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红色意味着什么?又象征着什么?红是一种深沉的爱。又是一种精神力量。红色启发了什么?又指向哪里?站在这里。我们以远方为路,叩问历史……
这是一所有着传奇历史的幼儿园,这是一所根植于红色土壤的幼儿园,这是一所将儿童置于第一的幼儿园……这所幼儿园便是西安市第一保育院(以下简称西安一保)。
80年来,无论是战火纷飞的年代,还是和平笼罩的岁月,西安一保始终遵循着“好好的保育儿童”的信条,以“红”的名义,用爱抚育成长。
红,是西安一保的基因,是它的使命。作为一种力量,一种精神,红,激励我们走向未来,告诉我们变与不变的选择与坚守……
延安精神
春天的西安一保,格外漂亮。数棵高大的青松,似战场上峭拔的卫士,守卫着幼儿园。一排整齐的椿树,从南到北,为孩子们撑起了一把长条形的绿伞。
还有那些枫树、桂花树、泡桐等,在四季的轮回中,用枫叶的红、泡桐花的甜、桂花的芬芳,共同为孩子们建造了一所色彩斑斓的花园。
春风拂过,汪洋的绿中,一抹流动的学院红迎风展开。孩子们定能听见飘扬的絮语。这抹学院红,象征着西安一保深厚的历史文化。
毛主席题写的“好好的保育儿童”几个大字,耸立于教学楼上,光芒闪烁。
时间被拉回到80年前。秋天的延安,无边无际的黄土里,飘扬着一道亮丽的红。1938年10月2日,陕甘宁边区战时儿童保育院在“拯救民族的未来”“救救儿童”“保育我们后代的战士”的呐喊声中成立。这便是西安一保的开始。
毛主席先后题词:“儿童万岁”好好的保育儿童”。
“好好的保育儿童”从这一刻起,便成为了西安一保的使命。80年来,这束燃烧的精神之火,照亮现实,也指引未来。
掀开写于1946年的《陕甘宁边区战时儿童保育院建院八年总结》,字里行间,涌动着时代精神,是不屈服,是艰苦奋斗,是自力更生,是敬业奉献……我们称之为“延安精神”。
西安一保院长王淑君说:“继承‘延安精神’,西安一保的工作,不管是做什么,任何情况下,最终都要落实到孩子的发展上。”
历史,在西安一保人记忆里璀璨发光。
此刻,应该重新念起这些名字,他们是丑子冈、李芝光、陶汲波、丁彤、凌莎、黄杰、杨芝芳,还有当保育员的女红军李惜春、王玉兰、白如璧……
记住这些人,是他们用行动宣誓:人要精神地活着,物质可以匮乏,精神绝不能贫穷。对于一所幼儿园来说,也应如是!
他们是延安精神的践行者。
“传承延安精神,好好的保育儿童”镌刻在每一个西安一保人的心中。“红”化作一種精神,融入了西安一保的生命长河。
一切为了儿童
他们是立在大地上的丰碑。
他们诠释着什么是:一切为了儿童。
陕甘宁边区战时儿童保育院,与疾病战斗,与饥饿战斗,与敌人的轰炸赛跑……
第二任保育院院长李芝光,冒着枪林弹雨,带着保育院的孩子四处转移;第五任院长凌莎,在艰苦的环境中,组织教师自编教材,提高保育质量;还有第七任院长杨芝芳,在国民党胡宗南部侵犯延安时,带领老师们保护孩子转移,以“不损失一名孩子”而胜利告终,书写了中国革命史上光辉的一页;还有保教科长隋灵壁、模范保父赵凤钦,用爱关怀每个孩子……
还有在极端闭塞、艰苦、困难的情况下,老红军战士白占玉克服自身伤残,开展生产自救,保证全院儿童、职工的主副食品供应……
一切为了儿童!
