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804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6)10-000-01
摘 要 大学阶段是人们接受系统的学校教育的最后时期,也是人们进入社会前的最后阶段。由于离开家长独自生活和学习,处于青春期的大学生既要应付生理变化带来的心理问题,还有应付社会环境变化产生的心理矛盾,常常处于错综复杂的心理矛盾之中,不可避免的会遇到多种多样的心理问题,出现的一系列问题颇受关注。随着体育心理学的产生与发展,人们逐渐意识到了体育运动对身体健康效应的广泛影响,这其中包括身体健康效应和心理适应性健康效应,两者共同促进并构成对个体完整健康的影响。
关键词 体育运动 大学生 心理健康
针对具体心理健康问题设计相对应的运动处方是指导大学生科学运动、提高心理健康效益的有效手段,有必要对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和心理测试,找出不同运动项目和时间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寻找适合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有效运动手段。
从广义上讲,心理健康是指一种高效而满意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从狭义上讲,心理健康是指人的基本心理活动的过程内容完整、协调一致,即认识、情感、意志、行为、人格完整和协调,能适应社会,与社会保持同步。
个体能够适应发展着的环境,具有完善的个性特征;且其认知,情绪反应,意志行为处于积极状态,并能保持正常的调控能力。生活实践中,能够正确认识自我,自觉控制自己,正确对待外界影响,使心理保持平衡协调,就已具备了心理健康的基本特征。
蒋碧艳等人的研究发现,大学生运动员的心理健康状况要好于普通大学生,说明体育运动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有具有一定的调节和干预功能[1],而有学者在对参加业余体育运动人群的研究发现,参加体育运动有助于减轻心理压力[2]。胡望洋等人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参加体育运动动可以促进不同性别不同年龄学生的心理健康,研究结果表明体育运动动在促进心理健康问题上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3]。李文川等人在《运动强度与类型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实验研究》的研究中发现运动促进心理健康的影响具有运动强度、运动形式、性别、运动经历差异,而且不同强度的运动对促进心理健康都具有不同的作用。经常参加体育运动的男大学生,促进心理健康的适宜负荷为有氧运动中的75%VO2max和无氧运动,而对于经常参加体育运动的女大学生、不经常参加体育运动的男女大学生,以有氧运动的中低强度(30%VO2max)较为适宜[4]。
在欧美一些国家利用体育运动促进心理健康状况是十分盛行的,同时伴随有众多相关研究的出现。大多数研究发现有氧运动可以促进心理健康水平,如Garvin An等人研究了男大学生力量训练及功率自行车训练前后心理健康的变化,发现功率自行车训练后促进心理健康[5]。Raglin等人研究了力量训练及功率自行车训练前后心理健康及收缩压的变化,结果表明选手功率自行车训练后6min心理健康有明显改善[6]。此后有学者通过对运动强度的控制进行了各种相关试验,伯杰(Berger)等人在1992年的研究中发现,有规律的从事中等强度(最高心率的60%-70%)的活动有助于情绪的改善,中等强度的体育运动能够促进心理健康;相反,大强度的体育运动却可能增加紧张、焦虑等消极情绪[7],他们强调在促进心理健康时运动强度要适宜,过高的运动强度反而会对人的心理健康产生负作用。但有学者经研究发现不同运动后心理健康还存在时间差异,Raglin and Wilson(1996)研究发现,心理健康在20%VO2max、60%VO2max运动后5、20、60min都有明显改善,但是在75%VO2max后5min心理健康不明显,而后在60min后下降[8]。他们都从不同角度分析了有氧运动对促进心理健康有不同效果,为指导心理健康患者合理体育运动提供了良好的理论依据。
国内外的各种研究通过控制实验中的运动形式、强度等因素来研究体育运动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取得了非常多的结论。但是对于大学生这个特殊的群体来说,不同体育项目对心理健康的促进作用不一样,并且具体的运动强度在实际运用当中也很难控制和测量。本研究在严格控制实验条件的基础上分析不同的运动项目对心理健康的促进作用,为改善不同大学生心理健康制定合理运动处方提供良好的理论依据,寻找适合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有效运动手段,以便更好的促进心理健康患者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 蒋碧艳.上海市大中学生的心理健康及其与体育运动的关系[J].心理科学.1997.3:235-238.
[2] 叶平.参加业余体育活动的动机与心理健康的关系[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1(3):85-87.
[3] 胡望洋,赵军,谢卫忠,路开来.体育运动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J].体育科学.2004(2):61-62.
[4] 李文川,刘看梅.运动强度与类型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实验研究[J].浙江体育科学.2007(5):111-113.
[5] Garvin An. Current Trends and Future Directions in Sport Psychology[M]. Handbook of Sport Psychology.2001:823-832.
[6] Raglin. Influnence of exercise distraction therapy on anxiety and bloos pressure[J]. Medicine and science in sports and exercise. 1987(19):456-463.
[7] Berger. Theprevalence of dement and depression in the elderly community in asouthern Europea population[J]. Areh.Gen Psychiatry.1994.52:497-506.
[8] Raglin, J.S(Wilson,M(1996))..Stateanxietyfollowing 20 minutes of leg ergometry at differing internsitie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port Medicine.1996(17):467-471.
