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主要研究多方参与的建筑安全管理模式,从建筑安全管理基础和多方参与的建筑安全管理模式建立两方面进行阐述,总结出多方参与的建筑安全管理和其必要性是管理模式的基础。希望本文内容能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 对方参与;建筑安全管理;建筑施工
建筑行业随着社会发展占有越来越重要的位置,并且具有很高的危险性。相关部门一直将建筑安全管理作为建筑施工的首要工作,但是从目前的建筑施工成果来看,我国的建筑安全问题依旧十分严重,所以在新时期,应开展适合社会文明发展的建筑安全管理模式。应从多个参与方角度,对建筑安全管理模式进行分析并综合提高其水平的措施,建立多方参与的建筑安全管理模式。
一、多方参与的建筑安全管理的基础
建筑安全属于概念化产品,具有公共产品的特点。建筑安全不会在消费中存在排他性,在实际建筑施工中不会讲没有支付安全费用的人排除在外。建筑安全在竞争中,也具有非排他性的特点,建筑安全每增加一个安全消费,建筑安全不会增加边际成本[1]。
建筑安全在一定情景中也具有经济属性,这种属性是针对殊价物品。一些商品或服务在流通、生产和消费中,发生在价格体制外的收益和成本是殊价物品的内容。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最明显的特征是在我国常规市场经济条件下可以适当的给人们一些供给,但是却不能满足所有人的需求。从教育的角度对这一问题进行分析,我国政府如果没有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那么很多人还是可以通过其余的渠道来找到接受教育的途径,实现全民教育普及化。
(一)多方参与的建筑安全管理分析
工作人员要从多方面对建筑安全管理模式进行分析,具体指我国建筑市场中的管理的各责任主体,其中包括在传统意义下建筑施工单位,以及会对施工造成直接或间接影响的各参与方,业主、设计、监管和中介单位都属于参与方范畴。我国政府部门虽然不会干扰建筑行业的市场竞争,但是会对各参与方进行宏观调控,属于建筑安全参与方之一。建筑单位根据相关规定,对建筑单位的结构体系进行划分,分为劳务承包、专业承包和总承包三方面,在建筑施工中,分包商要服从总承包的管理,确保安全管理模式的正确运行。
(二)各参与方的建筑安全管理的必要性
1.政府
在现代社会中,人类的生命财产安全都能通过国家基本智能进行保护,我国的主要宗旨就是为人民服务,并以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奋斗目标。建筑安全拥有十分明显意义,对于进行调节能够增加人民居住的安全性。政府应从宏观上对其进行调控,创造更为安全的建筑环境。
2.业主、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
业主在建筑施工中具有重要地位,是建筑项目的投资人和所有人,并拥有话语、选择和决定权。在建筑项目施工前,业主的很多行为会影响施工阶段的安全,例如是否委托了有能力的设计单位,是否选择了合适的承包方进行安全施工,选择的监理单位是否能够妥善进行安全监理。施工单位作为施工主体,施工单位的很多行为都会影响建筑安全成果,所以应建立合理的安全管理机制、并培养安全管理观念,采取有效的保护方法和施工技术[2]。业主通过和监理单位签订建设工程合同,以此委托监理单位进行建筑施工管理,监理单位还会全程管理现场施工,监理单位具有较高的技术水平和丰富的实际经验,在施工过程中能对很多问题有深刻的理解。
二、多方参与的建筑安全管理模式的建立
(一)建立的原则
以人为本、全员参与、主动性、服務性、创新性是建筑安全管理模式建立的基本原则。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各参与方都会对建筑安全造成影响,所以建筑安全管理效果的改善要从根本问题上入手,并建立合理的发展机制。相关部门也要通过各种手段建立一个积极的宏观环境,改善各参与方之前被动的监管状态[3]。
(二)模式的划分层次
工作人员要根据建筑安全的属性,考虑各参与房的利益情况。在建筑安全管理中,各参与方为了满足自身经济利益,在建筑安全管理要受到一定法律制约和安全文化思想的影响。为了对我国建筑安全管理机制进行管理,各参与方形成微观管理模式,政府监管的宏观作用于整个建筑安全管理过程。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各参与方在建筑市场中为了达到自身经济效益要建立安全管理模式,并使我国安全管理水平得到提高,这种方式使最有效和直接的体现。相关单位要以经济效益为动力,建筑安全管理模式的基本层次是各参与方的微观管理层次。需要注意的是,建筑安全有殊价物品的经济属性,能够通过相关手段构造一个宏观环境,确保各参与方在建筑安全管理获取的利益能属于自身,以此激发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安全管理水平。