穿梭在文字编织的世界里,人便是行走在历史之中。
陕甘宁边区战时儿童保育院相信,唯有艰苦的斗争才会获得胜利。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承担着民族的希望。保育院所有的工作,都是在为抗战胜利、建设新中国积累经验。他们眼界天下,他们胸怀祖国……
陕甘宁边区战时儿童保育院总结了五条教育原则:以母爱出发的感情教育,与实际相结合的生活教育,萌发孩子们的集体意识与革命阶级观点,培养重视劳动和热爱劳动人民的劳动观点与群众观点,培养良好习惯和技能。
“保育院的孩子学习、生活有个显著的环境特点,就是半军事化。他们起床、早操、吃饭、上课、睡觉等,都有严格的纪律。但在课外活动、民主生活、师生关系上民主平等、独立自主,一点也不受半军事化管理的限制。正因为这样,孩子们的独立性和创造性就特别强……”1947年的重庆《新华日报》如此写道。
“教育儿童革命的观点与作风;培养儿童活泼愉快的心情,健康坚实的性格,陶冶勇敢老实的个性;增进儿童知识,训练手脑并用,使之成为未来新中国健全的主人公。”
这是1939年《陕甘宁抗战时期施政纲领》中关于教育的工作方针,于当下亦是光彩熠熠!
薪火相传
他们是燎原的星星火种。
薪火相传,每个西安一保人都是他们精神的延长。
1949年,陕甘宁边区战时儿童保育院自延安迁到西安,更名为西安市第一保育院。
这是一个扎着独角小鬏的小姑娘,正笑盈盈地看着我们,当与之对视时,她又变成了一匹可爱的小木马。
这匹小木马,在陕甘宁边区战时儿童保育院出现过。一个孩子骑在老师制作的小木马上,笑对镜头。孩子的脸上,露出宁静的微笑;镜头里的老师也是宁静的,仿佛忘记了战火。
这匹小木马,是1947年陕甘宁边区战时儿童保育院转移时,驮着孩子奔走在山间沟壑中的那一匹匹马。当时,国民党大举进攻延安,陕甘宁边区战时保育院教职工将孩子放在马背上的驮筐中,与敌周旋……
这匹小木马,像孩子们一样,奔跑在走廊上,班级里。它是历史的象征,文化的象征,更是西安一保精神的象征。它来自延安,流淌着革命的血液,传承着革命精神……
2013年,王淑君院长开始从园所环境、文化、历史、特色等方面出发全方位提升西安一保,这匹小木马就是诞生在这个时期。1985年,桃李年华的王淑君走进西安一保,一干就是侣年,后因工作的原因离开了西安一保。2013年,她回到了保育院,实现了西安一保的再次飞跃。 “作为西安一保的一名教职工,应该遵循什么?把我们的孩子培养成什么样的人?”王淑君院长说,我们应该以“好好的保育儿童”为宗旨,使孩子富有个性、全面发展,成为一颗颗亮晶晶的星星。
在这里工作了31年的副院长姜西润说:“党在建立延安保育院初期,就是为了革命的未来。今天,如何让每个幼儿能够健康的成长、发展,让国家有一个美好的未来,是我们的信仰。”
每年开学初,西安一保的教师都会观看电影《啊!摇篮》,重温那段历史,汲取成长的力量,写好“好好的保育儿童”的故事新篇。每年党员宣誓活动都会选择在陕甘宁边区战时儿童保育院的旧址进行。革命的激情依旧燃烧在西安一保每个老师的心里。
“毛主席写的‘好好的保育儿童’,朱德总司令写的‘耐心地抚养小孩子’,是一批宝贵的精神财富。”在王淑君院长看来,这是西安一保永恒的发展指南。“红”是西安一保用之不竭的资源,也是它走向未来的根本。
“只有了解历史,你才能更好地传承历史,将精神化为行动,最终落实到孩子的发展当中。”
这束薪火,永恒不灭。守正创新
他们守正创新,激励后人。
在传承的道路上,西安一保人创造从未停止。
