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矫正案例一则

来源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shuangjie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费如军(操作) 俞群(指导)
  陈澜是一个10岁男孩,四年级,智力正常。他的不适当行为特别表现为上课随便插嘴,有时站起来离座与人讲话,严重影响课堂正常教学。对陈澜的这种表现,他的幼儿园老师、小学各任课老师及家长都甚感头疼,曾想过许多办法试图制止,但效果不佳。经xx医院诊断,系过分活动症。我尝试运用行为改变技术处理他的上课随意插嘴行为。
  
  辅导过程
  
  确定目标行为:减少陈澜上课随意插嘴的次数;不影响课堂正常教学。
  测定基准线:采用“事件取样”观察法。在上课45分钟内记录随意插嘴的次数,为求准确性,选择不同节次的数学、语文课,共观察5天,观察数学平均每节课插嘴4~6次,语文约5次。
  选择增强物:由家庭访问得知,该生很喜爱看课外书,又与该生交谈,知道他更喜欢班内墙上的红星,因此,约定以红星作为增强物。
  详细过程与结果:我事先和陈澜谈话,帮助他进一步认识上课随便插嘴行为的不良后果,增强他减少这一不良行为的意愿,向他说明协助他改变的办法。取得该生的同意后,订立口头契约。
  第一阶段,减少数学课插嘴行为,若做到一节数学课插嘴次数比基准期少1次,可得代券1张;少2次,可得代券2张,以此类推,3张代券可换1颗墙上的红星。若超过基准线平均数1次,则罚代券1张,以此类推。时间两周,效果非常显著:处理期第一周即下降到平均每节课3~5次,第二周2~3次。
  第二阶段,数学、语文课上同时控制。数学课要求保持第一阶段的平均3~5次,就可得1张代券;若少1次,可得2张代券;超过4次,罚券1张。语文课也以基准期5次为界,减1次奖1张券,超1次罚1张券。其他以此类推,时间4周。结果表明他能够达到预定要求。
  第三阶段,数学、语文、外语课同时控制。数学插嘴保持第二阶段的平均水平3次,即可得1张券,其他同上。语文以4次为界,其他同上。外语以3次为界,其他同上,时间4周。
  第四阶段为追踪期,取消增强物。改用“有时提醒,有时鼓励”的方式。陈澜插嘴次数仍保持在每节课3—4次,一周平均每节课不超过4次。实际上,从第一阶段开始他就一直维持在这个水平。而且,每次插嘴时间都极短,一经暗示,就能自觉控制,一改过去非要一吐为快、止也止不住的状况。
  成果检查与追踪评估:陈澜上课随意插嘴行为由基准期的数学每周平均每节课4~6次、语文5次,下降到3~4次。从处理第一价段开始到追踪结束,从数学单课控制开始,到数学、语文、外语3课同时控制,从有强化物到无强化物都能保持这个水平,而且每次插嘴时间极短,自我控制意识大大增强,不至于影响课堂教学。在处理过程中,由于强化水平是事先约定的,而陈澜对此强化物又非常在意,所以他努力以减少自己插嘴行为来获得强化物。换句话说,争得强化物的主动权在他手里,这样,就激发了他控制自己行为的主动性。这也许正是用行为改变技术处理这一行为行之有效的关键所在。
  
