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梨树县是典型的农业大县, 全县耕地418万亩,人口81万,其中农业人口61万,辖有20个乡镇、295个村。玉米是我县优势作物,在粮食作物中玉米种植面积占总播种面积的80%以上,随着国家惠农政策及支持三农的力度不断加大,粮食价格的稳步提高,广大农民种植热情空前高涨,特别是专业合作社法的出台,更是给广大农民吃了个定心丸,各类玉米种植的农机、农业专业合作社风起云涌,正在为我县的玉米生产发挥着巨大作用。我县高度重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始终把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政府指导农业,解决“三农”问题的新渠道和创新农村经营体制,促进农业科技进步,全面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的重要措施和有效途径,逐步加大工作指导和政策扶持力度,取得了明显成效。
1.玉米种植合作社发展概况及特点
截至目前,全县围绕玉米种植的农业、农机合作社在工商部门注册的共540家,占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社总数的近40%,涉及我县各个乡镇。2011年,专业合作社的玉米种植面积已经达到20余万亩,合作社通过统一购买生产资料、同一品种、统一技术指导、有的还统一农机作业、统一贮藏、统一销售,合作社社员玉米平均产量要高出非合作社成员10%以上,增收超出20%以上。
我县涉及玉米种植的有农机和农业合作社两大类,组织形式多种多样,各具特点,按照组织模式可分为四种类型。
一是专业人士创办型。康达农机专业合作社是由中国农科院博士关义新发起成立的。合作社吸引了各类人才加盟,同时也得到了广大农民的认可,在县内发展分社40余家,这类专家型的合作社针对农业生产新技术应用的难题进行攻关,2007年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引进为梨树县的粮食增产立了新功,为解决配套机具的问题,合作社经过组织考察论证,最后集中农机、农业、加工等方面的工程技术人员进行开发。经过一年的努力,研发出适应我国国情的玉米免耕播种机,形成两个系列三个品种,并经过了省农机鉴定站鉴定合格,2008年已经进入了省推广目录。目前,康达农机合作社拥有资产1000 万元,各种农机具 120台(套)。年作业能力在5000公顷以上。
二是企业领办型。由企业领办是我县合作社的又一个特点,企业是合作社的支撑,企业从项目、信贷、生产资料和产品销售等环节给予协调与支持,合作社具有主动权。企业与合作社签定生产资料的采购合同和玉米回收合同,這种形式不但解决了合作社生产资料的采购和产品销售的难题,同时企业也解决原材料短缺的问题。我县天丰集团牵头兴办合作联社,从社员统购生产资料、技术指导、信息、协调贷款、回收产品等各个环节服务,实现了社员、企业双赢的目标。
三是涉农部门牵办型。我县农业、农机部门通过推广新技术,普及新技术,积极引领社员组建合作社。几年来,随着科技的投入力度加大,新成果新技术的转化应用能力加快,在一些新成果新技术应用密集区域,广大农民联合起来,组建自己的合作社,通过农业生产的四统一,即统一技术指导、统一生产资料采购、统一农机作业服务、统一田间管理,实现了农业生产的节本、优质、高效、规摸化种植模式。如万发镇东万发农业合作社、关家岗农业合作社都是农业部门引导并普遍应用先进种植技术的合作社。
四是能人带动型。能人带动型是以种田能手、种植大户和科技示范户牵头组建专业合作社,这种形式能够充分发挥这些能手、大户和示范户的示范带动作用,让广大农民能够从在自己的身边就能看见新成果新技术的应用,眼见为实,从而可以使科技更好更快的普及与应用。2008年10月由梨树县人民政府和中央七台农业栏目共同举办“梨树县玉米高产竞赛”在高家农业合作社进行了,获得高产状元的四棵树乡王家桥农业合作社的理事长崔中武,通过他的影响与带动,这类能人带动型合作社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种田能手、种植大户。
2.玉米种植合作社发展取得的成效
尽管各类合作社组织形式不尽相同,但是在新技术的推广普及和农民增产增收方面都取得较为明显效果。专业合作社的建立,使得新技术的应用更为普遍,如保护性耕作新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抗旱节水栽培技术、玉米宽窄行种植技术等推广面积占合作社总耕地面积的100%,增产效果十分明显,较非合作社社员增产10%以上。明显的经济效益带动了广大合作社社员的种植热情,越来越多的农民正在积极渴望加入自己的组织。
