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RI弥散加权像联合动态增强扫描在肝脏占位性病变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来源 :中国医学创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ataw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探析MRI弥散加权成像联合动态增强扫描在肝脏占位性病变诊断中的运用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7月-2014年7月期间本院收治的肝脏占位性病变患者49例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治疗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检查,其中海绵状血管瘤具有较高的表观扩散系数,其次为肝脏转移瘤,最低为原发性肝细胞癌;肝脏恶性肿瘤与血管瘤之间的ADC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原发性肝细胞癌的动态增强曲线主要为Ⅰ型,10例占47.62%;肝脏转移瘤主要为Ⅱ型,9例占60.0%;肝脏海绵状血管瘤主要为Ⅲ型,9例占69.23%,且三种肝脏占位动态增强曲线类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WI联合动态增强扫描的诊断准确率高于动态增强扫描。结论:临床上在对肝脏占位性病变进行诊断时,运用MRI弥散加权成像联合动态增强扫描,能够有效提高诊断准确率,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 MRI; 弥散加权成像; 动态增强; 肝脏占位性病变; 临床价值
  【Abstract】 Objective:To analyze the applying value of MRI 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 combination with dynamic enhanced scan in the diagnosis of hepatic space-occupying lesions.Method:49 patients with liver space-occupying lesions in our hospital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s from July 2010 to July 2014, the clinical data of patients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Result:All patients were successfully completed the examination cavernous,hemangioma had high 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 followed by liver metastases, the lowest for primary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Malignant liver tumors compared with hemangioma of ADC values,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The dynamic enhancement curve of primary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 were mainly 10 cases(47.62%)of Ⅰ type,liver metastases were mainly 9 cases(60.0%) of Ⅱ type, hemangiomas were mainly 33 cases(67.35%) of Ⅲ type,and compared three kinds of liver placeholder dynamic contrast enhancement curve type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The diagnostic accuracy of DWI combined with dynamic contrast-enhanced scan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dynamic contrast-enhanced scan.Conclusion: MRI 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 combination with dynamic enhanced scan in clinical diagnosis of liver space-occupying lesions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diagnostic accuracy rate,it is worthy of popularization and application.
  【Key words】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 Dynamic enhanced; Liver space-occupying lesions; Clinical value
  First-author’s address:The People’s Hospital of Xinyu City,Xinyu 338000,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5.28.037
