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七宝楼台”一词最早见于张炎《词源》,是他对梦窗词“碎片性”的评价。叶嘉莹先生曾作《拆碎七宝楼台——谈梦窗词之现代观》一文为吴文英辩护,认为梦窗词在“现代之美”上有独到之处。笔者在此以梦窗词中较为著名的一首《风入松》为例,以为此作与欧阳修《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极为相似,几乎是将《蝶恋花》的“楼台”拆散了重新组合,若就此作来看,梦窗词不过是堆砌而已,根本谈不上叶先生所说“现代之美”。
关键词:吴文英 七宝楼台 叶嘉莹 《风入松》 《蝶恋花》 碎片性
正如叶嘉莹先生所言:“吴梦窗的词,以数量而言,有将近三百五十首之多。在南宋诸词人中。除了首屈一指的大家稼轩以外。几乎没有人可以与之相比的。而且即使以北宋之大家周邦彦与之相较,则清真阋尚不满两百首,在数量上,也不及梦窗远甚,所以仅以数量言,梦窗的词在两宋词人中也已经应该占有一个相当重要的地位了。”{1}宋末沈义父在《乐府指迷》中将吴文英与周邦彦并举,赞他:“梦窗深得清真之妙。”{2}清代学者周济在《宋四家词选》序中将吴文英与周邦彦、辛弃疾并称,赞他:“梦窗奇思壮采,腾天潜渊,返南宋之清,为北宋之挚。”{3}
不难看出,前人对梦窗赞誉颇多,但每每提及梦窗,人们首先想到的还是张炎在《词源》中的评语:“梦窗词如七宝楼台,炫人眼目,碎拆下来,不成片段。”{4}“七宝楼台”这一评价可谓是辛辣到位。对此,叶嘉莹先生颇有感慨地说:“因之后人之论吴词者,遂每每征引张氏之言,以为讥诋吴词之口实,谓:‘《梦窗四稿》中的词,几乎无一首不是靠古典和套语堆砌起来的。’”{5}叶嘉莹先生曾作《拆碎七宝楼台——谈梦窗词之现代观》一文为梦窗辩护,认为梦窗擅将时空杂糅,有“现代之美”。笔者在此以吴文英词中较为著名的一首《风入松》为例,以为此作与欧阳修《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唐圭璋先生考证此词为冯延巳作,本文不做探讨)极为相似,几乎即是将《蝶恋花》的“楼台”拆散了重新组合。若就此作来看,梦窗词不过是堆砌而已,根本谈不上叶先生所说“现代之美”了。
先看梦窗这首《风入松》:“听风听雨过清明。愁草瘗花铭。楼前绿暗分携路,一丝柳、一寸柔情。料峭春寒中酒,交加晓梦啼莺。 西园日日扫林亭。依旧赏新晴。黄蜂频扑秋千索,有当时纤手香凝。惆怅双鸳不到,幽阶一夜苔生。”{6}
依照张炎的批评,且由笔者用词作中出现的意象,将把这座“七宝楼台”拆成“七宝”再重新编号:
{1}风雨清明 ②感伤花草 ③楼前路分 ④柳暗情浓 ⑤春寒酒冷 ⑥梦醒莺啼
⑦西园林亭 ⑧雨过初晴 ⑨蜂扑秋千 ⑩美手留香 {11}鸳鸯难成 {12}幽阶生苔
这座“七宝楼台”大致分为12个组合,“七宝”之“七”自然是虚指,数字“七”在中国古代的一个重要作用是表达数的极限,叶舒宪先生曾在《中国古代神秘数字》{7}一书中细细爬疏,笔者在此不做赘述。
再看欧阳修这首《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8}若以“七宝楼台”观之,永叔这首词作同样可以拆分为编号的碎片:
{1}深深庭院 ②柳迷幕深 ③游乐之地
④楼高路迷 ⑤风雨三月 ⑥门掩黄昏
⑦无计留春 ⑧含泪问花 ⑨花落秋千
可以看到,由于词牌的容量原因,76字的《风入松》的碎片编号较60字的《蝶恋花》多出3个,那么这些碎片编号之间有什么联系吗?
