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数学的规律有着抽象、严谨等特点,数学规律探究课程的构建一直都是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难点。并且,数学规律的探索和分析对于小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抽象思维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所以,教师在日常教学的过程中,就要从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出发,引导学生分析规律产生的背景、内涵和隐藏的思想,使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的规律。
关键词:小学数学 规律探索 实践 思考
新课标明确提出: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统一,学生应该成为学习的主体,而教师则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所以,为了真正实现这一理念,教师在日常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分析数学规律,让学生真正明确数学知识的规律和内涵,使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和解决的方法,引导学生经历观察、比较、分析、验证的全过程,有效提高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能力,发展学生的数学素养和综合能力。本文结合笔者的实践经验,对于数学规律探究课的实践与思考进行了以下几点分析和探究:
1、探究内涵,发现规律特点
探索数学公式、定理规律的过程有两种常见的方法,一是通过从特殊到一般的方法进行归纳,观察、分析典型的例子,最终得出相关的结论。小学生的观察和探究范围会受到年龄的影响,在整体和局部间小学生更关注局部,所以说,这种分析方式更适合小学生。二是从学生已有数学知识出发,通过转化、推理、验证等方式,得出相应的结论。不管哪种方式,教师都要注意,不要让学生的思维停留在对规律机械记忆的阶段,从而导致学生忽视规律的内涵。并且,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探索和理解规律的内容,只有这样学生才可以发现规律的特点。
比如:在《公倍数和公因数》的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学生明确找到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使学生了解因数和倍数的规律。笔者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为学生展示了例题1:18的因数有哪几个?然后,笔者引导学生进行了分析和思考。有的学生用了整除的方法,还有学生用了乘法一对一对地找,最后,大部分学生都得到了正确的答案。然后,笔者要求学生用相同的方法寻找了36的因数。经过这两个例题的分析,笔者引导学生总结了最好的寻找因数的方法:从最小自然数1开始找,一直找到数字的本身,在找的过程中一对一对地找。最后,笔者引导学生用相同的思考寻找了2的倍数。同时,笔者为学生展示了特殊的情况:公因数只有1的关系。这时,学生就可以明确两个数如果是公因数是只有1的关系,它们最大的公因数就是1。在这样的模式下,学生就可以明确因数和倍数的规律。
2、渗透思想,强化探索方法
教师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要找准规律知识和数学思想方法的结合点,在恰当的时候渗透思想,使学生掌握探索规律的方法和技巧,让学生获得学习规律和探究规律的智慧。同时,教师要深入分析和挖掘教材内容,精心设计数学教学过程,启发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能力,使学生学会思考和探究。
比如:在《多边形面积的计算》的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学生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笔者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引导学生用切割的方法将平行四边形转化成了已经学过的图形。在学生掌握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之后。笔者又要求学生用相同的转化思想探索了三角形和梯形面积计算的规律和道理。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就掌握了探索数学规律的方法。而且,学生也明确了数学思想在探索规律课程当中的意义和作用。
3、巩固知识,应用数学规律
小学生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很容易产生疲惫和注意力分散的问题。所以,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考察学生对数学规律的掌握情况,教师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就要引导学生应用数学规律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可以进一步熟悉数学规律,感受到数学规律的应用价值和内涵,真正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和实际能力。
比如:在学生掌握了公倍数和公因数的相关规律之后,笔者为学生展示了例题:27的因数有?45的因数有?27和45的公因数有?27和45的最大公因数是?学生在解决这些问题的时候就可以深刻理解并巩固相关数学规律。同时,笔者为学生展示了多样化的例题,让学生整理和总结了求两个数最小公倍数的方法。在这样的模式下,学生学习和探究的效率就得到了很大程度的发展和提高。
總而言之,数学规律探究课程的设计至关重要,在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和数学素养方面也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所以,教师在日常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重视数学规律课程的设计,引导学生探究数学内涵,发现规律的特点,渗透相关思想,强化学生探索的方法,巩固学生的数学知识,让学生掌握应用数学规律的方法和技巧。同时,教师要为学生提供独立思考、小组合作、全班交流的机会,使每个学生都可以参与到规律探究中来,真正发展和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和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邓汉忠. 探析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及其规律[A]. .教师教育论坛(第二辑)[C].: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2019:2.
