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南京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农村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的发展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推进“科教兴市、科教兴农”战略和新农村建设对教育事业的新要求,坚持以“安民、惠民、富民、乐民、便民”为宗旨,以培养“有知识、懂技术、会经营”高素质的新农民和新市民为目标不断创新发展思路,整合教育资源,推动城乡统筹,南京市农村职成事业得到长足发展。
1.南京市农村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发展的基本状况
目前,南京市7个郊区(县)69个镇(街道)共有职教中心校7所,其中国家级职业教育中心校5所,郊区(县)街道社区教育中心74个,其中省市级社区教育中心24个。每年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3万余人次;实用技术培训超过40万人次。近几年,南京市农村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事业不断提高对社会经济建设和学习型社会构建的服务力和贡献率,主要取得以下成效。
(1)整合各级教育资源,逐步建立三级网络体系。
在南京市教育局的统筹推动下,优化整合教育系统内部的各种培训资源,逐步建立起了统筹协调、分工明确、运转高效的市——区(县)——镇(乡、街道)三级网络体系和上下互动、职成一体的管理体制。其中,大部分区(县)的职教中心与成教中心采取“一套班子、多块牌子”的方式进行整合,承担和组织了全县(区)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实用技术培训;各镇(乡)成教中心校分别作为其培训点,建立起县镇两级联动机制。
(2)开展实用技术培训,服务新农村建设。
南京市各区(县)农村职成教中心校根据本地农村经济结构、主导产业、特色产业和“三农”发展的实际需求,按照“学以致用、服务三农、突出实用”的原则,采取长短结合、集中与分散结合、课堂与现场结合、请进来与走出去结合等形式,开展实用技术培训,全面提高生产技能和创业本领,使农民增收致富;开展新农民、新市民培训,提高农民整体素质,推进新农村建设。
(3)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服务区域经济发展。
各区(县)结合本地主要产业的发展需求,积极开展专项技能和适用技术培训、失地农民和下岗职工再就业培训以及“两后”教育,特别是失地农民子女的就业教育。通过开展劳动力转移、就业上岗的专业技能和实用技术培训,帮助富裕劳动力顺利实现向二三产业的有序转移,提高他们就业创业与致富的能力。
(4)开展成人学历教育,服务学习型社会建设。
各区(县)职成教中心充分发挥办学功能,通过自主办学开展成人高中、职业中专学历教育,与区(县)电大联合或依托高等院校开展党校、省市电大的本专科、中央电大“一村一名大学生”专科、远程教育等多种形式的高等学历教育,开设技术应用型和工程实践型专业学历教育。通过开展多形式、多层次、多类别的中、高等学历教育,为建设学习型社会,构建终身教育体系,提高农民就业创业能力奠定基础。
2.目前南京市农村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发展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1)各级政府对农村职成教育的地位认识不足,发展的重视不够。
没有农业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现代化,没有农民全面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全面小康,重视“三农”问题,推进新农村建设是践行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但各级政府还没有从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和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角度来认识农业是安天下、稳民心的战略产业;更没有认识到大力扶持和发展农村职成教事业对提高农村社会事业、公共服务水平和破解城乡二元结构矛盾的重要意义。为此各级政府对农村职成教育的重视程度和投入力度不够,农村职成教育的硬件基础和发展能力还比较薄弱。
(2)农村社会化基础薄弱,基层的社会组织化程度不高。
