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世纪九十年代,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大江南北,一大批敢想敢干的创业者下海掘金,开启寻梦之旅,数量众多的民营企业家和民营企业的诞生奠定了今天民营经济繁荣发展的基础。而我国的会展业也从那个时代开始,逐渐走上了快速发展的道路,许多我们今天耳熟能详的民营会展企业都是在那个时代创立的。海名国际会展集团就是这样的企业,海名的创始人门振春就是那个时代的涌现的企业家代表之一。日前,本刊记者有幸采访到了海名国际会展集团董事长门振春,对他的创业经历和海名的发展战略进行了独家专访。
记者:创立于2000年的海名会展集团,经过十五年的发展,现已成为中国市场网络最广、展会类别最全、展会数量最多、最具发展潜力的专业会展公司之一。作为集团的创始人,请您谈谈您创立海名的初衷以及您是如何走上会展之路的?海名取得今天的成就靠的是什么,这中间付出了怎样的艰辛,能否请门总结合您的创业经历讲讲?
门振春:上世纪90年代末,我联合一批最早从事展览的朋友,从广州、香港等地回到家乡创业,注册了“青岛海名国际会展有限公司”,并由此开始这十五年的征程,如今已经成为多城市布局、多行业项目的“海名国际会展集团”,每年在20个城市举办60多场展览会。
走上会展之路,一是兴趣梦想使然,吸引和团结的这一群人都是想做事的,有激情有原则,并且着眼于未来,在物质生活满足后还有着更大的梦想,所以一切水到渠成。二是想为家乡做点贡献,当时北方展览市场几乎是空白,如果说“中国梦”拉近了中国与世界的距离,那当时我的“家乡梦”则是想让家乡尽快赶得上展览发展的大潮。
创业既是个辛苦的事情,也是个非常有意思的事情。个中滋味,一定要亲自经历过、体验过才能真切感受。从0到1、从无到有、从一个城市开拓至另一个城市、从二线进军一线、从粗犷到标准化运作、从本土化到国际化……每一个展会,每一个节点背后都有故事。有展会救活濒临倒闭企业后收到感谢信的骄傲;也有艰难开拓新市场,团队间的相互鼓励,不离不弃;还有第一次进军一线城市时连续几个通宵的展前筹备……这些在集团年度全员大会上,“海名人”都会分享,分享这人生难得的历练和经历,痛并快乐着。
我认为海名之所以成功,一是定力,二是凝聚力。“定”在会展行业,专注于展览,坚持“让客户通过会展做生意更便捷”的使命和初心,将眼光放长远,多培育多付出。“海名”一直以来就是个平台,像大海一样,虚怀若谷,包容万象。有着“对内对外合作联盟”思想:用众人之智,众人之力,成众人之事,成为长期共同体,成长共同体,利益共同体,事业共同体。
记者:十五年来,海名凭借优质的服务屡获殊荣,被评为中国十佳品牌组展商、中国十佳民营展览公司、省级服务名牌,而且是美国独立组展商协会(SISO)、国际展览和项目协会(IAEE)等国际知名组织的会员单位,请问加入这些国际协会对海名的发展起到了哪些作用?
门振春:未来往哪里走,前瞻性很重要,参加国际协会,与我们战略中的国际化需求是契合的。它开拓了海名的眼界,整合行业资源,带来新的合作伙伴和商业机会。经过几年探索,现在国际圈子慢慢的建立起来了,这对海名下一步的战略实施有着积极的作用。
记者:“海名,您的愉悦商务之旅”是集团的品牌宣传语,请问这一宣传语是怎样产生的?海名又是怎样实现“让客户通过会展做生意更便捷”的使命的?
门振春:社会中、行业里、公司内的每一个人,都有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公司给伙伴责任也就给了信任和真诚;而每一位伙伴有了责任,也就成就了价值和使命。海名的使命和品牌宣传语,就是对责任的诠释。就是在“互联网+”时代,凝聚行业内外资源,搭建好展会这一平台,充分挖掘展会的功能,在信息传递,商业交易的同时,加强社交和体验互动的功能,让每一位用户和参与者,有“愉悦”的情感情怀。
记者:海名的展会遍布20个城市,涵盖8大行业,未来,海名会进一步尝试新的产业领域吗?