在取得经济效益的同时,合作社的发展还取得了一定的社会效益。
一是提高科技示范推广能力,树立农业科技综合应用集成的样板。我们通过专业合作社建设,进一步引导玉米生产采用玉米优质新品种、新肥料、新技术,扩大优质玉米生产面积,提高社员农户的效益,从而带动周边地区应用新技术,形成规模化生产。同时有利于农民调整玉米结构,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真正使粮食生产由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揣洼子农机分社的保护性耕作技术已经得到了广大农民的认可和接受。
二是促进玉米标准化和产业化的形成与发展。合作社的建立是在高新技术措施和农机农艺相互组装和配套,促进了粮食作物标准化生产,使生产实现了规模化、机械化,从而促进了产业化的进程。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大大提高,使粮食生产、市场需求形成良性循环。
三是促进农民的分工分业,构筑农业现代化、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步伐。由于实施标准化玉米生产,品种对路,技术配套,形成了投入少产出多的效果,提高了土地产出率,增加了社员收入,尤其是采用了大型农机具,提高了工作效率,不仅劳动强度减轻了,而且减少了用工量,促进农民的分工分业,有部分社员发展其它产业,蔡家镇汇丰农民专业合作社集约土地160公顷,100多户社员专门发展其他产业或外出打工。
四是农民的观念产生了显著变化。专业合作社的成立,增强了社员的市场观念,使社员认识到没有文化不行,没信息不行。通过农民技术学校的培训教育,提高了社员的素质和自我组织、管理能力,为社员多渠道增收创造了空间和条件。
3.存在的问题及相关建议 3.1合作社发展不平衡,应发挥示范社的引领作用
我县合作社发展总体运行质量较高,数量也不少,但差距很大,发展很不平衡。相当一部分合作社还停留在初级农产品的简单销售上,缺少自身的专业生产基地,设备也比较简陋,社员数相对偏少,资金实力不够雄厚,对促进我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所发挥的作用还相当有限。
因此要大力开展示范社创建,发挥示范社的引领带动作用。积极开展“生产标准化、经营品牌化、管理规范化、社員知识化、产品安全化”五化创建活动。整合农民专业合作社现有资源,规范一批有特色、有创意、效益高、影响大、带动力强的合作社,建立健全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体系。
3.2合作社管理人才较为缺乏,应加大教育培训力度
在合作社管理层中,懂技术会管理、市场开拓能力强的人才缺乏;能胜任财务管理等基础性工作的社员也很少。
做好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工作,需要进一步充实力量和搞好培训教育。广泛开展面向以理事长为主的经营管理人才,以会计为主的理财能手,以专业技术人员为主的种养能人,以经管干部为主的县乡基层业务辅导员的培训。为合作社健康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3.3合作社优惠政策落实难,应建立和完善协调机制
随着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颁布实施,合作社的发展引起了各部门的高度重视,纷纷出台政策扶持合作社发展,然而在实践中,许多政策没能得到很好的落实。如税收政策不统一、用地困难、农业保险面不广等成为合作社发展的瓶颈。
因此各级部门应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加强成员单位之间的协调配合,研究制定和完善用地、用电、绿色通道、科技以及人才支持等相关政策措施,加大在财政扶持、信贷支持、税收减免等方面的扶持力度。
3.4合作社发展后劲不足,应加大资金扶持力度
合作社最大的困难是资金问题,资金短缺已经成为合作社发展的制约瓶颈。多数专业合作社因缺乏经济来源、资金短缺,致使其在扩大规模、调整战略中难以起步,严重影响着合作社的进一步发展壮大。同时,合作社的政策指导、信息服务、监督检查等也需要经费支持。
