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的 “做”,才能建一个有效的科学思维场

来源 :教育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irgin19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描述:传统的以“教”为中心的科学教学行为是从一种假设出发的,那就是离开了我们的教,学生就无所适从,学生学得也就枯燥无味。那么,应用什么方式去唤起学生对科学的学习兴趣,去帮助学生真正地理解科学?应如何使学生的科学学习思维飞扬呢?这些都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思索……
  案例素材来源:浙教版八年级下册《浮力》,“物体的浮沉条件”教学环节。
  第一个教学片断:
  引入:先向学生展示一张潜水艇的照片引起学生的注意。然后,用一段视频展示一则时事热点新闻:我国建国60周年海上阅兵的一个亮点——核潜艇接受检阅的片段。紧接着引出问题:潜水艇是如何来实现上浮与下沉的?(设计意图:用贴近时事和生活的例子引入课题,提出要解决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材料:三个气球、三只大烧杯、水槽、水、酒精、食盐
  过程:在三只大烧杯中倒入一点量的水,然后在三个气球中分别加入水、酒精、盐水。
  使用:学生将不同的气球放入水中。
  教师让学生对物体所处的现象进行描述并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并填写任务单上的表格。(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开口说出实验现象,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让学生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培养学生的理论分析能力。)
  师:利用桌面上的材料你有什么办法能使2号烧杯中的气球上浮吗?做一做并分析物体在上浮过程中的受力情况?
  生1:在2号烧杯中加入食盐气球就会上浮,这时气球所受的浮力大于重力。
  生2:在2号气球中吹气,气球也会上浮,这时气球所受的浮力大于重力
  生3:…
  师:想一想这两改变浮力大小的方式有何不同?
  生:第一种方式是改变液体的密度;第二种方式是改变物体的体积
  师生共同得出物体的浮沉条件:漂浮:F浮=G;悬浮:F浮=G ;下沉:F浮G。
  第二个教学片断:
  导入新课时,教师用了中国“蛟龙”号的图片,并指出在2012年6月27日,中国载人深潜器“蛟龙”号7000米级海试最大下潜深度达7062米,再创中国载人深潜记录。
  师:作为一个国家,科技的发民是非常重要的。让我们也当一回设计员,参与一次“我的蛟龙号”制作。教师先拿出一个事先已做好的“我的蛟龙号”并演示“我的蛟龙号”下潜与上浮的过程,增强学生对“蛟龙号”制作的兴趣。
  做一做:器材:一支小滴管(感冒清口服液的瓶子和细吸管)、废旧矿泉水瓶、水槽、针筒、量筒、水等(如右图)。制作一个“我的蛟龙号”。
  学生进行分组制作,教师巡视,并给学生适当的指导。制作完成,教师提问。(学生操作非常积极)
  师:哪一些组成功的完成制作,实现了“我的蛟龙号”的上浮和下沉的过程?并请谈谈你的制作过程?
  生1:将水倒入到矿泉水瓶和口服液瓶中。
  生2:将口服液瓶放入矿泉水瓶中。
  生3:将瓶盖拧紧,一艘三中蛟龙1号就做好了。(学生在回答过程中充满了自豪感)
  师:没有成功制作“我的蛟龙号”的小组,请你谈谈你的“蛟龙号”出现了怎么样的状况?
  生1:沉底不能浮上来。
  生2、不能下潜。
  生3、…
  师:请已经成功制作“我的蛟龙号”的小组去帮助已经制作失败的小组并思考为什么制作不成功?(体现学生之间互作的精神)
  教师等每组都成功制作“我的蛟龙号”后提问
  师:在制作“我的蛟龙号”过程中有哪些注意事项?