门振春:海名有一句话“发展是不可妥协的”,未来肯定会尝试新的产业领域,因为骨子里敢于否定,敢于放弃,敢于接纳,也敢于挑战。我们将集团的产品版块划分为“稳定、加强、尝试”等类型,在做全产业链的同时,更加垂直细分,“广+专、宽+深”必将擦出创新的火花。
记者:海名在二十多个城市办展,您怎么看待会展业的地域差异?你认为二线会展城市未来发展潜力如何?
门振春:海名前几年是“全国化”布局,快速扩张阶段,中国地图是海名事业版图。现在则是本着“大本营+优选城市”原则,在地区布局和项目发展上更加细分深挖、地方特色、差异发展。运作上“世界水平,中国深度,国际广度,当地深度”。我认为每个地区有差异就代表着有机遇,不仅二线市场,中国会展市场未来仍然具备强大的发展潜力。
记者:随着政府推进市场化改革力度的加大,会展行业官退民进趋势明朗,会展企业发展机遇增大。尤其是民营会展企业的发展环境宽松,政策利好,您认为民营会展企业目前在行业中的地位以及对行业的贡献是怎样的,这种状况将发生怎样的变化?
门振春:“中国的民营会展企业正在成为行业生力军”这是毋庸置疑的。决策快、运作灵活、市场化、学习力强、与时俱进……这些优势加上“一带一路”的国家战略新机遇、政策支持,以及资本运作、资源整合等新策略,必将会在下一轮的行业贡献中脱颖而出。
记者:您认为目前,我国民营会展企业亟需突破的发展瓶颈是什么?
门振春:战略方向越清晰的企业,越会遇到所谓的“发展瓶颈”,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没有瓶颈可言。在“互联网+”时代下,“产品研发及优化问题”是普遍遇到的瓶径,没有成熟的产品和固定的模式,唯有不断交流和探索,在展会设计上回归本质。“组织管理升级”也会是瓶径之一,现在海名已经实施的经验是“去控制化、去层级化、去中心化,短平快”。如果是战略必须做的项目,允许内部适度浪费,并且内部PK,跑的快的胜。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民营会展企业应该继续发挥“灵活快速”的优势,快速试错、快速调整、快速行动、快速迭代,在做的过程中完善。
采访的最后,记者问及海名今年的新动作和新规划,门振春告诉记者,海名正在按照三年、五年、十年规划稳步前进,几个旗舰展会、重点发展展会在未来都会有新的亮点,而运作背后有的是大手笔、有的是新动作。“我们致力于做中国乃至亚洲一流的展览及商业促进机构,愿与《中外会展》一起见证中国会展经济的奇迹。”门振春说。
记者:创立于2000年的海名会展集团,经过十五年的发展,现已成为中国市场网络最广、展会类别最全、展会数量最多、最具发展潜力的专业会展公司之一。作为集团的创始人,请您谈谈您创立海名的初衷以及您是如何走上会展之路的?海名取得今天的成就靠的是什么,这中间付出了怎样的艰辛,能否请门总结合您的创业经历讲讲?
门振春:上世纪90年代末,我联合一批最早从事展览的朋友,从广州、香港等地回到家乡创业,注册了“青岛海名国际会展有限公司”,并由此开始这十五年的征程,如今已经成为多城市布局、多行业项目的“海名国际会展集团”,每年在20个城市举办60多场展览会。
走上会展之路,一是兴趣梦想使然,吸引和团结的这一群人都是想做事的,有激情有原则,并且着眼于未来,在物质生活满足后还有着更大的梦想,所以一切水到渠成。二是想为家乡做点贡献,当时北方展览市场几乎是空白,如果说“中国梦”拉近了中国与世界的距离,那当时我的“家乡梦”则是想让家乡尽快赶得上展览发展的大潮。
创业既是个辛苦的事情,也是个非常有意思的事情。个中滋味,一定要亲自经历过、体验过才能真切感受。从0到1、从无到有、从一个城市开拓至另一个城市、从二线进军一线、从粗犷到标准化运作、从本土化到国际化……每一个展会,每一个节点背后都有故事。有展会救活濒临倒闭企业后收到感谢信的骄傲;也有艰难开拓新市场,团队间的相互鼓励,不离不弃;还有第一次进军一线城市时连续几个通宵的展前筹备……这些在集团年度全员大会上,“海名人”都会分享,分享这人生难得的历练和经历,痛并快乐着。
我认为海名之所以成功,一是定力,二是凝聚力。“定”在会展行业,专注于展览,坚持“让客户通过会展做生意更便捷”的使命和初心,将眼光放长远,多培育多付出。“海名”一直以来就是个平台,像大海一样,虚怀若谷,包容万象。有着“对内对外合作联盟”思想:用众人之智,众人之力,成众人之事,成为长期共同体,成长共同体,利益共同体,事业共同体。
记者:十五年来,海名凭借优质的服务屡获殊荣,被评为中国十佳品牌组展商、中国十佳民营展览公司、省级服务名牌,而且是美国独立组展商协会(SISO)、国际展览和项目协会(IAEE)等国际知名组织的会员单位,请问加入这些国际协会对海名的发展起到了哪些作用?
