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构建本质安全型煤矿是从本质上实现煤矿安全生产的必然选择,是树立"以人为本"的核心执政理念和贯彻科学发展观,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放在首位,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方针的具体体现;也是新形势下建设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是实现煤矿安全状况根本好转的重要手段和有效途径。下面我就如何构建本质安全型煤矿谈了一下自己的粗浅看法。
关键词 本质安全型 煤矿
一、构建本质安全型煤矿的必要性
煤矿企业是我国《安全生产法》中规定的三类高危生产企业之一。近几年,我国煤矿企业所发生事故的起数和伤亡人数虽然有所下降,但与同时期的美国等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着较大的差距。据2012年8月14日人民网报道,国家安全监管总局新闻发言人黄毅在召开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说,中国煤矿百万吨死亡率由2002年的4.94降至2011年的0.564,下降了88.6%。目前,我国百万吨死亡率已降到0.35,但是与美国的百万吨死亡率任然相差10倍。因此构建本质安全型煤矿,为企业的长期安全发展寻找一条比较科学、比较合理优化的道路和方法已经迫在眉睫。
二、本质安全及本质安全型煤矿的定义
本质安全的概念最早起源于20世纪初的电气设备的防爆构造设计,这种防爆技术的机理在于,不依赖于任何附加的安全装置,只是利用本身的结构设计,通过限制电路的电压和电流来防止过热、起弧或电火花,避免火灾的发生或周围可燃性混合气体的爆炸。
近年来,人们将本质安全概念推广到人、机、管理系统,提出了广义的本质安全概念,并指出人、机、管理系统的本质安全就是通过推进本质安全程度的不断提高,使得人、机、管理系统在安全本质上得到统一。
建立本质安全型煤矿就是对煤矿企业生产系统中的人、机、管理诸要素全面推行本质安全,使得人、机、管理系统得到有机统一。也就是说:煤矿的本质安全是人的行为本质安全、物的状态本质安全和系统管理本质安全的有机结合。它们不是彼此独立,而是一个有机的结合体,是相辅相成的。
三、构建本质安全型煤矿的途径
首先,在构建构建本质安全型煤矿的过程中,人的行为本质安全是首要的,煤矿本质上的安全,取决于人的行为本质上的安全,需要人们从思想、业务、管理、操作等素质上体现出“安全第一”,从思想到言行都要符合"安全为天"的基本要求,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煤矿安全生产长治久安的目标。要做到人的本质安全,就要提高员工安全素质,推进员工行为本质安全,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1)要不断加强煤矿从业人员的安全思想教育和业务操作的培训工作。不同的职工由于文化程度不同,专业技术知识各异,企业应对从业人员进行安全、技术、岗位及职业教育等方面的培训,更新员工知识,提高员工素质。让每位员工都能熟练掌握岗位操作基本知识,具备安全技能和专业岗位知识,同时还要遵守制度,正确操作设备,学会明确辨识危险源、并能科学处置危险源,为个人、为企业创造一个安全和谐的工作环境。
(2)煤矿企业要严把领导干部的选拔关。领导担负着本企业安全管理的组织、指挥、执行、监督责任,干部违章指挥是造成煤矿事故的一个主要原因之一。领导干部的素质决定着一个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的高低,决定着企业能否真正建成一个本质安全型矿井。在选拔任用时,必须把业务素质高,责任心强,有大局观念的人选到领导岗位,同时不断强化培训,不继提高各项素质。
(3)由于煤矿企业是个高危企业,对煤矿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特种作业人员的安全思想教育和业务操作培训显得尤为重要,提高这些人员的准入条件,就能从管理层面减少因管理失误而造成的违章、违纪等行为,减少事故的发生。
其次,在构建构建本质安全型煤矿的过程中,物的状态本质安全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要加大科技攻关,采用新技术、新装备。企业的先进设备、设施、安全系统都具有自我保护能力,当系统被工作人员误操作或设备系统本身发生故障时,设备系统本身也不会出现危险,而是实现安全制动并发出警示,以便工作人员及时发现和处理故障,从而保障煤矿的安全生产。据此,企业要加大安全生产投入,不断引进新设备、实行新工艺和大力推广先进技术,为实现煤矿生产系统的完善与优化结合,为构建本质安全型矿井提供技术及设备保证。
第三,系统管理本质安全是建设本质安全型煤矿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只有建立合理、高效的安全生产管理体制和运作机制,规范规章制度建设,加大科学管理和违章查处的力度才能为本质安全型煤矿提供制度上的依据和保证。具体地说,本质安全型煤矿要求企业负责制定和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完善企业规章制度,治理安全生产重大隐患。坚持“管生产必须管安全”、“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对各级领导干部、职能部门和基层生产岗位的安全生产责任制不断进行完善,做到“一职一责”、“一岗一责”、责权明确、具体。加大对事故责任者的处罚力度。同时,各新闻媒体还要充分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及时对各种煤矿事故进行曝光;政府机关要建立畅通的信息流通渠道,并能及时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国家要进一步扩大行政问责的范围,对违法者予以严惩,提高赔偿数额,并严格监督落实,把煤矿本质安全管理纳入一个良性发展的轨道,进而实现煤矿的本质安全。
四、结束语
创建本质安全型煤矿,一定要结合煤矿安全生产实际,进一步转变生产管理观念、优化环节、创优设施设备、精细管理,确保本质安全型矿井建设工作扎实有效推进。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围绕人、物、管理的不断创新和本质安全,经过长期的分阶段的不断努力,就一定能够构建一个本质安全型煤矿。
(作者单位:山西焦煤西山煤矿官地矿选煤厂运销科)
参考文献:
[1]蒋时才.我国煤矿安全技术的研究与发展[J].矿业安全与环保,2000(5).