建国以来,农村先后经历了以人民公社体制建设为核心的农村管理体制、以家庭承包经营为核心的农村经营体制和以农村税费改革为核心的国民收入分配关系的改革,这些举措都在不同时期解放了生产力并使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得到很大的提高。但我们同时也应该看到,随着改革的深入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力度的加大,农村由集约化程度较高的社会组织逐渐变成一个个松散型的社会个体,社会化的组织程度越来越低,农民对镇(乡)级基层组织的依赖程度也越来越弱,镇(乡)级农村基层管理组织对农民的影响力、号召力和组织力变得越来越小,导致通过镇(乡)基层组织渠道对农民开展规模化、系列化的培训变得越来越难。
(3)税费改革使基层社会组织的责任和能力下降,事业发展的经费投入不足。
国家为了减少农民的负担,免除了农业税,旨在反哺农业,回报农民,扶持农村。但是,随着国家取消延续了两千六百多年的农业税,农村社会利益格局也正发生着深刻变化,农村基层组织应承担的社会责任有所减少,一些地方农村基层组织的可支配财力也大幅度减少,同时有的党组织软弱涣散,对农民的社会化组织度和组织能力也有所下降。同时,随着农业免税,镇(乡)的可支配财力和可使用资金也大幅度减少,农村人口人均1元/年的培训经费不能保证,长期积累的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经费投入不足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
(4)市级层面没有统筹和牵头部门,资源优化整合还需加大力度。
从市级到区(县)及镇(乡),都有劳动、科技、文化、卫生、体育、农林、妇联、计生等部门的培训机构和经费渠道,各职能部门之间“各弹各的调,各吹各的号”,在实际运作中投入重复、编制重复、培训内容雷同、培训资源分散、资源利用率低,没有形成师资、项目和基地效能的最大化。同时,教育系统内部的资源也还需进一步优化整合,进一步提高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率和办学效益。避免农村职成教中心与区(县)电大两张皮。
(5)“重普教、轻职教”思想仍然存在,农村职成教育社会地位不高。
至今镇成教中心校和社区培训学院的建制一直没有得到落实,导致镇成教中心校无法成为独立的法人单位,办公培训成本较高,不能与有关社会培训机构和单位签订合作协议,从体制上制约了成人教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成教中心校的师资队伍的年龄结构、专业结构不太合理,“老龄化”比较严重,另外职称评审中还没有单独的成人教育系列,影响了从事成教事业人员的职称评定,从体制上制约了教师队伍的进一步发展。
(6)农村职成教育本身发展的质量还有待提高,农民学习培训的主动性不强。
有的培训项目设计没有进行深入的市场调研和需求分析;有的培训内容脱离了农民的学习基础和接受能力;还有的通识培训和素质培训项目与农民增收致富不直接相关,农民普遍积极性不高、参与性不强。另外,农民参加培训的目的具有较明显的“功利性”,对经过培训后有“订单”企业吸收就业的培训参加很积极,但是对部分培训单位不解决出口的纯技能培训不感兴趣,哪怕是免费甚至提供补贴参与的积极性也不高。
3.南京市农村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发展的对策建议
(1)进一步提高认识,将农村职成教育发展作为新农村建设助推器。
《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大力办好农村教育事业”的总体要求和实现“农村人人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的历史性任务,这也是新农村建设和亿万农民群众“学有所教”的迫切需要。南京市要应对农业农村发展新形势新任务,紧紧牵住加快农村改革发展的“牛鼻子”,在统筹城乡发展改革上取得重大突破。
地方各级政府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要把发展农村职成教育作为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建立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和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抓手和平台;要按照《决定》关于“发展农村教育,促进教育公平,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健全县域职业教育培训网络,加强农民技能培训,广泛培养农村实用人才”的具体要求,通过发展农村职成教育不断解放和发展农村社会生产力,促进农民脱贫、增收、致富,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2)进一步加大政府统筹力度,整合优化教育资源。
一是成立市级农村职成教育统筹部门,建立协调机制,实施归口管理。坚持党管农村工作的要求,建议市农村工作办公室成为南京市农村职成教育发展的牵头部门,统筹各方资源,在政策制定、工作部署、财力投放等方面全面规划南京市农村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发展;建立由教育、劳动、文化、体育、卫生、计生、妇女等组成的市级农村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发展联系会议制度和协调机制;将南京市农村职成教育办公室设在市教育局,具体落实和执行有关政策。