新时期,西安一保先后获得陕西省示范幼儿园、国家级“绿色幼儿园”、中国青少年素质教育研究实践基地等多项殊荣。
创造,是红色的历史赋予西安一保的使命。当年的陕甘宁边区战时儿童保育院,创造性地提出了“保教合一制”。今天的西安一保人,又创造性地提出了“摇篮课程”。
“摇篮课程”来源于“摇篮文化”。在传承和发扬“红色摇篮”的光荣传统中,西安一保将红色的历史和发展勾连在一起,在文化建院、特色立院、质量兴院、品牌强院的建设过程中,逐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物质文化。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诺·贝托海姆指出:“今天,像过去一样,养育孩子最重要的,也是最困难的任务就是帮助他们找到人生的意义。”在西安一保副院长姜西润看来,对于这一任务,成人的影响最为重要,其次是我们的文化传统,因此,我们应以正确的方式将它传授给儿童。“搖篮文化”,无疑是影响儿童的重要文化。
摇篮课程,从幼儿年龄特点和认知发展需求出发,以课程为依托,以主题活动为支架,以特色教育为亮点,以促进幼儿发展为目标,为幼儿的全面发展奠基。
在“摇篮课程”中革命传统教育是重要的内容。在一个个生动有趣的教育活动中,幼儿“走进”那段激荡着力量的红色历史,完成生长的汲取,涵养传承的力量。
为了让孩子们了解延安,感受陕北的风土人情,西安一保定期进行“延安日”主题活动。活动内容丰富多彩,如:吃小米饭、南瓜粥,品尝陕北美食;讲革命传统故事;唱革命歌曲;欣赏陕北风景图片;等等。
教育是慢的艺术,西安一保人懂得。
长期以来,西安一保将革命传统教育融入到日常教学中,形成了有效的教育模式。如:开展剪窗花、扭秧歌等教学活动,在班级区域中加入陕北元素和有关一保历史的内容,让孩子随时随处都能感受到“红色摇篮”的魅力。
“一保的故事”系列活动,是“摇篮课程”中生长的节点。“拥抱春天,播种绿色”“祭奠革命先烈,弘扬一保精神”追随红色记忆,传承延安精神”等,“一保的故事”系列活动不仅是在讲述西安一保的历史,而且是在书写西安一保的现在,更是在谋划西安一保的未来。师幼在“一保的故事”中,一路走来,不仅是讲故事的人,更是写故事的人,西安一保在故事中破土发芽,茁壮成长,孩子们在故事中感受历史,憧憬未来。
当然,在“摇篮课程”体系中,最富有特色的是“红色之旅”户外课堂。师幼和家长共同走进革命圣地延安,一同寻根红色历史,见证岁月留痕,弘扬革命精神。
在陕甘宁边区战时儿童保育院旧址前,当孩子们唱响《八月十五月儿圆》这首在保育院传承的老歌时,他们也许明白了“保育生”的意义,也许明白了“你现在是一保的保育生,将来也是保育生,永远是保育生”这句话的力量。
春风将稚嫩的童声,带到了窑洞外,洒在了绿茸茸的山坡上,似乎在那杳冥的深处,也有孩子在唱歌……
不仅如此,活动期间西安一保还组织幼儿欣赏民间技艺,体验传统文化;观看经典演出,缅怀革命先烈,参观历史遗迹,共促薪火相传。“红色之旅”户外课堂,让红色基因深深地植入孩子们的血脉与灵魂。
红色历史化成精神财富,滋养着教师,也浸润着幼儿,还有西安一保的未来……
这80年,西安一保以红为名,指于爱!
这80年,西安一保在传承和创新中,向前走!
这80年,也指明了未来的方向……
当走出西安一保的大门时,我寻找到了“红”的象征,“红”的意义之所在,那就是毛主席题写的“好好的保育儿童”。
这不只是西安一保的座右铭,更是所有幼儿园的座右铭!
