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文夫笔下的苏州故事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ecaif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各个地方不同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滋养了一代又一代的乡人,孕育了一种又一种特色鲜明的地域文化。作家陆文夫生活在苏州,描画着苏州,在苏州度过了60多年的时光。在许多作家和读者的心目中,“苏州”和“陆文夫”几乎是同义语。陆文夫是“小巷文学”的开山鼻祖,50年代即携带开山之作《小巷深处》走入文艺百花园。粉碎“四人帮”之后,继《献身》、《特别法庭》、他又创作出《小贩世家》、《围墙》、《美食家》、《门铃》、《临街的窗》、《井》等优秀作品。从《小巷深处》的徐文霞到《毕业了》的李曼丽,陆文夫塑造了一个体系,让人们透过这一体系去了解苏州当代历史的变迁及时代的进步。本文拟从吴文化的影响、作者的精神追求等方面来探讨陆文夫笔下的苏州风情。
  【关键词】:苏州;陆文夫;故事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各个地方不同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滋养了一代又一代的乡人,孕育了一种又一种特色鲜明的地域文化。作家陆文夫生活在苏州,描画着苏州,在苏州度过了60多年的时光。在许多作家和读者的心目中,“苏州”和“陆文夫”几乎是同义语。苏州从水道到小巷,从评弹到吴语,从饮食到民风等,点点滴滴已化入他的骨血。陆文夫的创作经历了“三起两落”而涵盖整个当代文学史。从他的作品既能看到社会历史的变迁,也能看见文学创作的发展。通常人们从总体上把他的创作分成两个时期,这两个时期就以1965年到1977年陆文夫创作中断的十三年而分段。第一时期,即“文化大革命”前的创作,从1955年到1964年。作家创作了《小巷深处》、《牌坊的故事》、《介绍》、《二遇周泰》、《葛师傅》。第二时期,从1978年他重返文坛至今。创作了《特别法庭》、《小贩世家》、《美食家》(中篇小说)、《有人敲门》(中篇小说)、《井》(中篇小说)、《人之窝》(长篇1995年)等。这些作品都以“小巷”作为其思想附丽的地理平台,而内容却反映了广阔的社会背景。透过小巷人物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反映时代风云,笔力所及涉及寻常百姓生活,工业建设,干部问题,知识分子问题,改革问题(经济体制、政治体制)等。本文拟从吴文化的影响、作者的精神追求以及主体介入等方面来探讨陆文夫笔下的苏州风情。
  一、 “小巷”里的吴文化
  何为“吴文化”?吴文化就是吴地的区域文化,它泛指吴地区域人群自古以来,在这一区域与自然相适应的生产、生活方式及其物质的、精神的成果表现。吴地区域的地理范围,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内涵,呈现出动态的过程。但2500多年来,吴地的核心区域,即今日的苏州地区——以春秋时期的阖闾城(今苏州城)为中心的太湖流域及长江三角洲地区。却一直没有发生位移和变化。苏州人在这块得天独厚的土地上不仅创造了辉煌的物质文明也创造了灿烂的吴文化。早在春秋时期,作为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吴文化已跻身于我国传统地域文化体系。并和当时的楚文化、齐文化、鲁文化、晋文化、秦文化等互相碰撞和交相融合,从而成为我国春秋时期重要的地域文化之一,以独树一帜的文化风范在华夏文明史上占有重要的位置,在历史的长河中,历经两千多年的发展,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魅力。从江南土著文化到勾吴文化,勾吴文化对后世吴文化的影响具有奠基意义,其是黄河流域周文化与长江流域江南土著文化相互融合和整合的产物。吴文化博采众长的包容性和开放性特点,即由此发端。吴地文化是距勾吴灭国后的春秋及战国至清代的这一段漫长历史时期的吴文化。是吴文化的主体部分,奠定了吴文化的地域文化特征。它以作为官方意识形态和封建社会主流文化的儒家思想和渗入吴地的佛、道思想,作为吴地文化的思想基础和文化背景,而对其构建起决定性影响的,一是吴地民风从“尚武”和“尚文”的转变;二是吴地社会读书风气的形成。这两者的相互作用,以及由此产生的“尚文重教”的区域文化精神,不仅涵养了地域人群的温和和易于相处的个性,即宽厚待人,宽仁待物。而且培养了地域人群较高的文化素养。苏州文化是现、当代的吴文化。是一个时至今日,仍在发展着的文化形态。它一头连接着吴地昔日的传统及文化的过去,一头延伸者苏州明天的发展及文化的未来。吴文化性城的精致部位,如古城名镇、园林胜迹、街坊民俗乃至丝绸、刺绣、工艺品及昆曲、苏剧、评弹、吴门画派等吴文化的这些物化形式,古往今来,人们一直在感受着它的精美。
