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本文通过设置开放式作业、进行开放性评价、营造开放式课堂三个方面进行阐述如何打造开放的高中化学教学,深化新课程改革的进程。
【关键词】 高中化学 开放式 教学
【中图分类号】 G4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2)04(b)-0044-02
由于教育竞争的压力,由于应试教育的扭曲,在我们的化学教育中,化学成了封闭的系统,成了固定的逻辑联系,师生都在为如何提高高考成绩而加班加点,教师疲倦,学生烦闷,能力培养成了一句空话,“高分低能”也就不足为怪了。新课程要求加强学生的能力培养,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这要离开开放性的教学体系当然是行不通,我们在教学中,必须让高中化学走向开放。
1、设置开放式作业
作业是教学活动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巩固知识、形成能力的重要手段,通过它可以了解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情况,使教师能够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与学的效率。然而,由于认识上存在误区,长期以来教师布置的作业总是以机械重复的训练为主,导致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日渐消退,严重地遏止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和潜能的发挥。新课程倡导开放性、探究性的作业,教学中,教师在兼顾新课程教学理念与教学条件的实际情况下,应在作业设计上多做探索,改变传统教学中单一性作业模式,设计形式多样、开放性的作业,那必然会增加学生做作业的兴趣,提高学生的作业效率,最终提高教学质量。例如学习化学与可持续发展内容时,我就让学生从书本中跳出来,从题海中跳出来,走向社会,走近生活,去调查学校周围地区的环境污染情况,并要求每个小组的同学根据调查内容写一篇小论文。学生对这样的作业很感兴趣,积极投入,收到了明显的效果:有的小组测定了酸雨的pH,并做了模拟实验,对酸雨的形成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有的的小组到周围的工厂去参观,调查了工业“三废”的处理情况,并提出了一些可行的措施,还受到了厂领导的表扬;还有的小组深入住宅区,调查塑料袋的使用情况,提出了治理“白色污染”的一些办法等。
2、进行开放式评价
传统的纸笔考试中,过于强调甄别性、终结性,往往是一张试卷就能判断出优劣和等级,忽视了评价的激励性和形成性。这一评价方案省时省力,但主要是为教师服务,但是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评价是一张试卷所难以体现的,因此,新课程倡导开放式评价。《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高中化学教学中要“积极倡导学生自我评价、活动表现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关注学生个性的发展,激励每一个学生走向成功”。 比尔·盖茨也说过:“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增加满足的感觉,也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鼓起进一步成功的努力”。例如在教学中,我就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在平时的测验中试设A、B卷,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自选考卷,并且还对那些对自己考试结果不满意的学生允许再考一次。此外,我们还应该针对不同的需要,选择课堂观察、成长记录、开放性任务、调查和实验、化学日记等不同的方式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以促进学生的进步与发展。
3、营造开放式课堂
新课程理念要求我们必须转变封闭狭隘的课堂环境势,从而营造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开放式课堂课堂教学。在这样的课堂上,教师不再以延续教案预定思路、带领学生参与学习为重点,而应以营造适宜的课堂生态场景、引领学生体验学习全程为宗旨。只有这样,教学才有可能真正走向生成,这才是我们真正的课堂观。
3.1 开放教学目标
一直以来,在我们的教学中都非常关注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形成基本技能,恰恰忽略了对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这与新课标提倡的“立足于学生适应现代生活和未来发展的需要,着眼于提高21世纪公民的科学素养,构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相融合的化学课程目标体系”的理念相矛盾,不但浪费了大量的时间,还加重了学生的课业负担。新课标和新教材要求使我们必须跳出传统教学的封闭状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着眼于全面素质的共同提高。例如学习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内容时,我首先利用多媒体介绍元素周期律的发现史,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19世纪60年代,化学家已经发现了60多种元素,并积累了这些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数据,为寻找元素间的内在联系创造必要的条件。俄国著名化学家门捷列夫和德国化学家迈耶尔等分别根据相对原子质量的大小,将元素进行分类排队,发现元素性质随原子量的递增呈明显的周期变化的规律。1868年,门捷列夫经过多年的艰苦探索,发现了自然界中一个极其重要的规律—元素周期规律。1869年,门捷列夫提出第一张元素周期表,随着他预言的逐步被证实,周期律的正确性也由此得到了举世公认。
