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言清新、意境深远的古诗词是语文大花园中的一朵奇葩。它文字精练,内涵丰富,情趣盎然,是浓缩的生活、流淌的音乐、写意的画面,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然而,实际教学中它却始终不能吸引学生关注的目光,诗人的喜怒哀愁更是在学生的心里激不起半点波澜,每次上课,他们脸上写满了无趣。
他们不爱学古诗词,究其因大致有两个方面:一是古诗词自身造成的,它含蓄隐晦,学生对它的理解有一定的难度;另一方面是我们的课堂教学模式单一。古诗词教学变成了古诗知识的教学、分析,古诗文作品自身的感人力量在教师自我陶醉的分析中,随着横飞的唾沫消失了。学生非但没有在教师的讲解中受到熏陶,反而产生了厌恶、反感、继而排斥、甚至逃避。
那么教学中如何改观现状,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使他们身临其境、想象驰骋,时刻处于一种新鲜享受的学习感觉中呢?我认为情境创设教学不失为一种好方法。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在教学中不断地研究和探索,,更重要的是充分挖掘詩词魅力之所在外,巧创情境,继而总结提炼出切实有效的教学方法。下面我结合自己几年来的教学实践经验,谈谈自己在古诗词情境创设教学方面的一些做法。
一、书画描绘情境
古诗词的特点是诗中有画。以图配文,可帮助学生把美的感受上升到美的认识。例如,教学《小池》时,我引导学生边理解诗意边用简笔画画出涓涓细流和清澈见底的小池,小池里那含苞欲放的荷花上面有一两只蜻蜓在栖息......学生在绘画的过程中加深了对古诗的理解。再如,学习《浪淘沙》这首词,学生们很容易根据“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颠自天涯”,在头脑中形成一副万里黄河弯弯曲曲挟带着泥沙,狂风劲吹,浪涛滚滚如同来自天涯的情境,一下子就明白了“如今直上银河去,通到牵牛织女家”这句诗的意境。此时,我见机引导孩子们根据诗意,合情合理的为诗配画,并比试谁画的好,这时,孩子们的兴致一下子被提起来了,他们简单的几笔就画出了黄河与天相接,似从天将的意境。据此,学生马上想到“黄河之水天上来”的壮观。这样情境创设的有效性,不但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和主动性,而且还帮助学生领悟古诗的意境和情境,同时提高了学生学诗的兴趣。
古诗词具有简洁,篇幅短小而意蕴丰富的特点,仅仅通过接触语言来学习古诗,学生对古诗画面美得理解将会是笼统的,模糊的。老师如果大胆尝试让学生据诗作画,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自己对诗的理解,用画的形式来解释诗意,既能充分展示学生的绘画、理解能力,又能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使得“诗”与“画”有机结合,相得益彰。
二、配乐展现情境
古诗词具有独特的音韵美,通过朗读能显示这种音韵美,使之产生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从而给人一种美的享受。品读古诗文时适当的配上合适的音乐进行想象,指导学生声情并茂地诵读,使禁止的画面与声音形象地融为一体,在引导学生进行适当的想象。亚力士多德说过我:“想象力是发现,发明一切创造活动的源泉。”在音乐与想象中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产生情感共鸣。如我在教学王维的《山居秋暝》时,先让学生观看视频或生动形象的课件,把诗句放在画面中,让学生结合诗境,诗情诵读,再配以古筝曲《渔舟唱晚》,舒缓甜美的乐曲让学生感受到田园气息的闲适和芬芳,学生自然而然地入情入境,轻松地读出是的意境。再如学习《望洞庭》一诗,很多孩子会把它自然地套进《蒙古小夜曲》中唱一唱。把课文与音乐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样让学生在音乐中欣赏优美的意象,激发他们的兴趣,赏析诗歌的意境,从而培养了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感情投入,气氛活泼愉悦,在歌声中轻松地掌握了这首诗。
三、表演体悟情境
有的古诗简洁地描写了人物之间的交往,教学这类古诗时,可启发学生想象其中的情境并扮演角色演出课本剧。如课本剧表演《示儿》(在阅读,理解《示儿》全诗大意的前提下,我展开了如下环节的教学。)
师:陆游马上就要离开人世,回首自己走过的路,回望至今仍在金人铁蹄下的家乡,再看看毫无斗志的南宋朝廷,心中自是另一番滋味。想一想,陆游在临终前会和他的家人说点什么呢?谁愿意上来表演一下当时的情景呀?