  陆文夫的小说以苏州小巷作为落脚点,对各式各样的小巷风貌和小巷生态作了形象的描绘。他俨然如一位画家,面对着小巷写生。临摹出一幅幅小巷风情画。这座浸润着深厚历史文化艺术的城市。深受源远流长、丰博深厚的吴文化的滋养。养育了一代又一代的苏州人。形成了其独特的人文风貌和文化底蕴。陆文夫深情的书写着苏州。他在“民俗风情”这方天地里给世人留下了沉甸甸的果实。自1956年出版首部小说集《荣誉》,并发表成名作短篇小说《小巷深处》。它预示着陆文夫将要从苏州小巷崛起,成为继唐代大诗人韦应物之后的“陆苏州”。其后,《小贩世家》获得1980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美食家》获得1983——1984年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1995年又精雕细刻出长篇处女作《人之窝》,引起较大关注。 在陆文夫的笔下,他所选取的人物都不是惊天动地的英雄,事件并非风云激荡,而是小门小户的小巷人物,凡人琐事。“五十、六十年代,他的作品大多写工人、农民和小市民,到了新时期,尽管题材范围扩大了然而主人公依然是那些普通人。”具有科学献身精神的知识分子卢一民、遍尝生活辛酸苦辣的小贩朱源达、周泰等工人的工作情况和精神面貌、熟知官场奥秘的徐经海以及破懂“领导艺术”的吴所长……。在他的笔下,留下了苏州的风物。“河两岸都是人家,每家都有临河的长窗和石码头,那石码头建设得十分奇妙。”这是陆文夫对水乡小巷的细腻描绘。“三山街上没有山,也不能叫街,用现在的眼光来打量,只能算作一条比较宽阔的小巷,可在清朝却是通忂大道,能走八人大轿。”“在拐弯角上有三间小楼,那楼大概还是清代的,楼上有一排长窗,总共十二扇,每扇每扇有一尺多宽,却有一丈多高,两头有花板,当中嵌玻璃,梅花形的窗格棂儿衬在玻璃里。”小巷建筑仍保持原有风格,别有一番景致。现在的苏州古城以白氏塔塔顶为界,内城建筑最高不能高过白氏塔。内城基本保留了古朴典雅的风格。即使在政治环境严峻的时候,苏州小巷仍有一种超凡脱俗的美。有一段描写“反右倾”时期的中秋月色的文字:“满城桂子飘香,月色如水。”《小贩世家》。苏州还有古迹苍浪亭、狮子林、寒山寺……有烟纸店、杂货摊、菜场、水井……这些市井生活的意象群。陆文夫的作品以小巷作为生活场所、生存环境,表现生活于其间的各种人物的生活状态。   二、民间社会里的政治情怀
  陆文夫是“小巷文学”的开山鼻祖,50年代即携带开山之作《小巷深处》走入文艺百花园。粉碎“四人帮”之后,继《献身》、《特别法庭》、他又创作出《小贩世家》、《围墙》、《美食家》、《门铃》、《临街的窗》、《井》等优秀作品。从《小巷深处》的徐文霞到《毕业了》的李曼丽,陆文夫塑造了一个体系,让人们透过这一体系去了解苏州当代历史的变迁及时代的进步。
  陆文夫不是长期置身于传媒核心的名人,也不是在各种讲坛上奔忙的作家。他始终站在热闹的边缘,隐身于苏州小巷的深处,谨慎地保持着与喧闹世界的距离。但他的创作并不受“小巷”的羁绊,而能穿越“小巷”看到大千世界,让人感到时代的脉搏。他的初期创作饱含对时代的热情礼赞,充满理想主义。正如陆文夫自己所说:“我开始创作时都是歌颂。”五十、六十年代,新中国刚刚建立,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立了。当家作主的人民满含对领袖、党和国家的热爱。满怀信心投入到社会主义建设的洪流中,以热爱本职工作,扎扎实实的劳动态度和认真负责的精神,来表达对党和国家的感激。全国上下呈现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作家作为新中国的一员并且解放初期陆文夫是一名新闻工作者见证和参与了这一切。当时工业建设是社会主义建设的重中之重。他的早期创作多为对工业建设的歌颂,对工人的赞美。工厂、工人、机器是其作品中的主要意象。又因“探求者”文学社的错案,在扩大化的“反右”运动中,被划为“右派”,下放到苏州机床厂做学徒工。在那里他与工人们在劳动中建立了真挚的友谊,对工人有较为深刻而全面的了解。