[2]胡黎芳.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初探[A]. .教师教育论坛(第二辑)[C].: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2019:3.
关键词:小学数学 规律探索 实践 思考
新课标明确提出: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统一,学生应该成为学习的主体,而教师则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所以,为了真正实现这一理念,教师在日常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分析数学规律,让学生真正明确数学知识的规律和内涵,使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和解决的方法,引导学生经历观察、比较、分析、验证的全过程,有效提高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能力,发展学生的数学素养和综合能力。本文结合笔者的实践经验,对于数学规律探究课的实践与思考进行了以下几点分析和探究:
1、探究内涵,发现规律特点
探索数学公式、定理规律的过程有两种常见的方法,一是通过从特殊到一般的方法进行归纳,观察、分析典型的例子,最终得出相关的结论。小学生的观察和探究范围会受到年龄的影响,在整体和局部间小学生更关注局部,所以说,这种分析方式更适合小学生。二是从学生已有数学知识出发,通过转化、推理、验证等方式,得出相应的结论。不管哪种方式,教师都要注意,不要让学生的思维停留在对规律机械记忆的阶段,从而导致学生忽视规律的内涵。并且,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探索和理解规律的内容,只有这样学生才可以发现规律的特点。
比如:在《公倍数和公因数》的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学生明确找到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使学生了解因数和倍数的规律。笔者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为学生展示了例题1:18的因数有哪几个?然后,笔者引导学生进行了分析和思考。有的学生用了整除的方法,还有学生用了乘法一对一对地找,最后,大部分学生都得到了正确的答案。然后,笔者要求学生用相同的方法寻找了36的因数。经过这两个例题的分析,笔者引导学生总结了最好的寻找因数的方法:从最小自然数1开始找,一直找到数字的本身,在找的过程中一对一对地找。最后,笔者引导学生用相同的思考寻找了2的倍数。同时,笔者为学生展示了特殊的情况:公因数只有1的关系。这时,学生就可以明确两个数如果是公因数是只有1的关系,它们最大的公因数就是1。在这样的模式下,学生就可以明确因数和倍数的规律。
2、渗透思想,强化探索方法
教师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要找准规律知识和数学思想方法的结合点,在恰当的时候渗透思想,使学生掌握探索规律的方法和技巧,让学生获得学习规律和探究规律的智慧。同时,教师要深入分析和挖掘教材内容,精心设计数学教学过程,启发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能力,使学生学会思考和探究。
比如:在《多边形面积的计算》的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学生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笔者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引导学生用切割的方法将平行四边形转化成了已经学过的图形。在学生掌握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之后。笔者又要求学生用相同的转化思想探索了三角形和梯形面积计算的规律和道理。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就掌握了探索数学规律的方法。而且,学生也明确了数学思想在探索规律课程当中的意义和作用。
3、巩固知识,应用数学规律
小学生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很容易产生疲惫和注意力分散的问题。所以,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考察学生对数学规律的掌握情况,教师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就要引导学生应用数学规律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可以进一步熟悉数学规律,感受到数学规律的应用价值和内涵,真正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和实际能力。
比如:在学生掌握了公倍数和公因数的相关规律之后,笔者为学生展示了例题:27的因数有?45的因数有?27和45的公因数有?27和45的最大公因数是?学生在解决这些问题的时候就可以深刻理解并巩固相关数学规律。同时,笔者为学生展示了多样化的例题,让学生整理和总结了求两个数最小公倍数的方法。在这样的模式下,学生学习和探究的效率就得到了很大程度的发展和提高。
總而言之,数学规律探究课程的设计至关重要,在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和数学素养方面也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所以,教师在日常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重视数学规律课程的设计,引导学生探究数学内涵,发现规律的特点,渗透相关思想,强化学生探索的方法,巩固学生的数学知识,让学生掌握应用数学规律的方法和技巧。同时,教师要为学生提供独立思考、小组合作、全班交流的机会,使每个学生都可以参与到规律探究中来,真正发展和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和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邓汉忠. 探析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及其规律[A]. .教师教育论坛(第二辑)[C].: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2019:2.
[2]胡黎芳.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初探[A]. .教师教育论坛(第二辑)[C].: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20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