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果我国在贸易项下与资本项下同时都是正收益,那就意味着我国以人民币计价的资产价格将会继续走高
9月11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了8月份的CPI指数,同比上涨了6.5%;今年1—8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累计同比上涨3.9%。
8月CPI再创新高,并不出人意料。在此期间,猪肉的价格全国平均同比上涨80.9%,其中有两个省的猪肉价格同比上涨超过200%——“肥猪拱门”,但却如此生猛,真可以说是史无前例。
CPI数据再次吸引了无数人的眼球,并引导着市场的心理预期。比照趋势而言,并且客观地分析市场,我们现在更加倾向于认为,无论央行采取哪些应对措施,9月份的CPI将续写新的高点。
有趣的是,如何看待CPI必将“向上突破”的后果,一直存在显而易见的利益分化:享受通胀收益的股市与楼市的投资者,总会不遗余力地讲述各种间接的收益,掩盖一般性质通货膨胀(潜性通胀)正在向恶性通货膨胀(显性通胀)转化的事实,以及其他的后果。
比如此前,在7月末就已经有大量的市场分析机构推测说,“8月份的CPI会在5.8%—6.6%”,但他们又同时认为“金九银十,这多半只是短期的反应”,“年底之前,CPI或将温和地回落一些”。
我不太知道如此乐观地“断言”CPI可以“软着陆”的主要依据是什么——而且至少三年以来,这种“推测术”同时也是某种“乐观的态度”,无论是内在逻辑上还是学术态度上,均不足取。
通胀的危害路人皆知。随着食品价格逐步得到控制,如果后续的措施得力,通胀的情况或将有所好转,“全年预计CPI保持在3.4%至3.6%左右”,但是如果后续的措施不得力呢,我们该怎么办?
事实上,对于通胀的判断,学界历来就有一个非常搞笑的比喻,这就是对于通胀的成因从来都是“知者不言,言者不知”的,这就犹如未婚少女的“妊娠反应”,妊娠初期,大家(包括有些草包医生)会一致认为是“月经失调”;腰围渐阔,大家会以为是她“嘴馋”所致,减肥即可……直到最后肚子越来越大,婴儿呱呱落地,这才知道,原来珠胎暗结已有时日。
从上游来说,国家统计局9月10日公布了8月份PPI(工业品价格指数)数值,同比上涨2.6%;由于此前PPI从未升过2%,所以,PPI本身向上突破,应该意味着判断CPI未来可能回落的判断过于乐观。
从周边市场来说,近期人民币兑换美元下破7.51;8月份我国外贸进出口值达到1977.4亿美元,其中贸易顺差為249.8亿美元。至此,我国今年前8个月贸易顺差累计1618亿美元,同比增长88%。如今中国外贸顺差的增加已经不能当作正面新闻来解读了,相反,在国家紧张地关注过剩的流动性、不断走高的CPI以及“热钱”的危急关头,外贸顺差的增加倒越来越像CPI的正向指标了。
衡量美元兑一篮子主要货币的美元指数,近期曾经跌至79.24,这已经是最近15年来的最低点。美元很少能在当前这种超低价位运行,对于美元的沽压自然非比寻常。但以往的规律是,暴跌之后必有暴涨,短线而言,在当前的价位,已经不宜过分地沽出美元,但是中线呢?美元真的不会继续暴跌下去吗?
从理论上说,通胀最大的特征,就是CPI这个东西只有“下限”,没有“上限”。真正需要上升的时期,它可能势如猛虎,可以想涨多高就能涨多高;正因如此,如果CPI真的“跑赢刘翔”,我们就必须毫不犹豫地折断它的“后腿”。比较激进的经济学家,如支持温和通胀(有限通胀)的凯恩斯也曾经说过,“(强行制止)通货膨胀是有关社会正义的事情”——以免“恶性通货膨胀突然激化社会各个阶层之间的种种利益冲突,甚至政治冲突(凯恩斯:《货币论》)”。
问题在于,当CPI已经上摸到6.5%的时候,对于商品市场而言,并非所有的商品都能达到这一上涨幅度,因此,我们将需要一系列的总量调控,来抽干推高CPI剧烈上升的那些水分。
值得我们警惕的是,这种调控,比如持续加息,最终将会伤害到资本市场,其中首先是投资于债券的市场投资者,其次就是投资于股票的市场投资者。我个人的判断,以中国证券市场的规模而言,其未来的发展潜力仍然很大,特别是参照周边市场的指标; 但真正进入紧缩周期,我的建议是轻仓,最好不要超过半仓——为了真正的“资本化生存”。
目前,我们的国家已经是个坐拥1.4万亿美元外储的投资大国,如果我国在贸易项下与资本项下同时都是正收益,那就意味着我国的以人民币计价的资产价格将会继续走高。我国是个转型中国家,各种社会保障体制还未就位,居民储蓄相对充裕。因此,除非人民币的汇率能够大幅提升,否则这一进程不会中止。
