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作用

来源 :课外语文·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yb7982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基于探析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作用,本文首先分析出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意义,以及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存在的问题。其次分析出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作用,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加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使学生喜爱阅读传统经典作品。最后分析出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有利于丰富学生的文化知识,提升学生的个人素养。
  【关键词】传统文化;高中语文;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我国传统文化底蕴深厚,具有丰富的内涵。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可以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养成高尚的道德品质。我国上下五千年的传统文化,可以让学生体会到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让学生更加热爱祖国。
  一、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意义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能够让学生在学习基础知识的同时,加深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对学生的价值培养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语文知识,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成绩,还可以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和教学效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从而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让学生多角度、全方位地了解我国文化的发展历史,感受到我国古代人民的智慧,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为学生以后的人生道路奠定良好的基础。
  了解传统文化和语文教学的关系,可以更好开展文化的渗透工作,有效提升传统文化在教学中的作用。我们对于传统文化一直有一种特殊的信仰。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感情是非常矛盾的,这种矛盾就犹如对学习一样,只有真正理解之后,才能接受并喜爱上传统文化。传统文化在学生生活里出现的非常多,如在教学内容上传统文化在语文的古诗词中深深被提及,古代诗词中常出现和传统文化有关的描述,如端午节、重阳节等一类重要的传统节日,诗人常在这样的节日里用诗词来表达出自己的情感。
  二、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存在的问题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由于对学生的阅读能力没有良好的培养,使学生对于教学内容难以理解。并且我国高中语文教学都是采用传统的应试教育,不能发挥出传统文化的情感传递作用,使学生对传统文化没有明确的认知,语文教师只是注重学生的语文学习成绩,在课堂上忽略传统文化为学生带来的价值,不能发挥出培养学生的个人素养和综合素质的作用,使学生不能养成正确的道德品质观念,阻碍了学生的人生价值走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全面發展。
  三、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作用
  (一)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可以激发学生对学习语文知识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通过传统文化的熏陶,可以让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的传承。例如在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二专题《劝学(节选)》的教学中,语文教师在教学时渗透传统文化,可以让学生了解到早在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代,就有人对学习的重要性和对学习所持有的态度及方法进行了阐述,这个人就是本节课要学习的荀子。这样会在一定程度上使学生对荀子产生浓厚的兴趣。通过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学习可以提高一个人,从而使学生了解了荀子的生平经历,初步感知了课文内容,学习了一些文言文基础知识。学生通过学习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了解了学习应持有的态度和方法,培养了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二)加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