且看笔者通过意象或意境的相似性将这些碎片两两参照,如右表:
笔者发现,永叔这首《蝶恋花》,表面来看几乎可说是梦窗《风入松》的子集!放进历史来看呢?吴文英这首《风入松》几乎全盘吸收了其前辈欧阳修的《蝶恋花》,下面就来看看,吴文英是如何“少批判,多继承”的。
先看编号(1),①⑤一组原句为:“听风听雨过清明”;“雨横风狂三月暮”。梦窗此句以风雨清明作为开篇之句,旨在铺开一幅凄迷的画卷,更重听觉,永叔用同样的风雨意象,却更似触感,以拟人的修辞给人以孤寂飘摇之感,至于“过清明”“三月幕”二词,几无差别。
编号(2),②⑧一组原句为:“愁草瘗花铭”;“泪眼问花花不语”。“瘗花”即“葬花”,“瘗花铭”即可看作“葬花吟”,杨笺:“庾子山有《瘗花铭》。”{9}此句用僻典以花草为意象写感时伤春之叹,但笔者以为并不为此作增色,反观永叔这句,同是感时伤春,词句并未用典,但质实动人,“残花不答泪眼人”之状貌一出,何必用“愁”字、掌故?
编号(3),③④一组原句为:“楼前绿暗分携路”;“楼高不见章台路”。梦窗写楼前柳暗,道路纵横,永叔写楼高难见长安章台街,看似前者重平面近景,后者重立体远景,其实二者旨意几乎重叠。“楼前”“楼高”且不论,“绿暗分携路”,好似一对恋人携手走至岔路口,又不得不各走一路,只好折柳相赠,含泪相别。而永叔“楼高不见章台路”,则更加意蕴深远,闺楼再高又有何用?也望不到丈夫在那章台路寻花问柳。永叔此句未写绿字、柳字,然“章台”二字一出则“柳”意尽现。前者在平面写即时之别离,“楼前”一词可有可无,后者在三维空间以“楼高”“不见”的对比,书心中别离之苦,加之“章台”一典的巧妙运用,二人高下立判。
编号(4),④②一组原句为:“一丝柳、一寸柔情”;“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这一组合主要是意象与数量上的相似,因为梦窗与永叔放置情思的位置各不相同,梦窗置前,永叔置后,因而前者景含情,后者单陈景。但就以意象与数量的表示方法,二者也较为相似,前者“柳”后者“杨柳堆烟”自不必说,永叔因单独陈景而胜梦窗甚远,而就量词来看,“一丝柳”就有“一寸柔情”,较之“无重数”的帘幕,虽都表现数量之繁复,前者显然更加婉转新奇,不过是不是真的新奇呢?且看晏殊《玉楼春》:“无情不似多情苦,一寸还成千万缕。”{10}韦庄《应天长》一句:“别来半岁音书绝,一寸离肠千万结。”{11}其中“一寸离肠千万结”是不是更胜其晚辈“一丝柳、一寸柔情”? 编号(5),即⑤一句虽无搭档,也取来一观吧。原句“料峭春寒中酒”,笔者读时总觉烂熟,许久才想起原是出自东坡《定风波》:“料峭寒风吹酒醒,微冷。”不知梦窗所想,竟然几近直摘东坡原句,不知做出“炼字炼句,迥不犹人”之类评价的学者是没读过梦窗这篇《风入松》,还是没读过东坡的《定风波》?