这是一所有着传奇历史的幼儿园,这是一所根植于红色土壤的幼儿园,这是一所将儿童置于第一的幼儿园……这所幼儿园便是西安市第一保育院(以下简称西安一保)。
80年来,无论是战火纷飞的年代,还是和平笼罩的岁月,西安一保始终遵循着“好好的保育儿童”的信条,以“红”的名义,用爱抚育成长。
红,是西安一保的基因,是它的使命。作为一种力量,一种精神,红,激励我们走向未来,告诉我们变与不变的选择与坚守……
延安精神
春天的西安一保,格外漂亮。数棵高大的青松,似战场上峭拔的卫士,守卫着幼儿园。一排整齐的椿树,从南到北,为孩子们撑起了一把长条形的绿伞。
还有那些枫树、桂花树、泡桐等,在四季的轮回中,用枫叶的红、泡桐花的甜、桂花的芬芳,共同为孩子们建造了一所色彩斑斓的花园。
春风拂过,汪洋的绿中,一抹流动的学院红迎风展开。孩子们定能听见飘扬的絮语。这抹学院红,象征着西安一保深厚的历史文化。
毛主席题写的“好好的保育儿童”几个大字,耸立于教学楼上,光芒闪烁。
时间被拉回到80年前。秋天的延安,无边无际的黄土里,飘扬着一道亮丽的红。1938年10月2日,陕甘宁边区战时儿童保育院在“拯救民族的未来”“救救儿童”“保育我们后代的战士”的呐喊声中成立。这便是西安一保的开始。
毛主席先后题词:“儿童万岁”好好的保育儿童”。
“好好的保育儿童”从这一刻起,便成为了西安一保的使命。80年来,这束燃烧的精神之火,照亮现实,也指引未来。
掀开写于1946年的《陕甘宁边区战时儿童保育院建院八年总结》,字里行间,涌动着时代精神,是不屈服,是艰苦奋斗,是自力更生,是敬业奉献……我们称之为“延安精神”。
西安一保院长王淑君说:“继承‘延安精神’,西安一保的工作,不管是做什么,任何情况下,最终都要落实到孩子的发展上。”
历史,在西安一保人记忆里璀璨发光。
此刻,应该重新念起这些名字,他们是丑子冈、李芝光、陶汲波、丁彤、凌莎、黄杰、杨芝芳,还有当保育员的女红军李惜春、王玉兰、白如璧……
记住这些人,是他们用行动宣誓:人要精神地活着,物质可以匮乏,精神绝不能贫穷。对于一所幼儿园来说,也应如是!
他们是延安精神的践行者。
“传承延安精神,好好的保育儿童”镌刻在每一个西安一保人的心中。“红”化作一種精神,融入了西安一保的生命长河。
一切为了儿童
他们是立在大地上的丰碑。
他们诠释着什么是:一切为了儿童。
陕甘宁边区战时儿童保育院,与疾病战斗,与饥饿战斗,与敌人的轰炸赛跑……
第二任保育院院长李芝光,冒着枪林弹雨,带着保育院的孩子四处转移;第五任院长凌莎,在艰苦的环境中,组织教师自编教材,提高保育质量;还有第七任院长杨芝芳,在国民党胡宗南部侵犯延安时,带领老师们保护孩子转移,以“不损失一名孩子”而胜利告终,书写了中国革命史上光辉的一页;还有保教科长隋灵壁、模范保父赵凤钦,用爱关怀每个孩子……
还有在极端闭塞、艰苦、困难的情况下,老红军战士白占玉克服自身伤残,开展生产自救,保证全院儿童、职工的主副食品供应……
一切为了儿童!
