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以实验为基础”是化学学科的基本特征。实验是我们学习化学最重要而有效的工具。实验可以使化学问题很形象、直观地呈现出来;又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关键词】实验 兴趣 好奇心 求知欲 创造性
教师在化学课堂的教学中,要做到以实验为中心,让学生体验实验的过程,感受实验的乐趣。
一、 用实验上好第一节课,让学生爱上化学
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如在第一堂化学课上,我做了以下实验:“魔棒点灯”、“白纸显画”、“会跳舞的木炭”等。让学生睁大好奇的双眼,感觉化学的变化莫测,奇妙无穷。让奇妙的化学现象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喜欢上化学课。
二、用实验引入新课,引发学生的好奇心
在新授课时,我经常会设计一些有趣的实验引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的学习好奇心。
例如:在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的教学中,除利用课本的实验之外,增加了酚酞遇氢氧化钠溶液变红色,用鲜艳的色彩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讲分子原子时,我做了“铁树开花”的实验(将蘸有无色酚酞试液的棉花串在铁丝上,做成树的形状,将浓氨水和铁树用透明的塑料袋罩在一起时),学生清晰地看到“铁树开花”的整个过程,激发兴趣,引导学生思考得出分子的有关性质。在讲燃烧与灭火时,先拿出一块手帕,然后用酒精灯去烧手帕,烧了一会手帕着火了,但手帕没烧坏。“烧不坏的手帕”引导学生思考这是为什么?
在探究空气中O2的含量的教学中,我先演示了“胶头滴管吸水”的实验,让学生体会到吸入的水的体积为滴管中空气的体积,以便于学生设计实验探究,既可以激发兴趣,又可以降低难度。
三、课堂中利用实验,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好教材中的演示实验,让学生体验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同时也可以对一些实验进行适当的改进,增强操作的简便性和结果的准确性。
例如:在“分子和原子”教学中,我对“分子运动现象”进行了改进:分别在试管中加入无色酚酞溶液和浓氨水,塞上橡皮塞并用导管将两试管连接,另一组实验将装有浓氨水的试管放入热水中。让学生观察现象并对比酚酞溶液变色的快慢。
在进行“质量守恒定律”的教学中,我们可以这样设计:通过煤燃烧和铁生锈两个生活现象引出问题: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量会发生改变吗?如何改变呢?
学生提出不同的猜想并用实验探究。学生进行了以下内容的分组实验:
1.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
2.H2O2溶液和MnO2反应、NaOH溶液和稀HCl反应 。
3.NaOH溶液和CuSO4溶液反应、Na2CO3与稀HCl反应。
每个小组任选其中一个方案进行实验。在每个方案中既有不生成气体的反应,也有生成气体的反应,学生在进行探究后并不能对质量守恒定律进行直接的归纳,而是需要通过对比、思考、分析和改进,进一步进行探究才能发现规律,在探究的过程中有助于学生加深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
再如,物质的溶解中,我先展示沾有不同污渍的工作服,有NaCl、CuSO4、NH4NO3、润滑油、碘。引发学生思考:如何把这些污渍清洗干净?再让学生模拟实验,学习溶液的相关知识,让学生体验探究的过程,在实验中掌握所学知识。
溶解时的吸热和放热现象,同学们不按照书上的实验进行,而是设计几种不同方案。如氢氧化钠溶解时放热,有的设计烧杯底放石蜡(冰块),观察到很快融化。
学生在实验中体验科学的过程,感受学习的乐趣,通过学生自主讨论、合作设计实验,能够很好地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激发学生的思维。
4.设计练习实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学习“二氧化碳的性质”时,证明碳酸饮料中含有二氧化碳,提供给学生一瓶汽水和澄清石灰水,让学生自己动手鉴定,巩固了对二氧化碳气体的检验。讲授“燃烧与灭火”的知识时,学生动手实践:用一个烧杯罩住两支高低不同的燃着的蜡烛,让学生亲身体会蜡烛的熄灭情况,从而掌握在火灾现场的正确的逃离方法。让学生设计方案自行验证,既能够巩固知识,又能培养能力。
在練习的过程中加入实验,不仅能够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望,增加了练习的趣味性,而且能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提高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们在课堂上多增加有趣的化学实验,能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创设实验的问题,激励学生主动思考;拓展实验内容,促进学生主动探究;开放实验时间和空间,引导学生主动实践。因此在课堂教学上我们要充分利用好实验,让实验成为学生渴望获取化学知识的动力。让我们的课堂活跃起来,真正成为自主、高效课堂。
