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看世界辞典
新清教徒:对消费主义说不的人。这些人都受过良好教育,有自己的见地,决心铲除现代生活中消费主义的危害。他们的宗旨就是要校正人类正趋流行的奢华生活方式。
曾有社会学家评述说,人类的消费文明在过去10多年间,越来越演变成一种具有强迫性的过度消费文明。在消费广告和消费信息的长期轰炸下,英、美等西方社会陷入疯狂购物、追求奢侈品、消费攀比、透支信用卡的怪圈中。
在英国,开始出现一批对这种消费主义说不的年轻人,他们被称为“新清教徒”,拥有这样的集体特点:不喝酒、不抽烟、不买名牌货、不乘坐飞机、不吃垃圾食品、不拥有多个性伴侣、不把钱浪费在名牌衣服上,不让自己的体重超重、不订购名人杂志、不开汽车、不过量地看电视。
道德少数派向消费主义说不
如果你拥有一辆四驱车,总是不停地购物,或者体重超重,那么你就要小心了。这一群道德少数派要对消费主义大声说不,因为他们的宗旨就是要修补人类的生活方式。
“一个有趣的现象,实则是很激进的现象,在英国出现了,”英国未来基金会的副主管、未来学家吉姆·墨菲介绍说,“我们的生活方式在遭受着各种激烈的社会批评,许多人受到社会公德的约束,社会公德影响着他们的选择。”正是墨菲这位“潮流预测师”造出了“新清教徒”这个词。
他们具有环保意识,有抑止过度消费的自觉,崇尚节约和可持续发展,热爱健康食品和健康生活方式。
按照一般的理解,个人信奉的行为准则自己遵守就行了,但是新一代“清教徒”不仅自律,还要律人,并且尽可能地影响新的法律条令的通过,因为他们愿意就好的事物对人说教,不担心被人指责为好为人师。未来学家墨菲说:“跟所有重要的社会运动一样,现在这一运动也是在默默地进行着。被人忽视,少有人察觉。”
“扎胎队”在行动
耗油量大、对环境污染严重的多功能运动车(或称越野车,SUV)成为“新清教徒”的眼中钉。他们认为,应当为了社会的利益,惩罚那些做出了糟糕选择而不自觉的人。在法国巴黎,活跃着一支秘密“扎胎队”,他们于深夜出没在街头,专门给SUV车的车胎放气,在车上涂上泥巴,以示警告。“扎胎队”的目标是每周让40辆SUV“泄气”。
在英国,打击SUV车的任务落到一名叫希安·巴里的年轻女子肩上。她成立了一个非赢利性组织——反对都市四驱车联盟,通过理性的方式抵制SUV。她经常利用业余时间将自制的罚单贴在那些SUV车上,用以教育说服车主。尽管这是一场火力分散的战争,但是如果政府还不立法(目前全世界只有瑞典对四驱车进行牌照限制),“新清教徒”会自动团结起来把斗争进行到底。
而整个西方社会的清教徒倾向也越来越明显。根据“未来基金会”所做的一项调查,80%的人认为上班时间不能喝酒;25%的人表示,举行商业会议期间,不应当供应零食;超过1/3的人认为,在给家人和朋友买巧克力和糖果作为礼物时要三思;另有25%的人持有这样一种观点:政府应当发起一场运动劝阻人们不要在家喝酒(在苏格兰地区,有41%的人赞同这个观点);还有相当一部分人认为“食品公司应当为国家卫生服务系统(NHS)治疗肥胖症所花的费用埋一部分单”。
“未来基金会”的未来学家墨菲给这份调查报告拟定的题目是《对享乐的攻击》。墨菲预测,鉴于人们的环保意识加强,到2015年,全球旅游业将出现萎缩,因为届时将有更多的人会认为乘坐飞机旅行是对地球非常不负责任的行为。
将垃圾食品抵制到底
在“新清教徒”推动立法的过程中,有一个人物不能不提。他就是在英国家喻户晓的明星厨师杰米·奥利弗。这位既年轻又靓仔的厨师利用自己的号召力,发起了一场健康食品运动,旨在将垃圾食品踢出中小学校园。这场运动最终影响了政府的决定。前些时,英国教育大臣露丝·凯利宣布从今年9月开始,将全面禁止垃圾食品进入英国的中小学,学校餐厅和自动贩卖机都不准售卖。
