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明行笃 立诚致广

来源 :海峡摄影时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zywit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07年,清朝帝师陈宝琛创办了福建师范大学前身校——福建优级师范学堂。沧海桑田,百年一瞬。福建师范大学经过一个世纪的风雨兼程,回首百年历程,为经验之积累,传统之弘扬,立其校训曰:知明行笃,立诚致广。
  一脉相承的宝贵精神
  福建师范大学是我国建校最早的师范大学之一,前身为福建优级师范学堂。后由华南女子文理学院、福建协和大学、福建省立师范专科学校等合并,于1953年成立福建师范学院,1972年易名为福建师范大学并沿用至今。
  福建优级师范学堂主要培养中学堂师资,当时的校训为:温故知新,可以为师。而师大前身校之一,华南女子文理学院是一所教会女子大学,当时的校训是:受、当、施,强调博爱世人的基督精神。福建省立师范专科学校也是福师大的前身校,是一所专门培育教育工作者的学校,校训则强调教书育人的奉献精神。
  经过合并的福师大传承与吸纳了每一个前身校的办学理念与教育精神。从20世纪80年代起,师大拟定“重教、勤学、求实、创新”为校训。历经百年砥砺,福建师范大学逐渐成为一所综合性大学。为了总结经验,2007年“百年校庆”之际,福建师范大学重新拟定校训。
  据参与校训制定的师大图书馆馆长方宝川和文学院教授郭丹介绍,从开始征集,到最后敲定,期间用时一年之久。“在距离百年校庆开始前一个月,才最终确定了我们现在的八字校训。”方宝川说。“知明行笃,立诚致广”被谨慎而庄重地挑选出来,作为百年历史长河中,最能代表师大人前赴后继,一脉相承的宝贵精神。
  百年师大 “年轻”校训
  “知明行笃”语出朱熹《朱子语类》卷十四:“知之愈明,则行之愈笃;行之愈笃,则知之愈明。”朱熹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又是“闽学”的创立者、福建的学术宗师。朱熹认为:知行相须,不可偏废;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明清之际的王夫之也曾提出“知行相资”之说。
  福师大文学院教授欧明俊说,知行问题历来是认识领域,也是教育领域的重要问题。陶行之等先哲对此有很多论述。毛泽东的《实践论》就是对古今中外知行关系的一个科学总结。福师大培养的学生在知行关系上有优良传统,学生不仅勤于求知,而且身体力行,把认识和实践结合起来,学校坚持了发扬这一传统。
  “立诚”,语出《易经·乾卦·文言》:“修辞立其诚”。“立诚”的现代含意可引申为:对真理、对国家和民族的忠诚;真诚待人、强调诚信,一身正气、光明磊落。
  “致广”,语出《中庸》:“故君子尊德性而道问学,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致广”的现代含意可引申为:“终日乾乾,进德修业”,努力达到广阔的境界;提倡兼容、宽容,为人才成长提供广阔的天地。
  概而言之,“知明行笃,立诚致广”就是要求全校师生努力做到知与行的统一,认识与实践的统一,学会做人与学会做事的统一,树立至诚的精神,不断探索真理,达到广大的境界。
  师大人以身践行“知行相辅”
  秉承校训,“师大人”做到知与行统一。1940年毕业于福建协和大学(福建师范大学前身)物理系的林兰英,出生于“重男轻女”的家庭。她冲破封建阻力,成为当时屈指可数的“女大学生”,并于1944年任教福建协和大学。之后,本着“至广阔高远之境界”,林兰英远涉重洋到美国留学,成为宾西法尼大学建校215年以来的第一位中国博士。“梁园虽好,非久居之乡”。面对国外种种优惠条件和常人梦寐以求的诱惑,林兰英不为所动。她身体力行地向我们展示了“爱国”二字的分量!几经周折抗争,她终于回到祖国的怀抱,填补了中国半导体材料研究领域的空白。
  如林兰英一般以身践行“知行相辅”的“师大人”数不胜数。部分师大人毕业后成为社会精英,而更多人是在最平凡的岗位中做着不平凡的事业: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全国优秀教师,都可见“师大人”的身影。
  好的校训能够凝聚一所大学的精神,彰显办学理念,昭示着奋斗目标。而“知明行笃,立诚致广”要求广大学子知行相须,身体力行,不可偏废;立其诚,致其广。所以这条校训完好地体现了百年师大的办学理念和培养目标。
其他文献
毫无疑问,船政学堂是洋务运动中成绩最为显著,影响最为深远的的近代学校。船政学堂培养出的那些各类人才,在近代中国历史的舞台上留下浓墨重彩般的身影永远无法抹去。  严复(公元1853年~公元1921年)  福建闽侯人。1866年以第一名考入船政后学堂学习驾驶技术,系管驾第一届毕业生。1877年保送到英国格林威治海军学院学习,1879年5月回国,先后在船政学堂和北洋水师学堂、天津水师学堂任教习或总办。甲