3.2 运用开放的问题来激发探究的热情
卢梭说过:“看看你的学生的知识和我的学生的无知之间的区别吧,你的学生学习地图,我的学生制作地图。”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更为强烈。”确实,今天的教育重要的不是传授知识,而是要保持和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热情,让学生学会自己去获得知识,实现从讲述性学习走向探究性学习的跨越。例如在学习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硅内容时,我首先让学生思考为什么在英文中用China表示陶瓷?学生通过历史的学习,能够说出其中的原因。我接着让学生介绍硅的用途,并指出生活中晶体管有不少就是用沙子为原料来制造的,不少的学生不敢相信,从而满怀热情地加入新知识的学习与探究中去。
3.3 营造开放的教学氛围
以前我们过分地强调保持教师的尊严,强调课堂的严肃性,使课堂气氛紧张,学生受到压抑。新课程提倡营造和创立一种宽松和谐的氛围,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活动的自由度,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课堂教学中,只有在民主、开放的课堂气氛下,学生的学习热情才会高涨,才会全面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例如针对原子结构内容比较抽象、学生不好理解的特点,在一次化学活动课上,,我就让学生利用准备好的橡皮泥、塑料泡沫、铁丝、小刀、剪刀等实验用品,以小组为单位,来制作下面的原子结构模型: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
(1)道尔顿原子结构模型: (2)汤姆逊原子结构模型:
(3)卢瑟福原子有核模型 (4)玻尔原子结构模型:
通过原子模型的历史回顾,让学生体验假说、模型在科学研究中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也加深了对原子结构知识的了解与记忆,收到很好的效果。
以上是笔者的一些不成熟的认识,不当之处敬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在此殷切希望,我的粗浅认识能够起到“他山之石”的作用,愿高中化学早日焕发出生命的光彩!
参考文献
[1]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 车肖华.高中化学新课程作业设计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7.
[3] 何穗.化学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中的作业解读[J].化学教学,2004,7(7).
[4] 王后雄.新课程教学中新型化学作业模式探讨[J].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06,5(5)15.
[5] 周仕东,郑长龙.STS问题解决中的科学探究与技术设计[J]. 课程.教材.教法,2005,(5).
【关键词】 高中化学 开放式 教学
【中图分类号】 G4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2)04(b)-0044-02
由于教育竞争的压力,由于应试教育的扭曲,在我们的化学教育中,化学成了封闭的系统,成了固定的逻辑联系,师生都在为如何提高高考成绩而加班加点,教师疲倦,学生烦闷,能力培养成了一句空话,“高分低能”也就不足为怪了。新课程要求加强学生的能力培养,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这要离开开放性的教学体系当然是行不通,我们在教学中,必须让高中化学走向开放。
1、设置开放式作业
作业是教学活动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巩固知识、形成能力的重要手段,通过它可以了解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情况,使教师能够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与学的效率。然而,由于认识上存在误区,长期以来教师布置的作业总是以机械重复的训练为主,导致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日渐消退,严重地遏止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和潜能的发挥。新课程倡导开放性、探究性的作业,教学中,教师在兼顾新课程教学理念与教学条件的实际情况下,应在作业设计上多做探索,改变传统教学中单一性作业模式,设计形式多样、开放性的作业,那必然会增加学生做作业的兴趣,提高学生的作业效率,最终提高教学质量。例如学习化学与可持续发展内容时,我就让学生从书本中跳出来,从题海中跳出来,走向社会,走近生活,去调查学校周围地区的环境污染情况,并要求每个小组的同学根据调查内容写一篇小论文。学生对这样的作业很感兴趣,积极投入,收到了明显的效果:有的小组测定了酸雨的pH,并做了模拟实验,对酸雨的形成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有的的小组到周围的工厂去参观,调查了工业“三废”的处理情况,并提出了一些可行的措施,还受到了厂领导的表扬;还有的小组深入住宅区,调查塑料袋的使用情况,提出了治理“白色污染”的一些办法等。
2、进行开放式评价