“新清教徒”的行动似乎为那些忧虑这个失去控制的消费文化的先知们带来了一线曙光。从这个意义上讲,他们的消费哲学勾画出了一幅未来的美好蓝图。“新清教徒”不再单纯是享乐主义的扼杀者,而成为未来社会的提早适应者,比别人更早认识到当代生活的陷阱。在“新清教徒”和自由主义的卫道士之间一场战争不可避免,不过目前双方的力量还不对等。英国《观察家报》评论说,“新清教徒”是一股新潮流,但是目前还是一股不成气候的潮流,浮游在似乎无法被遏制的消费主义者的河流中。
不过,“新清教徒”又是势不可挡的。正如清教徒的始祖克伦威尔所言:“少数几个诚实的人强过一大群人。”
信用卡是过度消费的罪恶之源
跟“新清教徒”运动相类似,如今,在英国和澳大利亚都掀起了一股“降格以求风”,不仅在工作上“降档”,给自己留有更多休息时间,还在消费上“降格”,崇尚简单的生活,以免消费欲望驱使人继续拼命工作。比如,英国明年4月将举行一个“全国工作降格周”,其宗旨就是让人们生活得更简单、更幸福,与此同时,跟环境的关系更协调。这个活动的组织者给参加者提出了以下要求:减少一张信用卡、一周内减少三次不必要的购物活动、在花园里种下一种可供食用的植物。
鼓励超前消费的信用卡对当代消费文化的形成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被一些人看作是过度消费的罪恶之源。过度消费现象在美国格外明显,据美国媒体报道,由于依赖信用卡,过度消费已导致很多人破产。
有数据显示, 1970年至2000年,美国上层和中层的收入差距虽然大幅拉大,但是他们的消费水平却没有出现同样大的差距。因为中产阶层是在举债生活,是用“负翁”的方式追求富翁的生活。1970年,美国信用卡消费仅20亿美元,到2000年时增至6260亿美元,平均每户的信用债务为4000美元。而到2003年,拥有1张以上信用卡的美国家庭所欠下的债务平均为9205美元。
针对这种过度消费的现象,美国一家媒体评论说:“展开‘购物’的十字军战争的美国人将信用卡当作刀一样挥舞,在贪欲的丛林中前进。”
有专家建议,为了避免过度消费,不要持有两张以上的信用卡。信用卡透支是导致个人破产的最重要原因。清理多余的信用卡是避免过度消费的有效手段。
什么是“新清教徒”的生活?
清教徒的一面旗帜——“现代梭罗”
休斯·索耶,32岁,职业:拍卖行艺术品交易商
一个被媒体称为“现代梭罗”的英国男子休斯·索耶成为新一代清教徒的代表人物。
32岁的索耶是牛津大学法律专业毕业生,白天他衣冠楚楚地出现在索斯比拍卖行从事艺术交易,闲时到健身馆锻炼,跟朋友在酒吧碰面,晚上他来到郊外的树林,沟渠和树下平地就是他睡觉的地方,一个背包里能塞下的就是他的全部行李。这样的实验式生存方式他已经体验了4个月,还准备体验整整一年。
索耶放弃垂手可得的舒适生活而选择住在户外,是希望能够证明:舍弃那些平常的需求,他也可以过上完整的充满乐趣的生活。
“我意识到没有电视、地毯、沙发、电器、椅子、桌子、冰箱,我也照样生活得很好。”索耶说。
从“派对大学”退学
克蕾尔·拉提侬,22岁
不喜欢:喝酒、负债、财产、可口可乐、毒品
喜欢:商品抵制运动、一切都在自己掌控下、学业上得高分
克蕾尔是伦敦戈德史密斯学院的校刊编辑,还在一个非赢利性组织做志愿者,同时在一家卫生机构兼职,忙得不可开交,根本没有时间考虑享乐。
克蕾尔笑言:“我也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悭吝人。不过,我喜欢每天夜里回家时钱包里还有钱的感觉。这是我父母教给我的。他们教我每一个英镑的价值。我认识的许多人因为购买贵重衣服或者其他所谓的必需品而陷入债务,简直让我觉得不可思议。他们没有意识到这样做最终反倒是限制了自己的欲望,让自己受外物所制。”