  肝脏占位性病变在临床上被分为非实性病变和实性病变两大类,主要指的是在正常肝脏CT的均匀密度或者B超的均匀回声上,肝实质内出现明显异常的密度区或者回声区[1]。导致这种现象的因素有很多,可以为良性肿瘤,比如肝腺瘤、肝脏海绵状血管瘤、肝硬化再生结节、肝囊肿等,也可以是恶性肿瘤,比如转移性肝癌、原发性肝癌等,不仅对患者的正常生活和工作造成影响,在一定程度上还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所以早诊断、早发现、早治疗对改善患者预后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当前临床上在鉴别和诊断该类疾病时,医学影像学技术是比较常用和有效的一种方法,特别是对比剂动态增强技术[2]。近年来,随着磁共振技术的不断发展,能够通过图像将器官、组织的功能状态反映出来,同时还能充分利用各种参数指标,将组织的空间构成和分化程度直接反映出来,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有效提高定性诊断准确率和病变检出率[3]。因此,本文重点探讨了MRI弥散加权成像联合动态增强扫描在肝脏占位性病变诊断中的运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7月-2014年7月本院收治的肝脏占位性病变患者49例为研究对象,男29例,女20例,年龄34~76岁,平均(55.33±5.9)岁,其中13例为肝脏海绵状血管瘤,15例为肝转移瘤,21例为原发性肝细胞癌。
  1.2 方法 运用GE Signa Hdx1.5T超导磁共振成像仪对患者进行检查,分为以下三种:(1)MRI平扫:指导患者保持平躺姿势,头部先进,MRI平扫通常包括冠状位T2WI、横断位T2WI和T1WI。扫描参数:视野36 cm×36 cm,TR为160/7000 ms,放大率为0.625,TE为4.5/85 ms,层厚为8 mm,激励次数为1次,间距为2 mm,重建矩阵为265×160,叮嘱患者保持屏气状态进行扫描。(2)MRI DWI:运用SE-EPI序列,梯度的强度最大为25 mT/m,放大率为0.686,TR 1500 ms,激励次数为1次,TE为47 ms,层厚为8 mm,视野为35 cm×35 cm,间隔2 mm,重建矩阵为100×100。(3)MRI多期动态增强扫描。运用冠状面和横轴面肝脏容积三维快速成像序列,TE 2.2 ms,层厚2 mm,屏气12~15 s,TR 4.5 ms。运用21 G静脉穿刺针将0.1~0.2 mmol/kg对比剂钆喷酸葡胺注射进肘静脉,完成注射后,运用20 mL生理盐水对管道进行冲洗。动态增强时相:平衡期180 s,静脉期50 s,动脉期15 s。
  1.3 诊断标准 通常情况下,诊断标准主要分为以下三点:(1)原发性肝细胞癌:在动态增强检查中,门静脉期降低强化程度,动脉期强化明显,延迟期信号较低[4]。(2)肝脏转移瘤:在动态增强检查中,转移瘤强化明显,并且呈现出环形状态。(3)肝脏海绵状血管瘤:动态增强扫描呈现出“慢出快进”或者“强化渐进”[5]。
  1.4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字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不同肝脏占位性病变的ADC值比较 肝脏海绵状血管瘤具有较高的表观扩散系数,其次为肝脏转移瘤,最低为原发性肝细胞癌,肝脏恶性肿瘤与肝脏海绵状血管瘤之间的ADC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不同肝脏占位性病变动态增强参数比较 肝脏海绵状血管瘤、肝脏转移瘤以及原发性肝细胞癌的SE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肝脏海绵状血管瘤、肝脏转移瘤以及原发性肝细胞的MSD、MSI、PV以及PEI参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不同肝脏占位性病变动态增强曲线类型比较 原发性肝细胞癌的动态增强曲线主要为Ⅰ型,占47.62%(10/21);肝脏转移瘤主要为Ⅱ型,占60.0%(9/15);肝脏海绵状血管瘤主要为Ⅲ型,占69.23%(9/13),且三种肝脏占位动态增强曲线类型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 MRI诊断正确率比较 DWI联合动态增强扫描的诊断准确率高于动态增强扫描,见表4。
  3 讨论
  3.1 肝脏占位性病变MRI动态增强 MRI动态增强扫描已经成为临床上一种比较常用的检查方法,并且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该扫描技术被广泛运用在临床上[6-7]。本次研究原发性肝细胞癌的21例患者中,联合动态增强型19例,由于部分病变存在着分隔或者坏死,在动态增强扫描中呈现出分隔状强化或者周边强化不均匀。临床研究资料表明,诱发原发性肝细胞癌的因素有很多,其中病毒性肝炎是比较常见的一种原因,由于病灶具有丰富的血供,在动态增强扫描中,则呈现出动脉期强化异常,门静脉期肝实质达到强化峰值,排出部分造影剂后,逐渐降低强化程度,且延迟期呈现出低信号,部分患者表现出“快进快出”[8-9]。同时,本次研究肝转移瘤的15例患者在动态增强扫描中,没有出现明显强化的患者有12例,而平衡期和门静脉期呈现出具有典型特征的边缘形强化,并且在延迟扫描中,没有进行任何填充。由于肝脏转移瘤接受门静脉和肝动脉的双重血供,并且大多数病灶没有丰富的血供,所以在动态增强扫描中,门静脉期肝实质达到强化最高峰。临床上在对肝脏海绵状血管瘤进行动态增强扫描时,发现其表现具有典型性特征,即“慢出慢进”,门静脉期和动脉期病灶周边的结节状强化明显,并且造影剂向中心缓慢扩散[10]。MSI是直接反映微循环血流量的一种指标,PEI在一定程度上与相对血容量具有密不可分的联系,SRR能够将病灶部位增强前后灌注信号强度之间的差别充分反映出来,RV主要指的是强化的最大峰值,MSD则能够将肿瘤的血供流速充分反映出来[11]。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原发性肝转移癌、肝转移瘤以及肝脏海绵状血管瘤的MSD、MSI、PV以及PEI参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呈现出肝转移瘤<原发性肝细胞癌<肝脏海绵状血管瘤的趋势,其原因主要是肝脏海绵状血管瘤的血窦比较丰富,在动态增强扫描中,增加了其血流流速、血流量、强化峰值以及血容量。同时,原发性肝转移癌、肝转移瘤以及肝脏海绵状血管瘤的动态增强曲线类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原发性肝细胞癌的动态增强曲线主要为I型;肝转移瘤主要为Ⅱ型;肝脏海绵状血管瘤主要为Ⅲ型。所以动态增强参数和动态增强曲线类型能够将肝脏占位性病变的血液动力学特征充分反映出来,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为临床上鉴别和诊断疾病性质提供有效依据。
