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实训课课程改革的宗旨是一切为了学生,如何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文章对此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 课程改革 高效教学 车工实训
“课程改革是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的转变,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新课改对车工实训这门课程有很强的指导意义,结合我校《车工实训》教学中的实际情况,原先在教学过程中的一些困惑有了理论基础。
一、初步操作
原先新班级新同学刚进行车工实训时,一般我们按人才培养方案、项目化教学课程,前面总是理论说得较多,再进车间动手操作。例如:在安全教育后,1.我们往往进行车床认识,介绍车床的各部分各项认识实习知识,指导学生进车间上机床认识车床,各部分知识,怎样操作机床。2.讲完后就让学生上机床实践所教的内容,碰到问题则现场讲解。3.遇到问题个别解决,普遍性的问题回到教室重点强调,完全按照理实一体化的过程进行,在这个项目课题中有没有改进余地呢?感觉还是可以提高的,在前年新班级的教学中,我们把这个项目课题中的1和2换一个位置,新班级一来先安全培训完,然后让学生到车间里观看机床设备的运行,观看高年级同学如何操作机床,并准备一些微课,播放视频看,让学生先有了初步认识,然后回到教室教授新课内容,上课时明显感受到学生在学习的时候更容易接受,从理论到实践的生疏感明显减轻了,很多学生能主动提问了,这样再到现场实践所教的内容明显接受速度快了,原先在理论上课时的茫然的感觉基本没有了,原来需要十二节课完成的项目现在只需要十节课以内就能完成,而且效果比原先的十二节课的还要好。
二、进一步探究
特别是在刀具一节中,原来讲到刀具同学首先想到的是菜刀、大刀,因为他们以前没有接触过,所以他们想象不出机械加工的刀具是什么样子的,直到把刀发下去准备刃磨时才清楚原来机械加工中所使用的刀是立体的(长方体的圆柱体的等),我们原来的学习顺序是先在课堂上讲角度,画图,再让学生接触实物刀具,然后刀具刃磨,使用刀具切削。实践中造成先前在课堂上讲的理论东西刀具的角度、形状,学生很难接受,明显能感到学生茫然的神色,以为刀就是平时用的片状刀具(菜刀,大刀等)。等到学生接触实物刀具后,刀具刃磨时,情况来了,普遍都磨成了片状刀具小刀的样子,刀磨废了,前面讲的理论刀的角度形状白讲了接不上,可以说效果不佳,还要再把理论刀的角度、形状重来一遍,浪费了大量课时。等到再次教学时,我们感觉到这一块还可以再改进提高效率。通过大量摸索实践,我改变为先进行认识,再讲理论,动手磨刀。也就是通过参观高年级的车工实训、钳工实训、加工中心实训(或进行录像教学),讲理论前先进行认识,让学生先有概念,刀是什么样的,机床是啥样的,刀具实际是怎样运行的,切削是怎样进行的。再讲理论刀的角度形状时,学生明显接受起来快多了,在磨刀时磨成片状刀具小刀样子的现象就少多了,刀磨废的情况也大大减轻了,因为他们已经看到过刀具实际的运行,本身有了感性认识,再从理—实—理、逐步循环,效果就好多了,相同的课时学得更多。或者说相同的课时学得更好,要求更高。
我们在车工实训教学中,为了提高学生操作技能,在教学前,根据学生学习的接受能力和技能水平,按照學校的教学大纲和教材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相应教学要求。改进了过去“一刀切”的做法,对后进生采取低起点,多练习,先易后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加强指导与辅导等,想办法让他们感兴趣,把实训教材的学习项目分解成有梯度的、连续的几个分目标:由车加工单一内容练习到综合练习,由精度较低到精度较高的单一和综合练习。允许后进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分步达到大纲要求,多表扬。对动手能力强、接受能力快的同学提高加工精度、难度。拟定各层次教学要求难易恰当,既不能过高,使学生消化不良,又不能太低,降低大纲要求,减少练习量,放慢教学进度,无法完成学习任务。老师要力求准确地把握各类学生的接受和操作能力,精确地解决“吃不饱”与“吃不了”的矛盾。只有对各层次学生提出不同目标要求,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处在不同起点的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获得较好的发展,能较有效地提高实训教学质量。特别需要统筹安排实训课题,全面提高实训教学时间的利用率。初步构建了“基础培训练习 强化练习 优才培养”的教学模式,取得了较好成效,全面提高了学生的实训成绩和操作技能,同时降低了实训消耗。
三、提高实际操作效率
