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一个国家和民族注重发展教育事业,最主要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和造就于国于民有利的高素質人才。在中学历史教学中进行素质教育,其目的是将社会道德转化为学生个体的道德品质。本文就结合历史学科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详细分析了历史教学中如何有效渗透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
关键词:中学;历史教学;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就是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的基础教育。而历史学科在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方面具有许多其它学科所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
一、历史学科进行素质教育重要性
1、历史能启迪人的智慧
丰富的历史知识能够教人以古知今,以古鉴今,能够提高人们对周围事物以至整个社会的洞察力、思考力与判断力。革命导师揭示社会发展规律,制订革命斗争的战略、策略,都依赖于对历史与现状的深刻认识与把握。邓小平同志倡导改革开放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也是建立在对中国国情的精辟分析以及对建国后四十年社会历史进行总结、反思的基础之上。伟大的政治家需要有渊博的历史知识作为决策的依据或参考。同样,普通社会成员,不管在什么岗位上,平时所积累起来的历史知识也会在工作、学习、生活中悄悄发生作用。
2、历史能陶冶人的情操
中学历史课介绍了许多杰出的历史人物以及他们的道德形象,学生能从中获得大量健康、高尚、美好的情感体验。如“昭君出塞”、“文成公主入藏”等历史内容的教学,能使学生对王昭君和文成公主明大义、识大局,为民族团结而牺牲个人利益的奉献精神产生共鸣;红军长征历史的学习能使学生对革命先辈不屈不挠的革命大无畏精神产生崇敬、赞叹的情感。历史能明理,李大钊曾说:“欲得一正确的人生观,必先得一正确的历史观”。成功的历史教学能在青少年心目中形成真和假、善和恶、美和丑的强烈反差,从而帮助他们树立明确的是非标准,这将直接影响他们健康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养成。
3、历史也是对青少年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最生动的教材
热爱并忠于自己的祖国,这是每一个中国公民所应该而且必须具备的基本品质,因此培育爱国主义情操可以说是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之一,在长达几千年的悠久中国历史上,曾经发生过无数摧人泪下的爱国主义故事,涌现了无数可歌可泣的爱国主义英雄。他们的行为以及他们的价值取向为后人留下了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也为当代青少年树立了如何选择人生的光辉榜样。可见,历史学科以其特有的丰富内容,对教育青少年学生具有重要意义。
二、在历史学科中如何渗透素质教育
1、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中学阶段长期以来推行的应试教育,挫伤了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使学生产生了轻视历史学科的念头,认为历史学科是一门副科,在中招考试中分值很小,学得好不好并不重要。尽管老师在课堂上讲得头头是道,但大部分学生只是听“热闹”而已,这对于历史学科的教学是极其不利的。我国正在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必要总结历史的经验,吸取教训,以史为鉴,为中国的强大而学习,为振兴中华而读书。在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使之明确学习目的的同时,教师要凭借自己广博的学识、生动形象的语言、丰富真挚的感情以及现代化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2、要认真学习研究新课程标准,理解新课程标准的实质意义
新的课程标准与以往的教学大纲相比,最本质的区别在于它的新的教育理念,即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广大初中历史教师必须认真学习和研究新标准,理解新标准的实质意义,树立新的教育理念,并将其内化成一种教师素质,以此支配和指导自己的教学思想、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从而在教学思想和教学过程上实现真正的突破和革新,全面达到新课标规定的各项目标。
3、注重学生的探究式学习,让学生学会学习
过去,我们的历史教学和历史教材实行的是单向灌输式教学模式,强调学生的学习结论或答案,注重的是学习的结果。新课程标准要求在历史教学中要改变这种教学方法,强调注重探究式学习,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倡导学生自主性学习。教师应当充分利用这些教学内容,并结合当地历史文化特点,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发表各种不同意见,不断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
4、优化历史教学技术手段
中学历史教学现代化是指相对于中学历史教学传统观念、传统模式、传统方法和技术手段的变革和整体重构,以适应现代社会政治经济和科技文化发展,培养新时期创新型人才的现代教学体系。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运用,是中学历史教学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和发展趋势,将多媒体技术实施于教学,可极大增强人们对抽象事物与过程的理解与感受,会使教学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程体系及课堂结构发生很大变化,对于增进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起着重要作用。
总之,实施素质教育,是经济发展、强国富民的需要,是精神文明建设繁荣昌盛的需要,是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必由之路。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任重道远,要为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努力奋斗,为发展我国的教育事业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 赵克礼:《历史教学论》,陕西省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12月第2版。
[2] 教育部基础司组织编写:《走进新课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4月第1版。
