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二年级下册18课《雷雨》用精炼的文字描绘了夏天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自然景象,揭示了大自然神奇的魅力和带给我们生活的乐趣。教学时,要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经验,图文结合地反复诵读课内内容,品味美感,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同时,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趣。
一、识字写字
1.自主初识。学生自读课文,把不认识的字圈出来,合作小组内互学互教。要求:①朗读时,用普通话,发音清楚响亮;②不读错字、不丢字、不添字、不唱读、不重复字句。
教师通过巡视,有重点地对读书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对合作小组进行指导,提供有针对性的帮助,最终达到提高学生自主识字能力的目的。
2.多式认读。采取认读词语卡片、给生字组词、认读课文中带有生字的词句及同桌合作互听接龙读课文等多种方式,巩固识字效果。本课生字“垂、沉、阵、蝉、、蜘、蛛”是翘舌音,“彩”是平舌音,在认读时,教师需要特别加以指导,让学生正确发音,进行朗读训练。
3.多法识记。认读生字后,让学生观察这些字的特点,用不同的方法识记生字。如,用动作体验法记“压”、“垂”,用联相法记“乱”,用渗透字理识字方法及用形声字构字原理换偏旁识记“虹”等,使学生在记住生字的同时,掌握一些可迁移记字的方法。
4.写字指导。
(1)根据本课要写的生字特点,合作探究地让学生自主发现汉字特点。如有四个同偏旁的字:“虹、蝉、蜘、蛛”,但“蜘”的虫字旁最瘦,因为它的声旁部件占位较多。再如“压、逃”都是半包围结构的字,“逃”是走之旁,“越”是走字旁。书写时,需合理避让,写好间架结构。“垂”字形特殊,中间宽,上下两头窄,需要注意笔顺和横画的长短变化。在学生自主发现的基础上,教师适当补充运笔要领、间架把握要点等。比如“彩”字右边的“三撇”是上下排列的,起笔处要在一条垂线上,第二撇起笔处在横中线上;中心字旁的“扁口”上宽下窄;“垂”字上边的撇要写得短而平。并可随机在黑板上的田字格里进行示范书写,讲写结合。
(2)让学生先把指定的字临写一遍,师生互评、对照总结之后,再练写一两遍,争取一次比一次写得好。写后简评展示,强化书写方法,培养学生认真书写的习惯。
二、朗读感悟
1.巧用插图说话。引导学生观察课文的两幅插图,比较两幅图的不同,随机渗透按照一定顺序观察的方法。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用自己的语言连贯地描绘图中的不同景象。
2.整体感知课文。在生字认读环节,学生已经整体读过课文,可进行第二层次的读文活动:自由读课文,找一找描写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景象,在书上进行勾画识记。
3.想象画面读文。教学以朗读为重点。在朗读中,相机进行“看文字,想画面”的朗读方法指导。要尊重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独特的感受,比如学生觉得雷雨前的气氛是紧张的,那么就可引导他们读出紧张的语气。同时,也应注意让学生读出多元感受。比如朗读描写雨中的句子“雨越下越大,往窗外望去,树哇,房子啊,都看不清了”,学生可读出惊喜的语气——多神奇的雨啊!也可读出焦急的语气——替小动物们担心呢!
在朗读指导中,要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感悟,悟读结合,提高朗读活动的效度。比如朗读雷雨后景象“天亮起来了。打开窗户,清新的空气迎面扑来”,教师应该创设情境促使学生读出舒服的味道,并逐步使这种感受具体明晰化:把浅浅的感觉变成深深的感触,变成想象画面诵读的自觉策略——明亮的窗子打开了,深深地吸一口雨后的空气吧!并深入体会雨后空气带来的美妙感受。
4.体会关键字词。出示句子,要求学生用看文字想画面的方法感受句子,评价带点的字用得好不好。如(1)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2)一条彩虹挂在天空。通过想象画面、感受句子等策略,体会文字的准确传神。在此基础上,还可让学生自主发现课文里其他写得准确传神的词语,如“垂”“坐”等等。在读悟结合训练中,既巩固落实读法,又体会关键字词的表达效果。
三、积累运用
1.仿词练习。如,越来越亮,越下越大,越( )越( ) 一动不动 一声不响 一( )不( )
2.仿句练习。如,雷声小了,(雨声也小了)。池塘里的水满了,(青蛙也叫起来了)。( )了,( )也( )了。