作者简介:曾赖红,江西省赣州市于都中学,邮编:342300
【关键词】实验 兴趣 好奇心 求知欲 创造性
教师在化学课堂的教学中,要做到以实验为中心,让学生体验实验的过程,感受实验的乐趣。
一、 用实验上好第一节课,让学生爱上化学
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如在第一堂化学课上,我做了以下实验:“魔棒点灯”、“白纸显画”、“会跳舞的木炭”等。让学生睁大好奇的双眼,感觉化学的变化莫测,奇妙无穷。让奇妙的化学现象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喜欢上化学课。
二、用实验引入新课,引发学生的好奇心
在新授课时,我经常会设计一些有趣的实验引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的学习好奇心。
例如:在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的教学中,除利用课本的实验之外,增加了酚酞遇氢氧化钠溶液变红色,用鲜艳的色彩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讲分子原子时,我做了“铁树开花”的实验(将蘸有无色酚酞试液的棉花串在铁丝上,做成树的形状,将浓氨水和铁树用透明的塑料袋罩在一起时),学生清晰地看到“铁树开花”的整个过程,激发兴趣,引导学生思考得出分子的有关性质。在讲燃烧与灭火时,先拿出一块手帕,然后用酒精灯去烧手帕,烧了一会手帕着火了,但手帕没烧坏。“烧不坏的手帕”引导学生思考这是为什么?
在探究空气中O2的含量的教学中,我先演示了“胶头滴管吸水”的实验,让学生体会到吸入的水的体积为滴管中空气的体积,以便于学生设计实验探究,既可以激发兴趣,又可以降低难度。
三、课堂中利用实验,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好教材中的演示实验,让学生体验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同时也可以对一些实验进行适当的改进,增强操作的简便性和结果的准确性。
例如:在“分子和原子”教学中,我对“分子运动现象”进行了改进:分别在试管中加入无色酚酞溶液和浓氨水,塞上橡皮塞并用导管将两试管连接,另一组实验将装有浓氨水的试管放入热水中。让学生观察现象并对比酚酞溶液变色的快慢。
在进行“质量守恒定律”的教学中,我们可以这样设计:通过煤燃烧和铁生锈两个生活现象引出问题: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量会发生改变吗?如何改变呢?
学生提出不同的猜想并用实验探究。学生进行了以下内容的分组实验:
1.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
2.H2O2溶液和MnO2反应、NaOH溶液和稀HCl反应 。
3.NaOH溶液和CuSO4溶液反应、Na2CO3与稀HCl反应。
每个小组任选其中一个方案进行实验。在每个方案中既有不生成气体的反应,也有生成气体的反应,学生在进行探究后并不能对质量守恒定律进行直接的归纳,而是需要通过对比、思考、分析和改进,进一步进行探究才能发现规律,在探究的过程中有助于学生加深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
再如,物质的溶解中,我先展示沾有不同污渍的工作服,有NaCl、CuSO4、NH4NO3、润滑油、碘。引发学生思考:如何把这些污渍清洗干净?再让学生模拟实验,学习溶液的相关知识,让学生体验探究的过程,在实验中掌握所学知识。
溶解时的吸热和放热现象,同学们不按照书上的实验进行,而是设计几种不同方案。如氢氧化钠溶解时放热,有的设计烧杯底放石蜡(冰块),观察到很快融化。
学生在实验中体验科学的过程,感受学习的乐趣,通过学生自主讨论、合作设计实验,能够很好地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激发学生的思维。
4.设计练习实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学习“二氧化碳的性质”时,证明碳酸饮料中含有二氧化碳,提供给学生一瓶汽水和澄清石灰水,让学生自己动手鉴定,巩固了对二氧化碳气体的检验。讲授“燃烧与灭火”的知识时,学生动手实践:用一个烧杯罩住两支高低不同的燃着的蜡烛,让学生亲身体会蜡烛的熄灭情况,从而掌握在火灾现场的正确的逃离方法。让学生设计方案自行验证,既能够巩固知识,又能培养能力。
在練习的过程中加入实验,不仅能够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望,增加了练习的趣味性,而且能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提高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们在课堂上多增加有趣的化学实验,能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创设实验的问题,激励学生主动思考;拓展实验内容,促进学生主动探究;开放实验时间和空间,引导学生主动实践。因此在课堂教学上我们要充分利用好实验,让实验成为学生渴望获取化学知识的动力。让我们的课堂活跃起来,真正成为自主、高效课堂。
作者简介:曾赖红,江西省赣州市于都中学,邮编:342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