因此资金支持是农民专业合作社快速健康的重要保障。建议省财政逐年增加专项资金扶持额度,扩大扶持面,加大投入力度,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基础设施建设、基地建设、制度建设、申请注册商标、质量认证等予以重点支持,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快速健康发展。 [科]
1.玉米种植合作社发展概况及特点
截至目前,全县围绕玉米种植的农业、农机合作社在工商部门注册的共540家,占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社总数的近40%,涉及我县各个乡镇。2011年,专业合作社的玉米种植面积已经达到20余万亩,合作社通过统一购买生产资料、同一品种、统一技术指导、有的还统一农机作业、统一贮藏、统一销售,合作社社员玉米平均产量要高出非合作社成员10%以上,增收超出20%以上。
我县涉及玉米种植的有农机和农业合作社两大类,组织形式多种多样,各具特点,按照组织模式可分为四种类型。
一是专业人士创办型。康达农机专业合作社是由中国农科院博士关义新发起成立的。合作社吸引了各类人才加盟,同时也得到了广大农民的认可,在县内发展分社40余家,这类专家型的合作社针对农业生产新技术应用的难题进行攻关,2007年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引进为梨树县的粮食增产立了新功,为解决配套机具的问题,合作社经过组织考察论证,最后集中农机、农业、加工等方面的工程技术人员进行开发。经过一年的努力,研发出适应我国国情的玉米免耕播种机,形成两个系列三个品种,并经过了省农机鉴定站鉴定合格,2008年已经进入了省推广目录。目前,康达农机合作社拥有资产1000 万元,各种农机具 120台(套)。年作业能力在5000公顷以上。
二是企业领办型。由企业领办是我县合作社的又一个特点,企业是合作社的支撑,企业从项目、信贷、生产资料和产品销售等环节给予协调与支持,合作社具有主动权。企业与合作社签定生产资料的采购合同和玉米回收合同,這种形式不但解决了合作社生产资料的采购和产品销售的难题,同时企业也解决原材料短缺的问题。我县天丰集团牵头兴办合作联社,从社员统购生产资料、技术指导、信息、协调贷款、回收产品等各个环节服务,实现了社员、企业双赢的目标。
三是涉农部门牵办型。我县农业、农机部门通过推广新技术,普及新技术,积极引领社员组建合作社。几年来,随着科技的投入力度加大,新成果新技术的转化应用能力加快,在一些新成果新技术应用密集区域,广大农民联合起来,组建自己的合作社,通过农业生产的四统一,即统一技术指导、统一生产资料采购、统一农机作业服务、统一田间管理,实现了农业生产的节本、优质、高效、规摸化种植模式。如万发镇东万发农业合作社、关家岗农业合作社都是农业部门引导并普遍应用先进种植技术的合作社。
四是能人带动型。能人带动型是以种田能手、种植大户和科技示范户牵头组建专业合作社,这种形式能够充分发挥这些能手、大户和示范户的示范带动作用,让广大农民能够从在自己的身边就能看见新成果新技术的应用,眼见为实,从而可以使科技更好更快的普及与应用。2008年10月由梨树县人民政府和中央七台农业栏目共同举办“梨树县玉米高产竞赛”在高家农业合作社进行了,获得高产状元的四棵树乡王家桥农业合作社的理事长崔中武,通过他的影响与带动,这类能人带动型合作社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种田能手、种植大户。
2.玉米种植合作社发展取得的成效
尽管各类合作社组织形式不尽相同,但是在新技术的推广普及和农民增产增收方面都取得较为明显效果。专业合作社的建立,使得新技术的应用更为普遍,如保护性耕作新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抗旱节水栽培技术、玉米宽窄行种植技术等推广面积占合作社总耕地面积的100%,增产效果十分明显,较非合作社社员增产10%以上。明显的经济效益带动了广大合作社社员的种植热情,越来越多的农民正在积极渴望加入自己的组织。
在取得经济效益的同时,合作社的发展还取得了一定的社会效益。
一是提高科技示范推广能力,树立农业科技综合应用集成的样板。我们通过专业合作社建设,进一步引导玉米生产采用玉米优质新品种、新肥料、新技术,扩大优质玉米生产面积,提高社员农户的效益,从而带动周边地区应用新技术,形成规模化生产。同时有利于农民调整玉米结构,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真正使粮食生产由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揣洼子农机分社的保护性耕作技术已经得到了广大农民的认可和接受。
