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通过分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特征,试论述如何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到大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培养中,以此实现价值认同。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大学生 价值认同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1)02(b)-0148-01
今天,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事业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当代中国的核心价值体系只能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它包括四方面内容:(1)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3)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4)社会主义荣辱观。这四方面相互融合、相互影响、紧密联系,是辩证统一的有机整体。
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特征
第一,本质性。核心价值观应该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所有价值观念中最本质、最具影响力的部分,是最重要的部分,它是所有价值观念的理论和实践的基石,因而应当是对整个国家过去发展历史的概括和未来趋势的预测。构建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不但需要揭示社会主义最本质的发展规律,而且应该体现当代人民大众的需求。
第二,民族性。核心价值观在认真坚持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的同时,必须立足于并且能够发扬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努力构建与民族文化相吻合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第三,崇高性。崇高性是指核心价值观要反映人类和社会的长远利益和未来发展趋势,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在大力弘扬优秀的传统民族精神和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基础上提出来的,本质上既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前进方向和最终目标。
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融入到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的教育中
若想在大学生中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将核心价值观念真正融入到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的教育当中,就必须正确处理社会性与个体性、理想性与现实性、多样性与选择性的关系。
我们传统的人才观念是:注重集体的价值,个人必须服从集体。毋容置疑,这种传统思想肯定有其积极合理的因素。但是过分强调集体价值,就有了否定个体的价值的可能,就有可能破坏稳定和团结。一方面,如果过于强调集体而忽略个人的集体,也不是完整的集体;另一方面,如果单纯考虑个人而不谈集体,那也是孤独的个人,没有了依托性。显然这两者都不是合理的价值观。所以,大学生成长成才过程中,作为教育者我们要处理好两者的关系,并努力在两者之间实现和谐。
每一种价值观念都根植于社会实践特别是实际生活中。当前,我国正处于改革开放时期,是经济体制改革,利益格局调整,思想观念变化的时期。这个特殊的时期经济领域和政治领域出现了很多新问题、新情况,最为重要的是,这种变化对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产生了一系列的影响。他们在大学生树立自强意识、成才意识、创新意识和创业意识方面起着积极的作用,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地意识到变化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比如说:价值观念扭曲,缺少诚信意识、没有社会责任感、没有团结协作的观念、心理素质差等问题。特别是当他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日益增强时,在价值追求上势必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但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表明,一个社会虽然允许有多元并存的思想价值体系,但最高层面的指导思想、理想信念、意识形态应当而且必须是一元的,统一的。特别是在养育和栽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问题上,更要站在国家指导思想的高度,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大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必须树立一种居于主导和支配地位的价值观念,来统一他们的思想和行为。
众所周知,人类奋斗的目标是实现人的自由、解放和全面发展。理想的本质特征是对于现实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高于现实、超越现实,是激励和鼓舞我们不断奋斗的动力和源泉。与此同时,人作为社会的存在物,若想要在社会中生存,就必须遵循这样那样的社会规范。当代大学生是一群充满理想、青春和活力的集体,相对比较容易接受和谐社会所必须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实际上,我们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只有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才有可能解决由市场经济带来的矛盾,人类与大自然的矛盾,人的生活方式中物质渴望与精神追求的矛盾,更好地形成文明的社会道德风尚,共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大学生,就能够积极引导和教育他们,使之具有远大的理想、高尚的品德、坚定的信念、顽强的意志、丰富的知识、开阔的视野、开拓进取、艰苦创业的高素质,最终能够使他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有坚定的信念、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有充足的信心、对党和人民政府有足够的信任,更能够促进整个社会的繁荣,团结和稳定。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着重强调马克思主义集体主义价值观,从本质上展现了个性与共性的统一,就是将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有效结合。在我们大力提倡集体主义价值观的前提下,大力挖掘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社会做贡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告诉我们,在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新时代,虽然我们可以有很多信仰,但必须有一个高度统一的思想体系引领着我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还告诉我们,作为当代大学生,在理想面前,要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迈向前。这些对于我们高等院校教育和培养人才来说是十分必要的,也是十分重要的。作为高校教师,在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过程中,我们需要在教育实践中做到个体性与社会性的统一,理想性与现实性的统一、多样性与选择性的统一,这样才能正确处理好价值冲突,最后实现价值认同。
参考文献
[1] 程艳波,张付林.铸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打造全体社会成员共同价值认同[J].党史博采(理论),2007(7).
[2] 邵南征,曾庆发.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2).
[3] 张煦春,石光清.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文教资料,2009(6).
[4] 刘巧梅.思想政治教育实质上是价值认同[J].法制与社会,2007(1).
