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这个画会频频“上热搜”

来源 :中国收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x3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上世纪初以来,持有相同艺术主张或创作旨趣的艺术家及艺术爱好者,在中国各地自发组织与成立了不少艺术团体,其中如北京地区的“中国画学研究会”“湖社画会”,上海地区的“上海书画研究会”“东方画会”“天马会”等。而天津作为近代工商大埠,在组建艺术团体方面同样有着不俗的业绩,其中最为突出者即为上世纪20年代末组建的绿蕖画会。
  天津绿蕖画会创建于1928年(后多以“绿蕖美术会”之名见诸媒体),由苏吉亨等七人组织的眠龙画会发展而成,当时会员有30余人。1937年“七七事变”后画会被迫解散,其十年苦心经营,在中国北方艺坛自有其独特的形象、特立的精神。遗憾的是,或因年代久远,或因文献散佚,对这一重要且独特的北方艺术团体的研究至今尚不完备,更无法深入。笔者在查阅近代旧报刊之际,时有绿蕖画会相关史料寓目,对此渐生关注。
  内刊推广有渠道
  1928年10月10日由画会内部创刊的《绿蕖画刊》是了解画会初期活动及艺术旨趣的重要文献。画刊属周刊性质,具体印行周期不详。仅就笔者所寓目的第1期至4期来考察,绿蕖画会的艺术旨趣是兼容并包、不拘一格的。画刊中既有中国传统绘画的珍品展示,也有西洋古典艺术乃至西方印象派绘画的推介;金石书法常有近人新作亮相,素描漫画也大行其道。各艺术门类的作品在此皆呈融汇之势,没有厚此薄彼、非此即彼的门户之见。当然,会长苏吉亨作为著名美术家、艺术教育家陈师曾的高徒,也不时地在画刊上介绍陈的作品及观点,为研究二人师承关系及陈的艺术生涯提供了史料点滴。吴昌硕、王青芳、陶冷月等各地画家的作品时有展示并附评析,法国印象派大师塞尚与莫奈的画作也有郑重介绍,可见画会的艺术视野是相当开阔的。
  值得一提的是,《绿蕖画刊》办刊过程中曾得到天津《益世报》的赞助,可见其与公共媒体保持着密切联系。这使得绿蕖画会渐具社会影响力,为从专业领域内的“小圈子”发展成公共场域中的“大团体”埋下伏笔。在1928年11月4日印行的《绿蕖画刊》第四期“发刊辞”中,编者明确表达了进一步扩大画会影响力,让更多民众参与艺术的期望。同时编者十分坦诚,称画会与画刊都“不愿藉此赚钱,不肯昧了良心,刊些迎合社会心理弱点的冒名艺术品,混杂在我们这真正的艺术刊物里”。在这样的两难境地中,天津《益世报》的赞助堪称“雪中送炭”——将《绿蕖画刊》作为“夹报赠刊”派送给广大读者。
  小圈子变大众化
  事实上,绿蕖画会始终重视与公共媒体的合作,其还与《北洋画报》有过更为充分的互动。在与公共媒体的合作历程中,画会逐渐从专业性很强的“小圈子”走出,面向了更为广阔的“大众”。从某种意义上讲,绿蕖画会十年历程,也见证着中国都市公共媒体发展的“黄金时代”。
  《北洋画报》是绿蕖画会相关史料的出处大宗,无论是画报本身即从图像传媒上的基本运营策略着手,还是从这份在天津创办的画报理应关注本地新闻的便利着眼,其对绿蕖画会的重视是显而易见的。绿蕖画会历次画展,《北洋画报》均有较为翔实的图文报道。且在第十次画展之后,对画会重要成员的作品及艺术生涯等还有后续报道。这些报道汇辑起来,基本可以勾勒出该画会十年历程的来龙去脉了。
  譬如,在画会成立之前,1928年3月24日的《北洋画报》第173期上,就曾刊载过画会重要成员、青年漫画家胡奇的作品及介绍;而与之同版介绍的则为著名画家齐白石。这一老一少两位画家皆为首次登上《北洋画报》,足见当年津门艺坛兼容并包之下又新风劲吹,以绿蕖画会为代表的本地青年画家群体正在崛起。又如《北洋画报》第224期上,刊有“天津绿蕖画会展览之一隅”照片一张。这是画会首届画展存照,也是“绿蕖画会”这个名字首次见诸公共媒体报道。