门振春:未来往哪里走,前瞻性很重要,参加国际协会,与我们战略中的国际化需求是契合的。它开拓了海名的眼界,整合行业资源,带来新的合作伙伴和商业机会。经过几年探索,现在国际圈子慢慢的建立起来了,这对海名下一步的战略实施有着积极的作用。
记者:“海名,您的愉悦商务之旅”是集团的品牌宣传语,请问这一宣传语是怎样产生的?海名又是怎样实现“让客户通过会展做生意更便捷”的使命的?
门振春:社会中、行业里、公司内的每一个人,都有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公司给伙伴责任也就给了信任和真诚;而每一位伙伴有了责任,也就成就了价值和使命。海名的使命和品牌宣传语,就是对责任的诠释。就是在“互联网+”时代,凝聚行业内外资源,搭建好展会这一平台,充分挖掘展会的功能,在信息传递,商业交易的同时,加强社交和体验互动的功能,让每一位用户和参与者,有“愉悦”的情感情怀。
记者:海名的展会遍布20个城市,涵盖8大行业,未来,海名会进一步尝试新的产业领域吗?
门振春:海名有一句话“发展是不可妥协的”,未来肯定会尝试新的产业领域,因为骨子里敢于否定,敢于放弃,敢于接纳,也敢于挑战。我们将集团的产品版块划分为“稳定、加强、尝试”等类型,在做全产业链的同时,更加垂直细分,“广+专、宽+深”必将擦出创新的火花。
记者:海名在二十多个城市办展,您怎么看待会展业的地域差异?你认为二线会展城市未来发展潜力如何?
门振春:海名前几年是“全国化”布局,快速扩张阶段,中国地图是海名事业版图。现在则是本着“大本营+优选城市”原则,在地区布局和项目发展上更加细分深挖、地方特色、差异发展。运作上“世界水平,中国深度,国际广度,当地深度”。我认为每个地区有差异就代表着有机遇,不仅二线市场,中国会展市场未来仍然具备强大的发展潜力。
记者:随着政府推进市场化改革力度的加大,会展行业官退民进趋势明朗,会展企业发展机遇增大。尤其是民营会展企业的发展环境宽松,政策利好,您认为民营会展企业目前在行业中的地位以及对行业的贡献是怎样的,这种状况将发生怎样的变化?
门振春:“中国的民营会展企业正在成为行业生力军”这是毋庸置疑的。决策快、运作灵活、市场化、学习力强、与时俱进……这些优势加上“一带一路”的国家战略新机遇、政策支持,以及资本运作、资源整合等新策略,必将会在下一轮的行业贡献中脱颖而出。
记者:您认为目前,我国民营会展企业亟需突破的发展瓶颈是什么?
门振春:战略方向越清晰的企业,越会遇到所谓的“发展瓶颈”,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没有瓶颈可言。在“互联网+”时代下,“产品研发及优化问题”是普遍遇到的瓶径,没有成熟的产品和固定的模式,唯有不断交流和探索,在展会设计上回归本质。“组织管理升级”也会是瓶径之一,现在海名已经实施的经验是“去控制化、去层级化、去中心化,短平快”。如果是战略必须做的项目,允许内部适度浪费,并且内部PK,跑的快的胜。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民营会展企业应该继续发挥“灵活快速”的优势,快速试错、快速调整、快速行动、快速迭代,在做的过程中完善。
采访的最后,记者问及海名今年的新动作和新规划,门振春告诉记者,海名正在按照三年、五年、十年规划稳步前进,几个旗舰展会、重点发展展会在未来都会有新的亮点,而运作背后有的是大手笔、有的是新动作。“我们致力于做中国乃至亚洲一流的展览及商业促进机构,愿与《中外会展》一起见证中国会展经济的奇迹。”门振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