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年来,伴随着中职招生规模的扩大,而中职学生由中考筛选分流而来,总体学业成绩不理想,数学成绩更不例外,从而中职数学教育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惑与挑战:数学教学普遍存在着基础不牢,兴趣不高,方法不当的现象,老师教得苦,学生学得差,导致恶性循环。因此,改革中职数学教育势在必然。本文从分析中职数学教学的现状着手,从职业教育的特点、学生的学业现状出发并结合中职数学教学的实践,提出中职数学改革策略以求教于同行。
【关键词】中职数学教学;提高;有效性
1 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提高职中数学教学有效性
一切教学活动、措施和方法等都应围绕学生来开展,在职中数学的教学活动中,如果不考虑学生实际进行全面的教材教学,往往是事与愿违,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却听不懂,结果步入恶性循环,形成教师难教、学生难学直至不学的局面。要改变这种现状,我们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职高教育的培养目标,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使他们掌握必须的数学知识,具备基本的数学素养,有一定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为了更好地发挥职中数学教育的功能,我们必须打破传统教材结构,采用“基础教学模块+专业教学模块”进行教学,其中“基础教学模块”的内容涵盖了职高各专业都必须掌握的数学知识、技能,使学生获得必须的、足够的“基础性数学知识”,即数学的最基本、最基础的知识。“专业教学模块”则根据不同专业选用,其内容根据专业需要来设置,突出针对性和实用性。另对学有余力、有一定数学潜力或对数学有兴趣的少数学生增加“拓展模块”,主要以第二课堂、学生自学和教师辅导的形式进行。这样既使大部分学生达到职中数学教育的基本要求,掌握必须的、足够的“基础性数学知识”,以及学习专业课所需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具备基本的数学素养和一定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又满足少数学生进一步学习数学的需要。
2 引导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获得知识
如果教师不让学生动手实践,而是一味滔滔不绝地讲解分析,学生只能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听得索然寡味。数学知识是抽象的,教学不得法,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会扼杀学生的实践力,会抑制学生的聪明才智。因此,要多给学生实践机会,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加深对新学知识的巩固。数学概念的教学一般都要经历概念的形成、表述、辨析和应用(包括概念所涉及的数学思想方法的运用)等阶段。如果强行地将一些新的数学概念灌输给学生,既无从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也将严重影响学生形成正确的数学观,阻碍学生的能力发展。在数学概念教学中,如何设计有效的问题情景,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使学生经历观察、分析、类比、猜想、归纳、抽象、概括和推广等思维活动,探究规律,得出新的数学概念。从而使学生体验到数学概念的产生过程,提高他们对数学的认识水平,掌握数学思想方法,培养数学能力,这是数学概念教学要研究的首要问题,同时也符合职高学生的认知特点。例如椭圆概念的教学,可分下列几个步骤进行:①实验,获得感性认识。(要求学生用事先准备的两个小图钉和长度为定长的细线,将细线的两端固定,用铅笔把细线拉紧,使笔尖在纸上慢慢移动,画得图形为椭圆。)②提出问题,思考讨论。椭圆上的点有什么特征?当细线的长等于两定点之间的距离时,其轨迹是什么?当细线的长小于两定点之间的距离时,其轨迹是什么?教师结合刚才的实验工具进行演示。可让学生将两个定点由近及远地多画些椭圆,当学生将此操作进行至极限(即细线的长等于两定点之间的距离)时发现画出的是一条近似线段。③学生独立地发现和完善椭圆的定义。像这样,学生经历了实验、讨论后,对椭圆的定义的实质会掌握得很好,不会出现忽略椭圆定义中的定长大于两定点之间的距离的错误。这种不断实验、观察,进而得到发现的科研方法要让学生通过学习逐步掌握。引导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获得知识,学生掌握这些方法将受益终身。
3 加强数学理论在专业技能中的应用
目前中职的数学教学与专业知识严重脱节,及时掌握了运算能力却不知道如何在专业知识中去运用,学用不能结合,因此学生缺乏学习兴趣。技能是职业教育的根本所在,不但要求学生人人有技能,教师在专业领域的技能就更加要过硬。因此中职的数学教师不应该只是单纯讲解数学知识,还必须多涉猎其他领域的专业知识,主动的把数学融入到专业里,拉近数学与专业学科的距离。例如:教师根据中职学校开设专业课的主要内容特点,可以自己开发的训练模型。
4 创设实践活动情境,启迪学生思维,培养思维能力