[5] 孔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与路径选择[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10(1):81~82.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大学生 价值认同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1)02(b)-0148-01
今天,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事业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当代中国的核心价值体系只能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它包括四方面内容:(1)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3)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4)社会主义荣辱观。这四方面相互融合、相互影响、紧密联系,是辩证统一的有机整体。
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特征
第一,本质性。核心价值观应该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所有价值观念中最本质、最具影响力的部分,是最重要的部分,它是所有价值观念的理论和实践的基石,因而应当是对整个国家过去发展历史的概括和未来趋势的预测。构建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不但需要揭示社会主义最本质的发展规律,而且应该体现当代人民大众的需求。
第二,民族性。核心价值观在认真坚持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的同时,必须立足于并且能够发扬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努力构建与民族文化相吻合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第三,崇高性。崇高性是指核心价值观要反映人类和社会的长远利益和未来发展趋势,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在大力弘扬优秀的传统民族精神和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基础上提出来的,本质上既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前进方向和最终目标。
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融入到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的教育中
若想在大学生中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将核心价值观念真正融入到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的教育当中,就必须正确处理社会性与个体性、理想性与现实性、多样性与选择性的关系。
我们传统的人才观念是:注重集体的价值,个人必须服从集体。毋容置疑,这种传统思想肯定有其积极合理的因素。但是过分强调集体价值,就有了否定个体的价值的可能,就有可能破坏稳定和团结。一方面,如果过于强调集体而忽略个人的集体,也不是完整的集体;另一方面,如果单纯考虑个人而不谈集体,那也是孤独的个人,没有了依托性。显然这两者都不是合理的价值观。所以,大学生成长成才过程中,作为教育者我们要处理好两者的关系,并努力在两者之间实现和谐。
每一种价值观念都根植于社会实践特别是实际生活中。当前,我国正处于改革开放时期,是经济体制改革,利益格局调整,思想观念变化的时期。这个特殊的时期经济领域和政治领域出现了很多新问题、新情况,最为重要的是,这种变化对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产生了一系列的影响。他们在大学生树立自强意识、成才意识、创新意识和创业意识方面起着积极的作用,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地意识到变化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比如说:价值观念扭曲,缺少诚信意识、没有社会责任感、没有团结协作的观念、心理素质差等问题。特别是当他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日益增强时,在价值追求上势必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但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表明,一个社会虽然允许有多元并存的思想价值体系,但最高层面的指导思想、理想信念、意识形态应当而且必须是一元的,统一的。特别是在养育和栽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问题上,更要站在国家指导思想的高度,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大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必须树立一种居于主导和支配地位的价值观念,来统一他们的思想和行为。
众所周知,人类奋斗的目标是实现人的自由、解放和全面发展。理想的本质特征是对于现实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高于现实、超越现实,是激励和鼓舞我们不断奋斗的动力和源泉。与此同时,人作为社会的存在物,若想要在社会中生存,就必须遵循这样那样的社会规范。当代大学生是一群充满理想、青春和活力的集体,相对比较容易接受和谐社会所必须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实际上,我们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只有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才有可能解决由市场经济带来的矛盾,人类与大自然的矛盾,人的生活方式中物质渴望与精神追求的矛盾,更好地形成文明的社会道德风尚,共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大学生,就能够积极引导和教育他们,使之具有远大的理想、高尚的品德、坚定的信念、顽强的意志、丰富的知识、开阔的视野、开拓进取、艰苦创业的高素质,最终能够使他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有坚定的信念、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有充足的信心、对党和人民政府有足够的信任,更能够促进整个社会的繁荣,团结和稳定。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着重强调马克思主义集体主义价值观,从本质上展现了个性与共性的统一,就是将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有效结合。在我们大力提倡集体主义价值观的前提下,大力挖掘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社会做贡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告诉我们,在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新时代,虽然我们可以有很多信仰,但必须有一个高度统一的思想体系引领着我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还告诉我们,作为当代大学生,在理想面前,要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迈向前。这些对于我们高等院校教育和培养人才来说是十分必要的,也是十分重要的。作为高校教师,在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过程中,我们需要在教育实践中做到个体性与社会性的统一,理想性与现实性的统一、多样性与选择性的统一,这样才能正确处理好价值冲突,最后实现价值认同。
参考文献
[1] 程艳波,张付林.铸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打造全体社会成员共同价值认同[J].党史博采(理论),2007(7).
[2] 邵南征,曾庆发.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2).
[3] 张煦春,石光清.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文教资料,2009(6).
[4] 刘巧梅.思想政治教育实质上是价值认同[J].法制与社会,2007(1).
[5] 孔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与路径选择[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10(1):8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