  1929年6月22日至24日,画会第二次画展在天津大华饭店举办。6月27日,《北洋画报》第337期刊发《纪绿蕖画展》一文,并配发两幅画展作品,一为李捷克的《白发》,一为杨叙才的《墙子河》。这是绿蕖画会的画展报道首次在《北洋画报》上以图文并茂、较为翔实的篇幅出现,为天津市民及读者初步了解画会提供了便利。两天之后,《北洋画报》第338期刊发《天津绿蕖画会在大华饭店展览作品当日在场会员合影》一张,苏吉亨、李捷克、孙小梦、刘佑民等俱在,是为画会会员“真容”首次在公共媒体上亮相。7月1日,《北洋画报》第339期又刊发两幅绿蕖画会的画展作品,一幅为胡奇的油画《初秋》,另一幅则为苏吉亨不多见的漫画作品。这幅漫画作品乃绿蕖画会重要成员的肖像漫画,胡奇、孙小梦、李捷克、杨才叙、赵人麐以及苏氏本人均勾勒入画,惟妙惟肖,不禁令观者莞尔。
  影响力不断扩大
  1929年8月10日,《北洋畫报》第356期刊发一则绿蕖画会扩大艺术门类,改称“绿蕖美术会”的简讯,此为“绿蕖美术会”这个名字见报之始。随着画会成员及画会本身的社会影响力逐渐扩大,1929年8月17日,《北洋画报》第359期为绿蕖画会第三次画展(第二届暑期成绩展览)开辟了专版报道。且看苏吉亨的国画《菊》及扇面、胡奇的油画《风景》、孙小梦的《醉归图》、赵人磨的水彩画《北平北海风景》、李捷克的素描《人像》、潘一缘的素描《人体》等,在一个整版的报纸篇幅中一一展示,在《北洋画报》对平津地区艺术团体的报道中可谓规模空前。
  1931年9月3日,《北洋画报》第676期,再次为绿蕖画会第六次画展开辟专版。除了仍刊发了大量面会会员作品之外。还刊发了苏吉亨所撰《绿蕖的一篇账》,此文回顾了画会发展历程,为研究画会历史的重要文献。至1934年9月22日至24日,画会第十次画展举办之后,画会活动渐趋消沉,之后再无画展举办。尽管如此,画会会员的艺术创作活动仍在继续,“绿蕖”之名仍时有见诸报端。
  “七七事变”爆发后,苏吉亨去向不明,活跃于津门艺坛十年之久的绿蕖画会不得不宣告解散,就此销声匿迹。
其他文献
今年年初笔者曾在日本某拍卖网站竞得一枚章牌。此章原先我只在昭和三年(1928年)版的《造币局制货币章牌类图录》上看到过黑白图片,此后再没见过实物或照片。据图录记载,其为大阪市南区制产物品评会赏牌,明治三十二年(1899年)池田隆雄作。赏牌,即奖牌。为推进殖产兴业,明治大正乃至昭和早期,各种制产品博览会、品评会层出不穷,相应的赏牌也被大量铸造。这些赏牌所奖赏的内容各不相同,尺寸、材质也各异,铸造单位
期刊
9月12日至15日,“第二十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暨手工艺术精品博览会”将在武汉国际会展中心隆重开幕,聚焦了行业目光的“百花杯”中国工艺美术精品奖评审工作也将同期举行。这意味着这个秋天,一场属于工美行业的盛会即将绚丽启航。  此次博览会由中国工艺美术协会主办、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工艺美术行业协会协办。展会以“传统铸就经典,创新传承文化”为主题,集中展示中国工艺美术精品,是贯彻落实“中国传统工艺振
期刊
身在皇家,所受的教育到底是怎样的?从乾隆帝的教育经历或许能看出端倪。  清朝帝王一直重视皇子教育,甚至可追溯至入关之前。努尔哈赤就广立学校教习子弟,并重金聘请龚正陆为其子之师。皇太极则下令“凡子弟十五岁以下者,俱令读书”。但由于当时时局还不稳定,皇子教育并不十分规范,特别是清朝入关后早期的两位皇帝一一顺治帝六岁登基、康熙帝八岁登基,他们还来不及受到完整教育便成为皇帝。  到康熙、雍正时期,皇子教育