教师在教学中应该使学生既长知识又长智慧,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同样也可以在实践活动中逐渐培养。学生通过参加教学实践活动,可以把思维和实践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使他们的思维得到发展。动手实验能直接刺激大脑进行积极思维,它不但能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的概念,还能让学生通过亲身实践真切感受到发现的快乐。例如,在进行“平行线的特征”的教学时,教材给出了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而得到的一个“静态”的基本图形,我设置问题情境:你能用一张不规则的纸折出两条平行的直线吗?说说你的折法。学生在独立未果的情况下,教师给予了恰到好处的点播,最后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使这一问题得到圆满解决。然后又让学生折出一条直线截这两条平行直线,此时,课本上的三线八角基本图形跃然展现在学生面前,学生根据制作的图形对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分组进行了测量,还有的同学剪下了一个角,把他贴在和它同名的角上,以观察它们是否重合,用来验证这两个角的相等关系,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中轻轻松松的学到了知识。
5 由感性上升为理性在实践活动中加深对概念、性质的理解
数学概念、性质、定理等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概括性,如果让学生直接理解,肯定会存在很大困难,所以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一些实物、模型、教具、教学软件等丰富的学习材料,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对具体事物进行操作,使他们获得学习新知识所需要的具体经验。通过自己的思维活动来形成对概念的理解,而不是通过机械的重复,记住教师讲述的那些关于概念、性质的现成解释,这样学生所获得的知识才是全面的、清晰的、牢固的。如在讲“有理数的乘方”时,我从“折纸问题”开展教学,提出问题:“有一张厚度为0.1㎜的纸,将它们对折一次,厚度为0.1×2㎜,对折10次,厚度是多少毫米?对折20次厚度是多少?”在学生动手折叠纸张进行计算厚度的过程中,大部分学生计算对折10次时的厚度就显得很为难,他们表现出渴求寻找一种简便的或新的运算途径的欲望,此时,教师适时引出“乘方”的概念,用乘方表示算式比用20个连乘简洁明了得多,其值为104.8576米,比30层楼(每层3米)还要高。学生通过这种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加深了对“乘方”概念的理解,从而提高了教学效果。
6 营造宽松、和谐的师生关系
师生之间的信任关系将直接影响课程的学习结果,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将有效地促进学科学习水平。对学生真诚的关怀、对学生的宽容和尊重、教师生动风趣的教学风格、富有感染力的个人魅力等都是营造良好数学学习环境的要素。
总之,作职中班级的数学老师的工作量是很大的,但能令学生感受到老师的“用心良苦”,必定会化压力为动力,用实际行动来报答老师的付出。在职中取得的数学教学效果无不渗透着老师对学生的尊重、理解和期待,也渗透着老师的辛勤劳动。相信通过老师的努力,利用各种方法,注重在数学教学中追求实效性,一定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关键词】中职数学教学;提高;有效性
1 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提高职中数学教学有效性
一切教学活动、措施和方法等都应围绕学生来开展,在职中数学的教学活动中,如果不考虑学生实际进行全面的教材教学,往往是事与愿违,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却听不懂,结果步入恶性循环,形成教师难教、学生难学直至不学的局面。要改变这种现状,我们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职高教育的培养目标,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使他们掌握必须的数学知识,具备基本的数学素养,有一定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为了更好地发挥职中数学教育的功能,我们必须打破传统教材结构,采用“基础教学模块+专业教学模块”进行教学,其中“基础教学模块”的内容涵盖了职高各专业都必须掌握的数学知识、技能,使学生获得必须的、足够的“基础性数学知识”,即数学的最基本、最基础的知识。“专业教学模块”则根据不同专业选用,其内容根据专业需要来设置,突出针对性和实用性。另对学有余力、有一定数学潜力或对数学有兴趣的少数学生增加“拓展模块”,主要以第二课堂、学生自学和教师辅导的形式进行。这样既使大部分学生达到职中数学教育的基本要求,掌握必须的、足够的“基础性数学知识”,以及学习专业课所需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具备基本的数学素养和一定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又满足少数学生进一步学习数学的需要。
2 引导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获得知识
