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时期高校辅导员队伍的快速发展对辅导员的科研素质提出了更高的标准。明确辅导员科研能力的主要地位,着重强调培育辅导员科研素质的对策,是当前提高辅导员科研素质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辅导员的科研素质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顺利开展具有指导性意义。本文主要通过分析辅导员科研素质所面临的现状,分析加强学术能力的重要性,并给出相应的解决方法,以此改变辅导员在科研素质中的难题,从而推进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
关键词:辅导员;科研素质;提升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36-0127-02
随着辅导员队伍不断地发展,加强辅导员科研素质已经成了辅导员队伍朝着专业化迈进的一个标志。在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阶段的进程中,对辅导员的学术研究能力有了更多的要求。辅导员不仅要落实国家的各项关于辅导员专业化的标准,而且要面对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日趋多样化和复杂化的发展趋势。在知识不断更新的今天,辅导员必须不断完善自身的科研素质,而且要把这种学术能力融汇到学生管理工作中,以此来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专业化的发展。
一、辅导员科研素质现状调查
为了多方面了解当代辅导员从业人员的科研素质情况,本文以问卷调查,访谈、对话交流等形式对60名高校辅导员进行了深入分析。了解到在新时期的时代背景下,辅导员在科研素质方面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辅导员学科背景复杂,缺乏进行学术研究的专业知识支撑
经过调查统计分析后我们发现,高校辅导员的学科专业背景是五花八门的,许多辅导员的专业学术背景与所从事的学生工作没有什么联系。高校辅导员做研究申请的课题大多是社会学学科、心理学、教育学等相关内容,对于这方面,专业毕业的辅导员来说有一定的基础,做起研究来相对容易。但据调查发现,在从事辅导员工作的人员中以前所学知识与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知识相关联的只有25%。没有这方面专业背景的辅导员工作的开展与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知识传授方面都不能很好地进行,并且要想深入进行学术研究与申请课题就更加困难,所以专业学术素养有待加强。
(二)辅导员自身缺乏科研意识
高校辅导员的教师身份决定了辅导员必须具备一定学术研究意识,这样才能促进辅导员进行学术研究。但调查发现,一部分辅导员从事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能力有限。一些老师在工作中能够对学生起到一部分引导作用并能够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但缺少一些科学的方法进行支撑,所以仍处于以经验进行学生管理工作阶段,没有主动进行学术研究的热情。辅导员多忙于学生管理性工作,没有注意到开展科学研究为自身工作所带来的帮助。在高校中形成的关于教师考核机制没有对辅导员科学研究进行激励,这也打击了部分教师搞科学研究的积极性。笔者在调查研究中观察到,只有21%的辅导员经常进行学术研究并有一些成果。
(三)辅导员科研素质较低
科研素质主要是指辅导员在工作中把所学知识用以进行科学研究的学术素质,主要包括敏锐地抓准问题、合理的分析方法及整合各项文献技能和相应的撰写文章的能力等。在此次调研,40%的辅导员表示对于从事科学研究,自身的水平还比较低,在撰写论文、调查研究中存在一定的障碍。在辅导员队伍中多数为刚刚毕业的硕士生,他们虽然对科学研究有兴趣,但是平时的事务性工作太过繁忙,无暇进行科学研究。在辅导员从事工作以后,很多高校并没有及时地把辅导员与科研工作联系起来,只是重点放在了学生工作的处理中。久而久之,辅导员的科研素质就会消失殆尽,而对于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很难用科学化的眼光来指导。
二、加强辅导员科研素质的重要性
(一)加强辅导员的科研素质有利于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水平的发展