穿梭在文字编织的世界里,人便是行走在历史之中。
陕甘宁边区战时儿童保育院相信,唯有艰苦的斗争才会获得胜利。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承担着民族的希望。保育院所有的工作,都是在为抗战胜利、建设新中国积累经验。他们眼界天下,他们胸怀祖国……
陕甘宁边区战时儿童保育院总结了五条教育原则:以母爱出发的感情教育,与实际相结合的生活教育,萌发孩子们的集体意识与革命阶级观点,培养重视劳动和热爱劳动人民的劳动观点与群众观点,培养良好习惯和技能。
“保育院的孩子学习、生活有个显著的环境特点,就是半军事化。他们起床、早操、吃饭、上课、睡觉等,都有严格的纪律。但在课外活动、民主生活、师生关系上民主平等、独立自主,一点也不受半军事化管理的限制。正因为这样,孩子们的独立性和创造性就特别强……”1947年的重庆《新华日报》如此写道。
“教育儿童革命的观点与作风;培养儿童活泼愉快的心情,健康坚实的性格,陶冶勇敢老实的个性;增进儿童知识,训练手脑并用,使之成为未来新中国健全的主人公。”
这是1939年《陕甘宁抗战时期施政纲领》中关于教育的工作方针,于当下亦是光彩熠熠!
薪火相传
他们是燎原的星星火种。
薪火相传,每个西安一保人都是他们精神的延长。
1949年,陕甘宁边区战时儿童保育院自延安迁到西安,更名为西安市第一保育院。
这是一个扎着独角小鬏的小姑娘,正笑盈盈地看着我们,当与之对视时,她又变成了一匹可爱的小木马。
这匹小木马,在陕甘宁边区战时儿童保育院出现过。一个孩子骑在老师制作的小木马上,笑对镜头。孩子的脸上,露出宁静的微笑;镜头里的老师也是宁静的,仿佛忘记了战火。
这匹小木马,是1947年陕甘宁边区战时儿童保育院转移时,驮着孩子奔走在山间沟壑中的那一匹匹马。当时,国民党大举进攻延安,陕甘宁边区战时保育院教职工将孩子放在马背上的驮筐中,与敌周旋……
这匹小木马,像孩子们一样,奔跑在走廊上,班级里。它是历史的象征,文化的象征,更是西安一保精神的象征。它来自延安,流淌着革命的血液,传承着革命精神……
2013年,王淑君院长开始从园所环境、文化、历史、特色等方面出发全方位提升西安一保,这匹小木马就是诞生在这个时期。1985年,桃李年华的王淑君走进西安一保,一干就是侣年,后因工作的原因离开了西安一保。2013年,她回到了保育院,实现了西安一保的再次飞跃。 “作为西安一保的一名教职工,应该遵循什么?把我们的孩子培养成什么样的人?”王淑君院长说,我们应该以“好好的保育儿童”为宗旨,使孩子富有个性、全面发展,成为一颗颗亮晶晶的星星。
在这里工作了31年的副院长姜西润说:“党在建立延安保育院初期,就是为了革命的未来。今天,如何让每个幼儿能够健康的成长、发展,让国家有一个美好的未来,是我们的信仰。”
每年开学初,西安一保的教师都会观看电影《啊!摇篮》,重温那段历史,汲取成长的力量,写好“好好的保育儿童”的故事新篇。每年党员宣誓活动都会选择在陕甘宁边区战时儿童保育院的旧址进行。革命的激情依旧燃烧在西安一保每个老师的心里。
“毛主席写的‘好好的保育儿童’,朱德总司令写的‘耐心地抚养小孩子’,是一批宝贵的精神财富。”在王淑君院长看来,这是西安一保永恒的发展指南。“红”是西安一保用之不竭的资源,也是它走向未来的根本。
“只有了解历史,你才能更好地传承历史,将精神化为行动,最终落实到孩子的发展当中。”
这束薪火,永恒不灭。守正创新
他们守正创新,激励后人。
在传承的道路上,西安一保人创造从未停止。