实训教学的统筹是指在实训各项目课题如何高效率地衔接。例如:在熟悉机床项目课题的同时进行三爪拆装课题的练习。在刃磨90度刀和台阶轴车削课题交接时穿插进行量具的认识与使用。这样既提高了学习效率,又延长了实训时间,降低了实训消耗。在实际操作中这一点非常重要。实训学生如何分层呢?在实施项目教学中,我们提倡在不改变教学班的前提下,混合编组进行自学、辅导合作达标。良好的合作达标小组是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优良环境。充分发挥学生作用。我们的具体做法是优等学生有义务指导后进同学的实训学习。每一个混合编组的小组作为一个团队(5-10人)进行编组。团队内采用“一帮一”或“一帮多”的形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作用。凡是在团队里“一帮一”贡献力量多的同学,加分或打星进行鼓励。授予实训能手称号(每一项目有效),而且是每一项目一评。在这样的环境里好同学以帮助别人为荣,形成一种无形的教育力量,促进学生转变,催发优秀学生成批成长的共同效应。特别强调了团队的作用。对不同层次学生,采用不同的考核标准和要求。过关考查是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各层次学生的教学目标命题,实行分类考查,这也是关键的一环。
四、结语
本来教学中进行课改就是一切为了学生,改了,而且实践中改了也有效果,但有时只是知道有效果,不知道为什么会达到效果,也就是说还没有上升到理论高度,通过这次的学习达到了目的,使我们得到了提高。当然平时教学中的积累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尤其要注意几点,第一,多听课,同行之间有好的方法要多实践,多借鉴。第二,勤记录,有好的想法,哪怕只有很小一点都应记录,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时间长了就会有很多感觉。第三,多总结,多与学生交流,有时候课后的随意聊天就能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态。
参考文献:
[1]李桂云.数控机床操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杨仲冈.数控设备与编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3]课程教材研究所.课程改革论丛活动课程论.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关键词: 课程改革 高效教学 车工实训
“课程改革是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的转变,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新课改对车工实训这门课程有很强的指导意义,结合我校《车工实训》教学中的实际情况,原先在教学过程中的一些困惑有了理论基础。
一、初步操作
原先新班级新同学刚进行车工实训时,一般我们按人才培养方案、项目化教学课程,前面总是理论说得较多,再进车间动手操作。例如:在安全教育后,1.我们往往进行车床认识,介绍车床的各部分各项认识实习知识,指导学生进车间上机床认识车床,各部分知识,怎样操作机床。2.讲完后就让学生上机床实践所教的内容,碰到问题则现场讲解。3.遇到问题个别解决,普遍性的问题回到教室重点强调,完全按照理实一体化的过程进行,在这个项目课题中有没有改进余地呢?感觉还是可以提高的,在前年新班级的教学中,我们把这个项目课题中的1和2换一个位置,新班级一来先安全培训完,然后让学生到车间里观看机床设备的运行,观看高年级同学如何操作机床,并准备一些微课,播放视频看,让学生先有了初步认识,然后回到教室教授新课内容,上课时明显感受到学生在学习的时候更容易接受,从理论到实践的生疏感明显减轻了,很多学生能主动提问了,这样再到现场实践所教的内容明显接受速度快了,原先在理论上课时的茫然的感觉基本没有了,原来需要十二节课完成的项目现在只需要十节课以内就能完成,而且效果比原先的十二节课的还要好。
二、进一步探究
特别是在刀具一节中,原来讲到刀具同学首先想到的是菜刀、大刀,因为他们以前没有接触过,所以他们想象不出机械加工的刀具是什么样子的,直到把刀发下去准备刃磨时才清楚原来机械加工中所使用的刀是立体的(长方体的圆柱体的等),我们原来的学习顺序是先在课堂上讲角度,画图,再让学生接触实物刀具,然后刀具刃磨,使用刀具切削。实践中造成先前在课堂上讲的理论东西刀具的角度、形状,学生很难接受,明显能感到学生茫然的神色,以为刀就是平时用的片状刀具(菜刀,大刀等)。等到学生接触实物刀具后,刀具刃磨时,情况来了,普遍都磨成了片状刀具小刀的样子,刀磨废了,前面讲的理论刀的角度形状白讲了接不上,可以说效果不佳,还要再把理论刀的角度、形状重来一遍,浪费了大量课时。等到再次教学时,我们感觉到这一块还可以再改进提高效率。通过大量摸索实践,我改变为先进行认识,再讲理论,动手磨刀。也就是通过参观高年级的车工实训、钳工实训、加工中心实训(或进行录像教学),讲理论前先进行认识,让学生先有概念,刀是什么样的,机床是啥样的,刀具实际是怎样运行的,切削是怎样进行的。再讲理论刀的角度形状时,学生明显接受起来快多了,在磨刀时磨成片状刀具小刀样子的现象就少多了,刀磨废的情况也大大减轻了,因为他们已经看到过刀具实际的运行,本身有了感性认识,再从理—实—理、逐步循环,效果就好多了,相同的课时学得更多。或者说相同的课时学得更好,要求更高。