二是加大农村职成教育资源的优化整合。进一步加大劳动、科技、文化、卫生、体育、农林、妇联、计生等职能部门之间在农村职成教育的人、财、物资源整合;进一步加大教育内部即区(县)职教中心与成人教育中心、社区培训学院、电大、党校、人口学校、劳动力培训基地等人员、经费、项目等资源整合,采用“一套班子、多块牌子”的方式进行运作,提高运作效率。
(3)进一步发挥教育行政部门的管理职能,彰显引领推动作用。
一是促成市委、市政府召开南京市农村职成教育工作会议。通过会议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精神,研究制定南京市农村职成教育的中长期发展规划,具体部署南京市农村职成教育近期工作。
二是促成市委、市政府成立农村职成教育发展统筹部门。逐步建立多部门联系会议制度和工作协调机制。
三是促成市委、市政府出台有关南京市农村职成教育发展的有关文件。进一步明确职能部门和各级政府的责任;进一步加大对南京市职成教育的经费投入;进一步完善南京市职成教育的服务网络和工作机制。
四是在“十一五”期间力争成立南京市农民联合培训教育学院。具体贯彻和落实市委、市政府推进南京市新农村建设的政策和要求,引导和推动区(县)、镇(乡)的农村职成教育的发展,督促、检查和规范农村职成教育的健康发展。
五是进一步加大职成教育基础能力建设。在队伍方面,推进农村职成教育师资队伍的知识化、年轻化和专业化;在资源方面,采用“一套班子、多块牌子”的方式进行区(县)职教中心与成人教育中心、社区培训学院、电大等的人、财、物整合;在硬件方面,加强街道社区中心、镇(乡)职成教中心校的硬件建设和平台建设,逐步建立起农村职成教育的服务网络和工作体系。
(4)进一步加大市级财政转移支付和投入力度,提升基础发展能力。
一是将农村职成教育财政经费列入政府预算。进一步加大经费投入,打破部门壁垒,避免政出多门、各自为政和多头管理,提高行政效率和资金效益。
二是逐步建立和完善生均公用经费制度。保证农村职成教育学校的正常教学运转需要,不断改善学校的办学条件和硬件建设,提升学校的专业建设水平。
三是加强对成人教育经费投入和使用情况的督察。确保成人教育人均1元的培训和配套经费足额拨付和使用到位的同时,将人均1元的培训经费标准提高至人均2元。
四是加大对农村职成教育的市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在对农村职成教育的培训内容、经费投入进行统筹以及对专题培训经费增加的同时,通过市级财政转移支付的方式加大对农村职成教育的支持和扶持力度,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
(5)进一步完善保障机制,促进事业健康发展。
一是在市级层面出台有关政策。对镇成教中心校、社区培训学院、社区教育中心的建制、人员编制、职称评定、法人资格、硬件条件予以明确要求。按照南京市农村职成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将人员数量纳入正规事业编制,建立成人教育职称评定系列,或根据成人教育的特点在职教职称系列的中单列职称评定的办法和细则。对承担成人教育和终身教育的镇成教中心校、社区培训学院、社区教育中心给予独立法人资格的认定,便于拓展成人教育与终身教育的发展空间。
二是将农村职成教育的发展纳入各级政府工作考核指标。进一步明确区(县)政府发展区域农村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事业的责任,切实在人员、经费、条件、保障方面予以制度保障。
(6)进一步吸纳行业企业参与,提高教育培训实效。
一是整合各种行政资源、信息资源和社会资源,开展“订单”培训。通过政府牵头,劳动、人事以及其他相关职能部门的协作配合,收集了解行业企业的用工信息,搭建人才供需的信息平台,便于农村职成教育培训机构能按照“学以致用”的原则开展就业导向的“订单”培训,进一步提高农村富余劳动力和社会再就业人员参加培训的积极性、针对性和就业率。
二是挖掘行业企业培训资源,调动行业企业参与组织培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政府购买培训项目、专项补贴、税收减免等方式,组织农村富余劳动力和下岗人员到行业企业进行顶岗实践和技能培训,避免设备的重复投入和低效使用。
(7)进一步加大对培训机构人员的培训,提高社会服务能力。
要进一步加强对农村职成教育培训机构人员的培训,提高培训机构进行培训项目开发拓展和服务社会能力。要使他们及时、多渠道的了解市场前沿的产品信息和需求信息来开发培训项目;要结合本区域产业结构和特点,重点对农民经纪人、产销人员、技术人员等进行适用技术和就业创业培训。
(8)进一步加大对培训人员的过程指导,完善社会服务体系。
