吧,那是因为事实就是这么简单。我经常用六个小时给我的学生们讲解这十六种可能,然后过了没多久,他们就能应用了。我说过,这不是火箭技术。
图示:
在标准姿势中,防守者(左)和攻击者都用右手握匕首(图1)。在左右姿势中,防守者用右手握匕首,攻击者用左手(图2)。在反标准姿势中,两个人都用他们的左手(图3)。在右左姿势中,防守者用右手,攻击者用左手(图4)。
四种握匕首的情况:防守者(左)和进攻者都是正握匕首(图5)。防守者正握,而攻击者反握(图6)。防守者反握,而攻击者正握(图7)。二人都是反握(图8)。
用右手反击敌人右手进攻之一:对方用第一招动作向下斜砍,砍向布朗·法兰克(图9)。法兰克转身闪开,用第一招动作来防卫,阻挡敌人的进攻(图10)。他用左手挡开敌人的右臂,右手向敌人砍去(图11)。接着,法兰克变换姿势,想要用第四招横砍他的敌人(图12)。对方扭身闪开,同时用手把他挡开(图13)。敌方砍向他的右臂(图14),接着向前跨步,用第十二招向他竖劈过去(图15)。法兰克扭身躲开,用一个“伞”式招数阻断了敌人的攻击,同时砍向她的前臂(图16)。他转身,同时用第十二招刺向敌人的胳膊(图17)。
用右手反击敌人右手进攻之二:布朗·法兰克用第一招的动作斜向下砍他的对手(图18)。对方转身,用第一招来防守,把他挡开(图19)。敌人用她的左臂挡开他拿刀的右手,同时用刀砍他,用了一个第四招的横砍(图20)。法兰克闪身躲开,挡住她的进攻(图21)。然后他用第十二招竖砍砍向敌人(图22)。对方用"伞"式招数挡开了他(图23),然后扭转身形(图24),用第一招的向下斜砍朝他进攻(图25)。
(责编:田文波)
武师们一般都不大赞同阿普兰格的上述见解。因为师傅告诉他们说,他们所教的功夫是放之四海而皆有效的。他们认为自己可以空手打败敌人,甚至于空手夺白刃。他们觉得源自古代格斗术的空手道,用来和带兵刃的敌人格斗,没有一点问题。他们以为,只要自己动作正确,就能所向披靡。
其实这都是神话传说。不幸的是他们太自以为是了。一些教练甚至在教学生武艺的时候宣称,这些武艺对付什么样的格斗场面都没问题。还有一些人大肆吹嘘,说他的武功在战争中都很有效。另一些人鼓吹说,他们的功夫可以使一个很普通的人战胜一个疯狂的暴徒。有没有一种功夫如此神通广大呢?这就如同问,在敌人还没有丧失反攻能力前,能不能用关节锁把他制服一样,简直太滑稽了。
有街斗经验的自卫术教练有时会说,传统武术的某一招式,可以挡住敌人的进攻,扭伤敌人的胳膊,并把它或者敌人的躯干卡死,然后就可以实施关节锁功夫。敌人这时根本没有回击的机会,直至最后倒下。听起来这招式在街斗中很实用。
为什么要说是“听起来”?因为现实并非如此。每个人都有可以思考问题的大脑和灵活自如的身体。在人能正常思考,身体灵活运动时,大多数的武术动作都是可以作出来的。但是面对压力时,紧张、激动加上恐惧,使得你心跳加快,血往上涌,你就不再是刚才所说的那个状态了。很不幸,你的身体已经不听使唤,尽管你知道应该怎么做,却无法完成。
这一现实最直接的结果就是空手很难夺白刃。如果真的能夺白刃,士兵们还要带武器干什么?