[2]苏增庆.煤矿安全信息管理系统的建立[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2(04).
关键词 本质安全型 煤矿
一、构建本质安全型煤矿的必要性
煤矿企业是我国《安全生产法》中规定的三类高危生产企业之一。近几年,我国煤矿企业所发生事故的起数和伤亡人数虽然有所下降,但与同时期的美国等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着较大的差距。据2012年8月14日人民网报道,国家安全监管总局新闻发言人黄毅在召开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说,中国煤矿百万吨死亡率由2002年的4.94降至2011年的0.564,下降了88.6%。目前,我国百万吨死亡率已降到0.35,但是与美国的百万吨死亡率任然相差10倍。因此构建本质安全型煤矿,为企业的长期安全发展寻找一条比较科学、比较合理优化的道路和方法已经迫在眉睫。
二、本质安全及本质安全型煤矿的定义
本质安全的概念最早起源于20世纪初的电气设备的防爆构造设计,这种防爆技术的机理在于,不依赖于任何附加的安全装置,只是利用本身的结构设计,通过限制电路的电压和电流来防止过热、起弧或电火花,避免火灾的发生或周围可燃性混合气体的爆炸。
近年来,人们将本质安全概念推广到人、机、管理系统,提出了广义的本质安全概念,并指出人、机、管理系统的本质安全就是通过推进本质安全程度的不断提高,使得人、机、管理系统在安全本质上得到统一。
建立本质安全型煤矿就是对煤矿企业生产系统中的人、机、管理诸要素全面推行本质安全,使得人、机、管理系统得到有机统一。也就是说:煤矿的本质安全是人的行为本质安全、物的状态本质安全和系统管理本质安全的有机结合。它们不是彼此独立,而是一个有机的结合体,是相辅相成的。
三、构建本质安全型煤矿的途径
首先,在构建构建本质安全型煤矿的过程中,人的行为本质安全是首要的,煤矿本质上的安全,取决于人的行为本质上的安全,需要人们从思想、业务、管理、操作等素质上体现出“安全第一”,从思想到言行都要符合"安全为天"的基本要求,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煤矿安全生产长治久安的目标。要做到人的本质安全,就要提高员工安全素质,推进员工行为本质安全,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1)要不断加强煤矿从业人员的安全思想教育和业务操作的培训工作。不同的职工由于文化程度不同,专业技术知识各异,企业应对从业人员进行安全、技术、岗位及职业教育等方面的培训,更新员工知识,提高员工素质。让每位员工都能熟练掌握岗位操作基本知识,具备安全技能和专业岗位知识,同时还要遵守制度,正确操作设备,学会明确辨识危险源、并能科学处置危险源,为个人、为企业创造一个安全和谐的工作环境。
(2)煤矿企业要严把领导干部的选拔关。领导担负着本企业安全管理的组织、指挥、执行、监督责任,干部违章指挥是造成煤矿事故的一个主要原因之一。领导干部的素质决定着一个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的高低,决定着企业能否真正建成一个本质安全型矿井。在选拔任用时,必须把业务素质高,责任心强,有大局观念的人选到领导岗位,同时不断强化培训,不继提高各项素质。
(3)由于煤矿企业是个高危企业,对煤矿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特种作业人员的安全思想教育和业务操作培训显得尤为重要,提高这些人员的准入条件,就能从管理层面减少因管理失误而造成的违章、违纪等行为,减少事故的发生。
其次,在构建构建本质安全型煤矿的过程中,物的状态本质安全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要加大科技攻关,采用新技术、新装备。企业的先进设备、设施、安全系统都具有自我保护能力,当系统被工作人员误操作或设备系统本身发生故障时,设备系统本身也不会出现危险,而是实现安全制动并发出警示,以便工作人员及时发现和处理故障,从而保障煤矿的安全生产。据此,企业要加大安全生产投入,不断引进新设备、实行新工艺和大力推广先进技术,为实现煤矿生产系统的完善与优化结合,为构建本质安全型矿井提供技术及设备保证。
第三,系统管理本质安全是建设本质安全型煤矿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只有建立合理、高效的安全生产管理体制和运作机制,规范规章制度建设,加大科学管理和违章查处的力度才能为本质安全型煤矿提供制度上的依据和保证。具体地说,本质安全型煤矿要求企业负责制定和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完善企业规章制度,治理安全生产重大隐患。坚持“管生产必须管安全”、“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对各级领导干部、职能部门和基层生产岗位的安全生产责任制不断进行完善,做到“一职一责”、“一岗一责”、责权明确、具体。加大对事故责任者的处罚力度。同时,各新闻媒体还要充分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及时对各种煤矿事故进行曝光;政府机关要建立畅通的信息流通渠道,并能及时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国家要进一步扩大行政问责的范围,对违法者予以严惩,提高赔偿数额,并严格监督落实,把煤矿本质安全管理纳入一个良性发展的轨道,进而实现煤矿的本质安全。
四、结束语
创建本质安全型煤矿,一定要结合煤矿安全生产实际,进一步转变生产管理观念、优化环节、创优设施设备、精细管理,确保本质安全型矿井建设工作扎实有效推进。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围绕人、物、管理的不断创新和本质安全,经过长期的分阶段的不断努力,就一定能够构建一个本质安全型煤矿。
(作者单位:山西焦煤西山煤矿官地矿选煤厂运销科)
参考文献:
[1]蒋时才.我国煤矿安全技术的研究与发展[J].矿业安全与环保,2000(5).
[2]苏增庆.煤矿安全信息管理系统的建立[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