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明确提出: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应面向全体学生,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评价和教学资源的利用与开发等方面都应考虑全体学生的发展需求。一堂成功的课,应该让学生自始至终掌握主动权,教师只是充当“组织者”“促进者”“合作者”“咨询者”“参与者”“引导者”等多种角色,最大限度地给学生提供参与的机会,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了体现,自然就产生了求知和探究的欲望,也就把学习当作一件乐事。
学生的发展是英语课程的出发点和归宿。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唯有以学生的需求为出发点,才能真正将英语课程标准中关于“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落实到位,从而使英语课堂逐渐呈现出真实、质朴、灵动、有效的气息。以生为本,就是以学生为教学的主体,就是要把学生看成有思想,有情感的人,而不是把他们看成学习的容器,应当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让课堂真正成为有趣、有序、有效的课堂。在课堂教学中要做到以人为本,即以学生为本,首先应当转变教育理念,把学生当做有思想,有感情的人来对待,而不要把他们当做学习的机器来对待,因为他们也有喜怒哀乐,有个人的追求,有对事物的看法,有自己的情感经历,这些正是搞好教育的基础。然而,在现实的英语课堂教学中,以教师为主体,以教材为本,以考核为目的的现象却屡见不鲜。那么,怎样运用新课程理念,以学生为主体,真正做到“以生为本”呢?笔者认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教学目标的设定要“以学生为本”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中心,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主导方向和学生的主体活动都是围绕本课的教学目标来进行的。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 也是学习的最终目的。新课标倡导“以人为本”的精神,关注学生的终身发展,因此,根据学生的求知需要、情感需要和发展需要来设计教学目标的理念是符合新课程精神的。但是教学目标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而应当根据学生的情况适当调整。某些教学目标的设计出现偏执,其主要原因是对学生的实际需求不了解。因此,要走出偏执的误区,必须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设计教学目标。
二、教学方法要“以学生为本”
有人说过,一百个孩子就有一百种语言,一百个想法,一百种思维和学习的方式。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他们也会产生一百种学习语言的方法。即使面对同一个语言材料,不同的学生也会收集到不同的信息,产生不同的体验,获得不同的感悟。因此,當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活动得出不同的结论,获得不同的感悟的时候,教师不要强行将学生从他们的学习方式上拉到我们的教学方式上来,而是要顺应他们的学习习惯与学习方式,通过适当的引导,启发他们在原有学习经验的基础上形成更加科学和有效的学习方法。
三、教学准备要“以学生为本”
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可以尝试放手将课堂还给学生,教师要转变在教学中的角色,不应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还应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指导者、组织者、帮助者、参与者和合作者。例如课前复习,可以请语音语调较好的学生进行带读,这样既能给这部分学生更多练习的机会,更重要的是可以换一种方式调动孩子们学习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也有利于老师了解学生情况,及时进行纠正和指导。
其次,教具的准备也是课前准备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具的运用既要直观易懂,也要适时适度。例如我在教授关于家庭成员的话题时,我让学生把他们的全家福照片带来课堂当教具,小孩子们都非常感兴趣,都乐于用英语介绍自己的家庭成员给全班同学认识:This is my father. He’s tall. This is my mother. She’s short. She has long hair. She has big eyes. I love my mother and father……这样的教具既省时,又高效,既达成了教学目标,又达成了情感目标,当然也达成了能力目标,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最后,多媒体教学工具的使用,使一些教学环节变得简单。多媒体的使用有利于激发兴趣,开发思维,提高学习效果。因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有强烈的学习意愿,图文并茂的多媒体课件能够大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能够积极思维,主动学习,掌握正确的学习技能,提高学习效果。
四、教学过程要“以学生为本”
外语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学”而不是“教”。科德曾指出:“最有效的语言教学应该是在自然的语言学习环境中进行,这种自然的学习环境不仅能方便学习,并能促进学习,而不是学习的障碍,教师和教材应该适应学生,而不是学生适应教师和教材。”作为英语教师的我们应该知道,英语学科不同于其他基础学科,它是一门实践课,其语言技能是需要学生通过一定时间的实践才能培养和提高的。因此,教学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参与性。英语学习的过程是新旧语言知识不断结合的过程,也是语言能力从理论知识转化为语用的过程,而这种结合和转化都必须让学生通过自身的活动习得。
一堂成功的英语课是从一个好的热身导入开始的,课前的热身能够引发学生的好奇心,集中学生的思想,把学生的思绪转移到英语学习上来。学生在歌曲,说唱,游戏,师生的自由交谈中很快地进入角色,沉浸在浓厚的英语氛围中,全身心地做好了学习英语的准备。
新课程标准倡导活动途径,通过表演、唱歌、游戏、竞赛、猜谜和画画等小学生容易接受的形式,来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他们初步用英语进行听、说、读、写的能力。所谓以学生为主体,就是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作为活动的主体出现,是教学活动的中心,教师应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并充当课堂的主角。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它提倡一种开放式交流活动,教师和学生之间保持双向交往,甚至学生与学生之间也强调一种互相合作的精神。当课堂内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产生相互激发的效果时,学生便进入了最佳的学习境界。这样,我们的教学活动便真正体现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教学活动也便能够如鱼得水的进行。英语教师在设计课堂活动时,要尽量使活动贴近小学生的真实生活,这样的活动才容易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也最能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康德说过,什么是教育的目的,人就是教育的目的。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让人自由、快乐、健康地成长。教育以育人为本,实际教学以学生为本,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个性的形成和发展。