期刊
福建华南女子职业学院是全国第一所国家承认学历的现代女子大学。其前身是创办于1908年的福建华南女子文理学院,迄今已有百年历史,被誉为“淑女名媛”摇篮。  百年名校变迁  福建华南女子学院的前身是成立于1908年的华南女子文理学院,由美国教会组织募捐创办和管理,是民国时期13所教会大学之一。当时学院享有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的学士授予权,学生毕业后可直接进入美国研究生院学习。学院的毕业生有78%在教育、医
期刊
船政学堂培养出了中国的第一批近代海军军官和第一批工程技术人才,前后两学堂共毕业学生629名,成为了中国近代海军和近代工业的骨干中坚。  1866年年末,福建船政学堂的前身“求是堂艺局”开始在福州城内张榜招生。  那一年的春天,尚在跟随塾师苦读《四书》《五经》的严复刚刚秉承父母之命与王氏之女成婚,而到8月,严复的医生父亲却因抢救霍乱病人感染突然死去,家境一落千丈,时年严复14岁。多年以后,当名满天下
期刊
福州大学创建于1958年,主校区位于福建省福州市,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教育部第一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全国61所试点高校之一,在厦门市和泉州市亦设有校区。经过50多年发展,现已成为一所以工为主、理工结合,理、工、经、管、文、法、艺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综合性重点大学。  走进福州大学旗山校区宽敞的东大门,就能看到“明德至诚,博学远志”八字校训,掩映在开着莲花的池水之后,挥毫泼墨处苍
期刊
在福建,尤其是福州地区,“重学”的风尚一直绵延不绝。“龙门一半在闽川”、“是处人家爱读书”等按语,都见证了这里的重学之风。延续到清代,入闽主政的朝廷官员对教育尤为重视。福州历史上知名的四大省会书院(鳌峰、凤池、正谊以及致用书院),大多是在入闽主政官员的倡议或支持下建成的,这四大书院都在鼓楼。  鳌峰书院  当年招考堪比公务员考试  四大书院之首的鳌峰书院,是建成年代最早的书院。它不仅开启了全闽学术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是一所历史悠久的多科性大学,由原福建农业大学和福建林学院合并组建而成,前身分别为创建于1936年的福建协和大学农学院和创建于1940年的福建省立农学院。建校78年来,学校形成了“明德、诚智、博学、创新”的校训,凝炼了“五种品格”,坚持追求“敬业乐群、达士通人”的精神境界。  校训是一所学校的灵魂,它像一把标尺,让莘莘学子以之为典范,并能让这样的一种校园历史所积淀的精神,传承与发扬,给予
期刊
他农家出身,却满腹经纶;他绘画为生,却以读书为首;他因画成名,却以诗书画印为乐……陈初良儒雅的外表下,是诙谐幽默、纵论古今的敏捷才思。  陈初良1944年出生于福建闽侯青口大义村,先祖是明代的名门望族,曾有九条金带、世进士第之誉,后于清朝举族归隐故乡,耕读传家。虽繁荣不再,但家族里雕梁画栋的古老建筑群却给了他不尽的艺术熏陶,让从小痴迷绘画的他无师自通,画神像、捏泥人、剪窗花、扎风筝……几乎无所不精
期刊
福建医科大学是福建省重点建设高校之一,其前身是创办于1937年的福建省立医学专科学校。 “勤奋、严谨、求实、创新”是福建医大的准绳,一代代福医人薪火相传,将这八字校训镌刻于心,这是学校对莘莘学子的希冀,更希望是学子们成为医者后的一份承诺。  福建医科大学是福建省目前唯一一所独立建制的现代医学高等院校,创建于1937年,其前身是福建省立医学专科学校。1939年改名为福建省立医学院,1949年改称福建
期刊
“故今日计划集美全部,宜以大学规模宏伟之气象……”这是100年前陈嘉庚在建设集美学校时就勾画起来的一幅宏伟蓝图。如今,这位老人遗愿成真,原先沉睡的土地上崛起了一座省重点建设高校——集美大学。而当年他为学校定下“诚毅”校训也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集大学子,和他留给后人的其他精神财富一样,饱经沧桑,却历久弥新。  1913年,怀抱兴学报国之志的陈嘉庚先生从南洋回到厦门办学,集美学校发展的序幕由此揭开,集美
期刊
中国教育在线发布的《2014年高招调查报告》显示:2014年高考报名人数在连续下降5年后首次出现反弹,增长27万人,达到939万人,生源下降带来的高校生存危机似乎得到缓解,但更深层次的危机已经出现,高校必须积极应对,特色办学、转型发展势在必行。  生源危机:北京等地报名人数连年降,多省招生计划难完成  根据中国教育在线的统计,2014年全国高考报名人数为939万人,较2013年增加27万人,增幅3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