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实世界是万紫千红、五彩缤纷的。文学是现实生活的艺术再现。优秀诗人传达生活的美,抒发内心的真情实感,自然要启动他们比一般人更为敏锐的色彩感觉,捕捉色彩鲜明的形象,借此创设斑斓的诗歌意境或寄托深厚的意蕴。
在对诗歌色彩运用方面,一位诗人如丹青圣手,身怀绝技,自成一家。有的诗浓妆艳抹,有的诗清新淡雅,正所谓“淡妆浓抹总相宜”。“诗中有画”,诗歌虽然不能像绘画那样直观地再现色彩,却可以通过语言的描写表情达意,唤起读者相应的联想和体验,展现出一幅幅多彩的画卷。
1 追求复色搭配之美
许多诗人写诗在运用色彩上往往追求复色搭配之美。用色时,或组合,或对比,方法多样。诗人通过多种色彩的组合给诗歌带来了浓郁的画意。“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黄、翠、白、青4种颜色,点缀得错落有致;而且由点到线,向着无限的空间延伸。明丽的色彩组合,绘出诗人舒展开阔的心境。
1.1 以色彩绘景,景秀情蕴
孟浩然《过故人庄》“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中用“绿”“青”描绘出秀美的山村风光。近处绿树成荫,环抱着秀丽的村庄;远处“青”山连绵一一相伴,一切顯得清幽而淡静。置身其中,顾盼之间,一股清新愉悦的感受洋溢身心。作者对田园风光的喜爱之情蕴含其中。
1.2 用鲜明的色彩对比,增强感情的浓度
诗人爱用鲜明的色彩对比,来增强感情的浓度。白居易回忆江南春色之美:“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杨万里赞美西湖荷花风韵:“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作者写花写叶,用“红”“碧”大笔渲染,碧绿的荷叶一望无际,铺向水天相接的远方;鲜红的荷花,在朝阳照耀下格外艳丽,宛然一幅天空日丽,红碧交辉的锦绣画卷,令人心旷神怡,陶醉其间。这些佳句都是用鲜明的对比色,使画面显得十分绚丽,使情感表现得明朗而热烈。这种“着色的情感”,具有绘画的鲜明性和直观感,增强了诗歌意境的感染力,达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完美境界。
1.3 善用色彩的暗色对比,衬托含蓄的画意美
诗人还善于用色彩的暗色对比,初看似不觉得,一加玩味,就感到富有含蓄的画意美。杜甫的“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李贺的“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都是先用大块黑色、用暗色调作底色,又用亮光点燃,色调明暗差别很大,构成一幅色调分明的画面。
1.4 全篇用色,色彩更加丰富
诗人用色时还不局限于一句一联,所写诗词全篇用色,色彩更加丰富,诗的境界更为开阔。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北风卷地百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一开始诗人出乎意料地用洁白的梨花比喻落在树上的积雪,生动地勾画出塞外八月飞雪的奇景。接着又以空旷荒凉的塞外、乌云沉沉的天空、纷纷扬扬的白雪构成了送别的背景。“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在一片银白的世界中,诗人特意描绘了那面鲜艳的红旗。在整个背景和个别事物的映衬上,在色彩的调配上,是那么美丽而又和谐,真是“独树一帜”。全诗展现出一幅色彩鲜明、奇异壮伟的边塞图景。
2 追求单一色调深浅的变化之美
有时诗人不用复色搭配,而是追求单一色调深浅的变化之美。这样也能浸润情感,收到很好的抒情效果。
2.1 以色彩写人,形神兼备
白居易《卖炭翁》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作者用“烟火色”“苍苍”“黑”来描绘卖炭翁的形象。他满脸皱纹深深,沾满尘灰,覆盖着烟熏火燎的面色;两鬓上白发苍苍,龟裂的双手像木炭一样黑。既活化出这种烧炭老人的艰辛凄苦的形象,又表现了因生活折磨而痛苦难耐的内心世界。
2.2 以色彩状物,生动逼真
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中葱绿的农田被弯弯的河流环绕着,像母亲细心呵护自己的孩子一样看护着;门前的青山顾不得敲门推门而入,为主人奉献上自己的一片“青”翠。诗人把山和水赋予生命情感,读来极为新鲜、生动、传神。
2.3 以色彩说理,理趣相谐
陆游《游山西村》“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中用“暗”“明”写出柳色深绿,花光红艳曲折多变的山村景色,渲染了一种路疑无而实有,景似绝而复出的意境,蕴含生活哲理,给人以启迪和鼓舞。
2.4 以色彩抒情真切感人
文天祥《过零丁洋》中“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激情慷慨地表明诗人以死明志舍生取义的决心,充分体现了他崇高的民族气节、强烈的爱国之情。情调高亢振发,不愧为一曲气贯长虹,情薄云天,垂训千古,震撼人心的英雄悲歌。
3 小结
色彩很普通,而融入诗人的笔下,竟得到了美不胜收的艺术效果:文美,景秀,情真,理谐,意深,态美;既渲染了美妙的意境,又激发了丰富的联想,可谓情趣无穷矣。