编号(6),即⑥一句也无搭档,取出一观。原句为:“交加晓梦啼莺”。且看晏殊《蝶恋花》“浓睡觉来莺乱语,惊残好梦托杜鹃”{12},刘敞《樱花》“朝光破浮影,喧鸟声交加”{13}。梦窗此“宝”又与前人同。值得注意的是,“交加”二字杜校:“一作‘迷离’”{14},若将“迷离”代“交加”,变为“迷离晓梦啼莺”,笔者即想到义山那首著名《无题》的一句:“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不难看出,不论是哪一种,说梦窗“堆砌”都不为过。
编号(7),⑦③一组原句为:“西园日日扫林亭”;“玉勒雕鞍游冶处”。此组都写旧时游乐之地,若以单句看,笔者私以为梦窗更胜一筹。正如陈匪石在《宋词举》中所说:“‘西园日日扫林亭’,望其复来也。”{15}此句写自己“日日扫林亭”,已大胜永叔“代闺妇言”之“玉勒雕鞍游冶处”,不在其言辞,而在梦窗真切诚挚之情,二者之别,恰恰是王国维所说的“隔”与“不隔”,笔者以为,这句“西园日日扫林亭”便攻破了王国维“梅溪、梦窗诸家写景之病,皆在一‘隔’字”{16}的论断。若连句来看,梦窗“西园日日扫林亭”与下句“依旧赏新晴”之联系似乎没那么密切,反观永叔“玉勒雕鞍游冶处”与“楼高不见章台路”是一个时空杂糅、情恨交加的画面,整体来看,还是永叔这句略胜一筹。
编号(8),⑧⑥一组原句为:“依旧赏新晴”;“门掩黄昏”。若以意象来看,两句都写天气(色)状况,难分优劣。若以情思来看,梦窗此句虽只写“依旧”赏景,却内隐“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的悲叹,可谓曲折幽深。永叔此句则情思未现,全为下句“无计留春住”勾勒框架,然竟与梦窗“日日扫林亭”有异曲同工之妙,“日日扫”以盼君归,“掩黄昏”同是盼君归,因作者的经历有别,因而梦窗以“日日扫林亭”写相思,而“代闺妇言”的永叔只选了大路货的“半掩门”写闺妇之思,细腻而言较梦窗甚远。同样是“隔”与“不隔”辩,永叔“门掩黄昏”因“隔”而略输一筹。
编号(9),⑨⑨一组原句为:“黄蜂频扑秋千索”;“乱红飞过秋千去”。其中“黄蜂扑”与“乱红飞”诚似对偶,寻香的“黄蜂”与生香的“乱红”也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后人多觉此句细腻至极,将其认作是此词的代表。的确,梦窗想要写人偏偏不写人,竟以手香代人,笔法极新,即便梦窗“黄蜂频扑秋千索,当时有纤手香凝”是化用永叔“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一句,至少已与原句不相上下。
编号(10),⑩⑦一组原句为:“当时有纤手香凝”;“无计留春住”。永叔这句仿佛是单单为梦窗这句做的注。纤手香凝秋千索,当时只道是寻常,那年的春天再也回不来,那年春天的美人、纤手只在秋千索上留下若有若无的香意。若以情思来看,梦窗此句未直表情思,却充溢相思之意,永叔这句直抒胸臆,飘零之感足矣,但不免缺了一丝细腻。
编号(11),即{11}一句为:“惆怅双鸳不到”。以“双鸳”代美人脚,大概因为古代女子双脚的传统观念,在诗词中描写女子双脚的作品确实少见,但若就因为“纤手”“双鸳”这些细腻的描写就说梦窗运笔修辞有“现代性”,像“意识流”,大概就较为偏颇了,如白乐天就有“樱桃樊素口,杨柳小蛮腰”一句,难道是意识流的开端?只是感性的表达侧重不一罢了。
编号(12),竟是{12}与①,两首词一头一尾的意象、境界竟然如此类似,原句为:“幽阶一夜苔生”;“庭院深深深几许”。真是巧妙,梦窗此句竟像是对永叔问句的回答,同样写幽深庭院,永叔以问句写“深”,深得易安推崇,梦窗以“幽阶”“苔生”写深,又入了俗套,不过,此组竟又如编号(10)一组的情况,梦窗往细处写,永叔往大处写,不过此句之中,却是梦窗有“隔”而永叔“无隔”了。
综上所述,梦窗《风入松》几乎全然模仿永叔《蝶恋花》的“七宝楼台”的意脉,将其情思掰开揉碎,给人以时空错落的感触,却仍用永叔原有的建筑材料,再加几颗钉子,便成了自己的“七宝楼台”。虽然限于材料无法考证,但若说梦窗从未读过永叔的《蝶恋花》,笔者是万万不信的。若就以《风入松》来看,叶嘉莹先生所说梦窗:“完全摆脱了传统上理性的羁束……不依循理性所惯见习之的方法”{17},不过是因为重组后不可避免的杂乱,自然不如一气呵成的齐整。