  专家点评
  
  这是一例用行为矫正技术对受导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并取得实效的个案记录。此个案的指导者曾赴北京接受过行为矫正疗法的专门培训,又长期从事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因此对儿童的心理特点以及对改变儿童不良行为的辅导方法有比较深入、准确的了解与把握。在指导辅导教师实施辅导的过程中,以下两个操作要点体现了作者的专业功底。
  其一,掌握改进目标的分寸。在行为矫正技术中,要求辅导员与受导对象共同制定改进目标,并且改进目标要制定得恰如其分。目标要求过高则可实现概率过低,受导学生容易丧失改进的欲望和信心;改进目标太低则失去或降低了行为改变的意义。在这一运用行为矫正技术辅导受导学生的个案中,辅导员始终坚持与对方一同协商制定行为改变的目标;既不断激发受导学生自我改变的主动性,又注意提醒对方不在过高的热情驱使下,提出不切实际的自我要求。
  其二,精心设计强化手段。对儿童进行行为矫正,能否恰当运用强化手段往往成为决定成败的关键。这一个案辅导中,辅导员在指导者的帮助下,不仅十分重视和受导学生共同选择最合适的强化物,也十分注意选择实施奖励的时机与方法,以对受导学生改进行为作出及时而又富有激励性的强化。这一个案虽然写于八年前,但从其操作规范、环节清楚、记录完整、分析到位上,读者仍然可以体会到行为主义辅导流派的鲜明特色。
  点评者:孙义农,工作单位:浙江省杭州市教育科学研究所
  (作者单位:浙江省杭州市下城区教育研发中心)
  编辑/于 洪
其他文献
提 要:《新唐书·日本传》的天皇谱系来源于日僧奝然向宋太宗进献的《王年代纪》。《宋史·日本国传》转录的《王年代纪》可以反映其原貌,《新唐书·日本传》则在《王年代纪》原文的基础上进行了加工和创作。例如在时代选取上以唐朝灭亡作为下限,删去了唐朝以后的内容;以奝然的按语作为线索,将僧人来华求法的内容置换为遣唐使入贡的记载。由于种种制约,《新唐书·日本传》在加工创作的过程中出现了文字错讹、理解偏差等问题,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师生成长;快乐;幸福  四川省成都市建筑职业中专校是一所专门从事建筑专业教育的中职学校,学校大多数学生在初中就被边缘化,多数学生有着复杂的家庭结构,他们敏感、多疑、自卑、孤僻、焦虑、忧郁、敌对,具有攻击性或者自我放纵等。每学期针对新生的心理健康测量显示,他们的人际关系问题尤为突出。这些问题如不能及时解决,必将对学生的健康成长产生不良的影响。过去,我们解决学生的问题主要依靠思
〔关键词〕美术教学;赞美;鼓励    鲁迅先生说:“美术可以辅翼道德。美术之目的,虽与道德不尽符,然其力足以渊遂人之性情,崇高人之好尚,亦可辅道德以为治。物质文明,日益蔓衍,人情因亦日趋于肤浅;今日之优美而崇之大,则高洁之情独存,邪祟之念不作,不待惩劝,而国人安。”的确,美术作品不仅能作用于人的道德,提高人们对真善美和假恶丑的辨别能力;同时还能作用于人的情感,使人心理健康乐观向上。  在以往的课堂
“十三五”生态环境建设五大任务  9月29日召开“全国生态环境建设部际联席电视电话会议”,明确了“十三五”生态环境建设的五方面重点任务:工作机制上,将进一步发挥全国生态环境建设部际联席会议的统筹协调作用,强化综合部门与行业部门的分工合作、相互配合、共同推进;科技攻关上,在坚持尊重自然规律的基础上,科学选择保护和修复方式,因地制宜开展工程建设;体制改革上,要结合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领导干部自然资
〔摘要〕本研究探讨了诚信领导对中小学教师工作投入的影响及人际氛围在两者之间的作用。采用诚信领导量表、人际氛围量表和工作投入量表对收集到的330名中小学教师样本进行调查。结果表明:人际氛围在诚信领导对教师工作投入的影响中起部分中介作用;诚信领导既可以直接对教师的工作投入产生影响,也可以通过人际氛围的间接作用对工作投入产生影响。  〔关键词〕诚信领导;人际影响;工作投入;中介作用  〔中图分类号〕G4
〔关键词〕青少年;校外教育;活动中心;心理健康教育;生命教育    一、青少年活动中心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校外教育指的是校外教育机构在学校教育以外,利用青少年学生的课余时间和节假日,根据国家的教育方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对青少年学生开展的教育活动。青少年校外活动的目的是通过多种形式向少年儿童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普及科学文化知识,培养他们多方面兴趣、爱好和特
[关键词]自我效能感;认知应激源;健康    面对需要解决的问题、任务或难题时,我们每个人的信心是不一样的。有的人信心十足,而有的人没有信心,觉得自己会失败。这就是自我效能上的差别。自我效能(Self-Efficacy)是班杜拉(Albert Bandura)于1986年提出的概念,是指个体认为自己能够成功完成某一任务的信念。自我效能感是指关于自我效能的知觉。   班杜拉认为,自我效能感会影
〔摘要〕“乖孩子”的家庭教养方式,本质上是通过一系列的条条框框和禁令,规制出一个个大人尺度里的“乖孩子”。孩子的天性是充满好奇心和探索欲的;创新意识、能力和精神在孩子身上出现遵循的不是从无到有的培养原则,而是一种外界文化、习俗等尽量不破坏的原则。“乖孩子”的家庭教养方式,使孩子丧失自我创造和生成的能力,不符合当下社会对于“创新人才”培养的需要,二者之间存在手段—目的链的错位和断裂。  〔关键词〕创
[摘要]面对家长的期望、学校及社会的压力,在繁重的学业和紧张的氛围中,不少高三学生会产生各种负性情绪,影响他们的学业成绩和身心健康。本文通过对我校高三学生个案咨询的统计分析,归纳出高三学生面临的主要问题并提出几点建议,以便家长和教师有效地开展高考辅导工作。  [关键词]咨询个案;高考;对策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12)05-0010-
〔关键词〕民办教师;心理健康;分析  民办学校为了提高教学质量,从省内外引进了大批优秀教师。民办学校收费高,家长对学校和教师的要求高,但其生源又比公办学校差,再加上没有“铁饭碗”,民办学校教师承受着比公立学校教师更大的压力。  民办学校教师与学生朝夕相处,在向学生教授科学文化知识和组织各项活动的过程中,在与学生的日常交往中,时刻以其自身的人格魅力影响着每一个学生。因此,民办学校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