要进一步拓宽服务领域,提升服务效能。农村职业教育和技术培训不仅要重视项目前期的技术指导、项目投入等环节,而且还要重视后期技术保障、产品营销以及项目经营管理等环节。既要对农民进行实用技术和专业技能培训,还要开展技术过程指导,更要加强产品的营销服务。甚至通过乡镇服务中心为农民发放“联心卡”“服务卡”“便民卡”,收集发布各类信息,受理农民咨询。通过“农科教”结合和完善服务网络,建设好培训、示范、服务三大体系,为农民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的一条龙服务。
1.南京市农村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发展的基本状况
目前,南京市7个郊区(县)69个镇(街道)共有职教中心校7所,其中国家级职业教育中心校5所,郊区(县)街道社区教育中心74个,其中省市级社区教育中心24个。每年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3万余人次;实用技术培训超过40万人次。近几年,南京市农村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事业不断提高对社会经济建设和学习型社会构建的服务力和贡献率,主要取得以下成效。
(1)整合各级教育资源,逐步建立三级网络体系。
在南京市教育局的统筹推动下,优化整合教育系统内部的各种培训资源,逐步建立起了统筹协调、分工明确、运转高效的市——区(县)——镇(乡、街道)三级网络体系和上下互动、职成一体的管理体制。其中,大部分区(县)的职教中心与成教中心采取“一套班子、多块牌子”的方式进行整合,承担和组织了全县(区)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实用技术培训;各镇(乡)成教中心校分别作为其培训点,建立起县镇两级联动机制。
(2)开展实用技术培训,服务新农村建设。
南京市各区(县)农村职成教中心校根据本地农村经济结构、主导产业、特色产业和“三农”发展的实际需求,按照“学以致用、服务三农、突出实用”的原则,采取长短结合、集中与分散结合、课堂与现场结合、请进来与走出去结合等形式,开展实用技术培训,全面提高生产技能和创业本领,使农民增收致富;开展新农民、新市民培训,提高农民整体素质,推进新农村建设。
(3)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服务区域经济发展。
各区(县)结合本地主要产业的发展需求,积极开展专项技能和适用技术培训、失地农民和下岗职工再就业培训以及“两后”教育,特别是失地农民子女的就业教育。通过开展劳动力转移、就业上岗的专业技能和实用技术培训,帮助富裕劳动力顺利实现向二三产业的有序转移,提高他们就业创业与致富的能力。
(4)开展成人学历教育,服务学习型社会建设。
各区(县)职成教中心充分发挥办学功能,通过自主办学开展成人高中、职业中专学历教育,与区(县)电大联合或依托高等院校开展党校、省市电大的本专科、中央电大“一村一名大学生”专科、远程教育等多种形式的高等学历教育,开设技术应用型和工程实践型专业学历教育。通过开展多形式、多层次、多类别的中、高等学历教育,为建设学习型社会,构建终身教育体系,提高农民就业创业能力奠定基础。
2.目前南京市农村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发展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1)各级政府对农村职成教育的地位认识不足,发展的重视不够。
没有农业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现代化,没有农民全面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全面小康,重视“三农”问题,推进新农村建设是践行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但各级政府还没有从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和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角度来认识农业是安天下、稳民心的战略产业;更没有认识到大力扶持和发展农村职成教事业对提高农村社会事业、公共服务水平和破解城乡二元结构矛盾的重要意义。为此各级政府对农村职成教育的重视程度和投入力度不够,农村职成教育的硬件基础和发展能力还比较薄弱。
(2)农村社会化基础薄弱,基层的社会组织化程度不高。
建国以来,农村先后经历了以人民公社体制建设为核心的农村管理体制、以家庭承包经营为核心的农村经营体制和以农村税费改革为核心的国民收入分配关系的改革,这些举措都在不同时期解放了生产力并使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得到很大的提高。但我们同时也应该看到,随着改革的深入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力度的加大,农村由集约化程度较高的社会组织逐渐变成一个个松散型的社会个体,社会化的组织程度越来越低,农民对镇(乡)级基层组织的依赖程度也越来越弱,镇(乡)级农村基层管理组织对农民的影响力、号召力和组织力变得越来越小,导致通过镇(乡)基层组织渠道对农民开展规模化、系列化的培训变得越来越难。