新清教徒:对消费主义说不的人。这些人都受过良好教育,有自己的见地,决心铲除现代生活中消费主义的危害。他们的宗旨就是要校正人类正趋流行的奢华生活方式。
曾有社会学家评述说,人类的消费文明在过去10多年间,越来越演变成一种具有强迫性的过度消费文明。在消费广告和消费信息的长期轰炸下,英、美等西方社会陷入疯狂购物、追求奢侈品、消费攀比、透支信用卡的怪圈中。
在英国,开始出现一批对这种消费主义说不的年轻人,他们被称为“新清教徒”,拥有这样的集体特点:不喝酒、不抽烟、不买名牌货、不乘坐飞机、不吃垃圾食品、不拥有多个性伴侣、不把钱浪费在名牌衣服上,不让自己的体重超重、不订购名人杂志、不开汽车、不过量地看电视。
道德少数派向消费主义说不
如果你拥有一辆四驱车,总是不停地购物,或者体重超重,那么你就要小心了。这一群道德少数派要对消费主义大声说不,因为他们的宗旨就是要修补人类的生活方式。
“一个有趣的现象,实则是很激进的现象,在英国出现了,”英国未来基金会的副主管、未来学家吉姆·墨菲介绍说,“我们的生活方式在遭受着各种激烈的社会批评,许多人受到社会公德的约束,社会公德影响着他们的选择。”正是墨菲这位“潮流预测师”造出了“新清教徒”这个词。
他们具有环保意识,有抑止过度消费的自觉,崇尚节约和可持续发展,热爱健康食品和健康生活方式。
按照一般的理解,个人信奉的行为准则自己遵守就行了,但是新一代“清教徒”不仅自律,还要律人,并且尽可能地影响新的法律条令的通过,因为他们愿意就好的事物对人说教,不担心被人指责为好为人师。未来学家墨菲说:“跟所有重要的社会运动一样,现在这一运动也是在默默地进行着。被人忽视,少有人察觉。”
“扎胎队”在行动
耗油量大、对环境污染严重的多功能运动车(或称越野车,SUV)成为“新清教徒”的眼中钉。他们认为,应当为了社会的利益,惩罚那些做出了糟糕选择而不自觉的人。在法国巴黎,活跃着一支秘密“扎胎队”,他们于深夜出没在街头,专门给SUV车的车胎放气,在车上涂上泥巴,以示警告。“扎胎队”的目标是每周让40辆SUV“泄气”。
在英国,打击SUV车的任务落到一名叫希安·巴里的年轻女子肩上。她成立了一个非赢利性组织——反对都市四驱车联盟,通过理性的方式抵制SUV。她经常利用业余时间将自制的罚单贴在那些SUV车上,用以教育说服车主。尽管这是一场火力分散的战争,但是如果政府还不立法(目前全世界只有瑞典对四驱车进行牌照限制),“新清教徒”会自动团结起来把斗争进行到底。
而整个西方社会的清教徒倾向也越来越明显。根据“未来基金会”所做的一项调查,80%的人认为上班时间不能喝酒;25%的人表示,举行商业会议期间,不应当供应零食;超过1/3的人认为,在给家人和朋友买巧克力和糖果作为礼物时要三思;另有25%的人持有这样一种观点:政府应当发起一场运动劝阻人们不要在家喝酒(在苏格兰地区,有41%的人赞同这个观点);还有相当一部分人认为“食品公司应当为国家卫生服务系统(NHS)治疗肥胖症所花的费用埋一部分单”。
“未来基金会”的未来学家墨菲给这份调查报告拟定的题目是《对享乐的攻击》。墨菲预测,鉴于人们的环保意识加强,到2015年,全球旅游业将出现萎缩,因为届时将有更多的人会认为乘坐飞机旅行是对地球非常不负责任的行为。
将垃圾食品抵制到底
在“新清教徒”推动立法的过程中,有一个人物不能不提。他就是在英国家喻户晓的明星厨师杰米·奥利弗。这位既年轻又靓仔的厨师利用自己的号召力,发起了一场健康食品运动,旨在将垃圾食品踢出中小学校园。这场运动最终影响了政府的决定。前些时,英国教育大臣露丝·凯利宣布从今年9月开始,将全面禁止垃圾食品进入英国的中小学,学校餐厅和自动贩卖机都不准售卖。