预练的招数
有些武师,他们不是把街斗看作发展自卫功夫的活教材,而是鼓吹用学来的功夫对付突变的环境:“当敌人那样做的时候,你就这样做。”
其实这些在真实的战斗中没有任何用处。因为当你在做第七个动作(打个比方)时,敌人也在按照他的想法进行动作。你希望战场按照你的意图变化,但敌人肯定不会配合。战场瞬息万变,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
诚然,情况也有例外,就是因为有这些例外,人们才创造了这些预练招数。一些武师就藉此兜售他们的预练招数。那些训练有素的人们确实在思维和动作上反应很快,比他们的敌人要快半拍甚至一拍。从旁观者的角度看,武师们是用一个既定的答案来解决随机问题。这显然很不合理。所以,李小龙告诉人们说-要敏锐地感觉到敌人的攻击已经开始了,要在敌人开始攻击之前就把他挡住。
尽管有了截拳道以及其他一些自卫功夫,李小龙的建议虽然好却不容易做到。它需要经常性的练习,实战训练,意志坚定和好的运气。因此,具有实战经验的人们都持这样一种观点,战斗必须简单化。
基本理念
简单化是实战原则的最基本理念。这一理念可以传授吗?可以。我的老师,雷米·普来萨斯,就是这样教我的。教人武艺往往是把基本思想教给一群人,这些人再把这些教给其他人。普来萨斯总是提醒我们说,“不要把它搞得太难。”
普来萨斯和他的家人在二战中教游击队员们格斗功夫。许多人看了他的功夫——现代菲律宾格斗术阿尼斯之后,都说,“看上去有点太简单了。”在实战中,简单才是真理。实战就是这样,一个小小的错误就会让人丧命。武器只会使这种结果来得更快一些。手上的刀这时会起到什么作用呢?正面、负面作用可能都会有。
自卫术不是火箭科学。它是简单的,它也应该是简单的。否则,就没有人能够使用它了——当坏蛋想要杀人时,枪声响起,一声惨叫,受害人应声倒地,好简单哦!
脚上功夫
经常会有人说,功夫深不深,就看腿脚灵活不灵活。在实战中,可以这样理解:不要固定站在一个地方,不要站在敌人的攻击范围内。就以手枪为例吧。因为手枪的子弹是沿一条直线射出的,所以最好的防御方法不是用手去挡,而是躲开那条射子弹的直线。在剑术和阿尼斯功夫中也常常提到这一点:首先要避开敌人的攻击范围。
这和你在体育竞技比赛中的做法刚好相反。在比赛中,你都是先让手动,身体随后再动。在战斗中,你应该身体先动,手再动。如果不信,你可以穿着盔甲用运动场上的动作试试。你就会明白,当你的胳膊不再灵活自如的时候,最好的生存方法就是躲闪了。
我强调步伐的另一个原因,就是它简单易学。从你学会走路的那一天起,你就开始学习步伐了。步伐学好了,你就可以躲开敌人的进攻,保护自己的性命。记住:手移动得快,身体移动得慢,所以要先移动身体,然后让手及时跟上来。
你在移动手臂的时候,同时可以做一些进攻或者防卫的动作。最基本的要领之一,就是从一个出击的姿势开始,以一个收回的姿势结束。根据身体的特点,先来一个斜砍。你也可以向上挑,但从一个高的外侧点向低的内侧点运动,似乎更自然一些。接着,一个横砍,一个竖劈。当然,无论怎样,你都要保护好你的头。
学阿尼斯功夫的弟子们都知道这些是“影子”训练的一部分。它之所以能够流传至今,就是因为它既简单又实用。任何人都能一学就会。我叫它们是1-4-12。第一个动作是斜向下砍,第四个是横砍,第十二个是竖砍。它很简单,既可以用来进攻,也可以用来防守。
目标明确
回忆一下那个场景:在《巨蟒和圣杯》中的黑衣爵士。亚瑟王砍掉了黑衣爵士的四肢,使他只剩下身体躯干。但是,黑衣爵士还在冲亚瑟王大喊,“来吧,伙计!没什么!不就是个疤吗?走近点,让我咬死你!”