{1}{17} 叶嘉莹:《迦陵谈词》,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4年版,第179页,第183页。
{3} 周济辑:《宋四家词选》,中华书局1985年版,第2页。
{2}{4} 唐圭璋编:《词话丛编(第一册)》,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278页,第259页。
{5} 叶嘉莹:《唐宋词名家论稿》,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第247页。
{7} 叶舒宪、田大宪:《中国古代神秘数字》,社会科文学献出版社1998年版。
{8} 邱少华:《欧阳修词新释辑评》,中国书店2001年版,第51页。
{6}{9}{10}{12}{13}{14}{15} (清)吴文英撰,孙红、谭学纯校笺注:《梦窗词集校笺》,中华书局2014年版,第953—960页,第953—960页,第953—960页,第953—960页,第953—960页,第953—960页,第953-960页。
{11} 王意如编著:《唐宋词名句品读》,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8年版,第28页。
{16} 王国维:《人间词话》,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版,第41页。
关键词:吴文英 七宝楼台 叶嘉莹 《风入松》 《蝶恋花》 碎片性
正如叶嘉莹先生所言:“吴梦窗的词,以数量而言,有将近三百五十首之多。在南宋诸词人中。除了首屈一指的大家稼轩以外。几乎没有人可以与之相比的。而且即使以北宋之大家周邦彦与之相较,则清真阋尚不满两百首,在数量上,也不及梦窗远甚,所以仅以数量言,梦窗的词在两宋词人中也已经应该占有一个相当重要的地位了。”{1}宋末沈义父在《乐府指迷》中将吴文英与周邦彦并举,赞他:“梦窗深得清真之妙。”{2}清代学者周济在《宋四家词选》序中将吴文英与周邦彦、辛弃疾并称,赞他:“梦窗奇思壮采,腾天潜渊,返南宋之清,为北宋之挚。”{3}
不难看出,前人对梦窗赞誉颇多,但每每提及梦窗,人们首先想到的还是张炎在《词源》中的评语:“梦窗词如七宝楼台,炫人眼目,碎拆下来,不成片段。”{4}“七宝楼台”这一评价可谓是辛辣到位。对此,叶嘉莹先生颇有感慨地说:“因之后人之论吴词者,遂每每征引张氏之言,以为讥诋吴词之口实,谓:‘《梦窗四稿》中的词,几乎无一首不是靠古典和套语堆砌起来的。’”{5}叶嘉莹先生曾作《拆碎七宝楼台——谈梦窗词之现代观》一文为梦窗辩护,认为梦窗擅将时空杂糅,有“现代之美”。笔者在此以吴文英词中较为著名的一首《风入松》为例,以为此作与欧阳修《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唐圭璋先生考证此词为冯延巳作,本文不做探讨)极为相似,几乎即是将《蝶恋花》的“楼台”拆散了重新组合。若就此作来看,梦窗词不过是堆砌而已,根本谈不上叶先生所说“现代之美”了。
先看梦窗这首《风入松》:“听风听雨过清明。愁草瘗花铭。楼前绿暗分携路,一丝柳、一寸柔情。料峭春寒中酒,交加晓梦啼莺。 西园日日扫林亭。依旧赏新晴。黄蜂频扑秋千索,有当时纤手香凝。惆怅双鸳不到,幽阶一夜苔生。”{6}
依照张炎的批评,且由笔者用词作中出现的意象,将把这座“七宝楼台”拆成“七宝”再重新编号:
{1}风雨清明 ②感伤花草 ③楼前路分 ④柳暗情浓 ⑤春寒酒冷 ⑥梦醒莺啼
⑦西园林亭 ⑧雨过初晴 ⑨蜂扑秋千 ⑩美手留香 {11}鸳鸯难成 {12}幽阶生苔
这座“七宝楼台”大致分为12个组合,“七宝”之“七”自然是虚指,数字“七”在中国古代的一个重要作用是表达数的极限,叶舒宪先生曾在《中国古代神秘数字》{7}一书中细细爬疏,笔者在此不做赘述。
再看欧阳修这首《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8}若以“七宝楼台”观之,永叔这首词作同样可以拆分为编号的碎片:
{1}深深庭院 ②柳迷幕深 ③游乐之地
④楼高路迷 ⑤风雨三月 ⑥门掩黄昏
⑦无计留春 ⑧含泪问花 ⑨花落秋千
可以看到,由于词牌的容量原因,76字的《风入松》的碎片编号较60字的《蝶恋花》多出3个,那么这些碎片编号之间有什么联系吗?