新时期,西安一保先后获得陕西省示范幼儿园、国家级“绿色幼儿园”、中国青少年素质教育研究实践基地等多项殊荣。
创造,是红色的历史赋予西安一保的使命。当年的陕甘宁边区战时儿童保育院,创造性地提出了“保教合一制”。今天的西安一保人,又创造性地提出了“摇篮课程”。
“摇篮课程”来源于“摇篮文化”。在传承和发扬“红色摇篮”的光荣传统中,西安一保将红色的历史和发展勾连在一起,在文化建院、特色立院、质量兴院、品牌强院的建设过程中,逐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物质文化。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诺·贝托海姆指出:“今天,像过去一样,养育孩子最重要的,也是最困难的任务就是帮助他们找到人生的意义。”在西安一保副院长姜西润看来,对于这一任务,成人的影响最为重要,其次是我们的文化传统,因此,我们应以正确的方式将它传授给儿童。“搖篮文化”,无疑是影响儿童的重要文化。
摇篮课程,从幼儿年龄特点和认知发展需求出发,以课程为依托,以主题活动为支架,以特色教育为亮点,以促进幼儿发展为目标,为幼儿的全面发展奠基。
在“摇篮课程”中革命传统教育是重要的内容。在一个个生动有趣的教育活动中,幼儿“走进”那段激荡着力量的红色历史,完成生长的汲取,涵养传承的力量。
为了让孩子们了解延安,感受陕北的风土人情,西安一保定期进行“延安日”主题活动。活动内容丰富多彩,如:吃小米饭、南瓜粥,品尝陕北美食;讲革命传统故事;唱革命歌曲;欣赏陕北风景图片;等等。
教育是慢的艺术,西安一保人懂得。
长期以来,西安一保将革命传统教育融入到日常教学中,形成了有效的教育模式。如:开展剪窗花、扭秧歌等教学活动,在班级区域中加入陕北元素和有关一保历史的内容,让孩子随时随处都能感受到“红色摇篮”的魅力。
“一保的故事”系列活动,是“摇篮课程”中生长的节点。“拥抱春天,播种绿色”“祭奠革命先烈,弘扬一保精神”追随红色记忆,传承延安精神”等,“一保的故事”系列活动不仅是在讲述西安一保的历史,而且是在书写西安一保的现在,更是在谋划西安一保的未来。师幼在“一保的故事”中,一路走来,不仅是讲故事的人,更是写故事的人,西安一保在故事中破土发芽,茁壮成长,孩子们在故事中感受历史,憧憬未来。
当然,在“摇篮课程”体系中,最富有特色的是“红色之旅”户外课堂。师幼和家长共同走进革命圣地延安,一同寻根红色历史,见证岁月留痕,弘扬革命精神。
在陕甘宁边区战时儿童保育院旧址前,当孩子们唱响《八月十五月儿圆》这首在保育院传承的老歌时,他们也许明白了“保育生”的意义,也许明白了“你现在是一保的保育生,将来也是保育生,永远是保育生”这句话的力量。
春风将稚嫩的童声,带到了窑洞外,洒在了绿茸茸的山坡上,似乎在那杳冥的深处,也有孩子在唱歌……
不仅如此,活动期间西安一保还组织幼儿欣赏民间技艺,体验传统文化;观看经典演出,缅怀革命先烈,参观历史遗迹,共促薪火相传。“红色之旅”户外课堂,让红色基因深深地植入孩子们的血脉与灵魂。
红色历史化成精神财富,滋养着教师,也浸润着幼儿,还有西安一保的未来……
这80年,西安一保以红为名,指于爱!
这80年,西安一保在传承和创新中,向前走!
这80年,也指明了未来的方向……
当走出西安一保的大门时,我寻找到了“红”的象征,“红”的意义之所在,那就是毛主席题写的“好好的保育儿童”。
这不只是西安一保的座右铭,更是所有幼儿园的座右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