摘 要 大学阶段是人们接受系统的学校教育的最后时期,也是人们进入社会前的最后阶段。由于离开家长独自生活和学习,处于青春期的大学生既要应付生理变化带来的心理问题,还有应付社会环境变化产生的心理矛盾,常常处于错综复杂的心理矛盾之中,不可避免的会遇到多种多样的心理问题,出现的一系列问题颇受关注。随着体育心理学的产生与发展,人们逐渐意识到了体育运动对身体健康效应的广泛影响,这其中包括身体健康效应和心理适应性健康效应,两者共同促进并构成对个体完整健康的影响。
关键词 体育运动 大学生 心理健康
针对具体心理健康问题设计相对应的运动处方是指导大学生科学运动、提高心理健康效益的有效手段,有必要对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和心理测试,找出不同运动项目和时间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寻找适合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有效运动手段。
一、心理健康的概念
从广义上讲,心理健康是指一种高效而满意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从狭义上讲,心理健康是指人的基本心理活动的过程内容完整、协调一致,即认识、情感、意志、行为、人格完整和协调,能适应社会,与社会保持同步。
个体能够适应发展着的环境,具有完善的个性特征;且其认知,情绪反应,意志行为处于积极状态,并能保持正常的调控能力。生活实践中,能够正确认识自我,自觉控制自己,正确对待外界影响,使心理保持平衡协调,就已具备了心理健康的基本特征。
三、体育运动对促进心理健康的研究现状
(一)国内研究现状
蒋碧艳等人的研究发现,大学生运动员的心理健康状况要好于普通大学生,说明体育运动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有具有一定的调节和干预功能[1],而有学者在对参加业余体育运动人群的研究发现,参加体育运动有助于减轻心理压力[2]。胡望洋等人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参加体育运动动可以促进不同性别不同年龄学生的心理健康,研究结果表明体育运动动在促进心理健康问题上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3]。李文川等人在《运动强度与类型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实验研究》的研究中发现运动促进心理健康的影响具有运动强度、运动形式、性别、运动经历差异,而且不同强度的运动对促进心理健康都具有不同的作用。经常参加体育运动的男大学生,促进心理健康的适宜负荷为有氧运动中的75%VO2max和无氧运动,而对于经常参加体育运动的女大学生、不经常参加体育运动的男女大学生,以有氧运动的中低强度(30%VO2max)较为适宜[4]。
(二)国外研究现状
在欧美一些国家利用体育运动促进心理健康状况是十分盛行的,同时伴随有众多相关研究的出现。大多数研究发现有氧运动可以促进心理健康水平,如Garvin An等人研究了男大学生力量训练及功率自行车训练前后心理健康的变化,发现功率自行车训练后促进心理健康[5]。Raglin等人研究了力量训练及功率自行车训练前后心理健康及收缩压的变化,结果表明选手功率自行车训练后6min心理健康有明显改善[6]。此后有学者通过对运动强度的控制进行了各种相关试验,伯杰(Berger)等人在1992年的研究中发现,有规律的从事中等强度(最高心率的60%-70%)的活动有助于情绪的改善,中等强度的体育运动能够促进心理健康;相反,大强度的体育运动却可能增加紧张、焦虑等消极情绪[7],他们强调在促进心理健康时运动强度要适宜,过高的运动强度反而会对人的心理健康产生负作用。但有学者经研究发现不同运动后心理健康还存在时间差异,Raglin and Wilson(1996)研究发现,心理健康在20%VO2max、60%VO2max运动后5、20、60min都有明显改善,但是在75%VO2max后5min心理健康不明显,而后在60min后下降[8]。他们都从不同角度分析了有氧运动对促进心理健康有不同效果,为指导心理健康患者合理体育运动提供了良好的理论依据。
四、结语
国内外的各种研究通过控制实验中的运动形式、强度等因素来研究体育运动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取得了非常多的结论。但是对于大学生这个特殊的群体来说,不同体育项目对心理健康的促进作用不一样,并且具体的运动强度在实际运用当中也很难控制和测量。本研究在严格控制实验条件的基础上分析不同的运动项目对心理健康的促进作用,为改善不同大学生心理健康制定合理运动处方提供良好的理论依据,寻找适合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有效运动手段,以便更好的促进心理健康患者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 蒋碧艳.上海市大中学生的心理健康及其与体育运动的关系[J].心理科学.1997.3:235-238.
[2] 叶平.参加业余体育活动的动机与心理健康的关系[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1(3):85-87.
[3] 胡望洋,赵军,谢卫忠,路开来.体育运动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J].体育科学.2004(2):61-62.
[4] 李文川,刘看梅.运动强度与类型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实验研究[J].浙江体育科学.2007(5):111-113.
[5] Garvin An. Current Trends and Future Directions in Sport Psychology[M]. Handbook of Sport Psychology.2001:823-832.
[6] Raglin. Influnence of exercise distraction therapy on anxiety and bloos pressure[J]. Medicine and science in sports and exercise. 1987(19):456-463.
[7] Berger. Theprevalence of dement and depression in the elderly community in asouthern Europea population[J]. Areh.Gen Psychiatry.1994.52:497-506.
[8] Raglin, J.S(Wilson,M(1996))..Stateanxietyfollowing 20 minutes of leg ergometry at differing internsitie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port Medicine.1996(17):467-4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