且看笔者通过意象或意境的相似性将这些碎片两两参照,如右表:
笔者发现,永叔这首《蝶恋花》,表面来看几乎可说是梦窗《风入松》的子集!放进历史来看呢?吴文英这首《风入松》几乎全盘吸收了其前辈欧阳修的《蝶恋花》,下面就来看看,吴文英是如何“少批判,多继承”的。
先看编号(1),①⑤一组原句为:“听风听雨过清明”;“雨横风狂三月暮”。梦窗此句以风雨清明作为开篇之句,旨在铺开一幅凄迷的画卷,更重听觉,永叔用同样的风雨意象,却更似触感,以拟人的修辞给人以孤寂飘摇之感,至于“过清明”“三月幕”二词,几无差别。
编号(2),②⑧一组原句为:“愁草瘗花铭”;“泪眼问花花不语”。“瘗花”即“葬花”,“瘗花铭”即可看作“葬花吟”,杨笺:“庾子山有《瘗花铭》。”{9}此句用僻典以花草为意象写感时伤春之叹,但笔者以为并不为此作增色,反观永叔这句,同是感时伤春,词句并未用典,但质实动人,“残花不答泪眼人”之状貌一出,何必用“愁”字、掌故?
编号(3),③④一组原句为:“楼前绿暗分携路”;“楼高不见章台路”。梦窗写楼前柳暗,道路纵横,永叔写楼高难见长安章台街,看似前者重平面近景,后者重立体远景,其实二者旨意几乎重叠。“楼前”“楼高”且不论,“绿暗分携路”,好似一对恋人携手走至岔路口,又不得不各走一路,只好折柳相赠,含泪相别。而永叔“楼高不见章台路”,则更加意蕴深远,闺楼再高又有何用?也望不到丈夫在那章台路寻花问柳。永叔此句未写绿字、柳字,然“章台”二字一出则“柳”意尽现。前者在平面写即时之别离,“楼前”一词可有可无,后者在三维空间以“楼高”“不见”的对比,书心中别离之苦,加之“章台”一典的巧妙运用,二人高下立判。
编号(4),④②一组原句为:“一丝柳、一寸柔情”;“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这一组合主要是意象与数量上的相似,因为梦窗与永叔放置情思的位置各不相同,梦窗置前,永叔置后,因而前者景含情,后者单陈景。但就以意象与数量的表示方法,二者也较为相似,前者“柳”后者“杨柳堆烟”自不必说,永叔因单独陈景而胜梦窗甚远,而就量词来看,“一丝柳”就有“一寸柔情”,较之“无重数”的帘幕,虽都表现数量之繁复,前者显然更加婉转新奇,不过是不是真的新奇呢?且看晏殊《玉楼春》:“无情不似多情苦,一寸还成千万缕。”{10}韦庄《应天长》一句:“别来半岁音书绝,一寸离肠千万结。”{11}其中“一寸离肠千万结”是不是更胜其晚辈“一丝柳、一寸柔情”? 编号(5),即⑤一句虽无搭档,也取来一观吧。原句“料峭春寒中酒”,笔者读时总觉烂熟,许久才想起原是出自东坡《定风波》:“料峭寒风吹酒醒,微冷。”不知梦窗所想,竟然几近直摘东坡原句,不知做出“炼字炼句,迥不犹人”之类评价的学者是没读过梦窗这篇《风入松》,还是没读过东坡的《定风波》?
编号(6),即⑥一句也无搭档,取出一观。原句为:“交加晓梦啼莺”。且看晏殊《蝶恋花》“浓睡觉来莺乱语,惊残好梦托杜鹃”{12},刘敞《樱花》“朝光破浮影,喧鸟声交加”{13}。梦窗此“宝”又与前人同。值得注意的是,“交加”二字杜校:“一作‘迷离’”{14},若将“迷离”代“交加”,变为“迷离晓梦啼莺”,笔者即想到义山那首著名《无题》的一句:“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不难看出,不论是哪一种,说梦窗“堆砌”都不为过。
编号(7),⑦③一组原句为:“西园日日扫林亭”;“玉勒雕鞍游冶处”。此组都写旧时游乐之地,若以单句看,笔者私以为梦窗更胜一筹。正如陈匪石在《宋词举》中所说:“‘西园日日扫林亭’,望其复来也。”{15}此句写自己“日日扫林亭”,已大胜永叔“代闺妇言”之“玉勒雕鞍游冶处”,不在其言辞,而在梦窗真切诚挚之情,二者之别,恰恰是王国维所说的“隔”与“不隔”,笔者以为,这句“西园日日扫林亭”便攻破了王国维“梅溪、梦窗诸家写景之病,皆在一‘隔’字”{16}的论断。若连句来看,梦窗“西园日日扫林亭”与下句“依旧赏新晴”之联系似乎没那么密切,反观永叔“玉勒雕鞍游冶处”与“楼高不见章台路”是一个时空杂糅、情恨交加的画面,整体来看,还是永叔这句略胜一筹。