  3.2 肝脏占位性病变DWI DWI是MRI的一个功能成像,是以布朗运动为基本前提,通过对病理状态下细胞内外水分子和细胞外间隙的扩散变化情况进行全面分析来对疾病进行诊断的一种技术[12]。本次研究结果显示,不同类型肝脏占位性病变DWI的ADC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肝脏海绵状血管瘤具有较高的ADC值,主要是因为肝脏海绵状血管瘤通常由血液充盈、扩大的血管腔隙组成,但是血管瘤内往往容易存在出血、瘢痕以及纤维间隔等,且血窦中含有较高的血液黏度,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分子运动,相比较自由水而言,肝脏海绵状血管瘤的ADC值较小[13]。在本次研究中,肝脏海绵状血管瘤的ADC值与吴文娟等[14]研究报道基本一致。相比较肝转移瘤而言,原发性肝细胞癌的ADC值较低,但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原因可能为原发性肝细胞癌和肝脏海绵状血管瘤均为实体瘤,自由水的含量相对较低,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扩散系数。所以,临床上对肝脏占位性病变进行DWI扫描,能够对病变的ADC值进行全面分析,在一定程度上为临床上诊断肝脏占位性病变提供有效的依据。同时,徐丽娜[15]研究报道显示,b值与水分子扩散运动呈现出正比关系,即b值越大,越能将病灶组织内的水分子扩散运动充分反映出来。在本次研究中,运用了三个b值,分别为1000 s/mm2、500 s/mm2以及100 s/mm2,降低了不稳定因素对成像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获得比较满意的图像和精确的ADC值。此外,杨辉等[16]关于b值的报道与本次研究基本一致。   综上所述,MRI动态增强扫描联合弥散加权成像技术能够将不同肝脏占位性病变的水分子扩散运动和血液灌注充分反映出来,在鉴别和诊断良恶病变中具有较高的价值,同时,还能够有效提高诊断准确率,具有一定的推广和运用价值。
  参考文献
  [1]陈希奎,唐贵超,廖林森,等.MRI弥散加权成像及动态增强扫描技术在肝脏占位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河北医学,2012,18(12):1755-1758.
  [2]王姗姗.LAVA动态增强扫描在肝脏占位性病变中的临床应用[D].乌鲁木齐:新疆医科大学,2009.
  [3]孙琪.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联合LAVA动态增强扫描在肝脏局灶性病变诊断中的价值[D].苏州:苏州大学,2012.
  [4]闫圆圆.MR动态增强扫描、弥散加权成像及其联合应用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评价[D].济南:济南大学,2012.
  [5]郑宁.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联合动态增强扫描在涎腺肿瘤中的诊断价值[D].济南:山东大学,2013.
  [6]张千,张春雨,赵平,等.MRI弥散加权像联合动态增强扫描在肝脏占位性病变诊断中的临床价值[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1,15(9):1573-1575.
  [7]张京霞,张哲,陈静,等.磁共振动态增强及弥散加权成像在肝脏占位性病变中的应用价值[J].临床误诊误治,2011,24(9):62-64.
  [8] Hong H S,Kim H S,Kim M J,et al.Single breath-hold multiarterial dynamic MRI of the liver at 3T using a 3D fat-sup-pressed key hole techinque[J].Magn Reson Imaging,2013,28(2):396-402.
  [9]宋承东,曾光,黄鼎祥,等.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联合LAVA技术诊断肝脏占位性病变的临床价值[J].实用肝脏病杂志,2015,18(2):201-203.
  [10]周志强,孙宏,王哲.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及动态增强扫描在肝脏占位性病变中的应用价值[J].河北医药,2010,32(20):2832-2833.
  [11] Elsayes K M,Naira V R,Yin Y,et al.Focal hepatic lesions:diagnosis value of enhancement parrern approach with contrast-enhanced 3D gradient-echo MR imaging[J].Radio Graphics,2014,25(5):1299-1300.
  [12]邓娟.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联合LAVA动态增强扫描诊断肝脏局灶性病变的临床价值[J].医学综述,2014,20(13):2473-2474.
  [13]陈首名,马方伟,李光纪,等.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联合动态增强扫描在胰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西部医学,2013,25(1):123-124.
  [14]吴文娟,王成达.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及增强扫描对肝脏占位性病变的诊断价值[J].肝脏,2013,22(1):15-17.
  [15]徐丽娜.MRI动态增强与DWI在肝脏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价值[D].西宁:青海大学,2012.
  [16]杨辉,于德新,马祥兴,等.3.0T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量化参数在肝脏占位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应用[J].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2010,48(4):139-141.