(3)税费改革使基层社会组织的责任和能力下降,事业发展的经费投入不足。
国家为了减少农民的负担,免除了农业税,旨在反哺农业,回报农民,扶持农村。但是,随着国家取消延续了两千六百多年的农业税,农村社会利益格局也正发生着深刻变化,农村基层组织应承担的社会责任有所减少,一些地方农村基层组织的可支配财力也大幅度减少,同时有的党组织软弱涣散,对农民的社会化组织度和组织能力也有所下降。同时,随着农业免税,镇(乡)的可支配财力和可使用资金也大幅度减少,农村人口人均1元/年的培训经费不能保证,长期积累的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经费投入不足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
(4)市级层面没有统筹和牵头部门,资源优化整合还需加大力度。
从市级到区(县)及镇(乡),都有劳动、科技、文化、卫生、体育、农林、妇联、计生等部门的培训机构和经费渠道,各职能部门之间“各弹各的调,各吹各的号”,在实际运作中投入重复、编制重复、培训内容雷同、培训资源分散、资源利用率低,没有形成师资、项目和基地效能的最大化。同时,教育系统内部的资源也还需进一步优化整合,进一步提高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率和办学效益。避免农村职成教中心与区(县)电大两张皮。
(5)“重普教、轻职教”思想仍然存在,农村职成教育社会地位不高。
至今镇成教中心校和社区培训学院的建制一直没有得到落实,导致镇成教中心校无法成为独立的法人单位,办公培训成本较高,不能与有关社会培训机构和单位签订合作协议,从体制上制约了成人教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成教中心校的师资队伍的年龄结构、专业结构不太合理,“老龄化”比较严重,另外职称评审中还没有单独的成人教育系列,影响了从事成教事业人员的职称评定,从体制上制约了教师队伍的进一步发展。
(6)农村职成教育本身发展的质量还有待提高,农民学习培训的主动性不强。
有的培训项目设计没有进行深入的市场调研和需求分析;有的培训内容脱离了农民的学习基础和接受能力;还有的通识培训和素质培训项目与农民增收致富不直接相关,农民普遍积极性不高、参与性不强。另外,农民参加培训的目的具有较明显的“功利性”,对经过培训后有“订单”企业吸收就业的培训参加很积极,但是对部分培训单位不解决出口的纯技能培训不感兴趣,哪怕是免费甚至提供补贴参与的积极性也不高。
3.南京市农村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发展的对策建议
(1)进一步提高认识,将农村职成教育发展作为新农村建设助推器。
《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大力办好农村教育事业”的总体要求和实现“农村人人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的历史性任务,这也是新农村建设和亿万农民群众“学有所教”的迫切需要。南京市要应对农业农村发展新形势新任务,紧紧牵住加快农村改革发展的“牛鼻子”,在统筹城乡发展改革上取得重大突破。
地方各级政府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要把发展农村职成教育作为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建立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和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抓手和平台;要按照《决定》关于“发展农村教育,促进教育公平,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健全县域职业教育培训网络,加强农民技能培训,广泛培养农村实用人才”的具体要求,通过发展农村职成教育不断解放和发展农村社会生产力,促进农民脱贫、增收、致富,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2)进一步加大政府统筹力度,整合优化教育资源。
一是成立市级农村职成教育统筹部门,建立协调机制,实施归口管理。坚持党管农村工作的要求,建议市农村工作办公室成为南京市农村职成教育发展的牵头部门,统筹各方资源,在政策制定、工作部署、财力投放等方面全面规划南京市农村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发展;建立由教育、劳动、文化、体育、卫生、计生、妇女等组成的市级农村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发展联系会议制度和协调机制;将南京市农村职成教育办公室设在市教育局,具体落实和执行有关政策。
二是加大农村职成教育资源的优化整合。进一步加大劳动、科技、文化、卫生、体育、农林、妇联、计生等职能部门之间在农村职成教育的人、财、物资源整合;进一步加大教育内部即区(县)职教中心与成人教育中心、社区培训学院、电大、党校、人口学校、劳动力培训基地等人员、经费、项目等资源整合,采用“一套班子、多块牌子”的方式进行运作,提高运作效率。