在社会不断发展的新时期,学生的思想复杂多变,学生工作中的问题也呈现出多元化态势。高校的科研环境变化对大学生管理工作提出了更全面的要求,所以学生工作专业化程度要求越来越高。陈秉公教授在《思想政治教育学》书中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烦琐的工作,只有对前人的借鉴和当前的理论水平上,对其开展详细入微的科研工作,才能跟上当今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水平的发展,才能掌握工作的本质和规律,不断打开工作的全新局面[1]。辅导员要改变以前旧的观念,积极面对当前国际形势下学生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进行科学分析与探究,以推动新时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
(二)提升辅导员科研素质有利于新时期辅导员全面发展及实现其人生价值
通过提高青年辅导员的科研素质,增强辅导员对学生工作全面的认识,将工作经验与科学研究结合,转化成在工作中的理论指导,这样就提升了辅导员对自身工作的热爱。主要表现在辅导员的人生价值取向与对职业的认同感方面,在2006年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2]曾提出高校辅导员应该努力成为大学生的心灵老师和关心其生活的朋友,这就要求辅导员既能够了解学生的思想和专业,又能对学生的学业及人生发展给予积极的引导,成为提出恰当意见和建议的良师。通过提高科研能力,从而提高辅导员的整体素质,增强了其科研自信有利于辅导员这一职业得到社会的理解和尊重,最终实现辅导员的社会价值和人生价值。
(三)加强辅导员科研能力有利于当代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
在《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中对辅导员工作能力和科学素质有了更多的衡量标准,主要是辅导员要主动学习和学生工作相关的各项理论与方法,不断加强工作能力。在辅导员评比中时应该把工作、科研放在一起讨论,在对辅导员的工作福利方面还应多加强一些资金鼓励,支持辅导员在工作之余对学生思想工作进行研究。辅导员发展需要经常进行学术思考,并将研究数据转化为成果,这是辅导员工作发展的目标。辅导员科研素质的加强对于队伍的整体科研水平有推动作用,所以,加强辅导员科研素质的提高,是辅导员队伍科学化建设的重要措施。 三、当代加强辅导员科研素质的有效对策
(一)增强辅导员进行科学研究的主动意识
加强辅导员科研素质的自觉性对辅导员工作水平的好坏起着关键的作用,高校辅导员需做到以下两点:第一,加强理论学习。高校辅导员工作一直以来都有注重实践工作,而不看重理论学习,重视事务管理,而轻视理论总结的倾向。因此,平时的理论知识积累成了辅导员工由经验型向科研型转换的重要一环。第二,进行创造性思维。辅导员工作其工作对象是富有多元化想法的大学生,因此决定了辅导员工作本身就应是一种在与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中的博弈。总之,要把有关问题弄得更清楚些,理解得更深入一些,一定要有自己的独立思考[3]。辅导员面对各种新问题要不断增强创新能力,从新的理论角度找到解决问题的新方法,这样才能开创辅导员科研工作的新局面。
(二)完善辅导员的学术研究队伍建设
辅导员队伍为了达到进行科学研究的水平,必须依靠团队的力量。因此,应该做到首先对所处高校的研究资源进行汇总,校方应为辅导员开辟专门的基金以支持队伍建设,大力支持辅导员为了学生工作事业的科学化发展而进行学术研究。鼓励他们在学校里自己寻找自身最需要的科研伙伴组成研究团队,学校要主动把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有研究的权威人员配备给辅导员,开展辅导员项目申报给予优惠政策,以加强其信心。其次学校应建设辅导员队伍的各种科研讨论渠道。通过组织开展在市里与高校等不同等级的辅导员工作座谈,搭建辅导员队伍的理论交流平台。
(三)根据当代辅导员学术现状创造科研环境
学术环境是国家对科研发展提供的支持基础和支持条件的总称[4]。因为辅导员的工作面临的现状与高校教师不同,所以存在着一些不利条件。那么要打造针对辅导员的学术环境,就必须进行有效的对策。首先是在学术鼓励方面,各高校要主动进行支持。国家教育部每年都设立辅导员资助体系,但这些资助对于全部的辅导员看来就显得杯水车薪。所以各大高等院校应针对辅导员的数量和质量情况,创建一些专门用于辅导员的资助体系。其次,在对辅导员进行科研成果评定方面应考虑到辅导员面临的情况,不应该强调科研成果的级别,应该着重看到辅导员的科研素质对工作的影响,以此增强辅导员进行学术研究的信心。
综上所述,加强当代辅导员科研素质是一项循序渐进的任务,需要高校与辅导员的共同努力。辅导员有了高校与国家的支持才能够做出科研成绩,以促进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进步。
参考文献:
[1]陈秉公.思想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新法规汇编(2006.第九辑.总第115辑)[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6.