这个场面告诉了我们一个事实,人身上有三个主要武器——两个胳膊和一条腿(我说是一条腿,是因为当你的一条腿受伤时,另一条腿是没办法攻击别人的。而胳膊则不一样,一个受伤了,另一个还能继续进攻)。从前的武士们知道完全保护好胳膊和腿是很困难的,甚至是不可能的,因为你必须保证它们能运动。身体可以被盔甲包裹起来,所以不会被攻击到,但是胳膊和腿会被攻击到。
砍下来的胳膊是不能拿武器的,因此在带武器的战斗中,它们就是敌人攻击的重点目标。记住人是一个有着胳膊和腿,可以用神经控制的生物。没有了胳膊和腿,你就只有坐以待毙了。
做好战斗的准备
我用“情景”这个词来描述匕首战中的情形。武师们对每次现实的战斗都有一个基本的看法。在武术中,门派的不同,这种看法也会有变化。
有四种情景(根据每个人的自然习惯分):
标准式:用右手来防卫敌人的右手进攻。
左右式:用左手来防卫敌人的右手进攻。
反标准式:用左手来防卫敌人的左手进攻。
右左式:用右手来防卫敌人的左手进攻。
另一个变数就是你在上述四种方式中如何拿匕首:正握还是反握。可能会有下列可能性:
同时正握:防守者和进攻者都是正握匕首。
一正一反:防守者正握匕首,而进攻者反握。
一反一正:防守者反握匕首,而进攻者正握。
同时反握:防守者和进攻者都是反握匕首。
因此,在两个手持匕首的人面对面的时候,并没有千万种可能,只有4X4=16种情况。有四种基本姿势-标准式、左右式、反标准式、右左式,有两种握匕首的姿势-正握与反握。战斗就这么简单。
注意一点:一定要把刀锋朝向敌人,而不是自己。正握和反握之间并没有很多的技术差别。二者都可以用刀尖、刀刃和刀柄攻击敌人。
现实生活中大多数人是用右手的。使用右手的人们可以很容易地从进攻姿势变化到防守姿势。因此,阿尼斯功夫中被人称为第一招的动作,也就是最常用的招式。因为,这个第一招是最容易做的,你首先学会用它来保卫自己。当敌人用匕首刺来的时候,你就右脚向前大步迈出,用你的刀背来把他挡住,然后刀尖直刺目标。
你也可以用同样的第一招动作来挡住敌人的第一招招数的进攻,砍敌人的手,腕或者胳膊,然后用你没拿武器的手把敌人抓住,用阿尼斯功夫的第四招刺向他的腿或者臀部。
为了阻止第四招的进攻,你的右脚后撤,用你没拿武器的手来阻止敌人的进攻。然后你把刀砍向敌人的手,砍他的手指头,使用第十二招反攻。
为了挡住第十二招的攻击,你向右挪身,把刀举起来,中止敌人的动作。这时有的人会犯这样一个错误:他们把身体躲在刀刃的后面,而不是下面。如果你躲在刀刃的后面,你就会伤到你的胳膊、手腕、或者手。如果你把你的手放在你的拿武器的胳膊的下面,随后,用“伞”式的动作就把敌人的刀从你的手旁挡开。这时,就是使用第一招的时候了。
在训练的过程中,练习匕首的基本动作是非常有用的。在作这个训练的时候,你要学着去刺敌人,而不是自己。你要学会如何使用匕首才能把力用好,而不必在乎用哪个手拿兵刃,是正握还是反握。听起来很简单是吧,那是因为事实就是这么简单。我经常用六个小时给我的学生们讲解这十六种可能,然后过了没多久,他们就能应用了。我说过,这不是火箭技术。
图示:
在标准姿势中,防守者(左)和攻击者都用右手握匕首(图1)。在左右姿势中,防守者用右手握匕首,攻击者用左手(图2)。在反标准姿势中,两个人都用他们的左手(图3)。在右左姿势中,防守者用右手,攻击者用左手(图4)。
四种握匕首的情况:防守者(左)和进攻者都是正握匕首(图5)。防守者正握,而攻击者反握(图6)。防守者反握,而攻击者正握(图7)。二人都是反握(图8)。
用右手反击敌人右手进攻之一:对方用第一招动作向下斜砍,砍向布朗·法兰克(图9)。法兰克转身闪开,用第一招动作来防卫,阻挡敌人的进攻(图10)。他用左手挡开敌人的右臂,右手向敌人砍去(图11)。接着,法兰克变换姿势,想要用第四招横砍他的敌人(图12)。对方扭身闪开,同时用手把他挡开(图13)。敌方砍向他的右臂(图14),接着向前跨步,用第十二招向他竖劈过去(图15)。法兰克扭身躲开,用一个“伞”式招数阻断了敌人的攻击,同时砍向她的前臂(图16)。他转身,同时用第十二招刺向敌人的胳膊(图17)。
用右手反击敌人右手进攻之二:布朗·法兰克用第一招的动作斜向下砍他的对手(图18)。对方转身,用第一招来防守,把他挡开(图19)。敌人用她的左臂挡开他拿刀的右手,同时用刀砍他,用了一个第四招的横砍(图20)。法兰克闪身躲开,挡住她的进攻(图21)。然后他用第十二招竖砍砍向敌人(图22)。对方用"伞"式招数挡开了他(图23),然后扭转身形(图24),用第一招的向下斜砍朝他进攻(图25)。
(责编:田文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