传统的纸笔考试中,过于强调甄别性、终结性,往往是一张试卷就能判断出优劣和等级,忽视了评价的激励性和形成性。这一评价方案省时省力,但主要是为教师服务,但是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评价是一张试卷所难以体现的,因此,新课程倡导开放式评价。《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高中化学教学中要“积极倡导学生自我评价、活动表现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关注学生个性的发展,激励每一个学生走向成功”。 比尔·盖茨也说过:“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增加满足的感觉,也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鼓起进一步成功的努力”。例如在教学中,我就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在平时的测验中试设A、B卷,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自选考卷,并且还对那些对自己考试结果不满意的学生允许再考一次。此外,我们还应该针对不同的需要,选择课堂观察、成长记录、开放性任务、调查和实验、化学日记等不同的方式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以促进学生的进步与发展。
3、营造开放式课堂
新课程理念要求我们必须转变封闭狭隘的课堂环境势,从而营造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开放式课堂课堂教学。在这样的课堂上,教师不再以延续教案预定思路、带领学生参与学习为重点,而应以营造适宜的课堂生态场景、引领学生体验学习全程为宗旨。只有这样,教学才有可能真正走向生成,这才是我们真正的课堂观。
3.1 开放教学目标
一直以来,在我们的教学中都非常关注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形成基本技能,恰恰忽略了对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这与新课标提倡的“立足于学生适应现代生活和未来发展的需要,着眼于提高21世纪公民的科学素养,构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相融合的化学课程目标体系”的理念相矛盾,不但浪费了大量的时间,还加重了学生的课业负担。新课标和新教材要求使我们必须跳出传统教学的封闭状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着眼于全面素质的共同提高。例如学习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内容时,我首先利用多媒体介绍元素周期律的发现史,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19世纪60年代,化学家已经发现了60多种元素,并积累了这些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数据,为寻找元素间的内在联系创造必要的条件。俄国著名化学家门捷列夫和德国化学家迈耶尔等分别根据相对原子质量的大小,将元素进行分类排队,发现元素性质随原子量的递增呈明显的周期变化的规律。1868年,门捷列夫经过多年的艰苦探索,发现了自然界中一个极其重要的规律—元素周期规律。1869年,门捷列夫提出第一张元素周期表,随着他预言的逐步被证实,周期律的正确性也由此得到了举世公认。
3.2 运用开放的问题来激发探究的热情
卢梭说过:“看看你的学生的知识和我的学生的无知之间的区别吧,你的学生学习地图,我的学生制作地图。”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更为强烈。”确实,今天的教育重要的不是传授知识,而是要保持和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热情,让学生学会自己去获得知识,实现从讲述性学习走向探究性学习的跨越。例如在学习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硅内容时,我首先让学生思考为什么在英文中用China表示陶瓷?学生通过历史的学习,能够说出其中的原因。我接着让学生介绍硅的用途,并指出生活中晶体管有不少就是用沙子为原料来制造的,不少的学生不敢相信,从而满怀热情地加入新知识的学习与探究中去。
3.3 营造开放的教学氛围
以前我们过分地强调保持教师的尊严,强调课堂的严肃性,使课堂气氛紧张,学生受到压抑。新课程提倡营造和创立一种宽松和谐的氛围,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活动的自由度,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课堂教学中,只有在民主、开放的课堂气氛下,学生的学习热情才会高涨,才会全面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例如针对原子结构内容比较抽象、学生不好理解的特点,在一次化学活动课上,,我就让学生利用准备好的橡皮泥、塑料泡沫、铁丝、小刀、剪刀等实验用品,以小组为单位,来制作下面的原子结构模型: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
(1)道尔顿原子结构模型: (2)汤姆逊原子结构模型:
(3)卢瑟福原子有核模型 (4)玻尔原子结构模型:
通过原子模型的历史回顾,让学生体验假说、模型在科学研究中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也加深了对原子结构知识的了解与记忆,收到很好的效果。
以上是笔者的一些不成熟的认识,不当之处敬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在此殷切希望,我的粗浅认识能够起到“他山之石”的作用,愿高中化学早日焕发出生命的光彩!
参考文献
[1]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 车肖华.高中化学新课程作业设计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7.
[3] 何穗.化学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中的作业解读[J].化学教学,2004,7(7).
[4] 王后雄.新课程教学中新型化学作业模式探讨[J].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06,5(5)15.
[5] 周仕东,郑长龙.STS问题解决中的科学探究与技术设计[J]. 课程.教材.教法,2005,(5).