(作者单位:吉林省公主岭市第四中学)
在对诗歌色彩运用方面,一位诗人如丹青圣手,身怀绝技,自成一家。有的诗浓妆艳抹,有的诗清新淡雅,正所谓“淡妆浓抹总相宜”。“诗中有画”,诗歌虽然不能像绘画那样直观地再现色彩,却可以通过语言的描写表情达意,唤起读者相应的联想和体验,展现出一幅幅多彩的画卷。
1 追求复色搭配之美
许多诗人写诗在运用色彩上往往追求复色搭配之美。用色时,或组合,或对比,方法多样。诗人通过多种色彩的组合给诗歌带来了浓郁的画意。“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黄、翠、白、青4种颜色,点缀得错落有致;而且由点到线,向着无限的空间延伸。明丽的色彩组合,绘出诗人舒展开阔的心境。
1.1 以色彩绘景,景秀情蕴
孟浩然《过故人庄》“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中用“绿”“青”描绘出秀美的山村风光。近处绿树成荫,环抱着秀丽的村庄;远处“青”山连绵一一相伴,一切顯得清幽而淡静。置身其中,顾盼之间,一股清新愉悦的感受洋溢身心。作者对田园风光的喜爱之情蕴含其中。
1.2 用鲜明的色彩对比,增强感情的浓度
诗人爱用鲜明的色彩对比,来增强感情的浓度。白居易回忆江南春色之美:“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杨万里赞美西湖荷花风韵:“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作者写花写叶,用“红”“碧”大笔渲染,碧绿的荷叶一望无际,铺向水天相接的远方;鲜红的荷花,在朝阳照耀下格外艳丽,宛然一幅天空日丽,红碧交辉的锦绣画卷,令人心旷神怡,陶醉其间。这些佳句都是用鲜明的对比色,使画面显得十分绚丽,使情感表现得明朗而热烈。这种“着色的情感”,具有绘画的鲜明性和直观感,增强了诗歌意境的感染力,达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完美境界。
1.3 善用色彩的暗色对比,衬托含蓄的画意美
诗人还善于用色彩的暗色对比,初看似不觉得,一加玩味,就感到富有含蓄的画意美。杜甫的“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李贺的“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都是先用大块黑色、用暗色调作底色,又用亮光点燃,色调明暗差别很大,构成一幅色调分明的画面。
1.4 全篇用色,色彩更加丰富
诗人用色时还不局限于一句一联,所写诗词全篇用色,色彩更加丰富,诗的境界更为开阔。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北风卷地百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一开始诗人出乎意料地用洁白的梨花比喻落在树上的积雪,生动地勾画出塞外八月飞雪的奇景。接着又以空旷荒凉的塞外、乌云沉沉的天空、纷纷扬扬的白雪构成了送别的背景。“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在一片银白的世界中,诗人特意描绘了那面鲜艳的红旗。在整个背景和个别事物的映衬上,在色彩的调配上,是那么美丽而又和谐,真是“独树一帜”。全诗展现出一幅色彩鲜明、奇异壮伟的边塞图景。
2 追求单一色调深浅的变化之美
有时诗人不用复色搭配,而是追求单一色调深浅的变化之美。这样也能浸润情感,收到很好的抒情效果。
2.1 以色彩写人,形神兼备
白居易《卖炭翁》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作者用“烟火色”“苍苍”“黑”来描绘卖炭翁的形象。他满脸皱纹深深,沾满尘灰,覆盖着烟熏火燎的面色;两鬓上白发苍苍,龟裂的双手像木炭一样黑。既活化出这种烧炭老人的艰辛凄苦的形象,又表现了因生活折磨而痛苦难耐的内心世界。
2.2 以色彩状物,生动逼真
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中葱绿的农田被弯弯的河流环绕着,像母亲细心呵护自己的孩子一样看护着;门前的青山顾不得敲门推门而入,为主人奉献上自己的一片“青”翠。诗人把山和水赋予生命情感,读来极为新鲜、生动、传神。
2.3 以色彩说理,理趣相谐
陆游《游山西村》“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中用“暗”“明”写出柳色深绿,花光红艳曲折多变的山村景色,渲染了一种路疑无而实有,景似绝而复出的意境,蕴含生活哲理,给人以启迪和鼓舞。
2.4 以色彩抒情真切感人
文天祥《过零丁洋》中“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激情慷慨地表明诗人以死明志舍生取义的决心,充分体现了他崇高的民族气节、强烈的爱国之情。情调高亢振发,不愧为一曲气贯长虹,情薄云天,垂训千古,震撼人心的英雄悲歌。
3 小结
色彩很普通,而融入诗人的笔下,竟得到了美不胜收的艺术效果:文美,景秀,情真,理谐,意深,态美;既渲染了美妙的意境,又激发了丰富的联想,可谓情趣无穷矣。
(作者单位:吉林省公主岭市第四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