[3]沈壮海.论高校德育的人本追求[M].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0(1).
[4]余三定.改革开放30年学术环境对学术发展的影响[J].云梦学刊,2008(4).
关键词:辅导员;科研素质;提升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36-0127-02
随着辅导员队伍不断地发展,加强辅导员科研素质已经成了辅导员队伍朝着专业化迈进的一个标志。在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阶段的进程中,对辅导员的学术研究能力有了更多的要求。辅导员不仅要落实国家的各项关于辅导员专业化的标准,而且要面对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日趋多样化和复杂化的发展趋势。在知识不断更新的今天,辅导员必须不断完善自身的科研素质,而且要把这种学术能力融汇到学生管理工作中,以此来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专业化的发展。
一、辅导员科研素质现状调查
为了多方面了解当代辅导员从业人员的科研素质情况,本文以问卷调查,访谈、对话交流等形式对60名高校辅导员进行了深入分析。了解到在新时期的时代背景下,辅导员在科研素质方面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辅导员学科背景复杂,缺乏进行学术研究的专业知识支撑
经过调查统计分析后我们发现,高校辅导员的学科专业背景是五花八门的,许多辅导员的专业学术背景与所从事的学生工作没有什么联系。高校辅导员做研究申请的课题大多是社会学学科、心理学、教育学等相关内容,对于这方面,专业毕业的辅导员来说有一定的基础,做起研究来相对容易。但据调查发现,在从事辅导员工作的人员中以前所学知识与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知识相关联的只有25%。没有这方面专业背景的辅导员工作的开展与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知识传授方面都不能很好地进行,并且要想深入进行学术研究与申请课题就更加困难,所以专业学术素养有待加强。
(二)辅导员自身缺乏科研意识
高校辅导员的教师身份决定了辅导员必须具备一定学术研究意识,这样才能促进辅导员进行学术研究。但调查发现,一部分辅导员从事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能力有限。一些老师在工作中能够对学生起到一部分引导作用并能够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但缺少一些科学的方法进行支撑,所以仍处于以经验进行学生管理工作阶段,没有主动进行学术研究的热情。辅导员多忙于学生管理性工作,没有注意到开展科学研究为自身工作所带来的帮助。在高校中形成的关于教师考核机制没有对辅导员科学研究进行激励,这也打击了部分教师搞科学研究的积极性。笔者在调查研究中观察到,只有21%的辅导员经常进行学术研究并有一些成果。
(三)辅导员科研素质较低
科研素质主要是指辅导员在工作中把所学知识用以进行科学研究的学术素质,主要包括敏锐地抓准问题、合理的分析方法及整合各项文献技能和相应的撰写文章的能力等。在此次调研,40%的辅导员表示对于从事科学研究,自身的水平还比较低,在撰写论文、调查研究中存在一定的障碍。在辅导员队伍中多数为刚刚毕业的硕士生,他们虽然对科学研究有兴趣,但是平时的事务性工作太过繁忙,无暇进行科学研究。在辅导员从事工作以后,很多高校并没有及时地把辅导员与科研工作联系起来,只是重点放在了学生工作的处理中。久而久之,辅导员的科研素质就会消失殆尽,而对于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很难用科学化的眼光来指导。
二、加强辅导员科研素质的重要性
(一)加强辅导员的科研素质有利于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水平的发展
在社会不断发展的新时期,学生的思想复杂多变,学生工作中的问题也呈现出多元化态势。高校的科研环境变化对大学生管理工作提出了更全面的要求,所以学生工作专业化程度要求越来越高。陈秉公教授在《思想政治教育学》书中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烦琐的工作,只有对前人的借鉴和当前的理论水平上,对其开展详细入微的科研工作,才能跟上当今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水平的发展,才能掌握工作的本质和规律,不断打开工作的全新局面[1]。辅导员要改变以前旧的观念,积极面对当前国际形势下学生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进行科学分析与探究,以推动新时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