[3] 教育部制定《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版。
[4] 教育部基础司组织编写:《历史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5月第1版。
关键词:中学;历史教学;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就是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的基础教育。而历史学科在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方面具有许多其它学科所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
一、历史学科进行素质教育重要性
1、历史能启迪人的智慧
丰富的历史知识能够教人以古知今,以古鉴今,能够提高人们对周围事物以至整个社会的洞察力、思考力与判断力。革命导师揭示社会发展规律,制订革命斗争的战略、策略,都依赖于对历史与现状的深刻认识与把握。邓小平同志倡导改革开放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也是建立在对中国国情的精辟分析以及对建国后四十年社会历史进行总结、反思的基础之上。伟大的政治家需要有渊博的历史知识作为决策的依据或参考。同样,普通社会成员,不管在什么岗位上,平时所积累起来的历史知识也会在工作、学习、生活中悄悄发生作用。
2、历史能陶冶人的情操
中学历史课介绍了许多杰出的历史人物以及他们的道德形象,学生能从中获得大量健康、高尚、美好的情感体验。如“昭君出塞”、“文成公主入藏”等历史内容的教学,能使学生对王昭君和文成公主明大义、识大局,为民族团结而牺牲个人利益的奉献精神产生共鸣;红军长征历史的学习能使学生对革命先辈不屈不挠的革命大无畏精神产生崇敬、赞叹的情感。历史能明理,李大钊曾说:“欲得一正确的人生观,必先得一正确的历史观”。成功的历史教学能在青少年心目中形成真和假、善和恶、美和丑的强烈反差,从而帮助他们树立明确的是非标准,这将直接影响他们健康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养成。
3、历史也是对青少年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最生动的教材
热爱并忠于自己的祖国,这是每一个中国公民所应该而且必须具备的基本品质,因此培育爱国主义情操可以说是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之一,在长达几千年的悠久中国历史上,曾经发生过无数摧人泪下的爱国主义故事,涌现了无数可歌可泣的爱国主义英雄。他们的行为以及他们的价值取向为后人留下了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也为当代青少年树立了如何选择人生的光辉榜样。可见,历史学科以其特有的丰富内容,对教育青少年学生具有重要意义。
二、在历史学科中如何渗透素质教育
1、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中学阶段长期以来推行的应试教育,挫伤了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使学生产生了轻视历史学科的念头,认为历史学科是一门副科,在中招考试中分值很小,学得好不好并不重要。尽管老师在课堂上讲得头头是道,但大部分学生只是听“热闹”而已,这对于历史学科的教学是极其不利的。我国正在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必要总结历史的经验,吸取教训,以史为鉴,为中国的强大而学习,为振兴中华而读书。在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使之明确学习目的的同时,教师要凭借自己广博的学识、生动形象的语言、丰富真挚的感情以及现代化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2、要认真学习研究新课程标准,理解新课程标准的实质意义
新的课程标准与以往的教学大纲相比,最本质的区别在于它的新的教育理念,即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广大初中历史教师必须认真学习和研究新标准,理解新标准的实质意义,树立新的教育理念,并将其内化成一种教师素质,以此支配和指导自己的教学思想、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从而在教学思想和教学过程上实现真正的突破和革新,全面达到新课标规定的各项目标。
3、注重学生的探究式学习,让学生学会学习
过去,我们的历史教学和历史教材实行的是单向灌输式教学模式,强调学生的学习结论或答案,注重的是学习的结果。新课程标准要求在历史教学中要改变这种教学方法,强调注重探究式学习,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倡导学生自主性学习。教师应当充分利用这些教学内容,并结合当地历史文化特点,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发表各种不同意见,不断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
4、优化历史教学技术手段
中学历史教学现代化是指相对于中学历史教学传统观念、传统模式、传统方法和技术手段的变革和整体重构,以适应现代社会政治经济和科技文化发展,培养新时期创新型人才的现代教学体系。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运用,是中学历史教学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和发展趋势,将多媒体技术实施于教学,可极大增强人们对抽象事物与过程的理解与感受,会使教学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程体系及课堂结构发生很大变化,对于增进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起着重要作用。
总之,实施素质教育,是经济发展、强国富民的需要,是精神文明建设繁荣昌盛的需要,是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必由之路。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任重道远,要为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努力奋斗,为发展我国的教育事业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 赵克礼:《历史教学论》,陕西省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12月第2版。
[2] 教育部基础司组织编写:《走进新课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4月第1版。
[3] 教育部制定《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版。
[4] 教育部基础司组织编写:《历史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5月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