(3)进一步发挥教育行政部门的管理职能,彰显引领推动作用。
一是促成市委、市政府召开南京市农村职成教育工作会议。通过会议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精神,研究制定南京市农村职成教育的中长期发展规划,具体部署南京市农村职成教育近期工作。
二是促成市委、市政府成立农村职成教育发展统筹部门。逐步建立多部门联系会议制度和工作协调机制。
三是促成市委、市政府出台有关南京市农村职成教育发展的有关文件。进一步明确职能部门和各级政府的责任;进一步加大对南京市职成教育的经费投入;进一步完善南京市职成教育的服务网络和工作机制。
四是在“十一五”期间力争成立南京市农民联合培训教育学院。具体贯彻和落实市委、市政府推进南京市新农村建设的政策和要求,引导和推动区(县)、镇(乡)的农村职成教育的发展,督促、检查和规范农村职成教育的健康发展。
五是进一步加大职成教育基础能力建设。在队伍方面,推进农村职成教育师资队伍的知识化、年轻化和专业化;在资源方面,采用“一套班子、多块牌子”的方式进行区(县)职教中心与成人教育中心、社区培训学院、电大等的人、财、物整合;在硬件方面,加强街道社区中心、镇(乡)职成教中心校的硬件建设和平台建设,逐步建立起农村职成教育的服务网络和工作体系。
(4)进一步加大市级财政转移支付和投入力度,提升基础发展能力。
一是将农村职成教育财政经费列入政府预算。进一步加大经费投入,打破部门壁垒,避免政出多门、各自为政和多头管理,提高行政效率和资金效益。
二是逐步建立和完善生均公用经费制度。保证农村职成教育学校的正常教学运转需要,不断改善学校的办学条件和硬件建设,提升学校的专业建设水平。
三是加强对成人教育经费投入和使用情况的督察。确保成人教育人均1元的培训和配套经费足额拨付和使用到位的同时,将人均1元的培训经费标准提高至人均2元。
四是加大对农村职成教育的市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在对农村职成教育的培训内容、经费投入进行统筹以及对专题培训经费增加的同时,通过市级财政转移支付的方式加大对农村职成教育的支持和扶持力度,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
(5)进一步完善保障机制,促进事业健康发展。
一是在市级层面出台有关政策。对镇成教中心校、社区培训学院、社区教育中心的建制、人员编制、职称评定、法人资格、硬件条件予以明确要求。按照南京市农村职成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将人员数量纳入正规事业编制,建立成人教育职称评定系列,或根据成人教育的特点在职教职称系列的中单列职称评定的办法和细则。对承担成人教育和终身教育的镇成教中心校、社区培训学院、社区教育中心给予独立法人资格的认定,便于拓展成人教育与终身教育的发展空间。
二是将农村职成教育的发展纳入各级政府工作考核指标。进一步明确区(县)政府发展区域农村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事业的责任,切实在人员、经费、条件、保障方面予以制度保障。
(6)进一步吸纳行业企业参与,提高教育培训实效。
一是整合各种行政资源、信息资源和社会资源,开展“订单”培训。通过政府牵头,劳动、人事以及其他相关职能部门的协作配合,收集了解行业企业的用工信息,搭建人才供需的信息平台,便于农村职成教育培训机构能按照“学以致用”的原则开展就业导向的“订单”培训,进一步提高农村富余劳动力和社会再就业人员参加培训的积极性、针对性和就业率。
二是挖掘行业企业培训资源,调动行业企业参与组织培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政府购买培训项目、专项补贴、税收减免等方式,组织农村富余劳动力和下岗人员到行业企业进行顶岗实践和技能培训,避免设备的重复投入和低效使用。
(7)进一步加大对培训机构人员的培训,提高社会服务能力。
要进一步加强对农村职成教育培训机构人员的培训,提高培训机构进行培训项目开发拓展和服务社会能力。要使他们及时、多渠道的了解市场前沿的产品信息和需求信息来开发培训项目;要结合本区域产业结构和特点,重点对农民经纪人、产销人员、技术人员等进行适用技术和就业创业培训。
(8)进一步加大对培训人员的过程指导,完善社会服务体系。
要进一步拓宽服务领域,提升服务效能。农村职业教育和技术培训不仅要重视项目前期的技术指导、项目投入等环节,而且还要重视后期技术保障、产品营销以及项目经营管理等环节。既要对农民进行实用技术和专业技能培训,还要开展技术过程指导,更要加强产品的营销服务。甚至通过乡镇服务中心为农民发放“联心卡”“服务卡”“便民卡”,收集发布各类信息,受理农民咨询。通过“农科教”结合和完善服务网络,建设好培训、示范、服务三大体系,为农民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的一条龙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