  (收稿日期:2015-06-06) (本文编辑:周亚杰)
其他文献
【摘要】 目的:比较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MIPPO)技术与切开复位内固定(ORIF)治疗胫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5月-2014年5月接受治疗的胫骨远端骨折患者60例,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MIPPO组和ORIF组,每组各30例,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两组患者住院时间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IPPO组手术时间短于ORIF组,切口长度小于ORIF组,术中出血量少于ORIF组,骨
期刊
【摘要】 目的:探讨桥式交叉游离背阔肌皮瓣修复小腿以远胫血管损伤的复合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1年4月-2015年2月本院收治的9例小腿以远胫血管损伤的复合组织缺损病例作为研究对象,所选患者均采用桥式交叉游离背阔肌皮瓣修复损伤。结果:术后4周断蒂,随访6~24个月,皮瓣全部成活,外形、色泽、质地满意,患肢恢复负重功能。结论:桥式交叉游离背阔肌皮瓣,切取范围大,血供可靠,可改善受区局部血
期刊
【摘要】 目的:对Wistar大鼠骨髓源神经干细胞进行分离、培养和鉴定,观察其生长方式和分化特征。方法:运用无血清培养基对Wistar大鼠骨髓基质细胞进行培养,对分离获得的悬浮生长的神经球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CD133和Nestin表达情况。用血清诱导其分化,分化7 d后,采用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染色方法检测分化后GFAP、Map2、β-tubulin Ⅲ、Galc的表达情况。结果:大鼠骨髓基质细胞
期刊
【摘要】 目的:探讨远程无线血糖监护系统在社区糖尿病患者中应用的意义。方法:将120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治疗组采用远程无线血糖监护系统进行血糖监护。对照组按照患者平时的生活习惯进行治疗观察。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体重指数、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2 h PG)、糖化血红蛋白、血脂谱及低血糖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观察6个月及1年后,治疗组FBG、2 h PG、HbA
期刊
【摘要】 目的:探讨有效的护士长执行力评价工具。方法:在初步拟定的指标体系基础上,采用德尔菲法通过两轮专家咨询确立指标体系,运用优序图法确定一级指标的权重,专家评定法确定二级指标的权重。结果:构建了一个包括8项一级指标(理解任务能力、分解任务能力、授权能力、过程控制能力、沟通能力、学习创新能力、执行责任感、评价考核能力)和41项二级指标及权重的指标体系。结论:两轮咨询结果具有可靠性,所构建的指标体
期刊
【摘要】 目的:研究探讨催产素是否能应用于剖宫产术后足月妊娠的引产。方法:收集自2012年2月-2014年  3月于本院就诊并住院分娩的剖宫产后再次妊娠孕妇842例,观察催产素引产的临床应用效果,分析其安全性。结果:瘢痕子宫组孕妇接受催产素引产治疗,发生产后出血3例,发生率为6.52%,无产褥感染情况,无新生儿转入NICU,住院时间2~9 d,平均(4.24±2.05)d,与非瘢痕子宫组比较差异均
期刊
【摘要】 目的:探讨在脑卒中偏瘫患者护理中行早期康复护理模式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  1月-2014年1月本社卫中心辖区内居家康复中心82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各41例患者。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治疗组在对照组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开展早期护理干预,对两组护理后的效果展开对比分析。结果:治疗组采用早期康复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干预后其治疗总有效率为97.6%,明显
期刊
【摘要】 目的:探讨儿童颌骨骨折托槽牵引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2年7月-2014年  7月收治的31例儿童颌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实施托槽牵引治疗。结果:治疗总有效率为90.32%,治疗后患者的菌斑指数、软垢指数、牙龈指数评分均高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未出现感染和咬合错乱等,经随访患者均未出现明显的发育受限和继发畸形等现象。结论:
期刊
【摘要】 目的:窄带成像结合放大内镜(NBI-ME)在平坦糜烂型胃炎中的临床应用分析。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4月-2014年10月在消化内科门诊就诊符合样本的平坦糜烂型胃炎患者186例,随机分成3组,普通内镜+活检组70例,NBI-ME+活检组62例,NBI-ME组54例,比较三组的萎缩与肠化检查结果。结果:与普通内镜+活检比较,NBI-ME组在胃镜检查中能很好的发现平坦糜烂型胃炎中的萎缩与肠化
期刊
【摘要】 目的:探讨双能量CTA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颅内动脉瘤的临床表现及双能CTA征象,并对原始数据进行容积再现(VRT)、最大密度投影(MIP)等后处理技术处理。结果:50例患者CTA检出动脉瘤34个,其中大脑前动脉动脉瘤1个,前交通动脉动脉瘤9个,后交通动脉动脉瘤10个,颈内动脉颅内段动脉瘤4个,大脑中动脉动脉瘤9个,基底动脉瘤9个,瘤体最大径15 mm,DSA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