1960年,陆文夫重回文坛从事专业创作,在较短时间内,写出一系列反映工厂生活的作品。《介绍》中男女主人公相亲,尴尬的场面因机器而变得轻松。两人从“吸风机”开始到修女方单位的报馄饨机,表明两人以机器为媒已成情侣。《二遇周泰》、《葛师傅》、《有人敲门》都描写工人,写出了解放初期,工人们对建设新中国的热情。“文化大革命”是陆文夫创作生活的第二次跌落时期,他被迫停止了创作。1978年,随着时代的前进,他的“探求者”的错案和在1964年文艺整风中受到的批判,都得到了纠正。陆文夫,这位为了文学的神圣使命而屡遭坎坷的探求者,第三次崛起在当代中国的文坛上。1978年陆文夫以献身重返文坛,经过文化大革命进入新时期,中国当代文学呈现出对历史的反思,对“四人帮”给人们造成的伤痕的控诉及对极左路线的批判。陆文夫小说延续前期创作风格,从小巷人物的生活表现时代的变化,具有很强的时代特证和政治色彩。《献身》以科学家卢一民粉碎“四人帮”以后重返工作岗位,写出了文化大革命这场浩劫,对知识和知识分子的摧残以及文革中知识分子自身暴露出的人性弱点——可悲、可鄙(作品对黄维敏这一人物形象的刻画就是明证)。陆文夫以卢一民文革前后以及文革中对科学事业的献身精神,再现了一代知识分子对事业的执着,对国家、政府的热爱与信任。而不是将笔触停留在对伤痕的控诉上,使这个小巷人物与时代同步,表现了八十年代初提出的尊重知识、尊重人才这一重大课题。进入八十年代以后,作家创作更为成熟,《小贩世家》、《围墙》、《美食家》,达到了一个又一个的创作高峰。
  《美食家》是陆文夫巅峰之作,范培松说:“在《美食家》中,他的创作到了极致,把苏州的文化,苏州的风俗人情和他对社会的责任感、历史感以及他的人生阅历融合在一起,全部都放在《美食家》当中成为一个艺术的珍品。”主人公朱自治一个“吃客”。他的一生由吃组成。别无他好,他对吃十分讲究,早上朱自治要去吃头汤面。对中午、晚上的饮食也十分讲究。过着寄生虫一般的生活。他与人的接触也和“吃”有关。与“高小庭”发生联系时因为给他买小菜。与“孔碧霞”的婚姻也是因为吃。成为烹饪学会会长更因为吃。文章在“吃”上下功夫。有人说:“苏州之所以能居于天堂之首,恐怕主要是因为它的美食超过了杭州。”作者笔下的苏州美食有:“木渎的石家饭店吃鲐肺汤,枫齐镇上吃面,常熟去吃叫花子鸡……。”苏州宴席有它一套考究的菜谱,比如说开始时冷盘,接下来是热炒,热炒之后是甜食。甜食的后面是大菜,大菜的后面是点心,最后以一盆大汤作总结。对苏州烹饪的精通不只反映了朱自治的奢侈生活,更多的是反映了苏州食文化的丰富内蕴。尤其是对孔碧霞做菜及上菜的过程近乎夸张的描写,让人感到苏州人生活的精致、唯美。“食、色,性也。”食是人生活的重要部分。“吃”也反映了苏州的社会历史变迁,小人物反映了大时代。作者借主自治、高小庭两个人表现了苏州从旧社会到新社会的历史变迁。总结了那个历史阶段的人的生存状态。因饮食行业的兴衰变化,告诉世人一段中国的历史。
  《人之窝》是陆文夫的长篇力作。由许家大院的变迁,院中人物的聚散离合。不仅写出了苏州的人文风貌及人物的生态、心态,而且也表现了历史的变迁,时代的风云变幻,反思了民族的传统文化心理,形象的启发人们深层民族精神的蜕变才是民族进化的内驱力。
  从《小巷深处》到《人之窝》可以看出作家创作的整个心路历程。小巷从歌颂到批判,从政治热情到政治反思和文化反思。作者以苏州城为背景,描绘小巷风习。展示小巷文化,塑造小巷人物,通过小巷人物写时代,写历史,写人格,写人生,写心态。特别是70年代末重返文坛以后,他更注重将广阔的社会背景与深邃的历史感结合起来,“宏观着眼,微观落笔”,力图挖掘历史文化的深层底蕴,对半个多世纪以来的社会现实进行深刻反思。因此,可以说陆文夫的创作在民间社会中有着深刻的政治情怀,表现了一个男性对社会的责任感。正如范小青说:“苏州,只是陆文夫作品的地域文化特征的显在层面,作品背后是沉郁雄强的担当精神和思辨力量。”在陆文夫的作品背后,始终有一个永恒而巨大的背景和依靠,那就是——中国。有许多国外的读者,正是从他的小说开始了解中国,爱上中国的。陆文夫的根扎在苏州,而枝叶却在不断向外伸展。他从苏州出发,用智慧优雅的汉语,向世界展示了一个充满细节的鲜活的中国形象。他的小说在欧洲影响很大。尤其是《美食家》,巴黎的餐馆老板都十分熟悉。用小人物来反映大时代中形形色色的人物及社会事象,有典型性,让人感到很亲切而且有说服力。
  “白发苏州”,2500年历史,悠悠人文不绝千年,久盛不衰。孕育了无数文化精英,陆文夫“小巷文学”当属其中之一。
  参考文献:
  [1]陆文夫.《小巷人物志》(第一、二集)【M】.北京:中国文艺联合出版公司,1984,3.