  生1:口服液瓶中的水不要太多,否则瓶子会沉入水底,可以使用针筒来调节瓶内的水量。
  生2:不可先将浮沉子放入瓶内再加水,这样有可能会造成实验的不成功。
  生3:……
  师:我们来演示制作成功的“我的蛟龙号”潜水器,先揭开为什么浮沉自如的奥秘。同时完成幻灯片上的内容。
  幻灯片:1.记录操作方式及现象
  2.分析以上观察记录得出三中“蛟龙一号”潜水器浮沉的奥秘:外界因素的变化,改变了“我的蛟龙号”自身的重力,重力和浮力之间发生了变化,而使它在水中浮沉自如。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操作中产生的现象并根据以前所学的二力平衡的知识。由表格中内容得出:漂浮(浮力等于重力)、下沉(浮力小于重力)、悬浮(浮力等于重力)、上浮(浮力等于重力)。
  师:从制作蛟龙号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物体是通过改变自身的重力来实现上浮和下沉的,那么在生活中我们煮汤圆时刚开始汤圆是下沉的,等汤圆煮熟时就上浮了,是否也是利用这一原理呢,为什么?(学生疑惑)
  学生动手制作:教师要求学生拿起桌面上的另一个仪器小塑料瓶,并在塑料瓶里放少量的锌粒并密封,把塑料瓶放在原先的矿泉水瓶中并使塑料瓶大至处于有五分之四浸入水中的漂浮状态。若全部浸没的拿出一些锌粒,浸没部分太少的增加一些锌粒。
  学生操作并观察:制作完成,当学生挤压矿泉水瓶时里面的小塑料瓶变小并下沉;当学生不挤压矿泉水瓶松开手时里面的小塑料瓶变大并上浮。
  师:小塑料瓶在水中是如何实现上浮与下沉的?
  生:通过改变自身的体积来改变浮力的大小。
  师:现在能否知道煮熟的汤圆为什么会上浮吗?
  生:煮熟的汤圆体积变大,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在水中的浮大变大,使浮力大于重力就上浮了。(他们在“做”得到了知识,大部分都能回答出来)
  通过上面的两个教学片断,我深刻的体会到“做”的目的不是为了“做’,更不是为了场面的热热闹闹,其关键是要让学生通过“做”有所体验、感悟和发展。“做”不仅要关注学生解决了哪些问题,得到了什么结构,还要关注学生的“学”的怎样,更要关注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做”是否引发了学生的科学思维场所。也就是说科学课不是一般的活动课,而是让学生经历一个“科学化”的过程,在科学活动中要提高科学思维活动的含量。仅仅让学生“做”的而忽略了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的过程。即便科学课开展得热闹非凡,但其思维质量其实是“零”。科学课堂中的“做”应当能帮助学生“学”,经过“做”的过程,解决与生活密切联系、具有一定挑战性和综合性的问题,并发展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做”中“学”要与科学思维紧密联系,具有足够的思维含量,不能只片面的追求 “做”,因此在“做”除了实践操作外还应体现:
  (1)要将“做”中“学”引向理性的科学思维。我们科学教学过程中既要让学生去“做”又要让学生运用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去观察、思考。就像上述案例2中分析的一样,在浓厚的“做”中及时“学”并应及时转化科学思维,促使学生能内化为自我的思维场所,反过来以科学的思维去解决生活中的科学问题。试想,倘若课堂中没有经历这样的“做”的过程,又怎能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
  (2)要从“做”中放飞思维想象,发展空间观念。科学教学不能只停留在“表象的積累,直感的运用”阶段,还应重视引导学生利用原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从而产生新的表象——想象。想象是思维的翅膀,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学生想象的过程就是进行创造性思维的过程,对于巩固和丰富学生的表象、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有着促进作用。教学中,要让学生 “做”,在“做”中多想想,多给学生留一点思维的时间和空间,放飞他们的思维想象,强化空间观念。
  只有努力探求科学教学中“做”与“学”的最佳融合,给学生适当的空间,构建内化思维的创造“场”,在“场”中能动地做好锻炼思维的体操,才能真正体现科学教学的应有之意。
其他文献
教学中,很多老师都说,教学中、处理习题时比较简单的内容快速地一带而过。每天我也以同样的方法重复自己的教学。我发现很多孩子错误根本改不过来,答案记不下来,常此以往,知识遗漏越来越多,差距越来越大。这使我不得不反思自己的教学。我们都知道“欲速则不达”。课堂也是这样,同样需要放慢节奏。“慢”并不是拖泥带水,降低效率,而是尊重规律;“慢”也不是磨磨蹭蹭,而是潜心修炼;“慢”虽不是教学方法,但却是一种境界。
期刊