编号(8),⑧⑥一组原句为:“依旧赏新晴”;“门掩黄昏”。若以意象来看,两句都写天气(色)状况,难分优劣。若以情思来看,梦窗此句虽只写“依旧”赏景,却内隐“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的悲叹,可谓曲折幽深。永叔此句则情思未现,全为下句“无计留春住”勾勒框架,然竟与梦窗“日日扫林亭”有异曲同工之妙,“日日扫”以盼君归,“掩黄昏”同是盼君归,因作者的经历有别,因而梦窗以“日日扫林亭”写相思,而“代闺妇言”的永叔只选了大路货的“半掩门”写闺妇之思,细腻而言较梦窗甚远。同样是“隔”与“不隔”辩,永叔“门掩黄昏”因“隔”而略输一筹。
编号(9),⑨⑨一组原句为:“黄蜂频扑秋千索”;“乱红飞过秋千去”。其中“黄蜂扑”与“乱红飞”诚似对偶,寻香的“黄蜂”与生香的“乱红”也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后人多觉此句细腻至极,将其认作是此词的代表。的确,梦窗想要写人偏偏不写人,竟以手香代人,笔法极新,即便梦窗“黄蜂频扑秋千索,当时有纤手香凝”是化用永叔“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一句,至少已与原句不相上下。
编号(10),⑩⑦一组原句为:“当时有纤手香凝”;“无计留春住”。永叔这句仿佛是单单为梦窗这句做的注。纤手香凝秋千索,当时只道是寻常,那年的春天再也回不来,那年春天的美人、纤手只在秋千索上留下若有若无的香意。若以情思来看,梦窗此句未直表情思,却充溢相思之意,永叔这句直抒胸臆,飘零之感足矣,但不免缺了一丝细腻。
编号(11),即{11}一句为:“惆怅双鸳不到”。以“双鸳”代美人脚,大概因为古代女子双脚的传统观念,在诗词中描写女子双脚的作品确实少见,但若就因为“纤手”“双鸳”这些细腻的描写就说梦窗运笔修辞有“现代性”,像“意识流”,大概就较为偏颇了,如白乐天就有“樱桃樊素口,杨柳小蛮腰”一句,难道是意识流的开端?只是感性的表达侧重不一罢了。
编号(12),竟是{12}与①,两首词一头一尾的意象、境界竟然如此类似,原句为:“幽阶一夜苔生”;“庭院深深深几许”。真是巧妙,梦窗此句竟像是对永叔问句的回答,同样写幽深庭院,永叔以问句写“深”,深得易安推崇,梦窗以“幽阶”“苔生”写深,又入了俗套,不过,此组竟又如编号(10)一组的情况,梦窗往细处写,永叔往大处写,不过此句之中,却是梦窗有“隔”而永叔“无隔”了。
综上所述,梦窗《风入松》几乎全然模仿永叔《蝶恋花》的“七宝楼台”的意脉,将其情思掰开揉碎,给人以时空错落的感触,却仍用永叔原有的建筑材料,再加几颗钉子,便成了自己的“七宝楼台”。虽然限于材料无法考证,但若说梦窗从未读过永叔的《蝶恋花》,笔者是万万不信的。若就以《风入松》来看,叶嘉莹先生所说梦窗:“完全摆脱了传统上理性的羁束……不依循理性所惯见习之的方法”{17},不过是因为重组后不可避免的杂乱,自然不如一气呵成的齐整。
{1}{17} 叶嘉莹:《迦陵谈词》,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4年版,第179页,第183页。
{3} 周济辑:《宋四家词选》,中华书局1985年版,第2页。
{2}{4} 唐圭璋编:《词话丛编(第一册)》,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278页,第259页。
{5} 叶嘉莹:《唐宋词名家论稿》,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第247页。
{7} 叶舒宪、田大宪:《中国古代神秘数字》,社会科文学献出版社1998年版。
{8} 邱少华:《欧阳修词新释辑评》,中国书店2001年版,第51页。
{6}{9}{10}{12}{13}{14}{15} (清)吴文英撰,孙红、谭学纯校笺注:《梦窗词集校笺》,中华书局2014年版,第953—960页,第953—960页,第953—960页,第953—960页,第953—960页,第953—960页,第953-960页。
{11} 王意如编著:《唐宋词名句品读》,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8年版,第28页。
{16} 王国维:《人间词话》,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版,第4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