“新清教徒”的行动似乎为那些忧虑这个失去控制的消费文化的先知们带来了一线曙光。从这个意义上讲,他们的消费哲学勾画出了一幅未来的美好蓝图。“新清教徒”不再单纯是享乐主义的扼杀者,而成为未来社会的提早适应者,比别人更早认识到当代生活的陷阱。在“新清教徒”和自由主义的卫道士之间一场战争不可避免,不过目前双方的力量还不对等。英国《观察家报》评论说,“新清教徒”是一股新潮流,但是目前还是一股不成气候的潮流,浮游在似乎无法被遏制的消费主义者的河流中。
不过,“新清教徒”又是势不可挡的。正如清教徒的始祖克伦威尔所言:“少数几个诚实的人强过一大群人。”
信用卡是过度消费的罪恶之源
跟“新清教徒”运动相类似,如今,在英国和澳大利亚都掀起了一股“降格以求风”,不仅在工作上“降档”,给自己留有更多休息时间,还在消费上“降格”,崇尚简单的生活,以免消费欲望驱使人继续拼命工作。比如,英国明年4月将举行一个“全国工作降格周”,其宗旨就是让人们生活得更简单、更幸福,与此同时,跟环境的关系更协调。这个活动的组织者给参加者提出了以下要求:减少一张信用卡、一周内减少三次不必要的购物活动、在花园里种下一种可供食用的植物。
鼓励超前消费的信用卡对当代消费文化的形成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被一些人看作是过度消费的罪恶之源。过度消费现象在美国格外明显,据美国媒体报道,由于依赖信用卡,过度消费已导致很多人破产。
有数据显示, 1970年至2000年,美国上层和中层的收入差距虽然大幅拉大,但是他们的消费水平却没有出现同样大的差距。因为中产阶层是在举债生活,是用“负翁”的方式追求富翁的生活。1970年,美国信用卡消费仅20亿美元,到2000年时增至6260亿美元,平均每户的信用债务为4000美元。而到2003年,拥有1张以上信用卡的美国家庭所欠下的债务平均为9205美元。
针对这种过度消费的现象,美国一家媒体评论说:“展开‘购物’的十字军战争的美国人将信用卡当作刀一样挥舞,在贪欲的丛林中前进。”
有专家建议,为了避免过度消费,不要持有两张以上的信用卡。信用卡透支是导致个人破产的最重要原因。清理多余的信用卡是避免过度消费的有效手段。
什么是“新清教徒”的生活?
清教徒的一面旗帜——“现代梭罗”
休斯·索耶,32岁,职业:拍卖行艺术品交易商
一个被媒体称为“现代梭罗”的英国男子休斯·索耶成为新一代清教徒的代表人物。
32岁的索耶是牛津大学法律专业毕业生,白天他衣冠楚楚地出现在索斯比拍卖行从事艺术交易,闲时到健身馆锻炼,跟朋友在酒吧碰面,晚上他来到郊外的树林,沟渠和树下平地就是他睡觉的地方,一个背包里能塞下的就是他的全部行李。这样的实验式生存方式他已经体验了4个月,还准备体验整整一年。
索耶放弃垂手可得的舒适生活而选择住在户外,是希望能够证明:舍弃那些平常的需求,他也可以过上完整的充满乐趣的生活。
“我意识到没有电视、地毯、沙发、电器、椅子、桌子、冰箱,我也照样生活得很好。”索耶说。
从“派对大学”退学
克蕾尔·拉提侬,22岁
不喜欢:喝酒、负债、财产、可口可乐、毒品
喜欢:商品抵制运动、一切都在自己掌控下、学业上得高分
克蕾尔是伦敦戈德史密斯学院的校刊编辑,还在一个非赢利性组织做志愿者,同时在一家卫生机构兼职,忙得不可开交,根本没有时间考虑享乐。
克蕾尔笑言:“我也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悭吝人。不过,我喜欢每天夜里回家时钱包里还有钱的感觉。这是我父母教给我的。他们教我每一个英镑的价值。我认识的许多人因为购买贵重衣服或者其他所谓的必需品而陷入债务,简直让我觉得不可思议。他们没有意识到这样做最终反倒是限制了自己的欲望,让自己受外物所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