  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可以培养学生具有健全的人格品质,并且通过传统文化与教材内容的有效结合,能够让学生多方面了解我国的文化历史,感受到我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使学生更加热爱自己的国家。例如在高教版语文必修二第三专题《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教学中,语文教师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的渗透,让学生体会作者辛弃疾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辛弃疾是名垂千古的爱国名将,因为从小目睹汉人在金人统治下所受的屈辱与痛苦的景象,立下立功报国、恢复失地的大志,所以他坚持抗金救国主张。让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初步感受作者的情怀,结合时代背景,感受词中充满的悲壮、悲愤,从而使学生感受到辛弃疾自己力主抗金和决心恢复中原的宏大抱负,同时借古代帝王来讽刺南宋统治者昏庸无能,屈辱求和。语文教师在词中渗透的传统文化,加强了学生对我国文化历史的了解,激发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三)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在我国历史的数千年发展中,传统文化的发展经历了多次政治和意识形态的冲击,越来越远离人们的生活。因此在高中语文课堂上渗透传统文化,使学生意识到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为学生的学习营造一个人文环境,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例如在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二专题《语言的演变》教学中,语文教师可以为学生渗透传统文化,让学生区别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的一般异同点,提高学生的阅读文言文的能力。首先语文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共同探讨,来举例说出古今语言的不同,比如过去叫点子,现在叫创意;过去叫跑龙套,现在叫友情客串;过去叫减价,现在叫甩卖等。其次语文教师可以为学生解释古今语言的意义和用法。比如在《邹忌讽齐王纳谏》里,“及”比得上、“君”尊称、“修”长、“服”穿、戴等,使学生了解到语言的变化涉及语音、语法、语汇三个方面。通过语文教师渗透传统文化,进行古今语言的对比,让学生在今后更好地继承和正确使用祖国语言,提升学生的个人素质和综合素养。
  (四)使学生喜爱阅读传统经典作品
  高中语文教学中注重学生的语文素养,因此语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渗透传统文化。例如在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四专题《谏太宗十思疏》的教学中,首先,语文教师可以让学生领悟“居安思危”“戒奢以俭”“虚心以纳下”的道理以及“十思”的积极意义,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苦乐观:虚怀若谷,虚心接纳他人的意见;勤俭朴素,继承优良传统。其次,语文教师为学生渗透文学常识——疏,加深学生的理解。疏,是奏议文体的一种,奏议类文章是古代臣属进呈给帝王的奏章的统称,包托奏、议、疏、表、对策等。《文章辨体序说》:“七国以前,皆称上书,奏初改书为奏。汉定礼仪,是有四品:一曰章,以谢恩;二曰奏,以按劾;三曰表,以陈情;四曰议,以执议。”疏,是分条陈述的意思。有名的“疏”类文章有《论贵粟疏》(晁错)、《谏逐客疏》(李斯)、《论积贮疏》(贾谊)等,激发学生对这几种传统经典作品的阅读兴趣,对学生的修身养性都有很大的激发,具有丰富的人文价值。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有利于丰富学生的文化知识,提升学生的个人素养。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的渗透,对学生的价值培养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发挥出了传统文化带给学生的情感体验的作用,从而提高了学生的阅读文言文的能力,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使学生热爱和传承我国的传统文化,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修养,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高原.探析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中国校外教育(中旬刊),2017(1).
  [2]王超琼.中国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的必要性[J].考试周刊,2018(4).
  [3]卢俊程.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J].新课程·下旬,2017(1).
  [4]胡永慧.浅析传统文化教育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文教资料,2017(8).
其他文献
为了提高技术创新的成功率,科研院所必须有效的识别、评价技术创新内部风险,选择合适的风险应对策略对风险进行规避。本文基于这一背景,在识别出科研院所技术创新内部风险的基础
笔者认为,中国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应贯穿于整个教育课程体系之中,不是某一个或某几个学科的独当之任。从核心素养的内涵和组成可以看出其对“人”的全面关注,有情感层面的,有能力层面的,也有品格层面的,这是教育的应然状态。但是,在当下课程实施的过程中,只见学科、知识、能力、策略等以分数加以体现的功利化作为,而精神、胸襟、为人、视野等人的气质却很少谈及,需要我们认真反思。  2011年版《课标》把语文学科界
期刊
伴随互联网的普及和Web信息量的增加,如何在海量信息中快速、有效的检索到预期信息,就成为了信息检索关注和研究的焦点。目前的检索系统主要基于检索关键词的全文匹配进行查
期刊
期刊
谈“语文核心素养”,不能不弄清它的上位概念“核心素养”.“核心素养”是什么?笔者不揣浅陋,斗胆尝试做个回答,希望能抛砖引玉.rn简单地说,“素养”是人的行事力.“力”是“
期刊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伴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革新,新媒体产业这样一种全新的产业模式,逐步成为全世界的关注的热点。全社会正在朝着一种高度融合,交互化和个性化的方向发展。新媒
期刊
在高考中,语文这门学科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学生想要在高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就需要重视语文这门学科,因此教师的教学模式应当根据高考的素质化导向来开展,从而落实高考素质化导
PPP模式具有投资金额大、周期长、参与主体众多、不确定风险高等特点。有鉴于在PPP项目运行过程中,政府部门的补贴方式不明确以及补贴策略不具体等多种原因,极易造成风险分担不合理,引发参与主体的不满,影响其合作关系,导致项目绩效偏低,因而影响了PPP模式在我国的进一步发展。针对PPP项目绩效的提升问题,本文从PPP项目核心利益者方向分析了影响PPP融资绩效的因素;其次,引入了系统动力学的方法构建P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