(二)提升辅导员科研素质有利于新时期辅导员全面发展及实现其人生价值
通过提高青年辅导员的科研素质,增强辅导员对学生工作全面的认识,将工作经验与科学研究结合,转化成在工作中的理论指导,这样就提升了辅导员对自身工作的热爱。主要表现在辅导员的人生价值取向与对职业的认同感方面,在2006年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2]曾提出高校辅导员应该努力成为大学生的心灵老师和关心其生活的朋友,这就要求辅导员既能够了解学生的思想和专业,又能对学生的学业及人生发展给予积极的引导,成为提出恰当意见和建议的良师。通过提高科研能力,从而提高辅导员的整体素质,增强了其科研自信有利于辅导员这一职业得到社会的理解和尊重,最终实现辅导员的社会价值和人生价值。
(三)加强辅导员科研能力有利于当代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
在《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中对辅导员工作能力和科学素质有了更多的衡量标准,主要是辅导员要主动学习和学生工作相关的各项理论与方法,不断加强工作能力。在辅导员评比中时应该把工作、科研放在一起讨论,在对辅导员的工作福利方面还应多加强一些资金鼓励,支持辅导员在工作之余对学生思想工作进行研究。辅导员发展需要经常进行学术思考,并将研究数据转化为成果,这是辅导员工作发展的目标。辅导员科研素质的加强对于队伍的整体科研水平有推动作用,所以,加强辅导员科研素质的提高,是辅导员队伍科学化建设的重要措施。 三、当代加强辅导员科研素质的有效对策
(一)增强辅导员进行科学研究的主动意识
加强辅导员科研素质的自觉性对辅导员工作水平的好坏起着关键的作用,高校辅导员需做到以下两点:第一,加强理论学习。高校辅导员工作一直以来都有注重实践工作,而不看重理论学习,重视事务管理,而轻视理论总结的倾向。因此,平时的理论知识积累成了辅导员工由经验型向科研型转换的重要一环。第二,进行创造性思维。辅导员工作其工作对象是富有多元化想法的大学生,因此决定了辅导员工作本身就应是一种在与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中的博弈。总之,要把有关问题弄得更清楚些,理解得更深入一些,一定要有自己的独立思考[3]。辅导员面对各种新问题要不断增强创新能力,从新的理论角度找到解决问题的新方法,这样才能开创辅导员科研工作的新局面。
(二)完善辅导员的学术研究队伍建设
辅导员队伍为了达到进行科学研究的水平,必须依靠团队的力量。因此,应该做到首先对所处高校的研究资源进行汇总,校方应为辅导员开辟专门的基金以支持队伍建设,大力支持辅导员为了学生工作事业的科学化发展而进行学术研究。鼓励他们在学校里自己寻找自身最需要的科研伙伴组成研究团队,学校要主动把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有研究的权威人员配备给辅导员,开展辅导员项目申报给予优惠政策,以加强其信心。其次学校应建设辅导员队伍的各种科研讨论渠道。通过组织开展在市里与高校等不同等级的辅导员工作座谈,搭建辅导员队伍的理论交流平台。
(三)根据当代辅导员学术现状创造科研环境
学术环境是国家对科研发展提供的支持基础和支持条件的总称[4]。因为辅导员的工作面临的现状与高校教师不同,所以存在着一些不利条件。那么要打造针对辅导员的学术环境,就必须进行有效的对策。首先是在学术鼓励方面,各高校要主动进行支持。国家教育部每年都设立辅导员资助体系,但这些资助对于全部的辅导员看来就显得杯水车薪。所以各大高等院校应针对辅导员的数量和质量情况,创建一些专门用于辅导员的资助体系。其次,在对辅导员进行科研成果评定方面应考虑到辅导员面临的情况,不应该强调科研成果的级别,应该着重看到辅导员的科研素质对工作的影响,以此增强辅导员进行学术研究的信心。
综上所述,加强当代辅导员科研素质是一项循序渐进的任务,需要高校与辅导员的共同努力。辅导员有了高校与国家的支持才能够做出科研成绩,以促进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进步。
参考文献:
[1]陈秉公.思想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新法规汇编(2006.第九辑.总第115辑)[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6.
[3]沈壮海.论高校德育的人本追求[M].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0(1).
[4]余三定.改革开放30年学术环境对学术发展的影响[J].云梦学刊,20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