期刊
师可使你明理,却不能替你得道。  明理者,指明月之方向。  得道者,明月现于自心。  在老师背后只当个跟屁虫,只能使自己迷失。  如果一辈子从师学道,而没有静心自修,那才是罪过。  走出师门的张大千,逐渐成为当时画坛的热点人物。而他对恩师的族亲也关怀有加,不仅说尽所见所闻,还关心起了婚姻大事。  1944年的春天,风和景明,重庆中心图书馆里人头攒动,“张大干摹仿敦煌壁画展览”正在这里举行。  人群
期刊
一生之中,往往会遇师无数。  但遇得明师,唯在机缘。  明师难遇,贵在心眼。非明眼人,遇却不如不遇。  如何识得明师?  明师未必是名师,但定是懂你之人。  拜入名門,细致入微的师徒之情潜移默化地影响了张大千的一生。  1930年农历七月四日,这天如吴牛喘月,炎热的天气原本就容易让人失了精神,雪上加霜的是大儒曾熙病逝于上海。噩耗传来,无疑让弟子张大千悲痛欲绝。他强打起精神,一边为料理恩师的后事而忙
期刊
传道与学艺相似,必有一番经验积累。  初为人师,兴奋而忐忑。  弟子渐众,名扬而勿忘初心。  一生传道之人,定时时精进技艺,完善自我。  师者,德之大也,人之模范也。  希望徒弟心中对艺术有把标尺,度人度己,去度量天下的艺术家。  1963年,远在巴西的张大干委托好友台静农和张目寒,替他在台湾物色一位徒弟兼绘画助手,孙传芳将军儿子孙家勤成为最佳人选。从1921年夏天,张善孖与张大干在上海为大风堂招
期刊
正当大家都在翘首以盼秋拍大幕拉开序幕时,一份针对2019年春拍的评述报告引起广泛关注。该评述显示,2019年春拍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规模再次收缩,但拍卖成交率却再创新高,达76.23%,比市场规模最高峰的2011年尚高出5个百分点。  近日,中国拍卖行业协会艺委会发布《2019年春拍全国10家文物艺术品拍卖公司评述》。该评述由赵榆指导,余锦生、张政中主笔,以中国嘉德、北京保利、西泠拍卖、北京荣宝、北
期刊
从敦煌星象古图到NA sA摄影下的迷幻星空,古今中外的人们无不为头顶仰望的星空而深深着迷,并用各自的方式表现着宇宙的奥秘。知名法籍华裔艺术大师赵无极的罕见早期油画作品《银河-09.11.19 56》(以下简称《银河》),便是以一位东方人的视角,为星河流转作出诗意的诠释。9月21日,此作将现身于半岛酒店启槌的佳士得2019上海秋季拍卖,并领衔本季“二十世纪及当代艺术”晚间拍卖。  在赵无极一生创作当
期刊
当精灵古怪的潮玩藝术走进时尚潮流地标建筑,会碰撞出怎样奇妙的火花?夏末秋初,到北京三里屯太古里逛一逛,你或许就能从中找到答案。  8月15日,“2019三里屯太古里潮玩艺术季”在被潮人们称为“时尚圣地之一”的三里屯太古里火热开启,一场独特的京城潮人艺术盛宴就此拉开帷幕。三里屯太古里总负责人马泽丹、艺术北京创始人董梦阳以及知名灯光艺术家刘洋和杨璐等嘉宾出席了开幕仪式。《中国收藏》杂志记者在现场看到,
期刊
前段时间,几位工艺美术界的朋友来京小聚。寒暄之中,自然免不了询问彼此近况,却不想闲谈至尽兴,竟然还产生了观点交锋,这让笔者觉得很有意思,遂记录下来与诸位分享。  这几位手艺人中,友人Z君来自陶瓷创作领域,“60”后,是位国家级非遗传承人。以往我们印象中的他,“不闻窗外事,只爱手中活”,平日里不要说玩儿“票圈”,就连发个微信,几天后才得他回复都是很平常的事。用他自己的形容就是“手残”,玩不转年轻人喜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