  [2]陆文夫.《中国当代作家选集丛书·陆文夫》【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1,6.
  [3]朱永新主编.《吴文化读本》【M】.江苏:苏州大学出版社.2003,6.
  [4]施叔青.《陆文夫的心中园林》【J】.北京:《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1998,5.
  [5]陆九如.《崭新的形象 含泪的笑声》【J】.北京:《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1981,14.
  [6]陆文夫.《陆文夫由《小贩世家》等谈创作体会》【J】.北京:《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1984,18.
其他文献
小雨点儿,你慢些下爸爸妈妈正在坡上干活他们还没回到家小雨点儿,你慢些下我家院子里晒满了油菜籽爷爷奶奶忙得不可开交
我竟然飘起来了,一片小雪花向我打招呼,我听懂了它的低声私语.弯下腰,原来我也是,一片美丽而易碎的雪花.我轻轻的飘落在一朵野雏菊上,它娇小的身体似乎不能承受我的重量,借着
摘 要: 前后《观获读书图》体现了张英对观获和读书生活的向往,反映了康熙皇帝农耕和读书的治国理想,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前后《观获读书图》相隔两百多年,见证大清王朝的兴衰,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关键词: 《观获读书图》 《观获读书后图》 创作缘起  中国书画史上出现过前后《观获读书图》,它们是根据清康熙朝大学士张英的诗句“秔稻年年观获乐,子孙世世读书声”创作而成的。前图是康乾年间画
利用溶胶G凝胶法制备了Cu掺杂ZnO纳米晶体薄膜,通过XRD、TEM、AFM、UV-VLS和VSM对其晶体结构、表面形貌、透光性、禁带宽度和磁性进行了表征和分析.结果表明,所有样品都具有c
目前宜宾市各县使用的脚踏脱粒机形式很多,但构造大体相同,都是钢木结构,一般由滚筒、传动机构、禾桶、禾围等部分组成.因其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很受农民欢迎.但是,市场上的脚
“十五”期间,大庆油田科技系统针对油田开发进入高含水后期,储采比例失衡、后备资源不足、开发难度增大的严峻形势,围绕“创建百年油田,搞好二次创业”目标,树立“资源有限、科技
关怀道德教育理论出现于20世纪80年代的美国,由美国斯坦福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内尔·诺丁斯(Nel·Noddings)创立,此理论一经提出对教育界产生重要影响。本文从关怀是人与
首先对生物大分子γ-聚谷氨酸(γ-PGA)进行自组装,制备γ-PGA 自组装胶束粒子,利用Zeta电位及纳米粒度分析仪,原子力显微镜(AFM)对胶束粒子的基本性能进行表征.接着以γ-PGA 自组
2014年高考早己落下帷幕。高考之后有幸参加宁夏高考阅卷,这将是我英语教学生涯当中一个新的起点、新的突破。在此,我对本次工作总结如下,希望对2015年高考英语作文备考有一定的
摘 要: 本文以调查《源氏物语》中“物の怪”和“生霊”在全书中的分布情况为研究目的。将《源氏物语》中全部的“物の怪”和“生霊”用例,按照分布情况做成了一览表。通过分析可以发现,“物の怪”在《源氏物语》中的出现是有规律的。在全书五十四回中,从第四回的“夕颜”到最终回的“梦浮桥”,“物の怪”以与全文构造有密切关联的形态集中出现在全文的开头、中间和末尾三个部分,是贯穿整个故事的主线之一。  关键词: 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