9月11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了8月份的CPI指数,同比上涨了6.5%;今年1—8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累计同比上涨3.9%。
8月CPI再创新高,并不出人意料。在此期间,猪肉的价格全国平均同比上涨80.9%,其中有两个省的猪肉价格同比上涨超过200%——“肥猪拱门”,但却如此生猛,真可以说是史无前例。
CPI数据再次吸引了无数人的眼球,并引导着市场的心理预期。比照趋势而言,并且客观地分析市场,我们现在更加倾向于认为,无论央行采取哪些应对措施,9月份的CPI将续写新的高点。
有趣的是,如何看待CPI必将“向上突破”的后果,一直存在显而易见的利益分化:享受通胀收益的股市与楼市的投资者,总会不遗余力地讲述各种间接的收益,掩盖一般性质通货膨胀(潜性通胀)正在向恶性通货膨胀(显性通胀)转化的事实,以及其他的后果。
比如此前,在7月末就已经有大量的市场分析机构推测说,“8月份的CPI会在5.8%—6.6%”,但他们又同时认为“金九银十,这多半只是短期的反应”,“年底之前,CPI或将温和地回落一些”。
我不太知道如此乐观地“断言”CPI可以“软着陆”的主要依据是什么——而且至少三年以来,这种“推测术”同时也是某种“乐观的态度”,无论是内在逻辑上还是学术态度上,均不足取。
通胀的危害路人皆知。随着食品价格逐步得到控制,如果后续的措施得力,通胀的情况或将有所好转,“全年预计CPI保持在3.4%至3.6%左右”,但是如果后续的措施不得力呢,我们该怎么办?
事实上,对于通胀的判断,学界历来就有一个非常搞笑的比喻,这就是对于通胀的成因从来都是“知者不言,言者不知”的,这就犹如未婚少女的“妊娠反应”,妊娠初期,大家(包括有些草包医生)会一致认为是“月经失调”;腰围渐阔,大家会以为是她“嘴馋”所致,减肥即可……直到最后肚子越来越大,婴儿呱呱落地,这才知道,原来珠胎暗结已有时日。
从上游来说,国家统计局9月10日公布了8月份PPI(工业品价格指数)数值,同比上涨2.6%;由于此前PPI从未升过2%,所以,PPI本身向上突破,应该意味着判断CPI未来可能回落的判断过于乐观。
从周边市场来说,近期人民币兑换美元下破7.51;8月份我国外贸进出口值达到1977.4亿美元,其中贸易顺差為249.8亿美元。至此,我国今年前8个月贸易顺差累计1618亿美元,同比增长88%。如今中国外贸顺差的增加已经不能当作正面新闻来解读了,相反,在国家紧张地关注过剩的流动性、不断走高的CPI以及“热钱”的危急关头,外贸顺差的增加倒越来越像CPI的正向指标了。
衡量美元兑一篮子主要货币的美元指数,近期曾经跌至79.24,这已经是最近15年来的最低点。美元很少能在当前这种超低价位运行,对于美元的沽压自然非比寻常。但以往的规律是,暴跌之后必有暴涨,短线而言,在当前的价位,已经不宜过分地沽出美元,但是中线呢?美元真的不会继续暴跌下去吗?
从理论上说,通胀最大的特征,就是CPI这个东西只有“下限”,没有“上限”。真正需要上升的时期,它可能势如猛虎,可以想涨多高就能涨多高;正因如此,如果CPI真的“跑赢刘翔”,我们就必须毫不犹豫地折断它的“后腿”。比较激进的经济学家,如支持温和通胀(有限通胀)的凯恩斯也曾经说过,“(强行制止)通货膨胀是有关社会正义的事情”——以免“恶性通货膨胀突然激化社会各个阶层之间的种种利益冲突,甚至政治冲突(凯恩斯:《货币论》)”。
问题在于,当CPI已经上摸到6.5%的时候,对于商品市场而言,并非所有的商品都能达到这一上涨幅度,因此,我们将需要一系列的总量调控,来抽干推高CPI剧烈上升的那些水分。
值得我们警惕的是,这种调控,比如持续加息,最终将会伤害到资本市场,其中首先是投资于债券的市场投资者,其次就是投资于股票的市场投资者。我个人的判断,以中国证券市场的规模而言,其未来的发展潜力仍然很大,特别是参照周边市场的指标; 但真正进入紧缩周期,我的建议是轻仓,最好不要超过半仓——为了真正的“资本化生存”。
目前,我们的国家已经是个坐拥1.4万亿美元外储的投资大国,如果我国在贸易项下与资本项下同时都是正收益,那就意味着我国的以人民币计价的资产价格将会继续走高。我国是个转型中国家,各种社会保障体制还未就位,居民储蓄相对充裕。因此,除非人民币的汇率能够大幅提升,否则这一进程不会中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