内容摘要:计算能力是学生学习数学所必备的基本能力,是学习数学的基础,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的主要任务之一。计算的准确率和速度如何,将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质量。很多同学总以为计算式题比分析、解决问题容易得多,因而在计算时或过于自信,或注意力不能集中,结果错误百出。因此,计算教学不容忽视。  关键词:计算能力 思维多样性 精讲多练 循序渐进  在目前,计算机的普及也越来越影响学生计算能力的培
期刊
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常有老师抱怨:“现在的差生真是太多了。”之所以有这样的认为,主要是老师只从考试或测验成绩去评价一个学生的好与差。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加德纳认为每个人或多或少地存在着7—9种多元智力。既然如此,怎样能用一把“尺子”去衡量所有的学生?难怪有人说,很多所谓“差生”是由于我们的评价标准单一而“制造”出来的。“多一把衡量的尺子,就会多出一批好学生”。为此,已有的传统的评价体系必然要被一种
期刊
摘要:教师语言的魅力是师生交流思想、沟通情感的桥梁,是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精神武器。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教学情况,适时地把幽默艺术运用于课堂,用幽默的语言来进行教学,可以活跃课堂气氛,造成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创造有利于师生情感沟通的乐学情境,这样往往能产生良好的效应。  关键词:活跃课堂氛围 融洽师生关系 提高教学效果  在语文教学中,幽默的语言,能使课堂妙趣横生,使教学增色不少,使学生对
期刊
传统的数学教学是学生被动吸收、机械记忆、反复练习、强化储存的过程,没有主体的体验。沐浴着新课程的阳光,我们“豁然开朗”:教师不是“救世主”,教师只不过是学生自我发展的引导者和促进者。而学生学习数学是以积极的心态调动原有的认知和经验,尝试解决新问题、理解新知识的有意义的过程。所谓体验,就是个体主动亲历或虚拟地亲历某件事并获得相应的认知和情感的直接经验的活动。让学生亲历经验,不但有助于通过多种活动探究
期刊
常见的作业讲评课的教学模式为教师主导下的讲解,在笔者的实践探索下,还积极尝试了以下两种作业讲评的模式。  一、主体自悟式  所谓主体自悟式是指学生在作业后,对自己的作业进行自我评估,明确自己的问题之处,根据已有知识基础进行思考、判断、修改,同时在这一环节中,学生会产生疑问,对自己不能很好把握的练习有了一定的把握,对自己平时学习知识的掌握程度有一个自我反省、深刻自悟的过程,这就是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
期刊
“一个问题,都讲了N遍了,学生还不会做,这是怎么了?”常常听到老师们的这种抱怨。问题的关键还是由于老师的大包大揽,让学生们失去兴趣,失去激情,失去思考的能力,缺少自主性。除非自控能力和意志力特强的同学可以继续思考和钻研,那些不爱学习的孩子早就“灵魂出窍”了。一个会上课的教师,应该是一个能随时抓住孩子的心的人。那么,怎样才能抓住孩子的心呢?  一、设计制造课堂中的“饥渴感”  多数人有一种共同的心理
期刊
英语教学作为语言教学的一个过程,同时也是一个情感交流的过程。教学中如果正确把握情感教育,既可以帮助塑造学生良好的品行,也能激发学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一、用平等的师生关系沟通情感教育  良好的教 学过程是师生相互沟通、相互交流从而增强师生情感交融,促进学生学习能力提高的过程。教学中应树立民主平等的師生关系,创造和谐轻松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对老师产生信任感、亲近感产、亲切感。教师可轻松愉快
期刊
历史课堂讨论强调在教师教与学生学的关系中,改变教师“一言堂”的传统方式,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为学生主动地学习,并去研究和探求真理;在学生与教学内容的关系中,改变学生机械地接受知识的观念,让学生多问“为什么”。苏格拉底说:“问题是接生婆,它能帮助新思维的诞生。”命题的原则是要摆脱应试教育的影响,以提高学生素质为宗旨,贯彻教学大纲,着重于对基础知识内涵的理解和掌握。命题的范围应是有影响的重大历史事件、历
期刊
一、课堂教学需要“主问题”  主问题是指阅读教学中,从教学内容整体的角度或学生的整体参与性上引发思考、讨论、理解,探究的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重要问题(晏晖,2009)。对于教材,主问题的设计克服了阅读教学中肢解文本,零敲碎打等弊端,起到了梳理课文的作用,使学生学有所得(陈娇玲,2010)。在课堂教学上,主问题还是教学进展的路标,是一系列能够导引整个教学过程的线索性问题,是深层次课堂活动的引爆点牵引机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