我们在车工实训教学中,为了提高学生操作技能,在教学前,根据学生学习的接受能力和技能水平,按照學校的教学大纲和教材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相应教学要求。改进了过去“一刀切”的做法,对后进生采取低起点,多练习,先易后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加强指导与辅导等,想办法让他们感兴趣,把实训教材的学习项目分解成有梯度的、连续的几个分目标:由车加工单一内容练习到综合练习,由精度较低到精度较高的单一和综合练习。允许后进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分步达到大纲要求,多表扬。对动手能力强、接受能力快的同学提高加工精度、难度。拟定各层次教学要求难易恰当,既不能过高,使学生消化不良,又不能太低,降低大纲要求,减少练习量,放慢教学进度,无法完成学习任务。老师要力求准确地把握各类学生的接受和操作能力,精确地解决“吃不饱”与“吃不了”的矛盾。只有对各层次学生提出不同目标要求,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处在不同起点的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获得较好的发展,能较有效地提高实训教学质量。特别需要统筹安排实训课题,全面提高实训教学时间的利用率。初步构建了“基础培训练习 强化练习 优才培养”的教学模式,取得了较好成效,全面提高了学生的实训成绩和操作技能,同时降低了实训消耗。
三、提高实际操作效率
实训教学的统筹是指在实训各项目课题如何高效率地衔接。例如:在熟悉机床项目课题的同时进行三爪拆装课题的练习。在刃磨90度刀和台阶轴车削课题交接时穿插进行量具的认识与使用。这样既提高了学习效率,又延长了实训时间,降低了实训消耗。在实际操作中这一点非常重要。实训学生如何分层呢?在实施项目教学中,我们提倡在不改变教学班的前提下,混合编组进行自学、辅导合作达标。良好的合作达标小组是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优良环境。充分发挥学生作用。我们的具体做法是优等学生有义务指导后进同学的实训学习。每一个混合编组的小组作为一个团队(5-10人)进行编组。团队内采用“一帮一”或“一帮多”的形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作用。凡是在团队里“一帮一”贡献力量多的同学,加分或打星进行鼓励。授予实训能手称号(每一项目有效),而且是每一项目一评。在这样的环境里好同学以帮助别人为荣,形成一种无形的教育力量,促进学生转变,催发优秀学生成批成长的共同效应。特别强调了团队的作用。对不同层次学生,采用不同的考核标准和要求。过关考查是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各层次学生的教学目标命题,实行分类考查,这也是关键的一环。
四、结语
本来教学中进行课改就是一切为了学生,改了,而且实践中改了也有效果,但有时只是知道有效果,不知道为什么会达到效果,也就是说还没有上升到理论高度,通过这次的学习达到了目的,使我们得到了提高。当然平时教学中的积累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尤其要注意几点,第一,多听课,同行之间有好的方法要多实践,多借鉴。第二,勤记录,有好的想法,哪怕只有很小一点都应记录,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时间长了就会有很多感觉。第三,多总结,多与学生交流,有时候课后的随意聊天就能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态。
参考文献:
[1]李桂云.数控机床操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杨仲冈.数控设备与编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3]课程教材研究所.课程改革论丛活动课程论.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