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I涨势凶猛

来源 :商务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huaim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果我国在贸易项下与资本项下同时都是正收益,那就意味着我国以人民币计价的资产价格将会继续走高
  
  9月11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了8月份的CPI指数,同比上涨了6.5%;今年1—8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累计同比上涨3.9%。
  8月CPI再创新高,并不出人意料。在此期间,猪肉的价格全国平均同比上涨80.9%,其中有两个省的猪肉价格同比上涨超过200%——“肥猪拱门”,但却如此生猛,真可以说是史无前例。
  CPI数据再次吸引了无数人的眼球,并引导着市场的心理预期。比照趋势而言,并且客观地分析市场,我们现在更加倾向于认为,无论央行采取哪些应对措施,9月份的CPI将续写新的高点。
  有趣的是,如何看待CPI必将“向上突破”的后果,一直存在显而易见的利益分化:享受通胀收益的股市与楼市的投资者,总会不遗余力地讲述各种间接的收益,掩盖一般性质通货膨胀(潜性通胀)正在向恶性通货膨胀(显性通胀)转化的事实,以及其他的后果。
  比如此前,在7月末就已经有大量的市场分析机构推测说,“8月份的CPI会在5.8%—6.6%”,但他们又同时认为“金九银十,这多半只是短期的反应”,“年底之前,CPI或将温和地回落一些”。
  我不太知道如此乐观地“断言”CPI可以“软着陆”的主要依据是什么——而且至少三年以来,这种“推测术”同时也是某种“乐观的态度”,无论是内在逻辑上还是学术态度上,均不足取。
  通胀的危害路人皆知。随着食品价格逐步得到控制,如果后续的措施得力,通胀的情况或将有所好转,“全年预计CPI保持在3.4%至3.6%左右”,但是如果后续的措施不得力呢,我们该怎么办?
  事实上,对于通胀的判断,学界历来就有一个非常搞笑的比喻,这就是对于通胀的成因从来都是“知者不言,言者不知”的,这就犹如未婚少女的“妊娠反应”,妊娠初期,大家(包括有些草包医生)会一致认为是“月经失调”;腰围渐阔,大家会以为是她“嘴馋”所致,减肥即可……直到最后肚子越来越大,婴儿呱呱落地,这才知道,原来珠胎暗结已有时日。
  从上游来说,国家统计局9月10日公布了8月份PPI(工业品价格指数)数值,同比上涨2.6%;由于此前PPI从未升过2%,所以,PPI本身向上突破,应该意味着判断CPI未来可能回落的判断过于乐观。
  从周边市场来说,近期人民币兑换美元下破7.51;8月份我国外贸进出口值达到1977.4亿美元,其中贸易顺差為249.8亿美元。至此,我国今年前8个月贸易顺差累计1618亿美元,同比增长88%。如今中国外贸顺差的增加已经不能当作正面新闻来解读了,相反,在国家紧张地关注过剩的流动性、不断走高的CPI以及“热钱”的危急关头,外贸顺差的增加倒越来越像CPI的正向指标了。
  衡量美元兑一篮子主要货币的美元指数,近期曾经跌至79.24,这已经是最近15年来的最低点。美元很少能在当前这种超低价位运行,对于美元的沽压自然非比寻常。但以往的规律是,暴跌之后必有暴涨,短线而言,在当前的价位,已经不宜过分地沽出美元,但是中线呢?美元真的不会继续暴跌下去吗?
  从理论上说,通胀最大的特征,就是CPI这个东西只有“下限”,没有“上限”。真正需要上升的时期,它可能势如猛虎,可以想涨多高就能涨多高;正因如此,如果CPI真的“跑赢刘翔”,我们就必须毫不犹豫地折断它的“后腿”。比较激进的经济学家,如支持温和通胀(有限通胀)的凯恩斯也曾经说过,“(强行制止)通货膨胀是有关社会正义的事情”——以免“恶性通货膨胀突然激化社会各个阶层之间的种种利益冲突,甚至政治冲突(凯恩斯:《货币论》)”。
  问题在于,当CPI已经上摸到6.5%的时候,对于商品市场而言,并非所有的商品都能达到这一上涨幅度,因此,我们将需要一系列的总量调控,来抽干推高CPI剧烈上升的那些水分。
  值得我们警惕的是,这种调控,比如持续加息,最终将会伤害到资本市场,其中首先是投资于债券的市场投资者,其次就是投资于股票的市场投资者。我个人的判断,以中国证券市场的规模而言,其未来的发展潜力仍然很大,特别是参照周边市场的指标; 但真正进入紧缩周期,我的建议是轻仓,最好不要超过半仓——为了真正的“资本化生存”。
  目前,我们的国家已经是个坐拥1.4万亿美元外储的投资大国,如果我国在贸易项下与资本项下同时都是正收益,那就意味着我国的以人民币计价的资产价格将会继续走高。我国是个转型中国家,各种社会保障体制还未就位,居民储蓄相对充裕。因此,除非人民币的汇率能够大幅提升,否则这一进程不会中止。
其他文献