(选三名学生分别扮演陆游、儿子、旁观者。)
陆游:(痛苦、有气无力、无奈地)对于一个快要死的人来说,也没有什么可留恋可挂牵的了。但唯一令我万般心痛的是,我们的祖国迟迟得不到统一。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祖国正在受难,我却行将就木,无能为力。唉……
儿子:父亲,您别难过,您虽然无法驰骋疆场,但您以笔为刀,以诗为箭,唤醒了多少麻木的心灵,激励了多少将士奋勇杀敌。
陆游:(忧愤、哀伤地)我是空有满腔热血却报国无门,我的心痛啊!又怎能安心闭上双眼,儿啊,身强体健,一定要为祖国的统一出力。
儿子:(低沉而坚定地)父亲,我定会向您一样热爱自己的祖国,投身到抗金的队伍中去,为祖国的统一贡献自己的一切。
陆游:(饱含爱国热情)我有一件事放心不下,待祖国统一了,别忘了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你九泉之下的父亲啊!(学生饱含深情地吟诵: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师:看到此情此景,你最想说点什么呢?
学生:可悲可叹!陆游空有满腹才华,竟得不到朝廷的重用,真是朝廷的不幸啊!
我们看学生在一个生动、可感可触的具体情境中,不仅提高了口语表达能力,且情感受到了净化和熏陶。语文教学的三维目标也得到了融合和有机的统一。
再如,还有的古诗词可进行个体的手语表演,教学《鹅》时,我让学生伸出手臂做成鹅脖子,五指捏拢做成鹅头,然后弯曲手臂,手指斜指上方张合表示歌唱。学生通过自己的手语表演,很快理解了"曲项向歌",然后继续让学生表演"浮""拨",学生边演边背,很快背熟了这首诗。还有李白的《赠汪伦》一诗时,我让学生扮演诗人和汪伦,让学生想象两人送别时的对话、动作、神态,然后进行情境再现表演,学生兴趣高涨,演起来惟妙惟肖。
古诗词是我们中华民族艺术宝库中的耀眼璀璨的明珠,浓缩了中华几千年的文明成果。徜徉在古诗文的美丽殿堂,我们的学生不仅能了解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而且能启迪思想、陶冶性情,获得审美感受,进而增强民族自尊心和爱国主义情感。把这些内容教好,对于继承祖国优秀的文化遗产,培养少年儿童美好的思想情操和良好的文学艺术素养,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单位:陕西省榆林市第一小学)
他们不爱学古诗词,究其因大致有两个方面:一是古诗词自身造成的,它含蓄隐晦,学生对它的理解有一定的难度;另一方面是我们的课堂教学模式单一。古诗词教学变成了古诗知识的教学、分析,古诗文作品自身的感人力量在教师自我陶醉的分析中,随着横飞的唾沫消失了。学生非但没有在教师的讲解中受到熏陶,反而产生了厌恶、反感、继而排斥、甚至逃避。
那么教学中如何改观现状,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使他们身临其境、想象驰骋,时刻处于一种新鲜享受的学习感觉中呢?我认为情境创设教学不失为一种好方法。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在教学中不断地研究和探索,,更重要的是充分挖掘詩词魅力之所在外,巧创情境,继而总结提炼出切实有效的教学方法。下面我结合自己几年来的教学实践经验,谈谈自己在古诗词情境创设教学方面的一些做法。
一、书画描绘情境
古诗词的特点是诗中有画。以图配文,可帮助学生把美的感受上升到美的认识。例如,教学《小池》时,我引导学生边理解诗意边用简笔画画出涓涓细流和清澈见底的小池,小池里那含苞欲放的荷花上面有一两只蜻蜓在栖息......学生在绘画的过程中加深了对古诗的理解。再如,学习《浪淘沙》这首词,学生们很容易根据“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颠自天涯”,在头脑中形成一副万里黄河弯弯曲曲挟带着泥沙,狂风劲吹,浪涛滚滚如同来自天涯的情境,一下子就明白了“如今直上银河去,通到牵牛织女家”这句诗的意境。此时,我见机引导孩子们根据诗意,合情合理的为诗配画,并比试谁画的好,这时,孩子们的兴致一下子被提起来了,他们简单的几笔就画出了黄河与天相接,似从天将的意境。据此,学生马上想到“黄河之水天上来”的壮观。这样情境创设的有效性,不但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和主动性,而且还帮助学生领悟古诗的意境和情境,同时提高了学生学诗的兴趣。