仿词字训练不宜单独孤立地开展,而应与语文学习实践活动融合起来。比如“仿句练习”,就可在学生感悟朗读相应句子后,随机结合生活体验,进行拓展性的写话训练。
四、实践活动
让学生留心观察本地区的天气变化,写一篇日记,重点写天气变化前、变化中、变化后的不同景象。
责任编辑:王天杰
一、识字写字
1.自主初识。学生自读课文,把不认识的字圈出来,合作小组内互学互教。要求:①朗读时,用普通话,发音清楚响亮;②不读错字、不丢字、不添字、不唱读、不重复字句。
教师通过巡视,有重点地对读书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对合作小组进行指导,提供有针对性的帮助,最终达到提高学生自主识字能力的目的。
2.多式认读。采取认读词语卡片、给生字组词、认读课文中带有生字的词句及同桌合作互听接龙读课文等多种方式,巩固识字效果。本课生字“垂、沉、阵、蝉、、蜘、蛛”是翘舌音,“彩”是平舌音,在认读时,教师需要特别加以指导,让学生正确发音,进行朗读训练。
3.多法识记。认读生字后,让学生观察这些字的特点,用不同的方法识记生字。如,用动作体验法记“压”、“垂”,用联相法记“乱”,用渗透字理识字方法及用形声字构字原理换偏旁识记“虹”等,使学生在记住生字的同时,掌握一些可迁移记字的方法。
4.写字指导。
(1)根据本课要写的生字特点,合作探究地让学生自主发现汉字特点。如有四个同偏旁的字:“虹、蝉、蜘、蛛”,但“蜘”的虫字旁最瘦,因为它的声旁部件占位较多。再如“压、逃”都是半包围结构的字,“逃”是走之旁,“越”是走字旁。书写时,需合理避让,写好间架结构。“垂”字形特殊,中间宽,上下两头窄,需要注意笔顺和横画的长短变化。在学生自主发现的基础上,教师适当补充运笔要领、间架把握要点等。比如“彩”字右边的“三撇”是上下排列的,起笔处要在一条垂线上,第二撇起笔处在横中线上;中心字旁的“扁口”上宽下窄;“垂”字上边的撇要写得短而平。并可随机在黑板上的田字格里进行示范书写,讲写结合。
(2)让学生先把指定的字临写一遍,师生互评、对照总结之后,再练写一两遍,争取一次比一次写得好。写后简评展示,强化书写方法,培养学生认真书写的习惯。
二、朗读感悟
1.巧用插图说话。引导学生观察课文的两幅插图,比较两幅图的不同,随机渗透按照一定顺序观察的方法。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用自己的语言连贯地描绘图中的不同景象。
2.整体感知课文。在生字认读环节,学生已经整体读过课文,可进行第二层次的读文活动:自由读课文,找一找描写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景象,在书上进行勾画识记。
3.想象画面读文。教学以朗读为重点。在朗读中,相机进行“看文字,想画面”的朗读方法指导。要尊重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独特的感受,比如学生觉得雷雨前的气氛是紧张的,那么就可引导他们读出紧张的语气。同时,也应注意让学生读出多元感受。比如朗读描写雨中的句子“雨越下越大,往窗外望去,树哇,房子啊,都看不清了”,学生可读出惊喜的语气——多神奇的雨啊!也可读出焦急的语气——替小动物们担心呢!
在朗读指导中,要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感悟,悟读结合,提高朗读活动的效度。比如朗读雷雨后景象“天亮起来了。打开窗户,清新的空气迎面扑来”,教师应该创设情境促使学生读出舒服的味道,并逐步使这种感受具体明晰化:把浅浅的感觉变成深深的感触,变成想象画面诵读的自觉策略——明亮的窗子打开了,深深地吸一口雨后的空气吧!并深入体会雨后空气带来的美妙感受。
4.体会关键字词。出示句子,要求学生用看文字想画面的方法感受句子,评价带点的字用得好不好。如(1)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2)一条彩虹挂在天空。通过想象画面、感受句子等策略,体会文字的准确传神。在此基础上,还可让学生自主发现课文里其他写得准确传神的词语,如“垂”“坐”等等。在读悟结合训练中,既巩固落实读法,又体会关键字词的表达效果。
三、积累运用
1.仿词练习。如,越来越亮,越下越大,越( )越( ) 一动不动 一声不响 一( )不( )
2.仿句练习。如,雷声小了,(雨声也小了)。池塘里的水满了,(青蛙也叫起来了)。( )了,( )也( )了。
仿词字训练不宜单独孤立地开展,而应与语文学习实践活动融合起来。比如“仿句练习”,就可在学生感悟朗读相应句子后,随机结合生活体验,进行拓展性的写话训练。
四、实践活动
让学生留心观察本地区的天气变化,写一篇日记,重点写天气变化前、变化中、变化后的不同景象。
责任编辑:王天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