(三)各参与方的建筑安全管理模式的保障措施
各参与方要以经济效益为主要动力,政府进行宏观控制,并以安全文化为保障,建立安全管理模式,以此将建筑安全这种社会利益融入到建筑市场中,各企业自身利益的实现能够确保达到公共利益。
1.业主为直接责任主体,建筑安全应合理分担责任
建筑安全事故频发的重要原因是由健康和安全责任仅有施工方承担,施工单位应遵循相关规定,执行建筑安全生产的职责,我国已经建筑施工企业的安全管理制度在安全水平的提高方面,起到了很好的作用[4]。
2.针对业主,开展有效的激励手段
将建筑市场各参与方的经济利益和安全管理水平相结合是经济激励手段的主要目的,企业要重视建筑安全管理,并使其水平得到不断提高。业主在建筑市场担任的位置直接影响施工、监理以及设计单位的工作情况,所以业主应采取有效的经济激励手段,例如业主要结合金融贷款和安全业绩,在建设工程项目中,投资额度都比较大,业主需要金融贷款的方式才能使项目开发顺利进行,业主在进行建筑施工时,开发所获取的利润与金融贷款十分密切。业主通过之前的建设工程项目的安全管理水平作为参考贷款难易程度的标准,信誉良好的业主,在安全管理方面更容易获取贷款,在利率上也可以获取一定程度的优惠。
三、结束语
通过上文对多方参与建筑安全管理模式的分析,可以得出工作人员要掌握安全管理模式的基础,以此建立完善的管理模式。并在这个过程中,要全面了解模式建立的原则和层次划分,并做好安全管理的保障措施,以此提高建筑安全的管理水平,使建筑施工更加安全,各参与方获取更多的利益。
参考文献:
[1]毛莉莉.各参与方在建筑安全管理中的关联性分析[J].经营管理者,2012(7):195-196.
[2]李依涛.建筑企业安全管理模式研究[J].建筑安全,2012(10):154-155.
[3]何俊杰.建筑项目安全管理新模式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3(19):197-198.
[4]张晓飞.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创新探索[J].价值工程,2013(33):126-127.
【关键词】 对方参与;建筑安全管理;建筑施工
建筑行业随着社会发展占有越来越重要的位置,并且具有很高的危险性。相关部门一直将建筑安全管理作为建筑施工的首要工作,但是从目前的建筑施工成果来看,我国的建筑安全问题依旧十分严重,所以在新时期,应开展适合社会文明发展的建筑安全管理模式。应从多个参与方角度,对建筑安全管理模式进行分析并综合提高其水平的措施,建立多方参与的建筑安全管理模式。
一、多方参与的建筑安全管理的基础
建筑安全属于概念化产品,具有公共产品的特点。建筑安全不会在消费中存在排他性,在实际建筑施工中不会讲没有支付安全费用的人排除在外。建筑安全在竞争中,也具有非排他性的特点,建筑安全每增加一个安全消费,建筑安全不会增加边际成本[1]。
建筑安全在一定情景中也具有经济属性,这种属性是针对殊价物品。一些商品或服务在流通、生产和消费中,发生在价格体制外的收益和成本是殊价物品的内容。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最明显的特征是在我国常规市场经济条件下可以适当的给人们一些供给,但是却不能满足所有人的需求。从教育的角度对这一问题进行分析,我国政府如果没有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那么很多人还是可以通过其余的渠道来找到接受教育的途径,实现全民教育普及化。
(一)多方参与的建筑安全管理分析
工作人员要从多方面对建筑安全管理模式进行分析,具体指我国建筑市场中的管理的各责任主体,其中包括在传统意义下建筑施工单位,以及会对施工造成直接或间接影响的各参与方,业主、设计、监管和中介单位都属于参与方范畴。我国政府部门虽然不会干扰建筑行业的市场竞争,但是会对各参与方进行宏观调控,属于建筑安全参与方之一。建筑单位根据相关规定,对建筑单位的结构体系进行划分,分为劳务承包、专业承包和总承包三方面,在建筑施工中,分包商要服从总承包的管理,确保安全管理模式的正确运行。
(二)各参与方的建筑安全管理的必要性
1.政府