古诗词具有简洁,篇幅短小而意蕴丰富的特点,仅仅通过接触语言来学习古诗,学生对古诗画面美得理解将会是笼统的,模糊的。老师如果大胆尝试让学生据诗作画,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自己对诗的理解,用画的形式来解释诗意,既能充分展示学生的绘画、理解能力,又能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使得“诗”与“画”有机结合,相得益彰。
二、配乐展现情境
古诗词具有独特的音韵美,通过朗读能显示这种音韵美,使之产生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从而给人一种美的享受。品读古诗文时适当的配上合适的音乐进行想象,指导学生声情并茂地诵读,使禁止的画面与声音形象地融为一体,在引导学生进行适当的想象。亚力士多德说过我:“想象力是发现,发明一切创造活动的源泉。”在音乐与想象中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产生情感共鸣。如我在教学王维的《山居秋暝》时,先让学生观看视频或生动形象的课件,把诗句放在画面中,让学生结合诗境,诗情诵读,再配以古筝曲《渔舟唱晚》,舒缓甜美的乐曲让学生感受到田园气息的闲适和芬芳,学生自然而然地入情入境,轻松地读出是的意境。再如学习《望洞庭》一诗,很多孩子会把它自然地套进《蒙古小夜曲》中唱一唱。把课文与音乐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样让学生在音乐中欣赏优美的意象,激发他们的兴趣,赏析诗歌的意境,从而培养了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感情投入,气氛活泼愉悦,在歌声中轻松地掌握了这首诗。
三、表演体悟情境
有的古诗简洁地描写了人物之间的交往,教学这类古诗时,可启发学生想象其中的情境并扮演角色演出课本剧。如课本剧表演《示儿》(在阅读,理解《示儿》全诗大意的前提下,我展开了如下环节的教学。)
师:陆游马上就要离开人世,回首自己走过的路,回望至今仍在金人铁蹄下的家乡,再看看毫无斗志的南宋朝廷,心中自是另一番滋味。想一想,陆游在临终前会和他的家人说点什么呢?谁愿意上来表演一下当时的情景呀?
(选三名学生分别扮演陆游、儿子、旁观者。)
陆游:(痛苦、有气无力、无奈地)对于一个快要死的人来说,也没有什么可留恋可挂牵的了。但唯一令我万般心痛的是,我们的祖国迟迟得不到统一。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祖国正在受难,我却行将就木,无能为力。唉……
儿子:父亲,您别难过,您虽然无法驰骋疆场,但您以笔为刀,以诗为箭,唤醒了多少麻木的心灵,激励了多少将士奋勇杀敌。
陆游:(忧愤、哀伤地)我是空有满腔热血却报国无门,我的心痛啊!又怎能安心闭上双眼,儿啊,身强体健,一定要为祖国的统一出力。
儿子:(低沉而坚定地)父亲,我定会向您一样热爱自己的祖国,投身到抗金的队伍中去,为祖国的统一贡献自己的一切。
陆游:(饱含爱国热情)我有一件事放心不下,待祖国统一了,别忘了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你九泉之下的父亲啊!(学生饱含深情地吟诵: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师:看到此情此景,你最想说点什么呢?
学生:可悲可叹!陆游空有满腹才华,竟得不到朝廷的重用,真是朝廷的不幸啊!
我们看学生在一个生动、可感可触的具体情境中,不仅提高了口语表达能力,且情感受到了净化和熏陶。语文教学的三维目标也得到了融合和有机的统一。
再如,还有的古诗词可进行个体的手语表演,教学《鹅》时,我让学生伸出手臂做成鹅脖子,五指捏拢做成鹅头,然后弯曲手臂,手指斜指上方张合表示歌唱。学生通过自己的手语表演,很快理解了"曲项向歌",然后继续让学生表演"浮""拨",学生边演边背,很快背熟了这首诗。还有李白的《赠汪伦》一诗时,我让学生扮演诗人和汪伦,让学生想象两人送别时的对话、动作、神态,然后进行情境再现表演,学生兴趣高涨,演起来惟妙惟肖。
古诗词是我们中华民族艺术宝库中的耀眼璀璨的明珠,浓缩了中华几千年的文明成果。徜徉在古诗文的美丽殿堂,我们的学生不仅能了解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而且能启迪思想、陶冶性情,获得审美感受,进而增强民族自尊心和爱国主义情感。把这些内容教好,对于继承祖国优秀的文化遗产,培养少年儿童美好的思想情操和良好的文学艺术素养,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单位:陕西省榆林市第一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