学生的发展是英语课程的出发点和归宿。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唯有以学生的需求为出发点,才能真正将英语课程标准中关于“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落实到位,从而使英语课堂逐渐呈现出真实、质朴、灵动、有效的气息。以生为本,就是以学生为教学的主体,就是要把学生看成有思想,有情感的人,而不是把他们看成学习的容器,应当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让课堂真正成为有趣、有序、有效的课堂。在课堂教学中要做到以人为本,即以学生为本,首先应当转变教育理念,把学生当做有思想,有感情的人来对待,而不要把他们当做学习的机器来对待,因为他们也有喜怒哀乐,有个人的追求,有对事物的看法,有自己的情感经历,这些正是搞好教育的基础。然而,在现实的英语课堂教学中,以教师为主体,以教材为本,以考核为目的的现象却屡见不鲜。那么,怎样运用新课程理念,以学生为主体,真正做到“以生为本”呢?笔者认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教学目标的设定要“以学生为本”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中心,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主导方向和学生的主体活动都是围绕本课的教学目标来进行的。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 也是学习的最终目的。新课标倡导“以人为本”的精神,关注学生的终身发展,因此,根据学生的求知需要、情感需要和发展需要来设计教学目标的理念是符合新课程精神的。但是教学目标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而应当根据学生的情况适当调整。某些教学目标的设计出现偏执,其主要原因是对学生的实际需求不了解。因此,要走出偏执的误区,必须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设计教学目标。
二、教学方法要“以学生为本”
有人说过,一百个孩子就有一百种语言,一百个想法,一百种思维和学习的方式。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他们也会产生一百种学习语言的方法。即使面对同一个语言材料,不同的学生也会收集到不同的信息,产生不同的体验,获得不同的感悟。因此,當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活动得出不同的结论,获得不同的感悟的时候,教师不要强行将学生从他们的学习方式上拉到我们的教学方式上来,而是要顺应他们的学习习惯与学习方式,通过适当的引导,启发他们在原有学习经验的基础上形成更加科学和有效的学习方法。
三、教学准备要“以学生为本”
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可以尝试放手将课堂还给学生,教师要转变在教学中的角色,不应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还应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指导者、组织者、帮助者、参与者和合作者。例如课前复习,可以请语音语调较好的学生进行带读,这样既能给这部分学生更多练习的机会,更重要的是可以换一种方式调动孩子们学习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也有利于老师了解学生情况,及时进行纠正和指导。
其次,教具的准备也是课前准备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具的运用既要直观易懂,也要适时适度。例如我在教授关于家庭成员的话题时,我让学生把他们的全家福照片带来课堂当教具,小孩子们都非常感兴趣,都乐于用英语介绍自己的家庭成员给全班同学认识:This is my father. He’s tall. This is my mother. She’s short. She has long hair. She has big eyes. I love my mother and father……这样的教具既省时,又高效,既达成了教学目标,又达成了情感目标,当然也达成了能力目标,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最后,多媒体教学工具的使用,使一些教学环节变得简单。多媒体的使用有利于激发兴趣,开发思维,提高学习效果。因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有强烈的学习意愿,图文并茂的多媒体课件能够大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能够积极思维,主动学习,掌握正确的学习技能,提高学习效果。
四、教学过程要“以学生为本”
外语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学”而不是“教”。科德曾指出:“最有效的语言教学应该是在自然的语言学习环境中进行,这种自然的学习环境不仅能方便学习,并能促进学习,而不是学习的障碍,教师和教材应该适应学生,而不是学生适应教师和教材。”作为英语教师的我们应该知道,英语学科不同于其他基础学科,它是一门实践课,其语言技能是需要学生通过一定时间的实践才能培养和提高的。因此,教学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参与性。英语学习的过程是新旧语言知识不断结合的过程,也是语言能力从理论知识转化为语用的过程,而这种结合和转化都必须让学生通过自身的活动习得。
一堂成功的英语课是从一个好的热身导入开始的,课前的热身能够引发学生的好奇心,集中学生的思想,把学生的思绪转移到英语学习上来。学生在歌曲,说唱,游戏,师生的自由交谈中很快地进入角色,沉浸在浓厚的英语氛围中,全身心地做好了学习英语的准备。
新课程标准倡导活动途径,通过表演、唱歌、游戏、竞赛、猜谜和画画等小学生容易接受的形式,来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他们初步用英语进行听、说、读、写的能力。所谓以学生为主体,就是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作为活动的主体出现,是教学活动的中心,教师应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并充当课堂的主角。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它提倡一种开放式交流活动,教师和学生之间保持双向交往,甚至学生与学生之间也强调一种互相合作的精神。当课堂内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产生相互激发的效果时,学生便进入了最佳的学习境界。这样,我们的教学活动便真正体现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教学活动也便能够如鱼得水的进行。英语教师在设计课堂活动时,要尽量使活动贴近小学生的真实生活,这样的活动才容易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也最能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康德说过,什么是教育的目的,人就是教育的目的。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让人自由、快乐、健康地成长。教育以育人为本,实际教学以学生为本,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个性的形成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