二是促进玉米标准化和产业化的形成与发展。合作社的建立是在高新技术措施和农机农艺相互组装和配套,促进了粮食作物标准化生产,使生产实现了规模化、机械化,从而促进了产业化的进程。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大大提高,使粮食生产、市场需求形成良性循环。
三是促进农民的分工分业,构筑农业现代化、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步伐。由于实施标准化玉米生产,品种对路,技术配套,形成了投入少产出多的效果,提高了土地产出率,增加了社员收入,尤其是采用了大型农机具,提高了工作效率,不仅劳动强度减轻了,而且减少了用工量,促进农民的分工分业,有部分社员发展其它产业,蔡家镇汇丰农民专业合作社集约土地160公顷,100多户社员专门发展其他产业或外出打工。
四是农民的观念产生了显著变化。专业合作社的成立,增强了社员的市场观念,使社员认识到没有文化不行,没信息不行。通过农民技术学校的培训教育,提高了社员的素质和自我组织、管理能力,为社员多渠道增收创造了空间和条件。
3.存在的问题及相关建议 3.1合作社发展不平衡,应发挥示范社的引领作用
我县合作社发展总体运行质量较高,数量也不少,但差距很大,发展很不平衡。相当一部分合作社还停留在初级农产品的简单销售上,缺少自身的专业生产基地,设备也比较简陋,社员数相对偏少,资金实力不够雄厚,对促进我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所发挥的作用还相当有限。
因此要大力开展示范社创建,发挥示范社的引领带动作用。积极开展“生产标准化、经营品牌化、管理规范化、社員知识化、产品安全化”五化创建活动。整合农民专业合作社现有资源,规范一批有特色、有创意、效益高、影响大、带动力强的合作社,建立健全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体系。
3.2合作社管理人才较为缺乏,应加大教育培训力度
在合作社管理层中,懂技术会管理、市场开拓能力强的人才缺乏;能胜任财务管理等基础性工作的社员也很少。
做好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工作,需要进一步充实力量和搞好培训教育。广泛开展面向以理事长为主的经营管理人才,以会计为主的理财能手,以专业技术人员为主的种养能人,以经管干部为主的县乡基层业务辅导员的培训。为合作社健康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3.3合作社优惠政策落实难,应建立和完善协调机制
随着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颁布实施,合作社的发展引起了各部门的高度重视,纷纷出台政策扶持合作社发展,然而在实践中,许多政策没能得到很好的落实。如税收政策不统一、用地困难、农业保险面不广等成为合作社发展的瓶颈。
因此各级部门应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加强成员单位之间的协调配合,研究制定和完善用地、用电、绿色通道、科技以及人才支持等相关政策措施,加大在财政扶持、信贷支持、税收减免等方面的扶持力度。
3.4合作社发展后劲不足,应加大资金扶持力度
合作社最大的困难是资金问题,资金短缺已经成为合作社发展的制约瓶颈。多数专业合作社因缺乏经济来源、资金短缺,致使其在扩大规模、调整战略中难以起步,严重影响着合作社的进一步发展壮大。同时,合作社的政策指导、信息服务、监督检查等也需要经费支持。
因此资金支持是农民专业合作社快速健康的重要保障。建议省财政逐年增加专项资金扶持额度,扩大扶持面,加大投入力度,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基础设施建设、基地建设、制度建设、申请注册商标、质量认证等予以重点支持,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快速健康发展。 [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