PE也是组织创新,看上去很简单,但背后却有一套创新的市场行为逻辑    自两年前国内的投资人和企业听说世界上还有凯雷和黑石这样的PE(私人股权投资基金),就一直心潮澎湃,有相当一批人对传言中PE们的“野蛮行径”由衷羡慕,这有点像中国球迷认为英超的粗野冲撞也是高超球技的一部分。  然而他们真的野蛮吗?至少在2007年,我们多少有些失望。6月,最猛的野蛮人走到了聚光灯下,不再“暗地里兴风作浪”——黑石
期刊
环保继过去几年对企业社会责任提出更高要求之外,还正成为一种投资的新趋势    最近,英国王储查尔斯在为该国《金融时报》撰写文章时,颇不寻常地使用了“让筋脉愤张,让血气直冲”这样极富煽动力的语句,号召人们加入到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列中,“一起战胜这个史无前例的挑战”。  此前的11月30日,由查尔斯王储倡导成立的“气候变化问题企业领导小组”组织全球150多家企业联合签署公报,倡议采取大胆行动以应对气候变
期刊
《商务周刊》:近两年来,以创投、PE为代表的新资本在中国内地投资的数量和规模都很大,由此也产生了一大批被新资本投资的成功企业,这些企业与传统投融资模式下成长起来的企业有什么不同?  张帆:要搞清这个问题,必须得先谈宏观层面。中国从改革开放到现在,一直存在着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问题背后的原因是中国的行业与企业都是粗放式发展。传统融资中的民间资金地域强,行业性强,他们专注投资自己熟悉的一块,而银行的资
期刊
《商务周刊》:其实早在两年前,沃尔沃就推出了以面向客户需求为导向的沃尔沃卡车“全金程”全面物流解决方案,现在,这个全面物流解决方案是如何体现“环保”诉求的呢?   何伯格:对于沃尔沃来说,环保并不是一个全新的概念,我们在1972年就把环保确立为三大核心价值之一。全面物流解决方案是沃尔沃很基础的一个理念,创造它是为了让客户受益,也让客户的客户受益,所以这一切也都是建立在沃尔沃的三大核心价值,即质量、
期刊
中国正付出前所未有的努力,试图抓住畅销书《世界是平的》中描绘的服务外包转移浪潮这一历史机遇    去年,国家商务部、科技部等正式启动“千百十工程”,以一个国家品牌“ChinaSourcing”为代表,“中国服务”开始了从“全球工厂”到“全球办公室”的征途。  所谓“千百十工程”,指的是“十一五”期间,将在全国建设10个服务外包基地城市,推动100家世界著名跨国公司将其服务外包业务转至中国,培育10
期刊
回首2007年,我们发现,变化正在中国发生。没有日本的机床,中国的汽车产业仍然可以继续前行,有了大连机床这样的工业脊梁,长谷川庆太郎的危言耸听就不可能成为现实    几年前,日本右翼经济学家长谷川庆太郎在日本《呼声》月刊上发表了一篇题为《中国的未来取决于日本》的文章,文章认为,中国的未来掌握在日本和美国手中。此文一出,震惊国人。  长谷川庆太郎分析说,中国经济发展不是对日本的威胁,而是日本的机会,
期刊
《商务周刊》:国务院8号文件提出了未来国家重点扶持和发展的16大专项,在2007年,这些重大专项的实施情况如何?  李冶:8号文件出台后,国务院为加强振兴装备制造业的组织协调工作,在发改委成立了重大装备协调办公室。过去的一年里,我们主要的工作是具体落实8号文件,其中一个主要任务就是落实16大专项的实施。  2007年,16大专项的落实主要集中在与国民经济密切相关的能源、原材料加工和交通运输等领域,
期刊
成功的大规模协作的秘密是建立一个参与者的客户基数,然后吸引越来越多的人或企业参与到商业生态系统中    任何一个影响世界的趋势一开始都来自于不起眼的角落。10年前,吉米·威尔斯和拉里·桑格尔这两个年轻人创造了人人可以编辑网络知识库的工具软件Wiki;10年后,维基爱好者们建立了全球最大的百科全书体系,原本体现精英群体高贵特权的百科全书编纂,被“人生而有编辑权”轻松颠覆了。  更为壮观的是,维基“人
期刊
《商务周刊》:最近您推荐的《维基经济学》,正在成为继《世界是平的》、《长尾理论》之后又一个在企业界热烈探讨的话题。我们发现,维基经济最核心的特点是开放、共享、对等和全球协作,这与前两本书的核心观点是一脉相承的。您怎么看最近几年兴起的这股追求打破企业边界,以企业生态系统对抗代替单个企业竞争的趋势?  胡泳:维基经济的提出,实际上跟过去十几年来世界管理理论的一个发展趋势是相通的。其实质是一种管理学上本
期刊
1999年,Luigi T Peccenini第一次来到中国,和700年前的另一位意大利人马可·波罗不同,他还随身带着此前20多年就被自己奉做人生宝典的《道德经》,行李中甚至还有一个观察风水的中国罗盘。  一年后,意大利人在北京国贸中心建立了中国第一家华尔街英语培训中心,并且有了一个文绉绉的中国名字:李文昊。  李文昊是华尔街学院(全球)公司的创始人。1972年,李文昊在他32岁之年创立了英文培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