在现代社会中,人类的生命财产安全都能通过国家基本智能进行保护,我国的主要宗旨就是为人民服务,并以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奋斗目标。建筑安全拥有十分明显意义,对于进行调节能够增加人民居住的安全性。政府应从宏观上对其进行调控,创造更为安全的建筑环境。
2.业主、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
业主在建筑施工中具有重要地位,是建筑项目的投资人和所有人,并拥有话语、选择和决定权。在建筑项目施工前,业主的很多行为会影响施工阶段的安全,例如是否委托了有能力的设计单位,是否选择了合适的承包方进行安全施工,选择的监理单位是否能够妥善进行安全监理。施工单位作为施工主体,施工单位的很多行为都会影响建筑安全成果,所以应建立合理的安全管理机制、并培养安全管理观念,采取有效的保护方法和施工技术[2]。业主通过和监理单位签订建设工程合同,以此委托监理单位进行建筑施工管理,监理单位还会全程管理现场施工,监理单位具有较高的技术水平和丰富的实际经验,在施工过程中能对很多问题有深刻的理解。
二、多方参与的建筑安全管理模式的建立
(一)建立的原则
以人为本、全员参与、主动性、服務性、创新性是建筑安全管理模式建立的基本原则。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各参与方都会对建筑安全造成影响,所以建筑安全管理效果的改善要从根本问题上入手,并建立合理的发展机制。相关部门也要通过各种手段建立一个积极的宏观环境,改善各参与方之前被动的监管状态[3]。
(二)模式的划分层次
工作人员要根据建筑安全的属性,考虑各参与房的利益情况。在建筑安全管理中,各参与方为了满足自身经济利益,在建筑安全管理要受到一定法律制约和安全文化思想的影响。为了对我国建筑安全管理机制进行管理,各参与方形成微观管理模式,政府监管的宏观作用于整个建筑安全管理过程。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各参与方在建筑市场中为了达到自身经济效益要建立安全管理模式,并使我国安全管理水平得到提高,这种方式使最有效和直接的体现。相关单位要以经济效益为动力,建筑安全管理模式的基本层次是各参与方的微观管理层次。需要注意的是,建筑安全有殊价物品的经济属性,能够通过相关手段构造一个宏观环境,确保各参与方在建筑安全管理获取的利益能属于自身,以此激发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安全管理水平。
(三)各参与方的建筑安全管理模式的保障措施
各参与方要以经济效益为主要动力,政府进行宏观控制,并以安全文化为保障,建立安全管理模式,以此将建筑安全这种社会利益融入到建筑市场中,各企业自身利益的实现能够确保达到公共利益。
1.业主为直接责任主体,建筑安全应合理分担责任
建筑安全事故频发的重要原因是由健康和安全责任仅有施工方承担,施工单位应遵循相关规定,执行建筑安全生产的职责,我国已经建筑施工企业的安全管理制度在安全水平的提高方面,起到了很好的作用[4]。
2.针对业主,开展有效的激励手段
将建筑市场各参与方的经济利益和安全管理水平相结合是经济激励手段的主要目的,企业要重视建筑安全管理,并使其水平得到不断提高。业主在建筑市场担任的位置直接影响施工、监理以及设计单位的工作情况,所以业主应采取有效的经济激励手段,例如业主要结合金融贷款和安全业绩,在建设工程项目中,投资额度都比较大,业主需要金融贷款的方式才能使项目开发顺利进行,业主在进行建筑施工时,开发所获取的利润与金融贷款十分密切。业主通过之前的建设工程项目的安全管理水平作为参考贷款难易程度的标准,信誉良好的业主,在安全管理方面更容易获取贷款,在利率上也可以获取一定程度的优惠。
三、结束语
通过上文对多方参与建筑安全管理模式的分析,可以得出工作人员要掌握安全管理模式的基础,以此建立完善的管理模式。并在这个过程中,要全面了解模式建立的原则和层次划分,并做好安全管理的保障措施,以此提高建筑安全的管理水平,使建筑施工更加安全,各参与方获取更多的利益。
参考文献:
[1]毛莉莉.各参与方在建筑安全管理中的关联性分析[J].经营管理者,2012(7):195-196.
[2]李依涛.建筑企业安全管理模式研究[J].建筑安全,2012(10):154-155.
[3]何俊杰.建筑项目安全管理新模式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3(19):197-198.
[4]张晓飞.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创新探索[J].价值工程,2013(33):126-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