如果教师不让学生动手实践,而是一味滔滔不绝地讲解分析,学生只能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听得索然寡味。数学知识是抽象的,教学不得法,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会扼杀学生的实践力,会抑制学生的聪明才智。因此,要多给学生实践机会,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加深对新学知识的巩固。数学概念的教学一般都要经历概念的形成、表述、辨析和应用(包括概念所涉及的数学思想方法的运用)等阶段。如果强行地将一些新的数学概念灌输给学生,既无从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也将严重影响学生形成正确的数学观,阻碍学生的能力发展。在数学概念教学中,如何设计有效的问题情景,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使学生经历观察、分析、类比、猜想、归纳、抽象、概括和推广等思维活动,探究规律,得出新的数学概念。从而使学生体验到数学概念的产生过程,提高他们对数学的认识水平,掌握数学思想方法,培养数学能力,这是数学概念教学要研究的首要问题,同时也符合职高学生的认知特点。例如椭圆概念的教学,可分下列几个步骤进行:①实验,获得感性认识。(要求学生用事先准备的两个小图钉和长度为定长的细线,将细线的两端固定,用铅笔把细线拉紧,使笔尖在纸上慢慢移动,画得图形为椭圆。)②提出问题,思考讨论。椭圆上的点有什么特征?当细线的长等于两定点之间的距离时,其轨迹是什么?当细线的长小于两定点之间的距离时,其轨迹是什么?教师结合刚才的实验工具进行演示。可让学生将两个定点由近及远地多画些椭圆,当学生将此操作进行至极限(即细线的长等于两定点之间的距离)时发现画出的是一条近似线段。③学生独立地发现和完善椭圆的定义。像这样,学生经历了实验、讨论后,对椭圆的定义的实质会掌握得很好,不会出现忽略椭圆定义中的定长大于两定点之间的距离的错误。这种不断实验、观察,进而得到发现的科研方法要让学生通过学习逐步掌握。引导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获得知识,学生掌握这些方法将受益终身。
3 加强数学理论在专业技能中的应用
目前中职的数学教学与专业知识严重脱节,及时掌握了运算能力却不知道如何在专业知识中去运用,学用不能结合,因此学生缺乏学习兴趣。技能是职业教育的根本所在,不但要求学生人人有技能,教师在专业领域的技能就更加要过硬。因此中职的数学教师不应该只是单纯讲解数学知识,还必须多涉猎其他领域的专业知识,主动的把数学融入到专业里,拉近数学与专业学科的距离。例如:教师根据中职学校开设专业课的主要内容特点,可以自己开发的训练模型。
4 创设实践活动情境,启迪学生思维,培养思维能力
教师在教学中应该使学生既长知识又长智慧,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同样也可以在实践活动中逐渐培养。学生通过参加教学实践活动,可以把思维和实践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使他们的思维得到发展。动手实验能直接刺激大脑进行积极思维,它不但能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的概念,还能让学生通过亲身实践真切感受到发现的快乐。例如,在进行“平行线的特征”的教学时,教材给出了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而得到的一个“静态”的基本图形,我设置问题情境:你能用一张不规则的纸折出两条平行的直线吗?说说你的折法。学生在独立未果的情况下,教师给予了恰到好处的点播,最后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使这一问题得到圆满解决。然后又让学生折出一条直线截这两条平行直线,此时,课本上的三线八角基本图形跃然展现在学生面前,学生根据制作的图形对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分组进行了测量,还有的同学剪下了一个角,把他贴在和它同名的角上,以观察它们是否重合,用来验证这两个角的相等关系,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中轻轻松松的学到了知识。
5 由感性上升为理性在实践活动中加深对概念、性质的理解
数学概念、性质、定理等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概括性,如果让学生直接理解,肯定会存在很大困难,所以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一些实物、模型、教具、教学软件等丰富的学习材料,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对具体事物进行操作,使他们获得学习新知识所需要的具体经验。通过自己的思维活动来形成对概念的理解,而不是通过机械的重复,记住教师讲述的那些关于概念、性质的现成解释,这样学生所获得的知识才是全面的、清晰的、牢固的。如在讲“有理数的乘方”时,我从“折纸问题”开展教学,提出问题:“有一张厚度为0.1㎜的纸,将它们对折一次,厚度为0.1×2㎜,对折10次,厚度是多少毫米?对折20次厚度是多少?”在学生动手折叠纸张进行计算厚度的过程中,大部分学生计算对折10次时的厚度就显得很为难,他们表现出渴求寻找一种简便的或新的运算途径的欲望,此时,教师适时引出“乘方”的概念,用乘方表示算式比用20个连乘简洁明了得多,其值为104.8576米,比30层楼(每层3米)还要高。学生通过这种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加深了对“乘方”概念的理解,从而提高了教学效果。
6 营造宽松、和谐的师生关系
师生之间的信任关系将直接影响课程的学习结果,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将有效地促进学科学习水平。对学生真诚的关怀、对学生的宽容和尊重、教师生动风趣的教学风格、富有感染力的个人魅力等都是营造良好数学学习环境的要素。
总之,作职中班级的数学老师的工作量是很大的,但能令学生感受到老师的“用心良苦”,必定会化压力为动力,用实际行动来报答老师的付出。在职中取得的数学教学效果无不渗透着老师对学生的尊重、理解和期待,也渗透着老师的辛勤劳动。相信通过老师的努力,利用各种方法,注重在数学教学中追求实效性,一定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